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講的是什麼道理?

General 更新 2024-12-20

論語講的是什麼內容呀

《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的。《論語》名稱的來由,班固《漢書·藝文志》說:“《論語》者,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言而接聞於夫子之語也。當時弟子各有所記。夫子既卒,門人相與輯而定纂,故謂之《論語》。”這一說法,大體可信。原始記錄雜出於眾手,最後編定當在戰國初期,以曾參門人為主。

現在通行的《論語》20篇,內容以倫理、教育為主。《論語》在漢代有《魯論語》、《齊論語》與《古論語》等不同本子流傳,後來統一於鄭玄。現存舊注有魏何晏注、宋邢邴疏《論語註疏》、宋朱熹《論語集註》及清劉寶楠《論語正義》等,今注本有楊伯峻《論語譯註》。

《論語》中這八則語錄分別講了什麼道理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學而》

【啟示】第1句話講的是學習方法。對於知識,“學”只是一個認識過程,“習”是一個鞏固的過程,要想獲得更多的知識,必須“學”與“習”統一起來。第2句話講的是學習樂趣。志同道合的人來訪可以增進友誼,並且可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第3句話講的是為人態度。也是孔子認為的君子應該具有的氣度與修養。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學而] 》

【啟示】儒家十分重視個人的道德修養,塑造理想人格,這句話就是修身的基本方法——自省。

孔子所處的年代動亂不堪,弒父犯上作亂的現象已經甚為普遍,很多人已經不重視道德的修養,傳統觀念出現危機,這是孔子不願意見到的,他的弟子曾子就提出了反省內求的修養方法。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為政 》

【啟示】孔子的道德修養過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擊,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鍛鍊,要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而不是勉強去做。這兩點對任何人,都是適用的。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為政 》

【啟示】在能力範圍以內,儘量廣泛閱覽典籍,反覆思考其中的涵義,對已經聽聞的知識,也要定期複習,能有心得、有領悟;並且也要盡力吸收新知;如此則進可以開拓人類知識的領域,退也可以為先賢的智能賦予時代的意義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為政》

【啟示】這句話為孔子所提倡的一種讀書及學習方法。我們只有把學習和思考結合起來,才能學到切實有用的知識,否則就會收效甚微。這則講了學和思的辯證關係。學習而不思考,如學習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有正確的,有不正確的,不加思考,把不正確的知識也接受了,這就受到欺騙,所以稱罔。正確的知識,如科學一定要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去學習。不學習而光思考,不按照科學知識去思考,容易陷入迷誤。只有學習與思考結合,才能學到正確的知識,不致胡思亂想,陷於迷誤。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

【啟示】這句的中心思想是“安貧樂道”孔子的學生中最好、最明理、最通達道的,就是顏回,所以叫“復聖”。顏回這個人是不爭、不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語都做到。因為他“三月不違仁”,就是爭呢,也“不違仁”;貪,也“不違仁”;求,也“不違仁”;自私,也“不違仁”;自利,也“不違仁”。他是絲毫的自私心也沒有,隨遇而安,守分安命,順時聽天,真是安貧樂道!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2] 》

【啟示】這一則講的是關於興趣對於學習的重要性。學習的三層境界:知 、好、 樂。學習知識重要的是培養學習的興趣,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知識的學習感興趣,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以學習為樂事,在快樂中學習,既能提高學習的效率,還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這樣學到的才能夠靈活地運用。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述而》

【啟示】說明了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會總是為了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在貧困艱苦的情況下照樣可以很快樂,不道義而得到的富貴是不好的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啟示】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這句話,受到後代知識分子的......

論語,學而講了什麼道理

《學而》是《論語》第一篇的篇名。《論語》中各篇一般都是以第一章的前二三個字作為該篇的篇名。《學而》一篇包括16章,內容涉及諸多方面。其中重點是"吾日三省吾身";"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禮之用,和為貴"以及仁、孝、信等道德範疇。

《論語》中這八則語錄分別講了什麼道理

⒈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學習然後按時去溫習它,不也是件高興的事嗎?有志向相同的人從遠方來相聚(互相切磋,增長學問),不也是件快樂的事嗎?別人不瞭解自己也不怨恨別人,不也是道德高尚的人嗎?

⒉子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對於知識,知道就說知道,不知道就說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⒊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知道(知識)的人不如喜歡(知識)的人;喜歡(知識)的人不如以(知識)為樂的人。

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幾個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值得學習的人。應當選擇他們的優點去學習,看到自己有他們那些短處就要改正。

5.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溫習舊知識而又(能從中)發現新東西,憑此(就)可以做老師了。

6.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在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這樣以後才知道松柏是最後凋謝的。

7.子曰:無慾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不要求速成,不要貪求小利。想要速成,反而不能很快到達;貪求小利,那麼大事就幹不成。

8.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我曾經整天不吃東西,整夜不睡覺,用(這些時間來思考,(這)沒有好處,(與其這樣)還不如(用這時間)學習

相關問題答案
論語講的是什麼道理?
鬼物語講的是什麼?
偽物語講的是什麼?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博弈論講的是什麼?
過秦論講的是什麼?
無間道講的是什麼?
新加坡人主要講的是什麼語言? ?
童話鎮美劇講的是什麼?
前度講的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