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節儉悖論?

General 更新 2024-11-21

什麼是節約悖論

1936年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了著名的“節約悖論”(Paradox of thrift),即節約對於個人來說是好事,是一種值得稱讚的美德,但對於整個國家來講,則是一件壞事,會導致國家經濟的蕭條衰敗。為了說明這個道理,凱恩斯還引用了一則古老的寓言:有一窩蜜蜂原本十分繁榮興隆,每隻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後來一個哲人教導它們說,不能如此揮霍浪費,應該厲行節約。蜜蜂們聽了哲人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迅速貫徹落實,個個爭當節約模範。但結果出乎預料,整個蜂群從此迅速衰敗下去,一蹶不振了。

凱恩斯上述觀點在現代西方經濟學界得到了相當普遍的認同,許多不同版本的西方經濟學教科書都相當醒目相當鄭重地向讀者介紹闡述這一思想。

凱恩斯上述思想也可通過數學方式推導出來。以最簡單的兩部門經濟為例:

其國民收入均衡的條件是I=S,即投資=儲蓄。

其中 S=Y-C,即儲蓄=國民收入—消費

而消費則被假定為一線性函數:C=C。+cY,其中C。為不受收入影響的自發消費,c為邊際消費傾向,即增加的消費佔增加的收入的比重。由於假定邊際消費傾向不變,c同時也為平均消費傾向,即消費佔收入的比重。

於是有:S=-C。+(1-c)Y

又假定投資固定不變,即:I=I。

於是得兩部門經濟國民收入決定方程:

I。=-C。+(1-c)Y

解之得:

均衡的國民收入Y*=(C。+I。)/(1-c)

在這一式子中,c作為邊際消費傾向,是一個小於1的數,當c變大時, 1/(1-c)的值變大,國民收入Y*增加;當c變小時,1/(1-c) 值變小,國民收入Y*變小。這意味著,當國民增加消費在收入中的比例時,將會導致更多的國民收入,使整個經濟呈現繁榮局面;而當國民降低消費在收入中的比例時,則會引起國民收入下降,使整個經濟陷入衰退。簡而言之,就是:揮霍導致繁榮,節約導致蕭條,這就是本文開頭提到的“節約的悖論”。

“節約的悖論”提出來以後,常常使人迷惑不解。根據一般人的常識,一個家庭也好,或一個企業也好,或一個國家也好,如果大家都揮霍浪費,很快就會吃光喝光,破產衰亡。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有兩句詩說得好:歷覽前賢家與國,成由勤儉敗由奢。

那麼,凱恩斯提出的上述觀點,又該如何解釋呢?

筆者個人認為,要理解這個問題,關鍵是要注意到: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分析,是在非自願失業存在的前提下進行的短期、靜態分析。通俗地講,就是經濟陷入了嚴重的蕭條狀態,市場上有大量產品積壓在倉庫中,找不到銷路,也就不能計入國民收入統計數字中。顯然,如果國民增加消費,積壓的產品就能實現其市場價值,從而使統計到的國民收入數字增加;反之,如果國民減少消費,積壓產品增加,統計到的國民收入數字就會下降。這就是凱恩斯國民收入決定分析的實際意義所在,說穿了,凱恩斯提出“節約悖論”

實際上不過是推銷積壓產品罷了。

但現實經濟並非保持靜態不變,而是一個動態過程。從長期、動態的角度來看,人們會將節約下來的錢,用於投資,以增加生產能力,從而使經濟趨向更加繁榮。相反,若只圖眼前繁榮,大肆揮霍浪費,則會影響未來經濟發展,甚至導致經濟停滯和崩潰。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一般人們強調節約,反對奢侈浪費。

在這裡,需要提醒讀者注意:千萬不要將動態分析與靜態分析混為一談。一般地,靜態分析的結論常常與動態分析的結論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如靜態地來看,當一種商品價格下降時,該商品需求量會增加,但是動態地來看,則有“買漲不買跌”之說,即當一種商品價格動態地隨著時間下降時,消費者將持幣待購,從而導......

什麼是節約悖論

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分析,是在非自願失業存在的前提下進行的短期、靜態分析。另外,還要注意到凱恩斯的分析是一種總量分析,沒有具體分析消費結構與收入結構。   1936年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了著名的節約悖論,他引用了一則古老的寓言:有一窩蜜蜂原本十分繁榮興隆,每隻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後來一個哲人教導它們說,不能如此揮霍浪費,應該厲行節約。蜜蜂們聽了哲人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迅速貫徹落實,個個爭當節約模範。但結果出乎預料,整個蜂群從此迅速衰敗下去,一蹶不振了。   節約悖論   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景象就是節約悖論的一個生動而可嘆的例子。由於人們對未來預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儘量多儲蓄。但是,他們不願意消費的心理和行為又導致其收入繼續下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經濟繁榮時期,儲蓄的增加能有助於減輕社會通貨膨脹壓力,是有利的,而在經濟蕭條時期,根據乘數理論,消費的減少會使國民收入成倍減少,從而使經濟進一步惡化!所以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總會增加財政支出,鼓勵消費,來挽救經濟頹勢。

如何理解“節儉的悖論”?

