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法制意識?
如何樹立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一)、培養社會主義法律思維方式 1、法律思維方式的含義
所謂法律思維方式,指按照法律的規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決法律問題的習慣和取向。
2、 法律思維方式的特徵
(1) 、講法律(2)、講證據(3)、講程序(4)、講法理 (四) 培養法律思維方式的途徑 1、 學習法律知識 2、 掌握法律方法 3、 參與法律實踐 (二)、樹立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1、維護法律權威的意義 (1)、法律權威
是就國家和社會管理過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的不可違抗性。
(2)、法律權威的來源
法律權威的樹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強制力和內在說服力。 法律的外在強制力是法律權威的外在條件,主要表現為國家對違法行為的制裁; 法律的內在說服力是法律權威的內在基礎。法律的內在說服力既來源於法律本身的內在合理性,也來源於法律實施過程的合理性。
2、自覺維護社會主義法律權威 (1)努力樹立法律信仰 (2)積極宣傳法律知識
(3)敢於同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
如何增強法制觀念
一、加強法治建設,提升整體法制觀念。推進法治建設,首先是加強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引導公民自覺學法用法,使公民在參與法制實踐中堅定法治信仰,學會用法律手段來維護國家和個人的合法權利。經過多年的普法、宣傳等法治文化建設,廣大公民的法制觀念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強,但是法治理念的具體精神還沒有深入骨髓、深入民心。長期以來,我國一直處於文化層次低、公民法治理念舊的傳統模式,固有觀念限制了公民只注重“守法”,而忽略了“維權”,加上一些法律法規和執法部門工作的嚴重滯後,導致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和阻礙了工作的正常開展,使人們對法律的公正性和可行性產生了片面消極的認識。因此,我們必須在做好普法宣傳的前提下,兼顧抓好法治文化建設,既要抓公務員隊伍,又要抓廣大人民群眾參與法治建設的範圍,通過法律講堂、模擬鄉村法庭等宣傳教育載體,搭建法律直通車、法律宣傳週等渠道,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法制宣傳教育實踐活動。讓廣大公務員和人民群眾在參與法制實踐中學會法律,提高依法辦事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同時,根據不同對象、人群的需求,大力開展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校園、進企業、進單位”的法律“六進”活動,建立“城市法治顧問團”、“農村法律援助站”等機制,進一步拓展法律知識普及的覆蓋面,提高整體法制觀念。
二、改進形式方法,完善執法法治意識。公務員隊伍的法治理念、法制方式的改進,是解決當前“民事糾紛、社會治安”的關鍵所在。然而當前公務員隊伍不懂法、工作方式因循守舊、知法犯法者不在少數,一些執法者在行政執法中主觀臆斷、方式簡單粗暴,面對這樣的窘境,法治建設這張大網如何發揮實效,值得我們廣大公務員共勉。一是要加強執法隊伍,培養法治思維和法制方式能力。建立法律知識學習培訓長效機制,完善廣大公務員執法隊伍學法制度。通過集中學習、法制講座、區別指導等形式組織學習行政法規和與履行職責相關知識,定期開設執法培訓班、執法知識競賽、執法專題討論會,並將學習成績作為任職晉升的依據之一,切實提高執法隊伍的整體法治素養。二是要做到以法治法,完善領導幹部執法法治意識。通過強化法治權威和司法公信力,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制軌道,切實使群眾“信法不信權”、“信法不信訪”、“信法不信關係”,杜絕社會上輕視、無視法治和 “小鬧小解決,大鬧大解決,不鬧不解決”等無理情況的滋長,真正做到政府懂法、公平執法,百姓知法、自覺守法,形成法律至上的良好氛圍。
三、推動管理創新,建立有效工作機制。完善相關法規和機制是政府依法決策和依法行政的可靠保障,是促進經濟發展和服務民生的重要前提,我們必須推動管理創新改革,建立健全有效機制。一是強化行政監督與問責,促進行政公開透明。推行政務公開,把政府的決策、立法、行政和執法過程向公眾開放,確保公眾的知情權。充分運用新聞媒體、網絡、廣大人民群眾和紀委進行監督和制約,建立與民聯繫溝通的公共事務平臺,尤其是社會轉型期人民群眾所關心環保、醫療、養老、拆遷等熱點問題,積極推動公民參與,使他們的合理意見得到充分表達、合法訴求得到充分體現。二是規範工作機制與流程,深化執法行政問責。通過實踐,完善政府決策運行的法規體系,及時修正與實際不符的政策法規,維護政策法規的嚴肅性和權威性,避免“越權行政引起的不合理現象”和“粗暴執法引起的群體性事件”,牢固樹立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違法要追究的觀念,對違法行政導致群眾利益受損的,從嚴追究有關領導責任。
