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荊請罪是誰的故事?

General 更新 2024-12-25

負荊請罪是關於誰的故事?

廉頗與藺相如

負荊請罪的成語故事的主角是誰

廉頗和藺相如

負荊請罪[fù jīng qǐng zuì]

【解釋】: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條向對方請罪。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

【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荊請罪裡的主人公是誰

廉頗和藺相如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裡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負荊請罪,講的是誰的故事。

廉頗 藺相如

負荊請罪歷史人物是誰?

是趙國的大將,廉頗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藺相如得知後,儘量迴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衝突。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後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望採納,謝謝

負荊請罪是哪兩個歷史人物的故事

趙國時期趙國的鄲廉頗和藺相如。

澠池會結束以後,由於藺相如功勞大,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說:“我是趙國將軍,有攻城野戰的大功,而藺相如只不過靠能說會道立了點功,可是他的地位卻在我之上,況且相如本來是個平民,我感到羞恥,在他下面我難以忍受。”並且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聽到後,不肯和他相會。相如每到上朝時,常常推說有病,不願和廉頗去爭位次的先後。沒過多久,相如外出,在邯鄲城回車巷遠遠看到廉頗,相如就掉轉車子迴避。

於是藺相如的門客就一起來直言進諫地說:“我們所以離開親人來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節義呀。如今您與廉頗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惡言,而您卻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過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恥,何況是身為將相的人呢!我們這些人沒出息,請讓我們告辭吧!”藺相如堅決地挽留他們,說:“諸位認為廉將軍和秦王相比誰厲害?”回答說:“廉將軍比不了秦王。”相如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攻打趙國邯鄲城,就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在呀,如今兩虎相鬥,勢必不能共存。我所以這樣忍讓,就是為了要把國家的急難擺在前面,而把個人的私怨放在後面。”

藺相如的話傳到了廉頗的耳朵裡。廉頗靜下心來想了想,覺得自己為了爭一口氣,就不顧國家的利益,真不應該。於是,他脫下戰袍,背上荊條,到藺相如府門上請罪。藺相如見廉頗來負荊請罪,連忙熱情地出來迎接。從此以後,他們倆成了好朋友,同心協力保衛趙國。

負荊請罪主要人物是誰?

負荊請罪的主要人物有藺相如和廉頗。

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發生在趙國首都邯鄲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在邯鄲市串城街(邯鄲道)有一處巷子回車巷,這裡就是藺相如迴避廉頗的窄巷。還在巷口立了一通石碑回車巷碑記,記述負荊請罪的故事。

意思:負:揹著;荊:荊條。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

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廉頗聞之,肉袒負荊,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示例:我今特來尋賢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近義詞:引咎自責反義詞:興師問罪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用於賠禮道歉的場合。 負:背,揹著。(荊是落葉叢生灌木,高四五尺,莖堅硬,可作杖,有刺。荊條長而柔韌,可以編制筐、籃、籬笆等。) 請罪:自己犯了錯誤,主動請求處罰讓對方原諒。(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 負荊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自己嚴厲責罰。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是誰?

負荊請罪,成語,揹著荊杖,表示服罪,向當事人請罪,形容主動向人認錯、道歉,給予自己嚴厲責罰,也表示向人認錯賠罪。負荊請罪的故事出自《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講述了戰國時代趙國廉頗和藺相如的故事,故事又被稱為將相和

負荊請罪的主人公是誰

負荊的是廉頗,請罪的對象是藺相如

將相和的故事就是從這裡來的

廉頗

戰償時趙國的藺相如因為有功被趙王封為上卿,官職比老將廉頗還要大。廉頗很不服氣,就想給藺相如難堪。藺相如卻儘量避開廉頗,別人都以為他怕廉頗,可是藺相如卻說他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會怕廉將軍!不過是因為他和廉頗都是趙國的棟樑。如果他們成了仇人的話,趙國就危險了。這話傳到廉頗耳裡,非常慚愧,他便袒露上身,揹著荊條,親自到藺相如家去認錯,兩人於是成為生死之交。

