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購如何評估供應商?
如何對供應商進行評估評審
供應商的選擇評估是整個採購體系的核心,供應商的選擇標準依據不同的夥伴關係戰略地位而不同,著眼於短期導向的企業關心現在的選擇及成果,追求單次市場交換的效率和單次獲得的利潤最大化,以“QCDS”即質量、成本、交付與服務並重的原則。而需要長期合作的的供應商,是以後續一系列交易所帶來的雙方總利潤最大化,包括削減交易成本和經營成本,共同提高顧客價值,提高營收為導向,因此需要對其內部管理、財務狀況、技術能力等綜合狀況進行評估。
質量:是採購物料的首要因素,最終會反映到企業的產品質量、總成本甚至品牌聲譽,是衡量供應商的第一要素。首先要確認供應商是否有一套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有效運行的質量體系,然後要確認其設備和工藝能力是否滿足所購產品的要求。考察產品的質量不僅要從產品的檢驗入手,更要從供應商的內部去考察。採購產品的質量要符合生產所需,質量過高或者過低都是不合適的。
成本:零部件的成本對於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競爭力和增加利潤有明顯的作用。成本不僅僅是指零部件的採購價格,還應包括零部件使用過程中和生命週期結束後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具體如購買、包裝、裝卸、運輸、存貯等環節指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的總和。分為材料成本,定購成本,維持成本和缺料成本。總成本最低是短期交易所最求的目標。但基於雙方的長期合作關係,不能一味的強調降低採購成本,應該用價值分析方法對產品的成本進行分析,用雙贏的價格來節約成本,並綜合考慮其他因素。
交付:供應商能否按照約定的交貨期限和交貨條件進行供貨,直接影響採購方的生產連續性和生產效率。因此交貨是選擇供應商的重要因素之一,在按時交貨的情況下,還得考慮採購方的庫存,既要減少庫存又要防止缺貨停工的風險。另外,接受緊急訂貨能力也是考量供應商交付能力的因素。
服務:供應商有良好的服務意識是採購方對供應商的一個普遍要求,供應商內部各作業環節,能很好的配合採購方的能力和態度。評價供應商的服務水平有以下幾個指標:處理訂單的速度和準確性,採購流程、生產流程、財務流程等順暢有彈性,售前和售後的服務中其內部員工的工作態度和責任心。能主動走訪用戶,聽取改進意見,不斷改進產品性能和服務質量。
供應商的選擇方法:供應商的選擇方法有很多,採購方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對供應商進行甄選,如招標法、比質比價法、層次分析法、直觀判斷法等等。
如何對供應商進行評估
供應商關係管理主要內容
一、供應商關係管理之供應關係建立
供應商關係建立的第一步是供應關係開發,一是現有供應商的關係開發,通過和現有供應商的合作,對彼此關係進行重新評估、維護、促進等一系列的活動,使雙方關係越來越穩定緊密。另一種是新的潛在供應商關係的開發,即新供應商的開發、選擇、詳細的考察、分析、商務談判、評估等活動轉將潛在供應商變為正式供應商的過程。
供應關係開發流程:根據供應物資的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開發流程。若是一般重要的物資,比如印刷件等可以簡化開發流程,以性價比為導向。如果是選擇和企業競爭優勢、關鍵技術相關的重要物資,則應進行系統的分析、評估,慎重的選擇。流程包括:
(1)尋找供應商: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供應商,比如網站等媒體、同行介紹、行業刊物、公開招標等;也可以從現有的供應商預選庫中尋找潛在供應商,對供應商進行初步評價和篩選。
(2)初選供應商:比如通過行業評價、向有意向的供應商發放調查問卷、第三方評價機構以及與供應商相關人員的交談等途徑儘可能的獲得供應商的信息。
(3)實地考察供應商:對於重要物資的供應商,可以派遣採購人員先行考察,對供應商的現場、管理狀況、設備狀況、常規產品等有個初步的瞭解。
(4)評估供應商:組成評估團對有意向的供應商進行評估,包括質量體系、技術要求的符合能力、生產管理、售後服務等方面進行資料和現場的評估。
(5)商務談判:與評估合格的供應商進行商務談判,過程包括①詢價:向供應商發出圖紙和技術規格、交付要求,月度年度用量等文件資料和樣品。②供應商報價:
要求供應商提供書面的報價,並列出報價的明細表。③價格分析:通過對供應商提出的材料成本、加工費用、人工費、管理費、利潤等進行分析,並通過貨比三家的方法,判斷供應商報價的合理性。④談判:在價格、交期、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的與供應商談判,簽訂試用協議。
(6)試訂單:對評估合格的供應商進行半年左右的小批量試單,進一步評估核實質量、價格、交期、服務等狀況。
(7)正式建立供應關係:談判成功,試單合格之後,發出供應邀請函正式接受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
二、供應商關係管理之供應商選擇評估
供應商的選擇評估是整個採購體系的核心,供應商的選擇標準依據不同的夥伴關係戰略地位而不同,著眼於短期導向的企業關心現在的選擇及成果,追求單次市場交換的效率和單次獲得的利潤最大化,以“QCDS”即質量、成本、交付與服務並重的原則。而需要長期合作的的供應商,是以後續一系列交易所帶來的雙方總利潤最大化,包括削減交易成本和經營成本,共同提高顧客價值,提高營收為導向,因此需要對其內部管理、財務狀況、技術能力等綜合狀況進行評估。
質量:是採購物料的首要因素,最終會反映到企業的產品質量、總成本甚至品牌聲譽,是衡量供應商的第一要素。首先要確認供應商是否有一套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有效運行的質量體系,然後要確認其設備和工藝能力是否滿足所購產品的要求。考察產品的質量不僅要從產品的檢驗入手,更要從供應商的內部去考察。採購產品的質量要符合生產所需,質量過高或者過低都是不合適的。
成本:零部件的成本對於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競爭力和增加利潤有明顯的作用。成本不僅僅是指零部件的採購價格,還應包括零部件使用過程中和生命週期結束後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具體如購買、包裝、裝卸、運輸、存貯等環節指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的總和。分為材料成本,定購成本,維持成本和缺料成本。總成本最低是短期交易所最求的目標。但基於雙方的長期合作關係,不能一味的強調降低採購成本,應該用價值分析方......
如何對供應商進行評估
一個好的供應商會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一個不好的供應商會破壞企業的生產計劃。採購人員在選擇供應商時,要用老木匠的慧眼,去識別“不材之木”和“真材實料”。真正的人才並不是那些貌似強大、華而不實的傢伙。 選擇供應商,就是在要求供應商能持續滿足預先設定的質量標準的前提下,保證按時供貨。綜觀國內外成功企業在對供應商調查選擇與考核評估方面的實踐,不難發現他們基本上都是按如下的作業流程來選擇供應商的。 首先是對供應商的“質量保證體系初步調查”,主要包括其體系的完整性、有效性和員工的參與程度。比如說有沒有健全的品管部門,品控人員的職責是否清晰,有沒有完整詳盡的品質評審記錄,是否定期進行品質評審工作,品控人員是否經過嚴格培訓上崗、是否積極主動參與評審工作等等。 然後對其生產、開發等綜合能力的調查評估,主要包括對供應商的現場生產管理能力、設計開發能力、生產工藝技改能力、對不合格品的控制能力及其採購、儲運管理能力等等項目的綜合調查評估。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對供應商進行考核。對供應商的考核方法,一般先就價格、品質、交貨、協調等主要考核指標進行配分,比如價格佔40%,品質佔30%,交貨佔20%,協調佔10%。
如何評估供應商滿足採購組織目前和未來需求的產能
採購活動中最重要的一個項目是供應商管理,其內容包括供應商開發、供應商評選、供應商聯盟、供應商績效評估及供應商的退出等。其中供應商評選和評估是供應商管理的一個最重要的環節,只有客觀、科學地評估供應商和進行供應鏈管理,才能共同為最終用戶提供最大價值的產品和服務。供應鏈管理成為關係到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而供應商評估則是做好供應鏈管理、使供應鏈合作關係正常運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如何進行供應商評估?在進行供應商評估時要注意哪些方面?如何選擇供應商才能更好地為本企業中心業務服務?