如何樹立法治意識,增強法治觀念
法治的社會主義概念是國家和法律與中國國情和現代化建設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產物,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的總結和法律實踐經驗的規則。其內容可以歸納為五個方面: 首先,法治的概念。這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1.認真學習法律,瞭解法律的精神實質,增強權利意識和義務意識; 2.學會依法維權 ; 積極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最高權威。
如何樹立法制意識,增強法制觀念
大學生應如何增強法制觀念維護法律權威法律意識是公民理解、尊重、執行和維護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的重要保證,公民的遵紀守法行為不會自然產生,而是在一定法制觀念,法律意識的指導下實現的,具備了社會主義法律意識,就會做到不僅不犯法,而且能積極維護法律的一尊嚴。因此大學生樹立法律意識,是現代化法制建設的要求,也是成為一名合格的接班人的需要。 --前言通過一些資料表明當今大學生中依然存在很多不容忽視的問題:(一) 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不高。 法律知識是法律意識的一個重要內容,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依據。雖然我國高校的大學生學過一些法律知識,但整體法律知識水平依然較低。 當前我國大學生大都重視專業課,而對法律基礎課不予以重視,只是臨到考試的時候突擊,應付了事,大多數學生重學分,輕實效,在這種思想的支配下,大學生不可能有紮實的法律基礎知識。高校大學生在有限的課時中獲得的法律知識也是有限的。 (二)大學生法律觀點偏差,法制觀念淡薄。 法律觀點、法律觀念是法律意識的組成部分,它是衡量法律意識水平的依據。它們與法律知識水平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繫。由於當前大學生的法律知識水平較低,法律知識薄弱,易產生錯誤的觀點、淡薄的法制觀念,部分大學生對法律的實現持懷疑、不信任的態度。大學生缺乏權利觀念,當自己的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時,不能積極主動地利用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而是以消極的態度對待法律,甚至會放棄法律武器,採用報復的手段來討回“公道”,導致了違法犯罪的可能性。 (三)高等院校呈現出逐年上升的違法犯罪現象。 大學生犯罪問題已呈現上升趨勢,據一項調查表明:1965年,大學生犯罪佔整個社會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間,佔整個刑事犯罪的2.5%,而近幾年,佔整個社會的17%。眾所周知的2002年1月29日和2月23日,清華大學學生劉海洋先後兩次把摻有火鹼和硫酸的飲料,倒在北京動物園飼養的狗熊身上和嘴裡,造成多隻狗熊受傷。劉海洋在被拘留後說,自己學了法律基礎知識。知道民法、刑法等,但卻不知道傷害狗熊是違法犯罪。現在知道了,自己很後悔。如此可見,劉海洋並未將法律知識轉化為法律意識,用以指導自己的行為,從而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是否正確。 因此,要從根本上抓起,就具體到高等院校對大學生法律意識教育的高度重視及各種有關法律方面的宣傳。我認為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應著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高校應注重《法律基礎》課的教學改革。 1、改變《法律基礎》課僅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識教育的看法,加大教學力度。2、高校的《法律基礎》課應實行以法律意識教育為中心的教學改革,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豐富教學內容,增強教學的說服力和吸引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來提高大學生的法律意識。 3、教師在教學手段上,應採用“案例教學法”。通過學生自己對案例分析及教師的指導、講解,使學生掌握法學原理、基本制度。這一教學方法,打破了原有的純理論知識滿堂灌的單一的教學方式,使原來以教師為權威的教學變成了師生互相交流,學生充分參與的平等對話,並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析和討論,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達到掌握法律知識,使大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意識的目的。(二)應營造對大學生進行法律意識教育的學校環境。1、組織學生開展“模擬法庭”活動。學生通過自己模擬法官、律師、檢察官、被告等角色,能更加深刻地把我國一些訴訟法程序掌握,也通過模擬對犯罪分子的審判,對旁聽的學生起到震懾作用,提高他們守法的警惕性,從而自覺守法。2......