“節約悖論”是凱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也稱為“節儉悖論”、“節約反論”、“節約的矛盾”根據凱恩斯主義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儲蓄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但根據儲蓄變動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的理論,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收入,使經濟衰退,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約悖論"。

凱恩斯的國民收入決定分析,是在非自願失業存在的前提下進行的短期、靜態分析。另外,還要注意到凱恩斯的分析是一種總量分析,沒有具體分析消費結構與收入結構。

1936年凱恩斯在《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提出了著名的節約悖論,他引用了一則古老的寓言:有一窩蜜蜂原本十分繁榮興隆,每隻蜜蜂都整天大吃大喝。後來一個哲人教導它們說,不能如此揮霍浪費,應該厲行節約。蜜蜂們聽了哲人的話,覺得很有道理,於是迅速貫徹落實,個個爭當節約模範。但結果出乎預料,整個蜂群從此迅速衰敗下去,一蹶不振了。

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景象就是節約悖論的一個生動而可嘆的例子。由於人們對未來預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儘量多儲蓄。但是,他們不願意消費的心理和行為又導致其收入繼續下降。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情況下,經濟繁榮時期,儲蓄的增加能有助於減輕社會通貨膨脹壓力,是有利的,而在經濟蕭條時期,根據乘數理論,消費的減少會使國民收入成倍減少,從而使經濟進一步惡化!所以在經濟蕭條時期,政府總會增加財政支出,鼓勵消費,來挽救經濟頹勢。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330593.htm

什麼是節儉悖論

“節約悖論(Paradox of thrift)”是凱恩斯推廣的而流行的一種理論,雖然一直說早在1714年在蜜蜂的寓言,和類似的情緒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據凱恩斯主義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儲蓄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但根據儲蓄變動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的理論,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收入,使經濟衰退,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約悖論"。

結合宏觀經濟學談一下對節儉悖論的理解

“節約悖論”是約翰·梅納德·凱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種理論,也稱為“節儉悖論”、“節約反論”、“節約的矛盾”。

根據凱恩斯主義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儲蓄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但根據儲蓄變動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的理論,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收入,使經濟衰退,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約悖論"。

“節約悖論”的核心理論:

凱恩斯認為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勤儉節約對於個人或家庭來說是美德,然而對整個社會來說,節約意味著減少支出,迫使廠商削減產量,解僱工人,從而減少了收入,最終減少了儲蓄,造成有效需求不足,阻礙經濟發展和產量、就業增加。經濟大蕭條時期的景象就是節約悖論的一個生動而可嘆的例子。在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時期,德賓(E.F.M.Durbin)甚至將“儲蓄”說成“一個特別危險的自我毀滅過程”。凱恩斯則鞭撻了節儉的儲蓄者,1931年1月他在廣播中斷言,節儉將促成貧困的“惡性循環”。他還告訴大家,如果“你們儲蓄五先令,將會使一個人失業一天”。由於人們對未來預期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大家都儘量多儲蓄。但是,他們不願意消費的心理和行為又導致其收入繼續下降。

什麼是節儉悖論,結合中國現實,談談你的看法

用自己的話理解:

節約悖論就是,越節約,越不花錢,越沒錢。

因為大家都不花錢,於是大家的東西都賣不出去,大家掙不到錢就越沒錢。

結合中國現實其實很簡單。

首先要有一個基本能保障,因為省錢的目的是怕萬一出事沒錢沒辦法解決。所以只要出事也不需要有很多錢就能解決,那麼自然就沒必要存錢。

現在社會存錢的目的是很麼?1:孩子結婚買房。2:自己生大病(出意外)治病(治傷養老)

第一條,房價尤其是一線城市的房價高的離譜,租售比高的離譜(普遍超過400,幾乎都在700左右),而且這個價格已經不可能降很多了,可以說現在的房價只會漲或平,絕對不會跌(從眾心理,越跌越不買)。所以只要提高孩子的自身實力,找一個不在乎房的對象,就可以很容易的解決。

第二條,完善養老保險制度,其實保險是個好東西,但是大部分的保險公司為了賣保險無所不用其極,自己弄臭了自己的名聲。而且因為普遍中國人的知識水平不高,對保險條款的認識也是不足,所以很難靠自己買到合適的保險。那麼如果可以像交強險一樣推行一款強制性保險,可以解決幾乎所有的生大病(出意外)的問題,那麼自然就沒有人會存錢了,資本開始流動,創造更大的價值。

什麼叫經濟學中的“節約悖論”

經濟學上, “節約悖論”是凱恩斯推廣的而流行的一種理論。

節約本來是應該的、光榮的。但根據凱恩斯主義的國民收入決定理論,消費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同方向變動,儲蓄的變動會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據儲蓄變動引起國民收入反方向變動的理論,增加儲蓄會減少國民收入,使經濟衰退,是惡的;而減少儲蓄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是好的,這種矛盾被稱為"節約悖論"。

PS:這種理論目前被廣而推之,普遍認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除了投資、出口,就是消費。因為消費能衝擊需求,從而拉動生產,拉動經濟增長。包括目前存款利率一降再降也是如此目的。

節儉悖論名詞解釋

節儉悖論:節儉悖論是由凱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種關於儲蓄與國民收入之間相互作用的理論。節制儲蓄增加消費會減少個人財富,對個人是件壞事,但由於會增加國民收入使經濟繁榮,對整個經濟是好事;反之亦然。這裡蘊含一個矛盾,即個人財富與國民收入之間關於儲蓄的矛盾,也就是節儉悖論。

如何理解“節儉的悖論”?

百度百科有詳細介紹:http://baike.baidu.com/view/1330593.htm

67什麼是節儉悖論:過度節儉和過度消費皆不可取

凡事過猶不及,關於過度節儉的一些案例,你可以百度搜索君不賤的有態度查看,注意,一定要做好心理建設在看,因為不光有味道,還很毀三觀啊!

相關問題答案
什麼是節儉悖論?
什麼是勤儉節約?
什麼是文學理論?
什麼是節圓的壓力角?
什麼是波浪理論?
什麼是節氣?
什麼是節拍器?
什麼是量子理論?
什麼是節操?
什麼是科技小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