對供應商做出系統全面的評價,就必須有一套完整、科學、全面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供應商的評估和評選標準在許多公司中都作為是其核心競爭力,更有一些企業將供應商的評價準則視為組織的“聖經”。
供應商評選標準的核心要素為:質量、交期和成本,構成三大支柱。隨著技術對產品的貢獻的日益提升,越來越多的科技導向型公司將“技術”亦作為供應商評估的核心,組成四個基本要素。
可以從下面四個層面來考量供應商的質量。
第一、就從最初級的產品層次上的質量
國際標準化組織在ISO9000的質量標準中將質量的定義修改為: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產品滿足客戶需要所具備的屬性和特徵稱為質量特性,用戶的要求是多種多樣的,質量特性也是多種多樣的,它可包括:性能、合用性、可信性(可用性、可靠性、維性性)、安全性、環境、經濟性和美學。度量特性有的是能夠測量的,有的是不能夠測量的。採購除了要衡量來料的不合格以外,還要關心下列八個要素:
1、性能:產品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性能指標或相關標準的指標?
2、特徵:產品的特性是否滿足了顧客的要求?
3、符合性:是否符合標準(包括行業標準,環境標準,安全標準,產品認證要求)?
4、壽命:產品是否耐用,能用多長時間?
5、可靠性:產品是否不容易損壞?使用過程中會不會出現故障?
6、可服務性:是否可以得到及時、可靠的服務,升級和維修?
7、美觀:是否看起來感覺美觀、漂亮?
8、感知的質量:是否物有所值,物超所值?產品品牌是否給客戶帶來地位、價值的提升?
第二、現場的生產線質量
沒有好的過程,不可能生產出高質量的產品。過程質量是對產品質量的一個重要保障,生產線的質量包含:流程、數據、客戶及持續改進。
1、流程:標準化的生產流程
2、數據:生產線上質量的最基礎工作是數據的統計,例如,SPC或控制圖等
3、客戶:客戶的需求轉化為流程
4、持續改進:不斷提升質量的驅動力
前三項被稱為質量的三要素,持續改進則是質量的核心。
第三、用管理的質量來衡量
例如ISO9000質量體系,但對供應商的質量評估中,要對供應商的質量管理的水平做一個評估和打分,除了各公司自己的評估工具外,質量成熟度模型是最可推薦的工具,ISO10014對質量管理水平做了5個分級。依據是質量管理八項原則及質量工具的使用情況。
第四、TQM(全面質量管理)
TQM可以用“三全一方法”來表示,全員、全過程、全面及統計方法的使用。
最高一個層面為波多裡奇質量獎標準,一些著名的大企業要求採用波多裡奇質量獎標準來考核供應商的質量水平。我國也有相應的國家標準GB/T19580-2004《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這是一個量化的,可以作為標杆學習的指標體系。它包含7個要素:領導,戰略,資源,顧客與市場,過程管理,測量、分析與改進,經營結果。
這四個層面可以對供應商的質量實施深入、全面的評價。
對於成本的考量,可以有以下幾個維度:
眾所周知,價格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要素,採購希望得到的價格是最有競爭力的,或者是低於市場價格,但這並不是唯一的要求,其它......
