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思想的現實意義?
墨子的思想在當今社會有何現實意義何在
墨子的“兼愛、非攻”思想對於構建和諧社會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墨子(約公元前四七九年~前三八一年),生於春秋戰國時的魯國附屬國小邾國(在今山東滕州境內),是中國先秦墨家學派創始人,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科學家,著有《墨子》一書傳世。其所創立的墨家學說在當時影響很大,與儒學並稱“顯學”。
與會學者們認為,墨子所提出的“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強本節用”等觀點,比較全面地體現和闡釋了人與人、國與國、國家與人民、生產與消費等方面的和諧思想,在中國的“和合文化”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是今天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文化淵源之一。
中國墨子學會顧問、來自美國愛丁堡大學的李紹昆教授認為,儒學、墨學相通互補是中國文化的主體結構,墨學和儒學都追求社會的和諧,希望建立起沒有戰爭,沒有爭奪,不爾虞我詐而是互助友愛的社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王贊源教授說,考察墨子思想,其“兼愛”倫理創造地轉化自愛自利為相愛相利。“兼愛”的互利性,互助性,對等性以及愛人若已的方式,使人與人和睦相處、共存共榮、良性互動。其“非攻”思想是以實力做後盾的和平主義,可以維護一個和平的環境,只有和平的環境的才能建設一個和諧社會。王贊源教授認為,墨子的思想有其正確性和可能性,只要力行實踐,可以建設一個和諧的社會。
與會學者認為,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與政治、文化的多元化的矛盾日益紛繁,能源危機、生態惡化、環境汙染、社會失序、人們的精神失守、道德失範、價值失衡,人類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生存和發展問題。研究墨子思想,借鑑其學說的精華,對於人類正確認識自身,認識外界,維護世界和平,建設和諧社會,保護人類共有的地球家園,都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簡要分析墨子思想的簡要意義
墨子,戰國初期偉大的思想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長期奔走於各諸侯國之間,宣傳他的政治主張.相傳他曾止楚攻宋,實施兼愛、非攻的主張. 墨子哲學思想的主要貢獻是在認識論方面.他以"耳目之實"的直接感覺經驗為認識的唯一來源,他認為,判斷事物的有與無,不能憑個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聽到的為依據.墨子從這一樸素唯物主義經驗論出發,提出了檢驗認識真偽的標準,即三表:"上本之於古者聖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實","廢(發)以為刑政,觀其中國家百姓人民之利". 墨子的世界觀中存在著深刻的內在矛盾.一方面他強調"非命"、"尚力",認為決定人們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賴其力而生,不賴其力則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會生活與改造自然過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 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用"、"節葬"、"非樂"等主張."兼以易別"是他的社會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體行動綱領. 他比較自覺地、大量地運用了邏輯推論的方法,以建立或論證自己的政治、倫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實必須相符的思想.他還在中國邏輯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辯、類、故等邏輯概念. 墨子的哲學思想反映了從宗法奴隸制下解放出來的小生產者階層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祕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
墨子主張的現實意義?
