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如何建立監督機制?

General 更新 2025-01-20

如何完善企業內部監督體系

從巴林銀行倒閉到此次全球金融危機爆發,無不充分證明,即使在金融市場高度發達的西方經濟體中,金融機構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依然是一個永恆的重要課題。

中國銀行業要參與全球市場競爭,在日漸成形的全球金融新秩序中發揮其自身優勢,不僅要擁有與其他國際性銀行接軌的內部控制與風險管理體系,而且要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

從我們為銀行提供相關服務的經驗看,銀行存在的重大內控問題通常包括:管理層未建立完善的風險監督管理體系,導致監管機構的要求難以落實;未建立有效的反舞弊機制,導致違規操作無法被及時發現和糾正;違規的關聯貸款:難以有效執行的責任追究制度等。

深入分析其成因,上述重大內控問題與銀行的公司治理密切相關。構建良好的所有者、經營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責權利分配機制,是公司治理的本質和核心。

目前我國銀行業普遍存在組織機構的職責邊界不明晰問題,董事會與管理層之間未形成有效的權力制衡機制。此外,董事會成員,特別是獨立董事、外部董事的構成及其履職情況也影響著董事會的獨立性和專業性。董事會下屬各專業委員會能否充分發揮其指導監督職能,同樣影響著公司治理的效果。

隨著國內外金融監管機構一系列規範的出臺,國內銀行都已經充分認識到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機制對現代銀行機構的重要性,加快了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機制的建設步伐。國內銀行在此方面可以參考的主要規範包括《新巴塞爾資本協定》和財政部聯合五部委共同發佈的《

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

》以及銀監會的其他相關應用指引。

作為統一資本計量和資本標準的國際協議,《新巴塞爾資本協定》目前已經成為銀行業國際通行的標準化的風險管控制度,國內監管機構也在積極推進中國銀行機構的《新巴塞爾協議》合規工作。《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確立了我國企業建立和實施內部控制的標準框架,而銀監會的應用指引對銀行應關注的風險進行了進一步闡明,明確了銀行業建立內部控制體系的治理架構、職責分工等,並對信貸業務、資金業務、存款和櫃檯業務、中間業務從業務層面應用的角度進行了進一步闡述。

對於國內銀行機構完善公司治理,加強風險管理與內部控制,我們建議可以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1、健全組織架構;明確職責邊界

建立包括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在內的公司治理架構,以章程或議事規則的形式對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的職責做出明確的規定,職責相互之間應當不重疊、不交叉。董事會應設立一定數量的獨立董事,同時設立包括戰略委員會、提名委員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風險管理與關聯交易委員會等多個專業委員會,負責指導重大決策。

審計委員會與監事會負責監督。

德勤對於全球部分大型銀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董事會對風險管理的重視程度已大幅提升,已將風險管理的職責與要求寫入董事會章程或其下屬專業委員會章程,其內容至少包括風險管理的組織結構、監督彙報機制、風險偏好等。

2、建立獨立完善的內部監督體系

首先,應建立獨立的、具有監督權威的內部審計部門。實行全行內部審計的垂直管理,對分支機構實行審計人員派駐制度,將提高內部審計部門的獨立性。

其次,應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報告和糾正機制。例如,總行內部審計部門下可設置審計舉報辦公室(各分支機構也相應設立審計舉報辦公室),公佈舉報熱線,接受社會各界的監督和投訴,並對投訴事項進行記錄和調查,從而儘可能在較早階段(如貸款尚未發放階段)發現並阻止未嚴格執行內部控制制度的行為或者舞弊行為。

最後,要不斷提高審計人員業務素質,加強各方面技能培訓,以保證在審計檢查工作中及時準確地發現問題。

......

