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炷香等於多少分鐘?
一炷香是多少時間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比較多:一日有十二個時辰,一個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大約就是一秒鐘。 至於一柱香是多久並沒有明確定論,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盞茶”、“一頓飯”一樣,是一個時間的大概長度,不用太過在意,大概也就是十五分鐘上下。
古時候說的一炷香到底是多久?怎麼有5分鐘到一小時等不同的說法
【一炷香的時間到底是多久?】古時候總是用一炷香的時間來衡量時間,那麼“一炷香”的時間這個概念起源於僧人的打坐,而且那時候的香皆是手工製作,且是有標準的,就像我們現在的GB標準或ISO,都是不可以隨便做的。一炷香燃盡的時間約為半個時辰,也就是我們24時計時法現在的一個小時左右。另附:古人在表達時間的一種概念,時間的代稱還有:一壺酒:大概是一個時辰(兩小時)。一盞茶:大概一刻鐘(十五分鐘)。一餐飯:大概半個時辰(一小時)。(因古人講究的是細嚼慢嚥,忌狼吞虎嚥等。我們現代人一餐飯是半個小時左右。)
一炷香時間是多久?
古典小說上常常寫道:“一炷香的功夫”,武俠小說中高手比武時也常以“一炷香”為限,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古人是以香燃燒的時間長短來計量時刻的。
古人計時需要借用日晷、漏壺等工具,燃香計時是比較簡單而常用的計時方法。那麼一炷香究竟是多長時間呢?實際上由於環境、風力、香的長短、香料乾溼等諸多因素,一炷香的燃燒時間並不完全相同,但一般約為半個時辰,即一個小時。古代除了用一炷香來計時,還可用一盤香、一爐香來計時。
古代經常用模子把香粉末壓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樣,稱之為“香篆”。如唐宋時,就有人將香料搗成末,調勻後灑在銅製印盤裡,做成篆文“心”字的形狀,燃其一端,整個香篆就會循序燃盡,用以計時。人們還在香篆上刻上刻度,將一晝夜劃分為一百個刻度,這種香又稱為百刻香,常被寺院用作計時器。元代著名的天學家郭守敬還曾製出過精巧的“屏風香漏”,通過燃燒時間的長短來對應相應的刻度以計時,這種方式在民間流傳很廣。
用香計時,可謂古人的智慧的結晶。更能反映中國人的聰明巧智與審美情趣的是,人們把香做成各種圖形,藉此寄予對生活的美好期待,流露出祈求長壽、賀喜祝慶的樸素心願。
小說中的一炷香半炷香一刻鐘一息一個時辰分別是多少時間
1個時辰為我們現在的2個小時,半個時辰為1個小時,1柱香則為半小時,半柱香則是15分鐘
一息就是一個呼吸的時間
古代一炷香是多少時間?
曾經的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週,一週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盞茶,一盞茶有兩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彈指,一彈指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喝一碗茶的時間,從端上來開始,然後慢慢品嚐,一飲而盡,其實就是一碗茶涼到可以入口的程度所用的時間。夏天要15分鐘,冬天10分鐘都用不了。
至於一柱香是多久並沒有定論,在古文中也是和“一盞茶”、“一頓飯”一樣,是一個時間的大概長度,不用太過在意,大概也就十來二十常鐘差不了。
所以其實一炷香的時間是不精確的、模糊的。在古代如果想精確一點,那就自己燒一炷香了,慢慢等吧。呵呵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59128948.html
古代裡一刻鐘、一個時辰、一炷香是多長時間
古時一刻也就15分鐘 一個時辰相當於2小時(一天12個時辰十二生肖時)古時一柱香一個小時左右 以廟裡做法事為標準的一天11炷香 中間休息二十多分鐘
古代的一炷香等於現在的多少時間
通常我們所說的白天,那是指天空比較亮的時候或者說是相當亮的時候,不然就只稱為夜晚或傍晚和黎明。由於這時天空的亮度比我們所說的星星的亮度大,也就是天空的光亮掩蓋了星星的光亮,所以看不到星星。
古代一天有十二時辰,後面盞茶 一炷香是怎麼算的,算現在的分鐘和秒鐘是多少
說法一: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四周,一週有七日,一日有十二時辰,一時辰(2小時)有八刻,一刻(15分)【古時把一天做一百刻即14.4分一刻,曰15分一刻】,一盞茶(10分鐘)有兩柱香,一柱香(5分鐘)有五分,一分(60秒)有六彈指,一彈指(10秒)有十剎那。一剎那就是一秒鐘。
《僧祇律》記載:1剎那者為1念,20念為1瞬,20瞬為1彈指,20彈指為1羅預,20羅預為1須臾,1日1夜有30須臾。換算結果:須臾=48分鐘,彈指=7.2秒,瞬間=0.36秒,剎那=1念=0.018秒。須臾彈指瞬間剎那=1念。
說法二:
刻———古代用漏壺計時。漏壺分播水壺和受水壺兩部。播水壺分二至四層,均有小孔,可滴水,最後流入受水壺,受水壺裡有立箭,箭上刻分100刻,箭隨蓄水逐漸上升,露出刻數,以顯示時間。而一晝夜24小時為100刻,即相當於現在的1440分鐘。可見每刻相當於現在的14.4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