如何考核和評估採購績效
採購績效需要一定的制度支持。採購指標一般有以下幾個重點:
其一、採購及時性(規定採購週期內採購完成率);
其二、同等規格產品採購同比減價率(同時考慮通脹、國際原油價格);
第三、緊急採購完成率、採購產品退貨率、供應商增加數和淘汰率、服務客戶滿意率。
等等。
指標儘可能的量化,採用監督部門收集數據分析考核。
如何選擇評價管理供應商標準與評估流程
採購商選擇供應商建立戰略伙伴關係、控制雙方關係風險和制定動態的供應商評價體系是中國採購商普遍關心的幾個問題。隨著採購額佔銷售收入比例的不斷增長,採購逐漸成為決定電子製造商成敗的關鍵因素。供應商的評估與選擇作為供應鏈正常運行的基礎和前提條件,正成為企業間最熱門的話題。
不同企業的不同發展階段,對供應商的選擇和評價指標也不盡相同。那麼怎樣才能通過量化的指標來客觀地評價和選擇供應商呢?基本思路是:階段性連續評價、網絡化管理、關鍵點控制和動態學習過程。這些思路體現在供應商評價體系的建立、運行和維護上。
1建立供應商階段性評價體系
採取階段連續性評價的方式,將供應商評價體系分為供應商進入評價、運行評價、供應商問題輔導、改進評價及供應商戰略伙伴關係評價幾個方面。供應商的選擇不僅僅是入圍資格的選擇,而且是一個連續的可累計的選擇過程。
建立供應商進入評價體系,首先需要對供應商管理體系、資源管理與採購、產品實現、設計開發、生產運作、測量控制和分析改進等七個方面進行現場評審和綜合分析評分。對以上各項的滿意程度按照從不具備要求到完全符合要求且結果令人滿意,分為5個分數段(0分~100分區間),根據各分項要素計算平均得分。如80分以上為體系合格供應商,50分以下為體系不合格供應商,7950為需討論視具體情況再定的持續考核供應商。合格的供應商進入公司級的**L維護體系。
建立供應商運行評價體系,則一般採取日常業績跟蹤和階段性評比的方法。採取QSTP加權標準,即供貨質量Quality(35%評分比重)、供貨服務Service(25%評分比重)、技術考核Technology(10%評分比重)、價格Price(30%評分比重)。根據有關業績的跟蹤記錄,按照季度對供應商的業績表現進行綜合考核。年度考核則按照供應商進入**L體系的時間進行全面的評價。
供應商問題的輔導和改進工作,是通過專項專組輔導和結果跟蹤的方法實現的。採購中心設有貨源開發組,根據所負責採購物料特性把貨源開發組員分為幾個小組,如板卡組、機械外設組、器件組、包裝組等,該小組的工作職責之一就是對供應商進行輔導和跟進。
供應商戰略伙伴關係評價是通過供應商的進入和過程管理,對供應商的合作戰略採取分類管理的辦法。採購中心根據收集到的信息,由專門的商務組分析討論,確定有關建立長期合作伙伴的關係評估,提交專門的戰略小組進行分析。夥伴關係不是一個全方位、全功能的通用策略,而是一個選擇性戰略。是否實施夥伴關係和什麼時間實施要進行全面的風險分析和成本分析。
階段性評價體系的特點是流程透明化和操作公開化,所有流程的建立、修訂和發佈都通過一定的控制程序進行,保證相對的穩定性。評價指標儘可能量化,以減少主觀干擾因素。
2體現網絡化管理
網絡化管理主要是指在管理組織架構配合方面,將不同的信息點連接成網的管理方法。多事業部環境下的採購平臺,需要滿足不同事業部的採購需求,需求的差異性必須統一在一個更高適應性的統一體系內。對新供應商的認證,應由公司級的質量部門和採購中心負責供應商體系的審核;而對於產品相關的差異性需求則應由各事業部的質量處和研發處提出明確的要求。
建立一個評審小組來控制和實施供應商評價。小組成員由採購中心、公司質量部、事業部質量部的供應商管理工程師組成,包括研發工程師、相關專家顧問、質檢人員、生產人員等。
評審小組以公司整體利益為出發點,獨立於單個事業部,組員必須有團隊合作精神、具有一定的專業技能。
網絡化的管理也體現在業務的客觀性和流程的執行監督方面。監督機制體現在工作的各個環節,應儘量減少人為因素,加強操作和......
如何評估供應商的合規性
一個好的供應商會給企業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一個不好的供應商會破壞企業的生產計劃。採購人員在選擇供應商時,要用老木匠的慧眼,去識別“不材之木”和“真材實料”。真正的人才並不是那些貌似強大、華而不實的傢伙。
採購部門如何管理供應商?
