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是什麼之父?

General 更新 2024-11-19

中國科學家袁隆平是什麼之父

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2011年,袁隆平指導的雜交水稻試驗田平均每公頃產量達到近14噸,

比全國水稻平均每公頃產量多約85%。

水稻之父袁隆平有什麼貢獻

1964年開始,袁隆平研究雜交水稻技術,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

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種植技術,從而為全國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袁隆平的雜交稻研究,在中國中國是具有開創性的,但是世界上首次成功的水稻雜交是由美國人Henry hank Beachell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22]

袁隆平

袁隆平(2張)

1966年在IRRI,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奇蹟稻(IR8)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研究,在中國中國是具有開創性的,不過並非世界首創,日本新城長友在1965年得到粳稻的三系配套,但未能用於生產。

1980-1981年,袁隆平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23]

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水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1971年至今,他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

袁隆平為什麼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鄧哲,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時,分別 袁隆平

採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種子。經過兩個春秋的試驗和科學數據的分析整理,撰寫出第一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育性》,發表在1966年《科學通報》第17卷第4期上。文中還預言,通過進一步選育,可以從中獲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後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狀)和恢復系 (恢復雄性可育能力),實現三系配套,使利用雜交水稻第一代優勢成為可能,將會給農業生產帶來大面積、大幅度的增產。這篇重要論文的發表,被一些同行們認為是“吹響了第二次綠色革命”的進軍號角。   又經過8年曆經磨難的“過五關”(提高雄性不育率關、三系配套關、育性穩定關、雜交優勢關、繁殖制種關),到1974年配製種子成功,並組織了優勢鑑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獲大面積制種成功,為次年大面積推廣作好了種子準備,使該項研究成果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   1975年冬,國務院作出了迅速擴大試種和大量推廣雜交水稻的決定,國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一年三代地進行繁殖制種,以最快的速度推廣。1976年定點示範208萬畝,在全國範圍開始應用於生產,到1988年全國雜交稻面積1.94億畝,佔水稻面積的39.6%,而總產量佔18.5%。10年全國累計種植雜交稻面積12.56億畝,累計增產稻穀1000億公斤以上,增加總產值280億元,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群眾交口稱讚靠兩“平”解決了吃飯問題,一靠黨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雜交稻,人們用樸實的語言,說出了億萬中國農民的心裡話。   隨著雜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國大面積推廣,袁隆平名聲大震。在成績和榮譽面前,袁隆平公開聲稱現階段培育的雜交稻的缺點是“三個有餘、三個不足”,即“前勁有餘、後勁不足;分櫱有餘,成穗不足;穗大有餘,結實不足”,並組織助手們,從育種與栽培兩個方面,採取措施加以解決。   20世紀80年代初期,面對世界性的饑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發了一個驚人的設想,大膽提出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課題,試圖解決更大範圍內的飢餓問題。   1985年,袁隆平以強烈的責任感發表了《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探討》一文,提出了選育強優勢超高產組合的四個途徑,其中花力氣最大的是培育核質雜種。可是多年的育種實踐,卻沒有產生出符合生產要求的組合。他便果斷迅速地從核質雜種研究中跳了出來,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領域去探索。   袁隆平憑著豐富的想象、敏銳的直覺和大膽的創造精神,認真總結了百年農作物育種史和20年“三系雜交稻”育種經驗,以及他所掌握的豐富的育種材料,於1986年10月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高瞻遠矚地設想了雜交水稻的二個戰略發展階段,即三系法為主的器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為主的秈粳亞種雜種優勢利用;一系法為主的遠緣雜種優勢利用。這是袁唬平雜交水稻理論發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隨著雜交水稻在世界各國試驗試種,雜交稻已引起世界範圍的關注。袁隆平近年來,先後應邀到菲律賓、美國、日本、法國、英國、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亞8個國家講學、傳授技術、參加學術會議或進行技術合作研究等國際性學術活動19次。雜交水稻推向世界,美國、日本、菲律賓、巴西、阿根廷等100多個國家紛紛引進雜交水稻。自1981年袁隆平的雜交水稻成果在國內獲得建國以來第一個特等發明獎之後,從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內,又連續榮獲了3個國際性科學大獎。國際友人稱頌這位“當代神農氏”培育的雜交水稻是中國繼指南針、火藥、造紙、活字印刷之後,對人類作出的“第......

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被稱為什麼之父

我國著名科學家袁隆平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2011年,袁隆平指導的雜交水稻試驗田平均每公頃產量達到近14噸,

比全國水稻平均每公頃產量多約85%。

袁隆平是什麼家 10分

雜交水稻之父

個人簡介:袁隆平,漢族。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分配到湖南安江農校任教。1964年開始雜交水稻研究,1971年調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1978年晉升為研究員,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9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袁隆平的秈型雜交水稻研究獲我國迄今唯一特等發明獎;湖南省委、省政府授予袁隆平“功勳科學家”稱號;我國唬現的國際編號為8117的小行星被命名為“袁隆平”星;他先後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和聯合國糧農組織“糧食安全保障榮譽獎”等8項國際獎勵。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

袁隆平為什麼被稱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1930.9.7-)籍貫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生於北京。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創始人,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當代神農”、“米神”等。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3年實現三系配套,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組合南優2號,1975年研製成功雜交水稻制種技術,從而為大面積推廣雜交水稻奠定了基礎。1985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設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瞭方向。1987年任863計劃兩系雜交稻專題的責任專家,1995年研製成功兩系雜交水稻,1997年提出超級雜交稻育種技術路線,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育種的第一期目標,2004年提前一年實現了超級稻第二期目標。先後獲得“國家特等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和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11項國際大獎。出版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論文60餘篇。畢業後,一直從事農業教育及雜交水稻研究。1980-1981年赴美任國際水稻研究所技術指導。1982年任全國雜交水稻專家顧問組副組長。1991年受聘聯合國糧農組織國際首席顧問。1995年被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1971年至今任湖南農業科學院研究員,並任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全國政協常委、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發現很多人不理解雜交水稻的真正意義,不少人認為自己是北方人,吃的是小麥,不吃水稻,就和袁隆平沒關係。舉個簡單的例子吧,假設世界上有100個人,而糧食只夠90個人吃,糧食緊缺再加上財富的不均衡分配,那麼就會出現50個人有充足的糧食,而另外40個人沒糧食吃,於是大規模的饑荒和戰亂就爆發了,這樣這場危機就從10人波及到全部的100人。如果世界有100人,而糧食夠110-120個人吃,那麼糧食就不再緊缺,就不會出現大規模囤積現象。全部的100人都可以避免這些危機。詳見

袁隆平,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什麼創始人,被譽為什麼之父,什麼等

被譽為“當今中國最著名的科學家”、“當代神農氏”、“米神”等。

袁隆平,袁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牛頓是什麼科學家稱號?比如:袁隆平雜交水稻之父.

力學

袁隆平是什麼是什麼

水稻之父!中華人民共和國!

相關問題答案
袁隆平是什麼之父?
袁隆平是什麼樣的人?
什麼之父是誰?
計算機什麼之父是誰?
埃及是什麼之國?
擺平是什麼意思?
機械化水平是什麼?
倫敦是什麼之都?
地面找平是什麼意思?
性激素水平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