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勒的意思?
彌勒含義是什麼?
彌勒,菩薩名,梵文叫maitreya,譯為慈氏,住在兜率天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將來當於住劫中的第十小劫,人壽減至八萬歲時,下生此界,繼釋迦牟尼佛之後,為賢劫之第五尊佛。
你即彌勒,眾人皆彌勒。是什麼意思?
大概是,每個人都是自而非彼,美化自己而去惡化別人。從這種個人的角度來說,是非雖異,但是如果有了佛的心境,其實萬物一也一然?
說我是彌勒佛是什麼意思
那是說明你樂觀積極,很令人開心,大家都願意和你相處。如果你沒有將軍肚的話,這是一句好話。如果肚子較大,則可能有調侃的口吻。
彌勒佛又稱大肚彌來佛。中國佛教寺院中的一尊大乘佛教的佛像,通常將其尊俸在寺廟的前殿。由於大肚彌勒佛像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反而形象化的代表了大乘佛教的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因此深受信眾尊重。男女老少都在見到佛像時,激發出輕鬆愉快的心情。在部分寺院都有這樣的對聯與彌勒佛像相伴:“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 啟迪人們寬容的心靈。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氛。
彌勒上生經中說彌勒應世是什麼意思?
《彌勒上生經》又名《彌勒菩薩上生經》
本經全稱為“佛說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陀天經”
全一卷。彌勒三部經之一,六部經之一。全稱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又稱彌勒菩薩般涅槃經、觀彌勒上生經、觀彌勒經、上生經。劉宋沮渠京聲譯。收於大正藏第十四冊。為彌勒經典中最晚成立之作品,亦為彌勒淨土信仰所依據主要經典之一。
內容敘述彌勒菩薩命終往生兜率天宮,為教化諸天,晝夜六時說法。其中對天宮之鄲寫遠較彌勒下生經為精彩,頗能動人心絃。又謂,欲往生天宮,必修行十善,唸佛形像,口稱彌勒之名。以此功德並可超越九十六億劫生死之罪。
上記之種種觀點,與觀無量壽經所說相通,故此二經可視為同時於四世紀末成立之經典。且由(大一四·四二○上)‘如彌勒下生經說’之語,知本經當成於下生經之後。又有關本經之註疏有多種,如吉藏之彌勒經遊意一卷、元曉之彌勒上生經宗要一卷、窺基之觀彌勒菩薩上生兜率天經贊二卷等。[出三藏記集卷二、開元釋教錄卷五、彌勒三部經解題(小野玄妙)]
彌勒佛代表什麼特殊含義
彌勒佛不代表什麼特殊含義!就是未來佛 於佛祖涅槃後56億多年 來這個世間度化眾生的佛!!
“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五代後梁開平年間(九○七~九一一年),四明奉化(浙江省)突然來了一位行為怪誕的和尚,皺著額頭,腆著大腹,身背一條大口袋,逢人便乞,見物便討,討來的東西隨手便放入口袋之中。說也奇怪,那口袋似乎有了魔法,無論放進多少東西總是不滿。他是誰?從哪裡來的?大家誰也不知道,總之他身上有一種神祕的東西。好在奉化民風淳樸,人們見他生活窘迫,只要他乞討,能給便給了。這樣,那位奇怪的和尚便在奉化住了下來。因為不知姓名,又見他一條布袋終日不離身,人們便稱他為「布袋和尚。」布袋和尚雖然奇怪,卻也有許多好處∶一是他為人隨和,乞討的時候也不過分,一般總是隻要一文錢。二是他能預言人事,而且凶吉皆有效驗,所以每天找他來占卦算命的人極多;布袋和尚也不怕麻煩,只要有人來,必定給來人占上一卦。三是他與孩子們很合得來,在他身後經常跟著一大群孩子,與他一起嬉鬧。在孩子們的眼中,什麼都是有趣的。有一天,他們突然使起壞來,追著布袋和尚滿街亂跑。他們是想看看布袋和尚的布袋中到底有什麼寶貝。布袋和尚被追得沒辦法,只好在大街上把東西倒了出來。哪裡是什麼寶貝,不過是鉢孟木鞋、魚肉飯菜、瓦礫石塊而已。孩子們大失所望,布袋和尚的興趣卻來了。他把倒在地上的東西一件一件地撿起,口中不停地念道∶「這是什麼?噢,是飯鉢。」「這是什麼?噢,是孟盆。」「這是什麼?噢,是瓦片。」「這是什麼?噢,是磚頭。」如此等等,直到他把地上的東西撿完了,口中的話才唸叨完畢。