夏朝是否存在?
夏朝是否存在過?
爭議還沒解決啊。大概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最近因為沒有新的考古發現,所以也沒有什麼進展。
夏朝存在,是商朝之前的一箇中原王朝。
夏朝不存在,是周人編出來的。主要是證明自己伐商有理。
夏朝和商朝其實是一回事,只不過是不同地區的人對其發音不同。後世就以為是兩個朝代了。他們還找過夏商曆史上的對應事件,但是我現在找不到了。
夏國存在過,但是不是朝代。湯的時候大國商滅了小國夏,同時控制了夏的附庸國周。商滅夏對商是小事,所以不見記載。商人也不覺得自己之前有過夏朝。夏本身是小國,所以也沒有什麼遺蹟。但是從周人的立場看,確實是夏最早統治自己,然後是商,然後是周自己統治了天下。所以有夏商周三代之說。
有些外國學者說夏朝不存在,是否真實?
首先,沒有考古證據沒有直接文字證據,其次,尚書寫在周朝,而周推翻了商,而商的王一直被認為天子,你搞死天子是不是大逆不道呢,所以最好的辦法是說你商朝也是奪了人家的天下,我再奪你的就順理成章了。所以尚書這部分記載很可能是服務於政治瞎編的,不見得真實。
夏朝究竟存不存在
很難說,至今沒有找到相關實物證據。
但仍有存在的可能性,因為當年《史記》記載的商朝也諸多人存疑,可近代甲骨文的發現,證明了司馬遷的《史記》中,商朝記載是信史。
到底有何證據證明夏朝的存在
中國歷史上究竟是否存在過夏朝?由於有關夏朝的史實資料較少、及迄今未發現有說服力的考古文物,夏朝的存在與否,主要還是有《尚書》和《史記》等歷史典籍詳細的描述。目前世界上承認的是:中國最早的文明——商文明,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地點在今河南安陽一帶。考古依據:中國地區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成熟的青銅冶煉術,及出土的冶煉的青銅器;國家形態已出現。
反方意見:(在時間上緊隨所謂“夏王朝”其後的商王朝,其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中竟然找不出有關這個前一代“王朝”的任何記載。這不是很荒謬嗎?不是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事情的真相了嗎?你能想象周王朝,秦王朝,漢王朝等在他們的政府文件和檔案中不記載他們的前一代“王朝”的任何情況嗎?只有商王朝這樣的初始文明才會是這種情況,因為在前面什麼都沒有,一片空白。)
流傳至今有關夏朝的史料十分匱乏,所可根據的,只有《尚書·禹貢篇》、《竹書紀年》及《史記》關於夏的記載。而所有關於夏的史料,不但極其缺乏,也極其不明確。連《史記·夏本紀第二》也只是記錄了其世系和大禹治水、少康失國、夏桀亡國等等不多的幾個大事件,也並沒有多少典籍記載或實物佐證的存在。至於《竹書紀年》的作者年代,至今尚無定論。無論如何,關於夏殷的部分,是後人追記的。所記是否可靠,不能令人不懷疑。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隨著1960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掘,這種疑慮才慢慢在科學鑑定面前打消了。二里頭宮殿的建造年代據C14測定和樹輪較正,大約在公元前1590—1300年間,就相當夏朝時期。因此,可以說城市模型起源於夏代。此時政權的中心地區,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東至今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的地方,南至今湖北,北至今河北。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遺址的發現,尚不能證明夏朝已進入了階級社會。
夏朝還有一個副產品——《夏小正》。《夏小正》是對以前的歷法一個總結,也是農業國家的一個必然關注點。這就是“夏曆”的來源
【夏朝最後一個王者---夏桀】
在過去六七十年,學者們為探索夏代史蹟,尤其是從考古發掘的角度探討夏文化的遺蹟做了很多工作。雖然迄今為止仍未發現夏人使用的文字,但是有關夏代史蹟的認定應當說是比過去清楚得多了,從考古發掘和考古研究角度證明夏王朝存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以至於國內絕大多數學者對夏王朝的存在已基本不表示懷疑。國外也有部分學者同情中國學者的立場,如最近出版的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高希的著作《世界文明史——觀察世界的新視角》在談到世界最早的文明社會時便明確指出:“大約公元前2000年,中國的文明在新石器文化出現的地方發展起來,夏及後來商的統治者在黃河流域建立了王國,在那裡他們建造了規模相當的灌溉工程。第一座城邦二里頭,建於公元前1900年。”麥克高希對夏的看法與中國多數學者還有些差距,但其認為夏作為商以前的一個政治社會已進入文明社會,是一個“王國”的認識是很明確的。儘管我們沒有看到更多的外國學者對中國歷史的描述,但相信麥克高希的看法決非代表他一人。
【相當於夏時代的字符圖形】
然而遺憾的是,現在仍有相當部分外國學者對夏代的存在持根本否定的態度。他們不熟悉我國的歷史文獻,不瞭解我國學者對於夏史研究的基本思路,也不願去認真思考我國學者在對夏的探索中有了哪些值得重視的新材料和新論點,他們對夏的否定仍基本停留在過去。更有甚者,其中一些人十分不恰當地將我國學者對夏及其以前歷史的探究歸結為某種政治行為或受某種道德觀念的驅動,這就更不是一種平心靜氣地討論問題的態度了。
查了下資料,50的獎勵蠻誘人的,選我吧...