負荊請罪的故事

戰國時候,秦國最強,常常進攻別的國家。

有一回,趙王得了一件無價之寶,叫和氏璧。秦王知道了,就寫一封信給趙王,說願意拿十五座城換這塊璧。

趙王接到了信非常著急,立即召集大臣來商議。大家說秦王不過想把和氏璧騙到手罷了,不能上他的當,可是不答應,又怕他派兵來進攻。

正在為難的時候,有人說有個藺相如,他勇敢機智,也許能解決這個難題。

趙王把藺相如找來,問他該怎麼辦。

藺相如想了一會兒,說∶“我願意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來換,我就把璧交給他;如果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來。那時候秦國理屈,就沒有動兵的理由。”

趙王和大臣們沒有別的辦法,只好派藺相如帶著和氏璧到秦國去。

藺相如到了秦國,進宮見了秦王,獻上和氏璧。秦王雙手捧住璧,一邊看一邊稱讚,絕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藺相如看這情形,知道秦王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就上前一步,說∶“這塊璧有點兒小毛病,讓我指給您看。”秦王聽他這麼一說,就把和氏璧交給了藺相如。藺相如捧著璧,往後退了幾步,靠著柱子站定。他理直氣壯地說∶“我看您並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現在璧在我手裡,您要是強逼我,我的腦袋和璧就一塊兒撞碎在這柱子上!”說著,他舉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把璧真的撞碎了,連忙說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圖,把允諾劃歸趙國的十五座城指給他看。藺相如說和氏璧是無價之寶,要舉行個隆重的典禮,他才肯交出來。秦王只好跟他約定了舉行典禮的日期。

藺相如知道秦王絲毫沒有拿城換璧的誠意,一回到賓館,就叫手下人化了裝,帶著和氏璧抄小路先回趙國去了。到了舉行典禮那一天,藺相如進宮見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說∶“和氏璧已經送回趙國去了。您如果有誠意的話,先把十五座城交給我國,我國馬上派人把璧送來,決不失信。不然,您殺了我也沒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國是從來不講信用的!”秦王沒有辦法,只得客客氣氣地把藺相如送回趙國。

這就是“完璧歸趙”的故事。藺相如立了功,趙王封他做上大夫。

過了幾年,秦王約趙王在澠池會見。趙王和大臣們商議說∶“去吧,怕有危險;不去吧,又顯得太膽怯。”藺相如認為對秦王不能示弱,還是去的好,趙王才決定動身,讓藺相如隨行。大將軍廉頗帶著軍隊送他們到邊界上,做好了抵禦秦兵的準備。 趙王到了澠池,會見了秦王。秦王要趙王鼓瑟。趙王不好推辭,鼓了一段。秦王就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趙王為秦王鼓瑟。

藺相如看秦王這樣侮辱趙王,生氣極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說∶“請您為趙王擊缶。”秦王拒絕了。藺相如再要求,秦王還是拒絕。藺相如說∶“您現在離我只有五步遠。您不答應,我就跟您拼了!”秦王被逼得沒法,只好敲了一下缶。藺相如也叫人記錄下來,說在澠池會上,秦王為趙王擊缶。

秦王沒佔到便宜。他知道廉頗已經在邊境上做好了準備,不敢拿趙王怎麼樣,只好讓趙王回去。

藺相如在澠池會上又立了功。趙王封藺相如為上卿,職位比廉頗高。

廉頗很不服氣,他對別人說∶“我廉頗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立下許多大功。他藺相如有什麼能耐,就靠一張嘴,反而爬到我頭上去了。我碰見他,得給他個下不了臺!”這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裡,藺相如就請病假不上朝,免得跟廉頗見面。

有一天,藺相如坐車出去,遠遠看見廉頗騎著高頭大馬過來了,他趕緊叫車伕把車往回趕。藺相如手下的人可看不順眼了。他們說,藺相如怕廉頗像老鼠見了貓似的,為什麼要怕他呢!藺相如對他們說∶“諸位請想一想,廉將軍和秦王比,誰厲害?”他們說∶“當然秦王厲害!”藺相如說∶“秦王我都不怕,會怕廉將......

相關問題答案
負荊請罪是誰的故事?
負荊請罪是哪個朝代?
負荊請罪是指什麼生肖?
知己知彼是誰的故事?
圖窮匕首見是誰的故事?
鐵杵成針是誰的故事?
胸有成竹是誰的故事?
正月初一是誰的故事?
《響遏行雲》講的是誰的故事? ?
負荊請罪的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