如何建立健全監督制約機制

(一)改進國有企業運行機制,變絕對集權為合理分權 按照黨中央規劃,今後國有企業改革的總體方向是,根據國有企業的特點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建立合理的產權結構和嚴格的法人治理結構,改變國有企業的單一產權結構,實現投資主體多元化,優化國有企業產權結構。並在此基礎上,儘快建立起完整規範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監督制衡機制,不斷提高企業的治理效率。從這個發展方向看,今後國有企業監督機制的完善必須把握好以下的環節:一是切實發揮股東大會權能。股東大會的構成應當保質保量,既能體現股東意志,又能確保有效行使監督的權力。二是優化董事會結構。確保既要有內部董事,又要有一定數量的外部董事,以強化董事會的效能。外部董事主要由國有資產代表、法人持股機構代表和有關專家組成。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保證董事獨立發揮作用。三是選好總經理。總經理是處在執行層的權力最高峰,握有直接經營管理權,在企業決策和經營管理中起關鍵作用,其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如何,關係到企業的興衰成敗。國有企業選聘總經理,要注意堅持黨管幹部的原則與董事會依法用人結合,堅持德才兼備,同時引入市場競爭機制,不斷拓寬選人渠道。四是進一步強化監事會職能。

(二)改進國有企業黨內監督,充分發揮企業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監督保障作用

黨在國有企業中的地位不能弱化,要健全和落實國有企業黨組織參與重大決策的制度,使企業黨組織切實做到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在企業的貫徹實施,防止、減少企業決策失誤,避免國有資產流失的作用。在企業內部,特別要認真執行“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個別醞釀、會議決定”的黨委內部議事和決策的民主集中制度。凡屬企業重大決策、重要幹部任免、重要項目安排和大額資金的使用,都要集體研究決定,企業員工都要有相應的知情權、審議權,不準個人或少數人說了算。同時,還要制定出企業管理層向黨組織報告個人重大事項的制度和定期召開企業領導人民主生活會的制度,通過以上種種黨內監督措施的實施,使企業管理層隨時臵於黨組織的有效監督和管理之中。

(三)改進國有企業監督環境,鼓勵職代會、職能部門等參與企業監督管理的積極性

要加強職工民主監督,建立職代會民主評議企業領導人員的制度,並把民主評議的情況作為對企業領導人員任免獎懲的重要依據。要大力推進廠務公開,切實維護職工群眾參與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政治權利,並以此為突破口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職工代表大會制度,充分發揮其民主監督的作用,使職工真正當家作主,在企業改革和發展中充分發揮出主人翁的作用。 同時,要儘可能提高企業人事、財務、經營、審計方面等職能部門參與監督的積極性,形成監督合力和相互制衡作用。

(四)建立企業內控機制,發揮企業自我調控機制的作用 一是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職能。當前,我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機構的設臵多在企業內部,並直接對企業管理層負責。這一制度安排,往往導致內部審計人員獨立性的喪失,使內部審計範圍難以觸及管理高層的決策,難以做出客觀的職業判斷。因此,必須改變內部審計機構向企業經營者負責的局面,今後可以通過向董事會下設審計委員會,來加強對企業管理層的監督。只有這樣,內部審計的作用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才能滿足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

二是完善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和決策失誤追究制度,實行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通過經營業績來約束經營者,可以使企業的監督方式變為經營者比較容易接受的考核形式,認真執行將對國有企業領導人員有很大的警示作用和約束作用。但目前看來,已建立的國有企業經營業績考核制度有待完善,決策失誤追究制度還有待建立,國有企業領導人員任期經濟責任審......

如何建立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監督制度

建立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監督制度:

1、建立企業人力資源方面監督制度

用績效考核與薪酬結合激勵人,獎效掛鉤,績效決定薪資水準,績效決定升遷獎罰,堅定不移地對優秀人才實施傾斜激勵政策,鼓勵員工積極創造價值,並建立與公司分享價值創造、分享回報的氛圍。在物質激勵的同時,不斷提高精神激勵的水平,將成為企業持續激勵的重要方式之一。