我國發現夏朝存在的證據了嗎?
中國歷史上究竟是否存在過夏朝?由於有關夏朝的史實資料較少、及迄今未發現有說服力的考古文物,夏朝的存在與否,主要還是有《尚書》和《史記》等歷史典籍詳細的描述。目前世界上承認的是:中國最早的文明——商文明,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地點在今河南安陽一帶。考古依據:中國地區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成熟的青銅冶煉術,及出土的冶煉的青銅器;國家形態已出現。 反方意見:(在時間上緊隨所謂“夏王朝”其後的商王朝,其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中竟然找不出有關這個前一代“王朝”的任何記載。這不是很荒謬嗎?不是已經很清楚地說明了事情的真相了嗎?你能想象周王朝,秦王朝,漢王朝等在他們的政府文件和檔案中不記載他們的前一代“王朝”的任何情況嗎?只有商王朝這樣的初始文明才會是這種情況,因為在前面什麼都沒有,一片空白。) 流傳至今有關夏朝的史料十分匱乏,所可根據的,只有《尚書·禹貢篇》、《竹書紀年》及《史記》關於夏的記載。而所有關於夏的史料,不但極其缺乏,也極其不明確。連《史記·夏本紀第二》也只是記錄了其世系和大禹治水、少康失國、夏桀亡國等等不多的幾個大事件,也並沒有多少典籍記載或實物佐證的存在。至於《竹書紀年》的作者年代,至今尚無定論。無論如何,關於夏殷的部分,是後人追記的。所記是否可靠,不能令人不懷疑。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朝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隨著1960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發掘,這種疑慮才慢慢在科學鑑定面前打消了。二里頭宮殿的建造年代據C14測定和樹輪較正,大約在公元前1590—1300年間,就相當夏朝時期。因此,可以說城市模型起源於夏代。此時政權的中心地區,西起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東至今河南,河北,山東三省交界的地方,南至今湖北,北至今河北。但同樣需要指出的是這一遺址的發現,尚不能證明夏朝已進入了階級社會。 夏朝還有一個副產品——《夏小正》。《夏小正》是對以前的歷法一個總結,也是農業國家的一個必然關注點。這就是“夏曆”的來源 【夏朝最後一個王者---夏桀】 在過去六七十年,學者們為探索夏代史蹟,尤其是從考古發掘的角度探討夏文化的遺蹟做了很多工作。雖然迄今為止仍未發現夏人使用的文字,但是有關夏代史蹟的認定應當說是比過去清楚得多了,從考古發掘和考古研究角度證明夏王朝存在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以至於國內絕大多數學者對夏王朝的存在已基本不表示懷疑。國外也有部分學者同情中國學者的立場,如最近出版的美國著名歷史學家威廉·麥克高希的著作《世界文明史——觀察世界的新視角》在談到世界最早的文明社會時便明確指出:“大約公元前2000年,中國的文明在新石器文化出現的地方發展起來,夏及後來商的統治者在黃河流域建立了王國,在那裡他們建造了規模相當的灌溉工程。第一座城邦二里頭,建於公元前1900年。”麥克高希對夏的看法與中國多數學者還有些差距,但其認為夏作為商以前的一個政治社會已進入文明社會,是一個“王國”的認識是很明確的。儘管我們沒有看到更多的外國學者對中國歷史的描述,但相信麥克高希的看法決非代表他一人。 【相當於夏時代的字符圖形】 然而遺憾的是,現在仍有相當部分外國學者對夏代的存在持根本否定的態度。他們不熟悉我國的歷史文獻,不瞭解我國學者對於夏史研究的基本思路,也不願去認真思考我國學者在對夏的探索中有了哪些值得重視的新材料和新論點,他們對夏的否定仍基本停留在過去。更有甚者,其中一些人十分不恰當地將我國學者對夏及其以前歷史的探究歸結為某種政治行為或受某種道德觀念的驅動,這就更不是一種平心靜氣地討論問題的態度了。
夏朝是否真的存在?
