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髫指什麼?
垂髫的別稱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襁褓(qiǎng bǎo)是揹負嬰兒用的寬帶和包裹嬰兒的被子。
孩提:幼兒時期,約兩三歲的時期。
垂髫(tiáo):指兒童。古時兒童將頭髮束起來,沒有束起來而下垂的部分稱為髫。 也稱髫年,髫齡。
總角:童年時期。古時兒童束髮為兩結,向上分開,形狀如角,故稱總角。“總”是聚攏束結的意思。【詞例】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
“垂髫”的年齡和“總角”的年齡差不多,都是指八九歲的孩子。
童齔(chèn):指幼年或童年,一般指七八歲。《說文》:“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也說髫齔,齠齒。
沖齡:幼年。也稱沖弱,沖年,衝幼,弱齡。衝就是幼小的意思。
舞勺:指十二三歲。《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勺,即籥(yuè),是古代的一種吹管樂器。籥舞,也叫文舞,即邊吹籥邊舞動。也樂舞勺之年。
舞象:指十五歲左右。也樂舞象之年。
豆蔻(dòu kòu):指少女,一般指十三四歲。杜牧《贈別》詩:“娉娉婷婷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季節就像人還未成年的時期。【詞例】豆蔻年華。
綺年:華年,少年。
及笄(jī):笄是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到15歲時就可以許配給別人家,這時就要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wǎn,盤繞起來打成結)起來,表示已經成年並且已經許配給別人。後用“及笄”泛指十五歲左右的少女(而不論她是否許配給別人家)。【詞例】年未及笄,年方及笄,年甫及笄。也作笄齡,笄年。
冠笄:是成年男女的並稱。古代男子到二十歲,女子到十五歲,要分別舉行冠禮和笄禮,表示成年。
志學:指十五歲。語出《論語·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也叫“志學之年”。
二八:十六歲。二八一十六。意為正當青春年少,多用於指女子。【詞例】二八佳人。
碧玉年:猶妙齡,多指女子十六歲時。
摽梅之年: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biào)梅:梅子成熟後落下來。
弱冠,及冠,冠歲:指二十歲出頭的青年。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但體還未壯,故稱“弱冠”。《禮記·曲禮》:“二十曰弱”、“四十曰強”。【詞例】年方弱冠,弱冠之年。
韶齡:指青年時期。
桃李年:指青春年華。
錦瑟華年:喻青春時代。李商隱《錦瑟》:“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英年:英姿煥發的年齡,指青壯年時期。
而立:三十歲。語出孔子的話。“立”是“立身、立志”之意。【詞例】三十而立,而立之年(可簡稱立年)。也作當立之年。
始室:指男子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男事指古代成年男子應盡的職責,古代在男子三十歲時,就可以分給他田地,同時他也要開始承擔相關的義務,如種田並納稅、服役等。
盛年:青壯年。
茂齡,壯齡,壯歲:壯年。
不惑:四十歲。不惑是“不迷惑、不糊塗”之意。【詞例】四十不惑,不惑之年。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艾是對老年人的敬稱。《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詞例】艾老,艾年,艾人,艾服,艾壯(稱年逾五十而身體強健者)。
耆(qí):六十歲。以耆開頭的詞都是對老年人的尊稱。【詞例】耆耋(qí dié),耆老,耆叟,耆壽,耆年,耆齒(古人常用“齒”表示年齡)。
耆艾:尊長,師長。亦泛指老年人。顏師古為《漢書·武帝紀》加註曰:“六十曰耆,五十曰艾。”
知天命,知命:五十歲。【詞例】知命之年。
聖人之年:五十歲。《論語·......
“垂髫”是代表幾歲
垂髫 垂髫[tiao]:指償童。兒童垂髮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髮時自然下垂的短髮。
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髮”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髮服戎,功成皓首”句。
垂髫:小孩子頭髮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
垂髫是什麼意思
垂髫 [chuí tiáo]
基本釋義
古時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
提攜,垂髫所指的是什麼
垂髫,古時漢族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語出: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總角、垂髫、及笄、豆蔻、弱冠”各指多少歲啊?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垂髫代表多大年齡?
垂髫,古時漢族兒童不束髮,頭髮下垂,因以“垂髫”指兒童。語出:陶淵明《桃花源記》:“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襁褓:不滿週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垂髫、總角、豆蔻、弱冠各指什麼年齡
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花甲是六十歲。
古稀是七十歲。
中壽八十
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
黃髮垂髫的垂髫是什麼意思?
垂髫:下垂的頭髮,借指兒童。
(古代男子成年要加冠,而童子未冠者頭髮下垂,常用指兒童。)
垂髫,耄耋,期頤,分別代表的是多少歲?
1--7歲稱垂髫,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女孩13歲稱豆蔻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
三十而立 四十不惑 50歲稱知命 60歲稱花甲或耳順之年 七十古稀 80耄耋功 100歲期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