以業績為導向,既是公司的經營目標,也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環節。企業是:“考核什麼,就得到什麼”。對股東而言,要的是利潤;對經營者來說,要的是業績;對員工來說,要的是個人成就和個人發展。而這一切的基礎都取決於公司的經營業績。因此,公司對業績的考核,對考核目標的設定,對考核標準的選擇,對考核內容的要求將直接體現公司的經營理念和管理思想,並直接作用於企業對員工的激勵。在實踐中,我們通過對崗位業績、員工素質、工作態度和領導能力多方面的量化考核,規範了月度的基礎考核,加強計劃與過程控制,強化了公司獎優罰劣、重在激勵的分配製度,併成為激勵人才成長的重要手段和管理方式。但是公司績效考核制度雖然試行近9月,關鍵績效指標的考核推行不暢,仍需進一步的改進。

2、建立培訓制度及計劃

儘管每位員工的成功標準各有不同,但追求成功卻是每位員工的終極目標。因此,培訓不僅是員工追逐的個人目標,是員工夢寐以求的福利享受,也是企業義不容辭的義務和責任,更是企業激勵員工的頗為有效的激勵手段。給員工成長的空間和發展的機會,是企業挖掘員工潛力,滿足員工需求的重要表現。2014年企業剛開始運行,創業期的員工有來自國有企業的技術骨幹、有放下鋤頭來工廠的農民工、有來自外資企業的管理者、還有剛從學校畢業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工作習慣。如何將所有的員工融為一個整體、形成****工作方式,是人力資源部本年的培訓目標。通過制定《員工培訓制度》,並根據各部門的培訓需求及企業的整體需要建立了企業年度培訓計劃,從基礎的安全培訓、質檢培訓、質量管理培訓、團隊合作培訓、基礎管理培訓、新員工企業文化培訓等等來滿足企業的初期需要。

企業:如何建立有效運行機制

企業經營成功與否,關鍵不在所有制,而在企業所採取的經營方式與形態改制,是經濟界、企業界使用最頻繁的名詞。改制,通常指的是公司上市、建立股份公司、股份合作制企業等,有時也片面指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等,其實,對企業取得經營成效來說,改制的重心不應只是這些,更重要的是企業以增強競爭力為目的的改制,最關鍵的是建立有效運行機制。企業如果沒有有效的運行機制,任何的其它改制,雖然需要,但不會使企業成功。讓我們來看一看下面的圖表和說明,便可明白一切。這裡,為求簡化,只列出公有、私有兩種所有制形態,其他的各種混合形態暫不列出。讓我們來分析一下這四種形態分段。其中,公有官營就是國有國營,大量的事實證明,國有國營此路不通,因為政府的管理方式,完全不適應於企業。企業經營成功與否,關鍵不在所在制而在企業所採取的經營方式與形態公有現代經營,是指對國有企業實行現代化管理,國內在國營企業不景氣的情況下,用現代化管理方式管理企業獲得成功的,有海爾、長虹、寶鋼等少數企業,他們嶄露頭角,獨樹一幟,為國內所有不同所有制企業之先,即使私營企業,也難以與之匹敵。

合夥企業如何建立監督機制

我想,相互的制約其實沒多大必要,股份分配清楚就行了。

財務制度可以這麼建立:

一個人簽字,一個人管現金,還個人記帳。通常第一大股東管現金。

還有種方案。2個人互相簽字,其中信用比較高的股權比較大的同時負責審核和劃帳!

合夥之間坦誠一切(私人祕密除外)。

如何加強企業內部監督

【摘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建立健全內控制度,是企業自身的需要,也是企業面對市場風險與挑戰的需要。企業只有根據自身的實際狀況,制定滿足管理需要的內部控制制度,並加以嚴格遵循實施,才能持續、穩定、健康地發展。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及財政部有關規章制度的要求,各單位(包括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公司、企業、事業單位和其它經濟組織)應當根據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範的規定,結合部門和系統內部的有關內部控制規定,建立適合本單位業務特點和管理要求的內部控制制度,並組織實施。

