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巧節是怎麼一回事?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中國傳統的“乞巧節”這一節日形成的根本原因

七夕,原名為乞巧節。七夕乞巧,這個節日起源於漢代,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 漢代畫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圖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為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為“喜中帶吉”月。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到底是農曆還是公曆啊?怎麼一個說一樣啊?

當然是農曆啊,七月初七才是七夕情人節。今天是陽曆的7月7日,是盧溝橋事變的紀念日

七夕節的喜鵲橋是怎麼一回事啊?

相傳牛郎父母早逝,又常受到哥嫂的虐待,只有一頭老牛相伴。有一天老牛給他出了計謀,要娶織女做妻子。到了那一天,美麗的仙女們果然到銀河沐浴,並在水中嬉戲。這時藏在蘆葦中的牛郎突然跑出來拿走了織女的衣裳。驚惶失措的仙女們急忙上岸穿好衣裳飛走了,唯獨剩下織女。在牛郎的懇求下,織女答應做他的妻子。婚後,牛郎織女男耕女織,相親相愛,生活得十分幸福美滿。織女還給牛郎生了一兒一女。後來,老牛要死去的時候,叮囑牛郎要把它的皮留下來,到急難時披上以求幫助。老牛死後,夫妻倆忍痛剝下牛皮,把牛埋在山坡上。

織女和牛郎成親的事被天庭的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後,他們勃然大怒,並命令天神下界抓回織女。天神趁牛郎不在家的時候,抓走了織女。牛郎回家不見織女,急忙披上牛皮,擔了兩個小孩追去。眼看矗要追上,王母娘娘心中一急,拔下頭上的金簪向銀河一劃,昔日清淺的銀河一霎間變得濁浪滔天,牛郎再也過不去了。從此,牛郎織女只能淚眼盈盈,隔河相望,天長地久,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也拗不過他們之間的真摯情感,准許他們每年七月七日相會一次,相傳,每逢七月初七,人間的喜鵲就要飛上天去,在銀河為牛郎織女搭鵲橋相會。此外,七夕夜深人靜之時,人們還能在葡萄架或其他的瓜果架下聽到牛郎織女在天上的脈脈情話。