怎樣才能提高法律意識?
首先,要有依法辦事的思想觀念,不僅要遵紀守法,而且要監督社會主義法律的遵守和執行, 堅決同一切違法犯罪行為作鬥爭,使社會主義法制得以真正實現。
其次,培養憲法和法律具有最高權威的觀念。樹立法律權威即尊重憲法和法律的權威。任何個人和機關、組織都不具有超越幹法律之上的權力,都必須依法辦事,堅決反對“權大幹法”,“人情大幹法”的法律虛無主義觀念。認識到自己在國家生活中所處的地位,無條件地服從和遵守國家的憲法和法律。
再次,也即最重要一點,即培養權利義務相一致的觀念。法律最主要的精神即強調權利與義務的統一性。公民要正確對待權利義務關係,既要依法行使法律賦予公民的權利,也要履行法律賦予公民的義務,形成正確的公民意識,以社會主義法律為武器,捍衛自己的正當權利,在享有個人所擁有的權利時,不忘記尊重和承認他人的合法權益,不忘履行對國家,對社會,對他人的義務。
同時,應杜絕一切不勞而獲的錯誤思想,培養只有付出才有收穫的良好觀念。
另外,應培養法律與自由相統一的觀念。我國憲法和法律從各個方面規定了公民的權利義務,人們在法律規定的範圍以內,有著極為廣闊的自由活動天地。公民在行使自己權利時要慎重考慮自己的言論、行為的社會效果,不得損害國家、集體的利益和其他全民的合法權益。我們應樹立與社會主義民主與法制密切聯繫的自由觀,珍惜和維護安定團結的局面。
最後,應培養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觀念。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主要指公民不分性別、民族、種族、職業等一律平等地享有法律規定的權等地承擔法律規定的義務,不管是什麼人,只要是犯了法,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公民在運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許任何人享有特權。
如何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全民法制意識
1、圍繞中心工作,推進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深入開展
改革開放越深入,經濟社會越發展,越需要加強全社會的法制宣傳教育。要始終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從各地、各部門的實際出發,根據不同對象的特點,確定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精心組織實施,不斷增強法制宣傳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要把學習貫徹憲法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首要任務。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全民法制宣傳教育要始終堅持以憲法為核心,在全社會廣泛普及憲法知識。要在各級領導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中加強憲法教育,牢固樹立黨的事業至上、人民利益至上、憲法法律至上的觀念,努力養成自覺遵守憲法、忠實執行憲法、維護憲法權威的行為習慣。要大力開展以依法治國、執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準確領會和把握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深刻內涵,把社會主義法治理念的基本要求貫穿到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中,不斷增強依法執政、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強各級幹部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依法辦事的素質和本領。要不斷探索完善憲法學習宣傳的方式方法,提高憲法宣傳的實效性、生動性,使憲法知識和憲法精神家喻戶曉、深入人心。
要把促進科學發展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目標。要把保障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重要任務,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要立足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力宣傳市場經濟相關法律法規,尤其要加強對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要按照可持續發展的要求,積極開展人口、資源、環境、公共衛生等方面的法制宣傳,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法制宣傳,努力營造有利於科學發展的良好法治環境。
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法制宣傳教育的工作重點。法制宣傳教育要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為重點,積極開展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宣傳教育。要以促進民生問題解決為目標,大力加強安全生產、社會保障、社會救助、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大力開展房屋拆遷、土地徵用、承包地流轉、國企改制、醫療改革等社會熱點和矛盾多發領域的法制宣傳,大力提倡和宣傳通過法律途徑、運用法律手段進行社會管理和服務,積極引導群眾依法表達利益訴求,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2 、加快立法,保障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持續健康發展。雖然經過近二十年的普法,全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強。但在實際工作中,無論是法制宣傳教育的主體還是客體,仍有相當一部分人的認識程度、工作力度,學法態度與提高“法律素質”的要求相去甚遠。法制宣傳教育工作者被動應付,熱衷搞形式主義;一些黨政領導不聞不問,捨不得投時間、投精力、投經費;宣傳教育對象漠然輕視,甚至有厭煩抵觸情緒,這些現象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在這種情況下,單靠過去那種一般號召、行政命令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工作難以奏效,不能適應形勢的需要,必須加強法制宣傳的立法工作。按照人民的意志和要求,制定出有關法制宣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規,以及與之相配的實施辦法和細則,充分發揮法律的震攝功能、強制功能和調節功能。