所謂內部控制,是指由企業董事會、管理者和其他員工實施的,為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經營的效率效果以及現行法規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證的過程。內部控制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的控制環境、風險評估、監督決策、信息與傳遞以及自我檢測等方面,從總體上透視了企業生產的各個環節。其有效實施無疑會促使企業生產管理邁上一個新臺階,促進企業經營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規化。

一、內部控制在實際工作中對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及外部社會經濟活動都會帶來深遠的影響,產生良好的效果

(一)確保企業制訂的各項管理方針、目標的貫徹執行

內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體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組成,滲透於企業經營活動的各個方面,只要企業內部存在經營活動和管理環節,就有相應的管理辦法和控制措施,從而有效地貫徹企業的經營方針,確保經營目標的實現。

(二)確保會計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實可靠,防範經營風險

健全內控制度,可以規範企業各類信息的採集、歸類、記錄和彙總的過程和行為,確保會計信息資料的真實可靠,如實反映企業經營狀況,及時發現和糾正各種錯弊,有效控制企業的經營風險。

(三)確保資產的安全完整,並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內控制度,能夠科學有效地監督和制約企業財產、物資的採購、計量、驗收等各個環節,對企業各種資源的利用和現金流動進行控制和管理,從而確保企業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防止資產流失。

(四)確保企業利潤最大化

健全內部控制,使企業的各項經營活動做到活而有序,減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費用開支,促進企業的有效經營,以求企業實現更大的盈利目標。

二、近年來,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企業改革的不斷深入,從政府部門到企業管理層對企業內部控制的認識不斷提高,大部分國有企業都在一定程度、一定範圍內建立了內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實際經營中,還存在著許多不盡完善的地方

(一)內部控制環境不夠完善

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及有效運行,有賴於企業良好的法人治理結構。現代企業的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客觀上需要一個規範的法人治理機構、加強內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等的合法權益。但從目前情況看,大部分國有企業改制後,雖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但由於產權不明晰、出資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內部權力制衡機制,再加上內部控制固有的侷限性,造成內控力度削弱,經濟業務隨意性加大,監督機制失效。

(二)會計信息失真、造假機率增大

有的企業由於會計工作秩序混亂、核算不實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現象較為嚴重。如常規性的印單(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憑證保管使用制度及會計人員分工中的“內部牽制”原則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實;會計憑證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憑證支持;人為捏造會計事實、篡改會計數據、設置賬外賬、亂擠亂攤成本、隱瞞或虛報收入和利潤;資產不清、債務不實等等。造假現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經屢見不鮮,在其他企業中的現狀就更為堪憂。

(三)費用支出失控,潛在風險加大

有的企業對財產物資的內控管理相當......