中國歷史上究竟是否存在過夏朝?由於有關夏朝的史實資料較少、及迄今未發現有說服力的考古文物,夏朝的存在與否,主要還是有《尚書》和《史記》等歷史典籍詳細的描述。目前世界上承認的是:中國最早的文明——商文明,開始於公元前1500年左右,距今3500年,地點在今河南安陽一帶。考古依據:中國地區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成熟的青銅冶煉術,及出土的冶煉的青銅器;國家形態已出現。 反方意見:(在時間上緊隨所謂“夏王朝”其後的商王朝,其甲骨文和青銅器銘文中竟然找不出有關這個前一代“王朝”的任何記載。這不是很荒謬嗎?
歷史上的夏朝真的存在嗎
夏朝(約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是中國傳統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在中原地區實行世襲制的朝代。一般認為夏朝是一個部落聯盟形式的國家。依據史書記載,夏、商、週三代皆為奴隸制世襲王朝,君主與諸侯分而治之,而夏朝是第一個世襲的氏族封建制王朝。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製的禮器,其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由於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所以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曾被許多人懷疑。但是《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殷本紀》中記載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因此《史記·夏本紀》中所記的夏代世系被多數學者認為是可信的。這樣,在考古學家對安陽殷墟、鄭州商城等商代的物質文化遺存有了進一步認識的基礎上,提出了夏文化探索的研究課題,希望用考古手段去找到夏代的物質文化遺存,進而恢復夏代歷史。
古史學家依據文獻資料,提出有兩個地區可能是夏人
的活動地區:一個是河南西部嵩山附近的登封、禹縣和洛陽平原;一是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地區。因為傳說中夏代的都邑和一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大多同這兩個地區有關。1959年開始“夏墟”調查,拉開了夏文化探索的序幕。四十年來在豫西、晉南開展了一系列考古調查和發掘工作,使夏文化探索的目標逐漸縮小。多數學者認為:以偃師二里頭遺址命名的“二里頭文化”(包括二里頭類型和東下馮類型)和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是探索夏文化的主要對象,並對夏文化問題發表了各種看法。惟因缺乏文字等直接證據,學術界對哪種遺存是夏代文化還沒有形成共識。但是無論是豫西地區的“龍山文化”還是“二里頭文化”,均已積累了相當豐富的資料,它為最終解決這個問題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據傳宋代宣和年間臨淄出土的一組春秋時期青銅器叔夷鍾(作器者叔夷乃宋穆公後裔,齊靈公時任齊國正卿)有銘文追述宋人祖業說:“……隙成唐,又嚴在帝所,溥受天命,刪伐夏司,敗厥靈師,以少臣惟輔,鹹有九州,處禹之堵……”也就是“威武的成湯,敬畏天帝,接受天命,討伐有夏,打敗其軍。在小臣的輔佐之下,囊括九州之地,佔有大禹之都。’這段銘文同西周以來文獻中關於夏和殷(商)是前後承替的兩個王朝、‘殷革夏命’的說法完全一致,成為兩週史籍有關夏王朝記載的有力佐證”。鑑於記述夏王朝與夏商更替的文獻史籍沒有早到西周者,所以春秋銅器叔夷鍾恐怕還是無法成為“西周以來”或“兩週史籍有關夏王朝記載的
有力佐證”
2002年面世的遂公盨屬西周中期,其上有“天命禹敷土,墮山浚川”的字樣。銘文記述大禹採用削平一些山崗堵塞洪水和疏道河流的方法平息了水患,並劃定九州,還根據各地土地條件規定各自的貢獻。在洪水退後,那些逃避到丘陵山崗上的民眾下山,重新定居於平原。由於有功於民眾,大禹得以成為民眾之王、民眾之“父母”。遂公盨的發現,將大禹治水的文獻記載提早了六七百年,是所知年代最早也最為詳實的關於大禹的可靠文字記錄。但文中並無“夏”的字樣,禹似乎還具有神格而非人王,因而這篇銘文似乎並不能被看作是夏代“大禹治水傳說最早的文物例證
夏朝真的存在嗎,為什麼夏朝不被國際承認
流傳至今有關夏代的史料十分匱乏,歷史上是否有夏代存在?許多人對此表示懷疑!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和各種歷史版本以及野史中通常這樣記載著:
夏朝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社會從此開始,他的誕生成為中華文明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據說,夏朝總共傳了十四代,十七個王,延續近五百年(夏朝的世系年代無定說,此為主要的一家之說).
夏禹 大禹
夏代開國的君主.顓頊之孫,姓姒氏,號禹.因平治洪水有功,受舜禪讓為天子,世稱為大禹.在位八年而卒,傳位於子啟,而開君主世襲之制.亦稱為夏后氏.禹是中國人所知的一位治水英雄,他為治水三過家門不入.貴為天子,保持本色,親近百姓,為民謀利.是帝國君主制度下的君主典範.