七夕節和情人節是一樣的嗎

不一樣.西風玉露一相逢—七夕與情人節 有人說警惕西方文化衝擊中國文化,舉了情人節和七夕的例子。衝擊不假,但就事論事地說,這個例子欠妥。 七夕由來已久,有文獻可考至南北朝。其中雖然含著個愛情故事,但縱觀荊楚歲時記,東京夢華錄,帝京景物記,燕京歲時記等風俗志記載,七夕活動中並無情侶表達愛意這一項。兩千多年的儒教薰陶早就淹沒了詩經中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的風情。歷朝歷代雖然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但基本活動一致:婦女禮拜雙星以乞巧,以水底針影蜘蛛成網等種種徵兆驗巧。如今,針織縫紉早不再是衡量女子才能的主要標準之一,這些活動自然少為人知。何況,情人節八九十年代才進入中國,而七夕早在六七十年代已無人問津了。 節日是各民族特定文化傳統的集中表現,其盛衰總有內外今古多種社會原因。以我的管見,中國傳統節日的式微內因為主,外因為助。正如探春說的,一大家子從外面一時是殺不盡的,必得自己從裡面先亂起來。 中國傳統節日活動中至少半數以上帶有祭祀祈禱求福辟邪色彩。臘月送灶,正月迎喜神,祭祖,走三橋消百病,二月百花生日,觀音誕,三月清明掃墓,四月浴佛,立夏享先,五月端午採百藥飲雄黃酒除病消災,六月謝灶曝經,七夕乞巧,中元祭鬼,八月初三灶君生日,中秋婦女拜月,重陽佩茱萸登高辟邪,十月祭祖燒化寒衣,十一月冬至大如年,祭祖迎喜神。 建國後大部分中國人成了無神論者,統斥之為封建迷信活動加以擯棄,更不用說破四舊的風刀霜劍。文革結束後大家一方面忙經濟建設,沒時間重拾眾多傳統節日的風致;另一方面,年紀大些的人對運動心有餘悸,最好不亂說亂動,生長於六七十年代的人對其無從知曉,也無從過起。如果我不曾有機會在華盛頓大學中文圖書館親近許多故紙堆,對這些也無從得知。相信我的同齡人也不比我幸運多少。而現如今自信忙碌的二十一世紀伐人類當然更難接受欣賞繼承這些他們眼中可笑的糟粕。於是傳統節日和節日傳統在大眾文化中漸行漸遠,只剩得些個稀微的背影。 中國文化斷層即成現實,八九十年代後漸漸湧入的西方文化乘機填補便不可避免。這一填之後要回頭重拾失落的文化斷片則難上加難。這是中國傳統文化面對的挑戰。 洋節本身沒有什麼是非,是非始於國人如何接受。聖誕節原本是宗教節日,但時至今日,其宗教意義已經淡到幾乎看不見,成了一個世俗的熱鬧日子。我覺得中國人過聖誕節沒什麼可怕的。舉個相反的例子,在美國,尤其是種族繁多的大都會,許多美國人都知道中國的春節,有空的話也會到唐人街熱鬧一番,看看舞獅子耍龍燈,吃兩根春捲來一碗元宵,覺得新鮮好玩。如此而已。中國人過聖誕節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何況聖誕老人的傳說還能教孩子聽話,很有些積極意義,何樂不為? 洋節很多。在美國重要的節日一月有馬丁路德金誕辰,二月有Ash Wendesday, 情人節,華盛頓誕辰,三月 St. Patrick’s Day, 逾越節,四月份愚人節,復活節,五月母親節,Memorial Day, 六月父親節,七月四日獨立日,九月勞動節,十月哥倫比亞日,萬聖節,十一月感恩節,十二月聖誕節。中國人並沒有全部照搬。沒聽說國內慶祝華盛頓誕辰或在七月四日放鞭炮。中國人過情人節,母親節,父親節,因為人皆有情,人皆有父母,樂得借用一個統一的日子表情達意。過聖誕是因為它熱鬧有趣,能給柴米油鹽的生活添些新奇色彩,也沒什麼不好。說到洋節,其實元旦就是個洋節,不過它已在中國深入人心多年,大家甚至已經忘記了它的本來面目。當年中國採用羅馬公曆時有人擔懮春節會被元旦取代,但時至今日,說起過年,大家還是想著春節。 回到情人節和七夕的問題上來,我看情人節非但沒有衝擊七夕,反倒助了七夕......

不就是七夕了嗎,怕啥的,兩年多以來它就不是屬於我的日子,這次也一樣,沒事,久了就習慣了。

對,我也這樣想

請問七夕節晚上夜空中會出現什麼和平時不一樣的天象,今年在幾時在哪兒可以看到?

沒什麼不一樣!那是人們的遐想,唯一不一樣的就是情人的心…

七夕情人節是什麼時候啊?!到底是8月13日還是8.2日?!為什麼時間不一樣呢

後者。。。。。。。。。。。。。。。。。。

七夕節如果在外地不能和女朋友一起過怎麼辦?

異地戀,最主要的就是相互理解和包容,要相信彼此,沒法一起過沒事,只要你有那個心意在,讓她明白你的心,你們兩就會幸福的,祝福你們

七夕到了怎麼辦... 就是七夕到了不知道怎麼玩 誰知道怎麼過的有意義 不要太老套的 最好有女性網友幫我一下

有意義的最好

泉州七夕節有哪些民俗及形成的原因

泉州:“七月初七七娘生”

敬祀七孃媽

燒“七娘亭”,臺灣地區亦有相似的習俗。

清乾隆《泉州府志·卷二十·風俗》記載:“七夕:乞巧。陳瓜豆及粿,小兒拜天孫,去續命縷。”如今,泉州民間過“七夕節”時,依然把重點放在做“七孃媽生日”。

傳說:“七孃媽”庇佑孩子健康

在中國,民間關於七夕的傳說有兩個,一是牛郎織女的故事,一是七仙女與董永“百日緣”的故事,而泉州人把這兩個傳說“合二為一”,共同構成泉州特色的七夕故事。

泉諺有云:“七月初七七娘生。”泉州人都說織女是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把天帝的第七個女兒演變成“七位娘媽”,是主管婦女、幼童的神,分管送子、催生、養生,乳母、痘疹、眼光、引業等事項。 “七孃媽”是美麗、善良、慈愛、吉祥的化身,她不僅能給孩子帶來溫暖和幸福,而且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長。民間把這天定為七孃媽的誕辰,是日要舉行祈祥活動,稱“做七孃媽生”。因而,民間有七夕“拜天孫”的習俗。