引進供應商管理系統,實施標準化管理。供應商管理系統通過對供應商聯繫方式、組織架構、財務狀況、資質、法律信息;產品質量;服務水平;交貨鄲度;歷史交易記錄等方面進行供應商信息管理和質量把控,保障採購的質量。該信息參考了高亞科技的供應商管理系統的介紹,感興趣可以進一步瞭解。
如何分析供應商給的報價
報價單分析的33條經驗
1.防止供應商可能會以小的計量單位報價,從而降低你對價格的敏感度。
2.報價單上小數點的精確位數應該根據採購量來決定。
3.在分析、審核報價單的時候,儘可能用你最常用或最熟悉的貨幣單位來分析。(如果人民幣升值,我們進口東西應該用什麼報價?用外幣;如果人民幣貶值,我們進口東西應該用什麼報價?本幣)
4.從報價單位和方式角度上看,要儘可能用對我們最有利的方式報價。
5.拆分的報價要特別注意化整為零的報價策略和方式。(所謂化整為零,就是在拆分的各部分報價中都有小數點進位。供應商在這個地方多弄一點,那個地方多弄一點,整體就高出來了。這也是在細分成很多項的“配套產品報價單”上容易出現的問題。)
6.要按照採購方的成本結構來進行報價。(採購大批量產品時,報價單的格式應該按照採購的要求去做,也就是要求供應商要按照我們統一的報價方式和報價格式來報價,包括成本計算的方法都要統一按照我們的要求,這是非常重要的。這樣有利於你分析供應商報價和成本。)
7.要特別注意供應商在解釋報價的時候,會盡可能提升你對價值的認識,而讓你自然而然地接受他的價格。
8.採購也要善於哭窮,如果你總在供應商面前擺出財大氣粗的樣子,肯定很難拿到更優惠的價格。
9.在需要供應商報價的時候,你要學會隱藏自己的採購目的,把握好採購的需求。如果你提前跟供應商說了你的需求,然後再要求供應商報價,他的報價也許就會很離譜。也就是說你很難或根本砍不到你想要的價位了。
10.要分析供應商原材料的來源,並且完善採購成本模型的非正常因素的成本影響。這樣有利於我們分析供應商真實的成本。
11.要注意供應商利用正公差報價算成本,負公差生產的問題。也就是說,有時供應商在算採購成本的時侯全部都是按照正公差給你算,但實際上做產品時全部都是用負公差生產的。應該定期評估模具的狀態。
12.要分析供應商的建議是否存在陷阱。供應商的建議有價值,但是有可能蘊藏對我們不利的陰謀,我們一定要辨別出供應商的“好意”。
13.報價單中應該規定原材料供應商的品牌,更換應該經過採購認證。這樣既可以避免供應商“以次充好”,也可以控制成本,保證質量。
14.原材料審核不應該放鬆,尤其是拆分報價。通常供應商把“水分”加在原材料上,採購也容易接受,並且很多采購在供應商的原材料成本分析這方面投入的資源很少,花的時間也少,尤其是原材料價格的變化很大的材料,供應商往往乘機提高價格。供應商報價中的原材料不能動,是錯誤的觀點。
15.供應商通常會把採購最熟悉成本的部分或者市場最透明的部分報低,讓我們認為供應商的報價實在、便宜,取得采購對供應商報價的信任;而把採購最不熟悉的部分或者市場不透明的部分報高。
16.要注意報價單當中的彈性項目。供應商報價時常隱藏很多彈性計算費用的項目,這種報價策略,供應商經常可以成功地在後續獲得豐厚的利潤。採購如果稍微不注意,就要付出不必要的成本代價。最好能減少彈性計算費用的項目。
17.要特別注意容器殘留(雜質)導致的成本損失。除了氣體有容器殘留問題,其實不斷回收的膠水,也有類似問題。
18.要注意生產產品產生的邊角料的處理,它所產生的價值,也應該作為供應商利潤的一部分進行評估,或者抵衝成本。
19.要全方位審核追蹤採購產品可能發生的稅收變化。(稅金經常會被重複計算。)
20.報價單分析和成本分析要結合到供應商工廠去分析。很多采購管理者認為採購到供應商工廠裡去,很浪費時間,而且還有差旅成本。最重要的是採購到供應商工廠去,會更容易被供應商“搞定”。這種觀點使公司的很多采購人員沒辦法做的更專業。因為他們根本就不......