如何建立企業內部審計的監督機制

建立和完善企業內部審計制度  一、什麼是內部審計  內部審計是指被審計單位內部機構或人員,對其內部控制的有效性、財務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經營活動的效率和效果等開展的一種評價活動。內部審計有助於強化企業內部控制、改善企業風險管理、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促進企業目標的實現。  二、民營企業內部審計現狀  目前,建立內部審計制度的民營企業還比較少,即使建立的也因機構設置模式等問題未能形成內部審計氛圍。主要原因有:對那些沒有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企業,主要是認識上有問題或自身管理上存在問題,一種是仍然認為內部審計可有可無,他們認為設置了財務管理、稽核制度等,都是為企業的內部控制、經營決策服務的,內部審計部門不是創造價值的部門,作用不明顯,不用設置或可有可無;  另一種是認為有了社會審計組織,不用設置內部審計,他們認為已聘請了專業的社會審計組織對企業的財務報表及有關會計資料進行公允性的鑑證,而設置內部審計需要支付一筆機構和人員的費用,在經濟效益上不划算;  再就是因為內部管理機構及制度不健全,仍未走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內部制衡靠的是血緣和親情,沒有科學的監督機制,甚至於沒有充足的力量設立單獨的內部審計機構。  三、民營企業建立內部審計的必要性  民營企業做大做強了,有了相當積累和發展之後,開始向集團化方向發展,隨之也出現了各種矛盾。一方面湧現出大量相當規模的子(孫)企業、分支機構,經營層次增多,地域不斷擴大, 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相分離,家族制被打破,職業經理人被引入,外部人才進入到企業的管理層,兩權分離使產權所有者不直接參與企業的管理,企業內部隨時可能引發信任危機。  另一方面家庭企業管理模式發生劇烈變化,企業內部經營活動分工越來越細,企業主已不可能事必躬親地直接控制各生產經營環節及有關的經濟活動,從而導致內部管理失控,導致漏洞增多,風險加大,效益下降。在企業信息不對稱情況下,建立內部審計就很必要,因為內部審計可以在會計管理之後進行再監督、再控制;向企業的投資者、債權人提供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使他們對企業的盈利水平、償債能力和營運能力作出正確的判斷,從而作出正確的投資或經營決策。  同時,企業制定的各項內部控制制度能否得到有效的執行,也應該有一個公正的評判部門,通過監督與檢查促使這些內控制度得以順利實施,這項工作由內部審計部門完成是最合適的。  內部審計作為民營企業內部一個具有超脫性、獨立性特點的職能部門,為企業發展擔當著“經濟衛士”的獨特職能,可以通過獨立、公正地審查企業財務報表及其他有關會計資料,評價企業財務信息的可靠性,使企業的經濟活動建立在真實、可靠的財務信息基礎上,保證民營企業經濟健康有序地運行。  再者,從公司治理結構來看,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也是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內在需要。  因此,在企業中建立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充分發揮內部審計的作用也就顯得尤其重要。  四、如何建立民營企業的內部審計制度  如何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內部審計制度,對我國大多數民營企業來講確實還是一個難題,我們認為在民營企業建立內部審計制度不外乎如下幾個環節:  首先,在企業內部設立專門審計機構,設立內部審計機構要據企業的不同性質、不同規模而定,要明確審計機構獨立於經營管理層,一般應直接受董事會等企業權力機構領導,直接向權力機構彙報審計結果。必要的情況下,一些超大型企業還可以建立審計委員會制度,內部審計人員直接受審計委員會的領導,審計報告直接提交委員會。對下屬企業以是否具有法人資格來確定派出專職審計人員或設立審計派出機構,以便進行日常審計監督。當然,內部審計機構的設立也要......

如何完善企業的運營機制和監督機制

完善企業的運營機制和監督機制就有進行流程再造。 流程再造,是指一種從根本上考慮和徹底地設計企業的流程,使其在成本、質量、服務和速度等關鍵指標上取得顯著的提高的工作設計模式。

流程再造常見模式

邁克爾·哈默的四階段模式

儘管邁克爾·哈默並沒有系統地總結歸納流程再造的方法步驟問題,但是有學者通過對他著作的研讀,基於對邁克爾·哈默觀念的深入理解,替他總結出了一個四階段模式。   第一階段,確定再造隊伍:產生再造領導人,任命流程主持人,任命再造總管,必要時組建指導委員會,組織再造小組。   第二階段,尋求再造機會:選擇要再造的業務流程,確定再造流程的順序,瞭解客戶需求和分析流程。   第三階段,重新設計流程:召開重新設計會議,運用各種思路和方法重構流程。   第四階段,著手再造:向員工說明再造理由,前景宣傳,實施再造。