3 、加強領導,明確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機構職責。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直接關係到政治穩定、社會安寧和經濟繁榮的大事,具有全局性、長期性、艱鉅性,而當前領導組織和辦事機構地位較低、功能較弱。一方面,各級普法領導小組都由黨委、人大、政府負責人擔任組長、副組長,有關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組成,一般有二三十人。如此龐大而鬆散的指揮機構,擔負起如此重要的社會職能,常常顯得笨拙、乏力,有時開一次會;也得進行長時間的請示和預約......
如何培養和加強公民的法律意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全社會範圍內開展了普及法律常識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績。與過去相比,我國公民的法律意識有了很大的提高,人民群眾掌握了一些法律知識,對如何依法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等有關的法律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開始有了依法辦事、依法治理的覺悟,人們的法制觀念初步形成。但是,這些成績與現代法治國家的要求仍有相當的差距,公民的法律意識仍然處在較低水平。因此,如何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識仍是一個具有時代意義的課題。 一、我國現階段公民意識欠缺的原因 公民意識在建構法治社會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現實生活中我國公民的公民意識還不是很強,還存在一些影響公民意識形成的消極因素,究其根源主要有: (一)臣民意識的影響 從歷史上看,古代中國的基本政體形態是君主專制,維護皇帝的權力、地位和尊嚴,樹立皇帝至高無上的獨尊地位,乃是中國古代社會一切法律制度的出發點。而且法律的至高無上性也被皇權的絕對神聖所代替,皇帝一言可以立法,一言也可以廢法,使古代中國形成了系統嚴密的官僚體制,這種封建專制制度培育出的是適應封建政治文化發展的臣民意識。近代以來,中國曾經有過幾次思想啟蒙運動,但由於各種原因,大都是曇花一現。新中國成立後,人民群眾翻身做了主人,然而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運動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人權觀念、自由與平等、個性解放等現代價值觀念統統被視為資產階級的東西而拋棄,而許多與現代文明格格不入的封建主義的東西,其中就包括臣民意識卻一直存在了下來。改革開放後,人們的思想得到了較大的解放,但由於缺乏系統的公民教育和法制教育,家長制、特權思想、臣民意識在一部分人的大腦中仍然根深蒂固。 (二)權利意識的淡薄 權利意識是公民意識的核心,但在古代中國,民眾的權利意識極其淡薄。這主要是由於:1.客觀上由於自然經濟、宗法家族和集權專制三位一體的社會存在形式,導致商品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與之相聯繫的權利、自由、平等等觀念無法正常發育與成長。這是傳統社會民眾缺乏權利意識的客觀原因。2.主觀上由於儒家思想一向推崇重義輕利。受其影響,時至今日部分公民依然羞於言利,當他們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居然會因打官司有貪利嫌而不願用法律來維護自身權益。這就不是現代公民應有的意識和行為。 (三)公民教育的滯後 市場經濟的發展證明,市場經濟就是法治經濟。現代化的市場經濟實踐要求有現代法治觀念和倫理精神的支撐,需要有與之相應的思想教育理念和運作體系。然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還是沿用計劃經濟時代的那一套教育模式,而沒有及時轉變思路。轉變到提高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民的法治意識和道德水平上來。這也是導致公民意識缺失的重要原因。 (四)社會轉型期制度的不完善 當前我國正處於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進程中,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績,但仍然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這主要表現為:1.存在著制度空場和制度衝突。所謂制度空場,就是制度的供給滯後、不到位,人們有了新的活動卻無相應的活動規則。所謂制度衝突,就是不同制度之間存在著矛盾衝突。比如在法律、法規方面,有些人鑽法律的空子,幹著損害國家、集體和他人利益的勾當。2.現存制度的效率不高或無效。制度的效率是指制度對人們行為的約束作用的大小。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沒有約束力,則是無效。如制度對公款吃喝、公款消費等行為的規定,基本上是無效的。如果制度對人們行為有一定約束力,但沒有達到制定制度時的預期效果,則是效率不高。如制度對假冒偽劣、偷稅漏稅等行為的規定。現階段,社會制度失效或效率不高的現象大量存在,甚至出現了諸如打假者被打、索賠者索不到賠、納稅人競爭不過......