如何評估軟件供應商的交付能力
供應商關係管理主要內容
一、供應商關係管理之供應關係建立
供應商關係建立的第一步是供應關係開發,一是現有供應商的關係開發,通過和現有供應商的合作,對彼此關係進行重新評估、維護、促進等一系列的活動,使雙方關係越來越穩定緊密。另一種是新的潛在供應商關係的開發,即新供應商的開發、選擇、詳細的考察、分析、商務談判、評估等活動轉將潛在供應商變為正式供應商的過程。
供應關係開發流程:根據供應物資的重要程度,採用不同的開發流程。若是一般重要的物資,比如印刷件等可以簡化開發流程,以性價比為導向。如果是選擇和企業競爭優勢、關鍵技術相關的重要物資,則應進行系統的分析、評估,慎重的選擇。流程包括:
(1)尋找供應商:通過各種途徑尋找供應商,比如網站等媒體、同行介紹、行業刊物、公開招標等;也可以從現有的供應商預選庫中尋找潛在供應商,對供應商進行初步評價和篩選。
(2)初選供應商:比如通過行業評價、向有意向的供應商發放調查問卷、第三方評價機構以及與供應商相關人員的交談等途徑儘可能的獲得供應商的信息。
(3)實地考察供應商:對於重要物資的供應商,可以派遣採購人員先行考察,對供應商的現場、管理狀況、設備狀況、常規產品等有個初步的瞭解。
(4)評估供應商:組成評估團對有意向的供應商進行評估,包括質量體系、技術要求的符合能力、生產管理、售後服務等方面進行資料和現場的評估。
(5)商務談判:與評估合格的供應商進行商務談判,過程包括①詢價:向供應商發出圖紙和技術規格、交付要求,月度年度用量等文件資料和樣品。②供應商報價:
要求供應商提供書面的報價,並列出報價的明細表。③價格分析:通過對供應商提出的材料成本、加工費用、人工費、管理費、利潤等進行分析,並通過貨比三家的方法,判斷供應商報價的合理性。④談判:在價格、交期、合作方式等方面進一步的與供應商談判,簽訂試用協議。
(6)試訂單:對評估合格的供應商進行半年左右的小批量試單,進一步評估核實質量、價格、交期、服務等狀況。
(7)正式建立供應關係:談判成功,試單合格之後,發出供應邀請函正式接受供應商,建立合作關係。
二、供應商關係管理之供應商選擇評估
供應商的選擇評估是整個採購體系的核心,供應商的選擇標準依據不同的夥伴關係戰略地位而不同,著眼於短期導向的企業關心現在的選擇及成果,追求單次市場交換的效率和單次獲得的利潤最大化,以“QCDS”即質量、成本、交付與服務並重的原則。而需要長期合作的的供應商,是以後續一系列交易所帶來的雙方總利潤最大化,包括削減交易成本和經營成本,共同提高顧客價值,提高營收為導向,因此需要對其內部管理、財務狀況、技術能力等綜合狀況進行評估。
質量:是採購物料的首要因素,最終會反映到企業的產品質量、總成本甚至品牌聲譽,是衡量供應商的第一要素。首先要確認供應商是否有一套保證產品質量的穩定有效運行的質量體系,然後要確認其設備和工藝能力是否滿足所購產品的要求。考察產品的質量不僅要從產品的檢驗入手,更要從供應商的內部去考察。採購產品的質量要符合生產所需,質量過高或者過低都是不合適的。
成本:零部件的成本對於降低企業的生產經營成本、提高競爭力和增加利潤有明顯的作用。成本不僅僅是指零部件的採購價格,還應包括零部件使用過程中和生命週期結束後所發生的一切費用,具體如購買、包裝、裝卸、運輸、存貯等環節指出的人力、物力、財力的總和。分為材料成本,定購成本,維持成本和缺料成本。總成本最低是短期交易所最求的目標。但基於雙方的長期合作關係,不能一味的強調降低採購成本,應該用價值分析方法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