最後,不知從哪兒弄來一塊糞便,用紙包著說∶「啊呀,這不是彌勒內院裡的東西嗎?怎麼跑出來了?」說罷也隨手放入布袋之中。這下可把孩子們嚇跑了。有一次,布袋和尚在道上呆呆站著。正好有一僧人路過,僧人問∶「你站在這兒幹什麼?」布袋和尚說∶「我在等個人。」僧人說∶「等人?是等我吧,我已經來了。」布袋和尚便伸手入懷,摸出一個橘子遞過去。那僧人一看有橘子吃,急忙伸手去接。可布袋和尚卻把手縮了回去,說∶「噢,你不是那個人。」又一次,一位僧人想看看這位布袋和尚有何修為,問道∶「什麼是佛祖西來意?」布袋和尚放下口袋,叉手站在那兒,一句話也沒說。僧人又問∶「只這樣,沒別的了嗎?」布袋和尚又布袋上肩,拔腿便走。那僧人看對方是個瘋和尚,也就起身離去了。哪知剛走幾步,卻覺背上有人撫摸。僧人回頭一看,正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伸手對他說∶「給我一枚錢吧!」布袋和尚到底是誰?此事只有奉化蔣摩訶知道。蔣摩訶特別敬信佛法,對僧人尊敬至極。在別人看來,布袋和尚雖然怪誕,但蔣摩訶卻發現,與他交往是件非常有趣的事。所以,蔣摩訶便成了布袋和尚的朋友,常隨布袋和尚一起遊玩。時候長了,他知道布袋和尚本來叫契此,曾到過閩中一帶。在閩中,有位陳居士對布袋和尚供奉得很周到。陳居士曾問他年紀多大,他回答說∶「我的布袋與虛空同年。」原來,布袋和尚不想在閩中呆了,便來到了奉化。本來,蔣摩訶知道的也就是這些,直到有一天,他突然發現布袋和尚的重大祕密。那天,他與布袋和尚一起到河中洗澡,突然發現布袋和尚的背上有個洞眼。蔣摩訶一下便想起佛像背後的洞眼來,他指著布袋和尚說∶「你是佛。」布袋和尚忙叫小聲,告訴蔣摩訶說∶「千萬不要讓別人知道。」自此之後,蔣摩訶便跟著布袋和尚念《摩訶般若波羅密經》,也不敢把布袋和尚是佛的情況宣揚出去。到貞明二年(九一六年),布袋和尚於嶽林寺東廊盤之上坐化了,死前留偈說∶「彌勒真彌勒,化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人們將他葬在封山。據說,當他入葬之後,仍有人在道上見過他。他對人說∶「我不小心把鞋帶來了,得趕緊還回去。」說完就走了。那人回到家中,方知布袋和尚已經去世,便把自己在路上見過布袋......
彌勒佛的大肚子含義是什麼
“彌勒”是巴利文meida的音譯簡稱,追其根源,始自梵文Maitreya,史載阿逸多為姓,彌勒為名。彌勒菩薩生於南天竺婆羅門家,歷劫以來與佛陀釋迦牟尼紹有莫大的因緣關係。跟隨釋迦牟尼修行,但先在釋迦牟尼前入滅,佛陀授記預言彌勒菩薩生於兜率天內院,經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下生人間,於華林園龍華樹下成佛,也就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未來佛。
因此,在當時那個年代,彌勒菩薩不是大肚子的,也是很端正慈悲的菩薩相。但是在中國五代年間,寧波一代出現了一個大胖和尚,法號契此,長得慈眉善目,大肚肥腸,見人就笑口常開,揹著一個大布袋到處化緣,化完緣以後,又去將化緣所得食物施捨給小孩子,深受大眾和小孩子的喜愛,人稱布袋和尚。後來在嶽林寺走廊下的一塊石頭上坐化圓寂,圓寂前留下一偈:“彌勒真彌勒,分身千百億,時時示時人,時人自不識。”,世人才根據偈的內容推測出契此和尚就是彌勒的化身。至今寺廟都有百子彌勒(彌勒身上站了100個不同形態的小孩子)、大肚彌勒的造型。宋崇寧三年(公元1104年),嶽林寺住持曇振法師為契此法師建閣塑像,後來,“大肚彌勒”的形象就流傳開來,成為佛寺的定製。
由於大肚彌勒佛慈顏善目,笑口常開,形象化的代表了佛教寬宏大量、慈悲為懷的宗旨,男女老少都在見到他時,激發出輕鬆愉快的心情,寓教於樂,啟迪人們的心靈。為佛法莊嚴的寺廟帶來愉悅的氣息。因此,歌詠他的對聯詩詞舉不勝舉,最著名的就是這一幅“大肚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笑口常開,笑世間可笑之人”的對聯。
彌勒佛有什麼寓意
彌勒(maitreya)在梵文中,就是大慈的意思,因此彌勒也被翻譯作“慈氏”。彌勒是佛陀的指定接班人,也就是未來佛,在賢劫(本劫)人壽八萬起減時,降臨人間。不過先決條件是人間必需成為淨土,不再有不善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