如何提高領導幹部的法制意識和依法行政能力
一、領導幹部必須增強法律意識和現代法治觀念
當前,一些領導幹部之所以存在以言代法、以權代法、以情代法、搞“土政策”的現象,關鍵在於依法指導和開展工作的觀念樹得不牢。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清依法辦事的極端重要性,使依法辦事成為自覺行動和行為準則。依法辦事是崗位職責所繫。領導幹部的職責是法規賦予的,其權限與職責緊密相連。領導幹部作為黨委決策的謀劃者,其依法辦事的能力和水平,直接關係到單位的建設和發展。領導幹部必須著力強化依法決策、依法指導、依法辦事的意識。
在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進程中,領導幹部在其法律地位上的雙重身份必然要求其樹立與依法治國和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要求相符的,以及與其自身所處法律地位相稱的法律意識。從這個意義上講,法律意識必然成為與領導幹部的政治素質、思想道德素質、業務素質、科學文化素質以及生理心理素質等諸多基本素質同等重要的必備的基本素質。
領導幹部應具備的法律意識從內容上看,包括諸多方面、諸多層次。領導幹部主要應具備的就是現代法治觀念。因為現代法治觀念是法律意識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思想觀念。現代法治觀念內容十分豐富,不僅與歷史上的法治觀念有嚴格的區別,而且與人治、德治觀念的本質區別有嚴格的界定。若我國的領導幹部真正具備了以現代法治觀念為核心的法律意識,則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就更加完整,結構也更趨於合理。反之,不僅領導幹部基本素質的內容不完整,結構不合理,而且我黨確立的依法治國目標也難以實現。
現代法治觀念是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全體社會成員的行為規範。從這個意義上講,現代法治的核心是依法辦事。而依法辦事對於領導幹部而言,因其具有國家法律工作者的身份,就表現為依法行政。黨的十五大以後,全國的執法工作者和法學理論界經過研討,已就“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國的核心”這一觀點達成共識。依法行政是依法辦事這一現代法治的核心,也是在包括領導幹部在內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行為規範中的具體表現。
現代法治最終表現為一種符合現代社會文明的法律秩序,法律秩序是法律規範施行和適用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社會主義法治建設中的一個重要使命,是在自身樹立現代法治觀念的基礎上,依法行使職權,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即維護和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使社會生活各個方面都能形成有序化的狀態,即形成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法律秩序。在此過程中,領導幹部還必須同時具備依法為國家服務的法律意識。因為按現代法治的要求,每個社會成員和社會組織,都依法享有自己的權利,依法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承擔相應的責任。而權利的實現,義務的履行,責任的承擔,必須有依法制約公共權力的法律秩序。因此,領導幹部必須認識到自己在職務行為中行使的公共權力,是凝結著全體人民公意的憲法和法律賦予的。領導幹部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也必須有法律上的界限,不能是無限的,更不能公權私用,以權壓法,以言代法。領導幹部必須明確自己手中執掌的公共權力,不僅僅是治理國家,調控社會的工具,而且更是服務社會,保護每個社會成員享有自己權利的手段之一。領導幹部不僅是依法行使公共權力的國家管理者,而且是依法辦事的社會服務者,和與其職權相應的法律責任的承擔者。我國的各級領導幹部只有具備了與上述現代法治要求相一致的法律意識,我國社會主義法律秩序的形成才有希望。
二、加強學習,切實提高依法辦事的本領,推進依法行政
當前,我國正處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面對時代發展的要求和實際工作的需要,必須努力提高領導幹部的綜合......