耽·佩帕德和菲利普·羅蘭的五階段模式

第一階段,營造環境。分為六個子步驟:樹立願景;獲得有關管理階層的支持;制訂計劃,開展培訓;辨別核心流程;建立項目團隊,並指定負責人;就願景、目標、再造的必要性和再造計劃達成共識。   第二階段,流程的分析、診斷和重新設計。分為九個子步驟:組建和培訓再造團隊;設定流程再造結果;診斷現有流程;診斷環境條件;尋找再造標杆;重新設計流程;根據新流程考量現有人員隊伍;根據新流程考量現有技術水平;對新流程設計方案進行檢驗。   第三階段,組織架構的重新設計。分為六個子流程:檢查組織的人力資源情況;檢查技術結構和能力情況;設計新的組織形式;重新定義崗位,培訓員工;組織轉崗;建立健全新的技術基礎結構和技術應用。   第四階段,試點與轉換階段。分為六個子流程:選定試點流程;組建試點流程團隊;確定參加試點流程的客戶和供應商;啟動試點、監控並支持試點;檢驗試點情況,聽取意見反饋;確定轉換順序,按序組織實施。   第五階段,實現願景。分為四個子流程:評價流程再造成效;讓客戶感知流程再造產生的效益;挖掘新流程的效能;持續改進。   通常來說,五大階段應該順序推進,但是,根據企業各自的情況,五大階段可以彼此之間平行推進,或者交叉進行。所以說,五大階段並不是一個鎖定的線性過程,而是相互交融,循環推進的不斷再生的過程。

威廉姆·J·凱丁格的六階段模式

威廉姆·J·凱丁格等人在調查33家諮詢公司在企業推行流程再造的實踐經驗以後,歸納出了流程再造的六個階段21項任務。   第一階段,構思設想。包括有四項任務:得到管理者的承諾和管理願景;發現流程再造的機會;認識信息技術/信息系統的潛力;選擇流程。   第二階段,項目啟動。包括有五項任務:通知股東;建立再造小組;制定項目實施計劃和預算;分析流程外部客戶需求;設置流程創新的績效目標。   第三階段,分析診斷。包括兩項任務:描述現有流程;分析現有流程。   第四階段,流程設計。包括四項任務:定義並分析新流程的初步方案;建立新流程的原型和設計方案;設計人力資源結構;信息系統的分析和設計。   第五階段,流程重建。包括有四項任務:重組組織結構及其運行機制;實施信息系統;培訓員工;新舊流程切換。   第六階段,監測評估。包括有兩項任務:評估新流程的績效;轉向連續改善活動。

芮明傑和袁安照的七階段模式

在國內,芮明傑、袁安照較早對流程再造的步驟進行了研究,他們認為應該包含七個階段31個子步驟。   第一階段,設定基本方向。分為五個子步驟:明確企業戰略目標,將目標分解;成立再造流程的組織機構;設定改造流程的出發點;確定流程再造的基本方針;給出流程再......

如何完善企業內部會計監督機制

我國的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難點在內控環境建設,而環境建設的難點有二,一是企業主要領導是否真的想要,是否真的願意以身作則、模範帶頭執行內部控制制度,二是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而領導積極主動、帶頭垂範尤其重要。《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範》及配套指引是很好的參考文件。理想狀態,企業主要領導重視,並積極推動,建立起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營層各司其職。股東會負責重大決策;董事會對股東會負責,受託負責日常經營決策,並對經營層實施監督;監事會收股東會委託,監督董事會經營層履職情況,評價經營績效和風險管控的有效性;經營層是執行機構,落實執行董事會決定的事項,高效實現董事會制定的經營目標。

董事會是企業內部控制建設的責任機構,根據股東會指定的企業目標,制定戰略規劃,設立階段性目標和經營戰略,與經營層充分溝通,督促經營層通過經營計劃和全面預算將董事會目標分解落地。經營層負責按內控制建設五要素原則,建立業務系統內控機制,不斷優化業務流程、提升員工素質、提高勞動效率和效果。重點抓住薄弱環節——責任到人(明確內控建設、執行責任,配置以嚴格考核)、內部監督(發揮內審部門職能,定期不定期檢查內控建設效果和執行情況,支持考核)。

內部控制的目標有:保證合規經營、保證財務報告的可靠性、保證經營目標實現、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關於內部會計監督,如果本企業沒有合適管理人才,建議外聘管理諮詢公司協助完成。