習俗:多與“七”有關

每年七夕節各家各戶中午敬祀七孃媽時,各種程序經常與數字“七”相關:必須備辦七種水果、七種花卉(或扎花)、七小碗糖粿(或鹹飯)、七色幹味(香菇、鬆菇、木耳、金針菜、花生、豆皮、冬粉),以及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條、酒盞七個、筷子七雙、小紙轎七乘。此外,還要準備一盞“七孃媽燈”點亮後掛於檐口表示虔誠。

泉州過七夕,有以下幾種常見習俗:

■敬祀七孃媽

在閩南的七夕傳說中,天帝原旨意是允許織女七日一會牛郎,但喜鵲錯傳為一年一度即七月七日相會,這是個不能原諒的過失。因此家庭婦女們在七夕大清早,把早已準備好的胭脂、花粉、花束等物,用紅髻索捆紮起來,拋上屋檐頂,責罰喜鵲銜送到天河邊,供織女梳妝打扮,以會牛郎。

七夕中午,人們在檐口擺方桌,敬祀七孃媽。舊時人們要備瓜果菜餚七盤(如時令小芋頭,喻“芋仔芋孫”),胭脂花粉七件,剪刀七把,燃香七柱,酒盞七個,筷子七雙,小型紙轎七乘,敬祀“七孃媽”。

■掛“七孃媽燈”

清末陳德商《溫陵歲時記》載:“七夕:……家各懸一紗燈。一書七娘神燈,一畫一仙女騎鶴,一男子衣冠仰視,雲是董永遇七仙女事。泉中亦有《仙女送》傳奇,指此。”“七孃媽燈”是一種長圓形的燈籠,上面畫著七仙女的圖,一般在下面還掛上一串有各種顏色的花串。如果當年哪家有小孩出生,或者有剛結婚的新媳婦,在農曆的七月初就開始懸掛燈籠,甚至是掛在剛結婚的夫妻的新房門口,有早生貴子的願望。

■“契七孃媽” 燒“七娘亭”

這是泉州較獨特的習俗,男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個七夕節,要拜七孃媽為契母,俗稱“新契”。至十六歲那年的七夕節,就要解除契母契子的關係,俗稱“洗契”。這兩次的七孃媽生日最熱鬧,除了原有禮俗以外,還要多燒金紙和內設七個座位高一米多的紙亭一個,表示大禮,又要以糖粿或碗糕贈送親友或鄰居。

“七娘轎”和“七娘亭”保留了民間紙紮藝術的精巧,尤其是“七娘亭”更是別緻,比較講究的亭中還扎有彩繪的“七娘”泥偶,煞是雅觀。據說,七娘亭的流傳源於宋代。《東京夢華錄》記載:“七夕以錦綠結成樓殿,高百尺許,上可容數十人,陳設花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七娘亭也許源自於此。

■吃糖粿

宋《東京夢華錄》載:“七夕以油麵糖蜜,造為壓笑兒,謂之‘果食’。”“糖粿”是七夕這一天敬祀和食用的一種麵食,它的做法和吃法是這樣的:糯米粉加涼水,調成麵糰,然後搓成跳棋、玻璃珠大小的丸子,放在案桌上,用手掌輕輕一按,使之成為扁圓,最後用拇指往中間一押,即成中間下凹的糖粿了。糖粿做好之後,把水燒......

相關問題答案
乞巧節是怎麼一回事?
創衛是怎麼一回事?
到底愛情是怎麼一回事?
傳銷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炒股是怎麼一回事?
暈飛機是怎麼一回事?
陌陌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股票是怎麼一回事?
分級基金是怎麼一回事?
黃金買跌賺錢是怎麼一回事 搞不太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