禹即帝位後,都於陽翟(音「敵」,今河南禹縣),又曾都安邑(今山西安逸)或平陽.他一再會合諸侯,並將中國分為九州島島(歷來說法不一,有禹貢九州島島、爾雅九州島島、周禮九州島島等分別.一般乃指周禮九州島島,為揚、荊、豫、青、兗、雍、幽、冀、並),定貢賦的制度.九黎,三苗的侵擾,是遠古時代的嚴重編患.「少昊」、「顓頊」的時候,黎、苗繼作亂,堯、舜曾征討,至大禹時代才將之平服.從此,長江中游平定,黎、苗不再北侵.這是遠古對抗南方部族的一長期的艱苦戰爭.禹既治平水患,又征服黎苗,功業甚大,因此得到「大禹」的尊稱.大禹死後,他的兒子破壞禪讓的傳統,自立為王,恢復了黃帝王朝初期父子相傳的古老制度.從此,王位的傳子不傳賢,實行世襲制度,開始了古人所說的「家天下」.這是一種政治上的進步.夏啟即位後,很能繼承大禹的事業,可惜死後,他的兒子「太康」無能,被一位諸侯首領、傳說中「嫦娥」的丈夫「后羿」所逐.太康死後后羿立太康的之弟「仲康」為夏王,但實權操縱在後羿之手.仲康死後,其子「相」立,后羿被他的臣子「寒浞(音「濁」zhuoˊ)」所殺,又殺「相」自立.當「相」被殺時「相」的王后「緡(音「民」minˊ)」正在懷孕,逃奔到「有仍」(今山東濟零縣),生「少康」.「少康」長大後,就收聚夏的殘存勢力,滅掉「寒浞」,光復夏王朝.史稱「少康中興」.少康之子「杼(音「注」zhuˋ)在位時擁有一支比較強大的武裝,徹底肅清了「寒浞」的勢力,並征伐東夷,使夏王朝發展到了鼎盛.其後的五代六王,社會比較安定,經濟持續發展.夏王朝的統治,東至東海、西連西河、北及燕山,南逾江淮.當時已經能冶煉較好的青銅,生產了不少的青銅生產工具和生活用具,商品交換也有所發展.有了比較進步的陰陽合曆和干支記日的方法.第十五代夏王「孔甲」,好方術鬼神、淫亂,引起諸侯的反叛,夏王朝逐漸衰敗.「孔甲」再三傳到「履癸」(夏桀),是歷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不務修德,奢侈無度,殺人無數,四處用兵,勞民傷財,以致民眾反抗,諸侯叛離,終於被「商湯」所滅.
中國歷史上的夏代真的存在嗎?
《史記.夏本紀》中記載的夏代世系與該書《殷本紀》中記的商代世系一樣明確,商代世系在安陽殷墟出土的甲骨卜辭中得到證實.
眾所周知:《史記》是中國西漢時期的歷史學家司馬遷編寫的一本歷史著作.《史記》作為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史記》記載了上自中國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3000多年的歷史.全書包括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十表、八書,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作者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使《史記》成為中國第一部,也是最出名的紀傳體通史.《史記》作為第一部傳記文學的確立......
歷史上到底存不存在夏朝?
在現代的考古學上沒有發現特別有力的證據,比如大批的文物、系統的文字、完整的遺址和墓葬,所以國內國外都有很多學者是不承認有夏朝的。
但是不承認、無法證明並不代表就沒有,我個人是相信有的,夏朝一定存在過,因為無數的古籍和史書都有過記載,雖然年代久遠,傳說和神話色彩濃厚,很多事件的具體細節也模稜兩可,但是人物、事件主題卻是很清晰的,比如大禹傳位給兒子而不是禪讓給助手,后羿攻擊夏後奪取了王位後來又被奪回去,夏桀用酒灌滿池子、用人當坐騎等等,都是很翔實很生動的故事,不可能是空穴來風。
你看現代也有很多迷一樣的懸案,具體細節、甚至案犯什麼的都還是迷,但是這個案子肯定是有過,不然不可能鬧那麼大,夏朝在真實性方面也是一樣。
其實早在清末、民國時期,五帝、堯舜禹、夏朝和商朝都是被史學界懷疑過其真實性的,甚至有人懷疑到西周是不是真的存在過,到後來商、周還不是被證實了。在那個遠古時代還有很濃的矇昧色彩,文化知識只有貴族才會,所以文字記錄不普遍,導致後世流傳困難,再大再重要的事蹟也只能靠口述代代相傳,真實性就難免會遭到後人懷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