如何建立嚴格規範的綜合監管制度

一是加強思想教育,提高全員規範意識。 嚴格規範是全員的規範,不是哪一個部門、哪一個人的事,“走過的路”方向正不正、“做過的事”該不該、“說過的話”對不對、“留下的影”優不優、“贏得的執行力”強不強,總結經驗教訓,弄清今後怎麼辦,真正理解“整頓是解決今天的難題、規範是引導明天的方向”,這樣我們的工作標準才能得到推行,工作制度才能得到落實,工作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因此,要想推動企業的嚴格規範管理,首先必須加強全員教育,通過教育使全體人員充分認識到,嚴格規範是內在要求,是實現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規範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必須嚴格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推進行業市場化改革,必須按照市場規律辦事,恪守各項行為規範。嚴格規範是實現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建設嚴格規範的企業,要堅持從解決“注重自律”重要課題入手,高度重視行業自律,切實增強規範意識,明確規範主要任務,突出規範工作重點,完善規範工作機制,講誠信、重和諧、負責任、有秩序,努力使行業更加嚴格規範。每位員工都要切實增強規範工作的自覺性,嚴格按照各項規範來履行職責,謀求發展,否則,將會受到應有的制裁甚至是淘汰。 二是完善制度,進行規範管理。 認真對照上級各項規範要求,對規章制度進行全面梳理完善,使每一項工作都有制度可依、有規章可循,並將完善後的規章制度全面上中國、上牆,便於大家在平時工作中進行認真對照,真正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用制度管權。要繼續把提高工作質量與效率的作為有力抓手,深入細緻地推行各崗位工作標準,嚴格以標準化來促進思想作風、學習作風、工作作風的轉變,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步調一致,為了共有的目標而不懈努力。同時,要充分利用信息化辦公水平的條件,不斷適應新形勢要求,調整完善內部辦公中國絡,提升信息辦公水平,要將凡是可以流程化、痕跡化的事項全面納入信息流程辦公,以促進工作效率的提高,方便工作的考核,加強工作的監管。通過完善制度,探索建立行業規範生產經營秩序和工商企業內部管理監督工作長效機制的方式;通過規範業務流程和工作流程,進一步規範行業經營行為;通過嚴格監管,加強企業及員工的自律意識,杜絕各種不正之風,營造行業適度競爭、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努力克服非市場因素和各種不正當經營行為,促進行業平穩健康發展。 三是嚴格內部監管,突出績效考核。 嚴格內部監管要從優化監管制度入手,注重實效,建立起有效防範問題發生和及時發現、處理問題的內部監管長效機制,讓大家不敢違規、不想違規、不去違規。要進一步加強紀檢監察工作,實行黨風廉政責任制;加強對企業經營活動的全過程監管,有效防範和及時處理違法違規問題;加強內部監管,做到依法行政,執法為民;加強重大物資採購、基建工程特別是新大樓建設等重大事項監管,做到陽光操作。要進一步建立健全績效考核制度,完善考核體系。考核要注重“績效”,本著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為幹實事、幹成事的人員加分,給出勤不出力、出工不出效的人員減分。 為實現以上目標任務,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在以下幾方面下功夫: 1.加強意識。加強行業規範建設,切實做到嚴格規範,必須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自覺增強規範意識。首先,要從企業的發展實踐充分認識規範的必要性。始終把規範作為工作的突出重點,深入進行內部管理和審計監督兩項檢查等工作,有力地促進了行業生產經營秩序不斷好轉,推動了企業持續健康發展。第二,要從企業管理體制的特點充分認識規範的重要性。十七大報告指出:要深化企業改革,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政府監管和社會監督。企業必須對自身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嚴格規範成為行業的......

相關問題答案
企業如何建立監督機制?
企業如何建立誠信?
企業如何樹立四個意識?
企業如何樹立大局意識?
新建零售企業如何建賬?
小企業如何建賬?
如何建立內部控制制度?
如何建立微信企業號?
企業如何抓好黨建工作?
看非公企業如何抓黨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