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淬硬性?
鋼的淬硬性高低取決於什麼?
鋼的淬硬性高低取決於鋼的含碳量,說得確切點川該是取決於鋼中奧氏體的碳含量。奧氏體中的碳含量越高,淬火後得到的馬氏體中碳的過飽和程度越大,鐵的晶格畸變就越嚴重,硬度就越高。
淬硬是什麼意思
就是已經淬過火了,材料硬度已經達到圖紙要求,機加有點困難。
淬透性與淬硬性的區別
淬透性:表示鋼在一定條件下淬火時獲得淬透層深度的能力,主要受奧氏體中的碳含量和合金元素的影響。
指在規定條件下,決定鋼材淬硬深度和硬度分佈的特性。鋼材淬透性好與差,常用淬硬層深度來表示。淬硬層深度越大,則鋼的淬透性越好。鋼的淬透性主要取決於它的化學成分,特別是含增大淬透性的合金元素及晶粒度,加熱溫度和保溫時間等因素有關。淬透性好的鋼材,可使鋼件整個截面獲得均勻一致的力學性能以及可選用鋼件淬火應力小的淬火劑,以減少變形和開裂。
淬硬性:指鋼在理想條件下淬火得到馬氏體後所能達到的最高硬度
淬硬性跟淬透性的區別?取決於什麼?
通俗點說,鋼的淬硬性就是指鋼在淬火後淬硬層獲得硬度高低的程度,而淬透性就是鋼在淬火後淬硬層的深淺程度。 鋼的淬硬性主要與鋼的含碳量及熱處理工藝有關,而鋼的淬透性主要與鋼的化學成份及對應該鋼種採取的熱處理工藝有關。
麻煩採納,謝謝!
淬透性和淬硬性的概念是什麼?
淬透性是指在規定條件下,決定鋼材淬硬性和硬度分佈的特性。即鋼淬火時得到淬硬層深度大小的能力,它表示鋼接受淬火的能力。鋼的淬透性是鋼材本身所固有的屬性,它只取決於其本身的內部因素,而與外部因素無關。 淬透性主要取決觸其臨界冷卻速度的大小,而臨界冷卻速度則主要取決於過冷奧氏體的穩定性,影響奧氏體的穩定性主要是: 1.化學成分的影響 碳的影響是主要的,當C%小於1.2%時,隨著奧氏體中碳濃度的提高,顯著降低臨界冷卻速度,C曲線右移,鋼的淬透性增大;當C%大於時,鋼的冷卻速度反而升高,C曲線左移,淬透性下降。其次是合金元素的影響,除鈷外,絕大多數合金元素溶入奧氏體後,均使C曲線右移,降低臨界冷卻速度,從而提高鋼的淬透性。 2.奧氏體晶粒大小的影響 奧氏體的實際晶粒度對鋼的淬透性有較大的影響,粗大的奧氏體晶粒能使C曲線右移,降低了鋼的臨界冷卻速度。但晶粒粗大將增大鋼的變形、開裂傾向和降低韌性。 3.奧氏體均勻程度的影響 在相同冷度條件下,奧氏體成分越均勻,珠光體的形核率就越低,轉變的孕育期增長,C曲線右移,臨界冷卻速度減慢,鋼的淬透性越高。4.鋼的原始組織的影響 鋼的原始組織的粗細和分佈對奧氏體的成分將有重大影響。
淬硬性的介紹
淬透性是指材料的淬硬層深度,而淬硬性是指材料淬火得到的最高硬度。淬透性:指材料正常熱處理工藝情況下,所能獲得淬硬層深度的能力!淬硬性:指材料正常熱處理工藝情況下,所能獲得硬度高低的能力!淬硬性是指材料在經過一定溫度下保持一定時間後所能保持其硬度的能力。如刀具材料中的高速鋼,應在600攝氏度下保持60分鐘後空冷,連續地重複進行4次後去表面氧化層,然後得出的硬度。 有些人把紅硬性和熱硬性混為一談。熱硬性應該理解為在高溫下保持其硬度的能力,即其檢測應該在高溫下進行。這要求硬度標準塊和硬度計都能在高溫下正常地工作,其誤差也可以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內。淬透性:鋼在淬火條件下得到M組織或淬透層深度的能力,是鋼的固有屬性。取決於臨界冷卻速度VK。在實際生產中, 往往要測定淬火工件的淬透層深度, 所謂淬透層深度即是從試樣表面至半馬氏體區(馬氏體和非馬氏體組織各佔一半)的距離。在同樣淬火條件下, 淬透層深度越大, 則反映鋼的淬透性越好。淬硬性:鋼在淬火後獲得硬度的能力,取決於M中WC%。 鋼的淬透性和淬硬性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概念。鋼的淬硬性是指鋼在理想條件下淬火能達到最高硬度的能力,它主要取決於馬氏體的碳含量。淬透性好的鋼,其淬硬性不一定高。如低碳合金鋼的淬透性相當好,但它的淬硬性卻不高,再如高碳工具鋼的淬透性較差,但其淬硬性高。
淬硬性的影響因素都有哪些?
看了前人的討論: 淬硬性指鋼在淬火時硬化能力,用淬成馬氏體可能得到的最高硬度表示。主要取決於馬氏體中的含碳量,碳含量越高,則鋼的淬硬性越高。其他合金元素的影響比較小。主要決定於馬氏體中碳的過飽和度。 淬透性是指奧氏體化後的鋼在淬火時獲得馬氏體的能力。其大小以鋼在一定條件下淬火獲得的淬透層深度和硬度分佈表示。 二者概念不同,影響淬硬性的主要要因素是含碳量,合金元素對淬硬性的影響主要是分擴大還是縮小奧氏體相區而言劃分。 查看原帖>>
什麼是淬硬性組織
馬氏體組織。低碳為板條狀,高碳為針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