大學生為什麼要增強法律意識
中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成功與否,就取決於對新一代接班人法律意識水 平。“青年的素質,關係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贏得青年,才能贏得未來。” 只有當大學生成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主體,形成了排除外在強制的對法治的認 知、歸屬和信賴的內心自覺時,社會主義法治才有了堅實的社會心理基礎,才有了社會主體的主體性精神,中國的社會秩序才會有廉價卻能自律抵禦違法犯罪的 精神控制器。
一、培養大學生法律意識的內容和現實意義。
1、自覺守法意識。 自覺守法是法治的重要標誌和歸宿,創制法律的直接目的也是法律的普遍服從。 守法還是違法取決於大學生對法律的內心信服的程度,當他們有信奉法律的心理時,即使個人需要與法律規範發生衝突,源自其心靈深處對法律至上權威的深切認同,內在地驅動著他們自覺地遵守法律。因此,培植當代大學生守法意識具有重要的意義,我們應該把自覺守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法律的規範性和自律性注入大學生的意識裡,達到大學生自覺自願服從法律、正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目的。
2、嚴格執法意識 。 即嚴格適法和執行法律的意識。通過強調公正執法的重要性,培植起當代大學生 積極捍衛法律權威和尊嚴的意識,使當代大學生能夠在現實的法律生活中,嚴格 依法行使自己享有的權利和履行自己應盡的義務,而在具體的執法活動中,能夠 “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正確地處理各種社會矛盾,把法律當作唯一的 是非標準和行為準則。
3、訴求法律保護意識。 即各種合法權利的法律保護意識。西賽羅在《論法律》中說,羅馬人自孩提時便 受到如此教育:一個人要求助於正義,就去訴諸法律。因此,我們應該教導大學 生摒棄避訟、厭訟、懼訟的心理,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參與訴訟,樹立正義觀念, 主動追求正當的法律程序,保障法律權利的正確實現,通過參加訴訟活動,監督司法公正。
4、法律監督意識。 依法行使監督權既是現代法治的要求,也是行使公民權利的表現,法律監督意 識 法制、在大學的法律意識培育中,我們應該把督法意識、守法意識與依法行政、司法公正結合起來,培養當代大學生的憲法至上觀念和主人翁觀念,使他們親近 依賴法治,最終實現法律意識的飛躍,形成強有力的法治信仰。
二、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由於有某些社會風氣、傳統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大學生法律素質方面存 在如下缺失:
1、法律知識不足或對法律一知半解,沒有正確的法律觀念。當代大學生從中小學政治理論課中瞭解了一些法律基本概念,知道了一些比較貼 近生活的法律規範,比如《憲法》、《義務教育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而 對其他法律的瞭解不多。就其對法律的瞭解深度來說.他們也是一知半解,純粹 靠死記硬背,目的是為了應付考試,而不是掌握法律的理論和精神實質。要他們 在現實生活中按正確的法律意識去處理矛盾時,他們又表現出“知”“行”脫節, 知法而不能守法、用法。
2、法律工具主義價值取向嚴重。 在對法律的社會效用的理解上,絕大部分大學生把法律理解為對人的行為的約 束,是掌握政權的統治階級用以統治社會使人臣服的工具或手段,是統治階級意 志的玩偶。現代社會的法治,也是國家尤其是司法機關用以嚴懲犯罪、制裁違法 的有力手段。這種工具主義價值取向,使大學生們在內心深處認為他們的遵紀守 法行為只是迫於國家和學校的強制,而偷偷進行的違法違紀行為只要沒有被學校 或司法機關抓住證據就是與強制力對抗的“偉大勝利”。有了這種錯誤思想,在大學生的心理底層,形成了對正確的現代法律意識教化的潛意識抵制。
3、強調權利,忽視義務、責任。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