鬱紆陟高岫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25

鬱紆陟高岫,還驚九逝魂 中的還讀什麼音

huan

相信我沒錯的!

杖策謁天子,還驚九逝魂啥意思

這是魏徵 詩 述懷其中兩句

全詩為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杖策謁天子:帶著治國之策去拜見明君

還驚九逝魂:引用屈原《哀郢》中“魂一夕而九逝,表現對自身前途前景和國事的擔憂。

魅徵寫的古詩有那些。

魏徵寫的古詩

《出關》

年代: 唐 作者: 魏徵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然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賦西漢》

年代: 唐 作者: 魏徵

受降臨軹道,爭長趣鴻門。驅傳渭橋上,觀兵細柳屯。

夜宴經柏谷,朝游出杜原。終藉叔孫禮,方知皇帝尊。

《暮秋言懷》

年代: 唐 作者: 魏徵

首夏別京輔,杪秋滯三河。沉沉蓬萊閣,日夕鄉思多。

霜剪涼階蕙,風捎幽渚荷。歲芳坐淪歇,感此式微歌。

魏徵的述、懷詳解

述懷[一]

[二] [三]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

[四] [五]

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

[六]

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豈不憚艱險?

[七] [八]

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

[一]題一作 《出關》。這詩作於唐高祖(李淵)初稱帝時。當時魏徵投唐未久,在統一戰爭中

自己要求有所貢獻,所以請命赴華山以東地區,說服李密的舊部。詩中寫作者的抱負和旅途 的艱險以

及重意氣、報主恩的思想。

[二]這兩句說當群雄在國中爭奪政權的時期,自己棄文就武,投入戰爭。“逐鹿”,比喻爭奪

政權。《史記·淮陰侯列傳》:“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鹿”,喻政權。“投筆”,東漢班超

年輕時曾為抄寫文書的小吏,一天,他投筆長嘆道:大丈夫應該立功異域,哪能長期在筆硯間討生活

呢(見《後漢書·班超傳》)!這裡借班超故事自喻。“戎軒”,兵車。“事戎軒”,即從軍。

[三]“縱橫”,戰國時蘇秦、張儀在列國間遊說。蘇秦主張齊楚等六國聯合抗秦,就是“合縱”

之計:張儀宣傳諸國聽命於秦,就是“連橫”之計。蘇、張因此被叫做“縱橫家”。這裡指自己曾向

李密獻策。“不就”,無所成就(指獻策不被採納,以至失敗)。“慷慨”,指為國效力的壯心豪氣。

[四]這兩句敘投奔李淵和奉使安撫山東。“杖策”,手持馬笙,也就是說趕著馬。“關”,指

----------------------- 頁面 3-----------------------

潼關。

[五]這兩句用終軍和祁食其(音異忌)的故事比擬自己的山東之行,說明所負使命的性質。“請

纓”,西漢人終軍出使南越,他向漢武帝作豪語道:“願受長纓,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見《漢

書·終軍傳》)就是說只要一根繩索就把南越王牽來,後來終於說服南越王降漢。

“憑”,依。“軾”,車前橫木。“憑軾”,就是駕車而行的意思。“下”,降服。“東藩”,

東方屬國。漢初酈食其說降齊王田廣,“憑軾下齊七十餘城”(見《漢書·酈食其傳》)。

[六]這四句寫旅途的景況。“鬱”,阻滯。“紆(音迂)”,曲折。“鬱紆”,是形容山道曲

折難於前進,也是形容心情不舒之詞。(曹植《贈白馬王彪》:“我思鬱以紆”,“鬱紆將何念”。)

“陟(音志)”,登。“岫(音袖)”,山。“出沒”,時隱時現(山嶺有時隔斷視線)。

[七]這四句說途中艱險的景象怵目驚心,但是由於想著要報答唐主以國土相待的恩情,並不畏

懼。“傷千里目”,言遠望心傷。《楚辭·招魂》:“目極千里兮傷春心。”“九逝魂”,屈原《哀

郢》:“魂一夕而九逝。”“九逝”,言精神不集中。“逝”,一作“折”。漢代益州有險地名九折

板 (見《漢書·王尊傳》)。“九折”言道路曲折迂迴。此處作“九逝”或“九折”都可以通,但與

“魂”字相連,作“九逝”較妥。“憚”.怕。“國士”,一國範圍內的傑出人物。魏徵曾勉勵別人說:

“主上既以國士見待,安可不以國士報之乎?”(見《舊唐書·魏徵傳》)

[八]這四句表明重視信義不圖功名的思想。“季布”,楚漢時人,以守信用著名。《史記。季

布傳》引楚諺:“得黃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諾。”“侯贏”,戰國魏信陵君的門客。信陵君救趙,

侯贏因年老不能隨行,但表示要殺身以報,後來果然照他的諾言做了。“意氣”,這裡即指有諾必踐、

有恩......

‘岫’是什麼字,怎麼念?

xiù

<名>

(形聲。從山,由聲。本義:山穴)

同本義 [cave]

岫,山穴也。——《說文》

山有穴曰岫。——《爾雅》

王鮪岫居。——左思《吳都賦》

崖深岫險,雲生嶺上。——《西遊記》

山上朝來雲出岫,隨風一去未曾回。——辛棄疾《添字浣溪沙》

遠岫出山催薄暮,細風吹雨弄輕陰.——李清照《浣溪沙》

又如:岫居(居於山穴);岫幌(山洞居室的窗戶)

峰巒,山或山脈的峰頂 [hill;peak]

薄雲斷絕西風緊,鶴鳴遠岫霜林錦。——《西遊記》

采薇山阿,散發巖岫。——嵇康《憂憤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魏徵《述懷》

浮世渾如出岫雲,南朝詞客北朝臣。——劉著《月夜泛舟》

雲無心而出岫,鳥倦飛而知還——陶淵明《歸去來辭》

又如:岫壑(山谷)

誰知道出關令? 10分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然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此為魏徵出潼關,按撫華山以東地區所作.全詩義氣高昂,全無宮體詩的脂粉氣.

魏徵的的述懷 全文翻譯

述懷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此詩寫在高祖李淵稱帝初時,魏徵投唐未久。魏徵請命赴華山以東,勸降李密舊部。此詩一名《出關》,當寫於路上。

開篇略述生平,也算是從頭寫起: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魏徵曾獻策李密,無所成就。但這段歷史,亦為畢生使命之發軔,本具正當性,自我一致,故不必迴避,所謂“慷慨志猶存”也。但亦不必細說。在這四句裡,情緒也有一個起、落、起,這樣的一個變化。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轉投李唐,立志建功。酈食其“憑軾下齊七十餘城”,正是我魏徵的雄心。但是,心情依然是鬱結未舒的。下面開始記行寫景,借景抒情: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壓抑低迴,情緒沉鬱。此處,前四句有一個小調性的下行旋律,後兩句盤旋遠眺,情緒彌散,氣氛到達極點。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詩筆簡勁,掃去浮華。”一個反問句,如驚濤擊浪,意氣頓生。而落實處全在"國士"二字。此篇這種呼應、應答很多,勾連一塊,渾然一體。關於國士,魏徵自己曾作解讀:“主上既以國士見待,安可不以國士報之乎?”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君恩浩大,而有諾必踐、有恩必報的國士,君上您也是完全可以信任的。侯贏以生命來踐諾,而他正是榜樣。這裡,並不是對自己缺乏信心,而是要表達一種不達使命誓不罷休的決心。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這樣做,並不是因為功名利祿,功名又算得了什麼。只是因為有男兒意氣在胸中激盪,而不得不如此。

總體來說,此詩簡勁古樸,有漢魏風骨,是優點。不過,雄闊意氣中間卻也未必處處自然妥貼。藏在後面的,卻還有憂懼沉重,這一點消息,令人不能忘懷。也許我是中年心境,多作此慮?

有關誠信的整首古詩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出自魏徵的《述懷》

中原初逐鹿,投貳事戎軒。

縱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

請纓系南越,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逝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贏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相關問題答案
鬱紆陟高岫什麼意思?
水電導率高是什麼意思?
道路淨高是什麼意思?
尿膽紅素高是什麼意思?
高舉高打什麼意思?
調節池超高是什麼意思?
宮高是什麼意思?
人死後上高是什麼意思?
高亢什麼意思?
網絡詞上高速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