墨子經濟思想的現實意義 在墨子的經濟思想中有很多具有現實意義的內容,下面僅選擇其中對當今的社會主義建設具有較明顯的指導意義的部分加以論述。 (一)“兼愛”、“非攻”的現實意義 “兼愛”、“非攻”的思想在很多方面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大到國際交往,小到人與人之間。“兼愛”、“非攻”的原則運用到國際交往中,就是要堅持和平共處的原則。如今,倡導和平、反對武力成為世界各國處理國際問題的共識。各個國家不論大小強弱都應該被平等地視為國際社會的一員。正如墨子所提倡的“天下兼相愛,國與國不相攻,家與家不相亂”{29},“視人之國若視其國,視人之家若視其家,視人之身若視其身”{30}。 把“兼愛”、“非攻”的思想運用到人際交往中,則正如墨子所提出的“仁人之所以為事者,必興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夫愛人者,人必從而愛之;利人者,人必從而利之;惡人者,人必從而惡之;害人者,人必從而害之”。“兼愛”的思想與當今的“博愛”的思想有異曲同工之處,要求平等地看待關愛其他人,要求人與人之間相互理解、寬容,這對培育良好的人際關係網,調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從而為經濟的發展提供良好的人際環境是頗有益處的。 (二)追求平等的“非命”論的現實意義 “非命”思想可以看作當時乃至現在的經濟發展的精神動力。他第一次把人的主體性以系統的理論形式表達出來,認為決定自身命運的是人而不是天,人們只要通過努力,都能過上富足、安定的生活,這體現了墨家積極向上的樂觀主義人生哲學。 經濟活動的主體是人,經濟建設有賴於人的努力,如果沒有人的主動創造,就不會有經濟的發展。墨子的“非命”論是對天命論的有力抨擊,能夠激發人們生產的積極性,激發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熱情。 (三)“節用”消費思想的現實意義 墨子“節用”的消費思想對我國當今的經濟發展、社會建設都具有不可小視的作用。首先,它有利於遏制消費的兩極化,在滿足多數人消費需求的基礎上,保持社會穩定,促進經濟發展。其次,墨子“節用”消費思想主要針對的是社會上層,要求統治者“節於民,誨於民”,以身作則,教育民眾,這一思想對於警示當今社會存在的鋪張浪費、公款吃喝的現象具有積極意義。再次,“節用”思想對遏制當前浪費資源的現象也有積極意義。如今隨著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可供利用的資源越來越廣泛,使得一些人產生過度樂觀的情緒,在生產生活過程中不注重節約資源,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浪費,這對尚處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我國的經濟建設是極為不利的。 總之,墨家思想雖沒有像儒家文化那樣成為影響我國幾千年歷史的主流思想,但其經濟思想中的精髓不論對當時還是當今的社會都具有不可磨滅的進步意義
墨家思想有何現實意義
品位墨家思想,它所崇尚的是:平等、博愛、大度、奮進、競爭、節儉、守紀律、注重自然科學。現代西方思想與其中部分思想很接近。墨家理論更適於共和社會及國際競爭社會。因此在春秋戰國時代,它是超過儒家的顯學。但在大一統的中華帝國時期,其“非天命”的思想使其受到了冷落。而且,相對儒家,墨家顯得平俗而不夠深厚、豐富。
墨家學派的主要思想體現在十大主張:
“兼愛”。就是要求人與人之間實行普遍的、無差別的互相友愛。墨子認為天下的一切禍害皆起於人們之間“交相別”,即親疏遠近,彼此利益之別。因此,要除去天下之大害,就必須以“兼相愛,交相利之法易之”,即“兼以易別”。所謂“兼相愛”,就是“視人之國,若其國;視人之家,若其家;視人之身,若其身。”使彼此的利益兼而為一。這樣,“為彼,猶為己也”,就會彼此相愛,從而達到“交相利”。
“非攻”。他把非正義戰爭稱為“攻”,反對侵略和掠奪戰爭。墨子認為發動掠奪戰爭是一種極不正義的犯罪行為,給個體勞動者帶來巨大的危害。戰爭是“天下之巨害”,只有制止互相征伐,社會才能得到安寧。歷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體現了他的主張。
“尚賢”、“尚同”。“尚賢”,就是尊重、重用賢人,“官無常貴,民無終賤;有能則舉之,無能則下之。”“尚同”就是“選天下之賢可者,立為天子”,而天子則尚同於天,這樣,整個社會也就達成統一了。怎樣對待人才才算是“尚賢”?墨子說,這有三個根本的辦法(“三本”)。那就是:要在政治上給予他們尊貴的爵位,要在經濟上使他們享受優厚的待遇,還要給他們發號施令,決斷事務的實際權力。這叫做“高予之爵,重予之祿,任之以事,斷予之令”。墨子還提出“賢”的基本標準是:有力氣的要幫助別人,有財富的要救濟別人,有知識懂道理的要教導別人。
“節用”、“節葬”、“非樂”。墨子反對貴族的鋪張浪費,主張“節用”,他說:“凡足以奉給民用則止;諸加費不加於民利者,聖王弗為。”“民利”是用財的標準;加費而又加於民利的事是可以作的;加費而不加於民利的事是不可以作的。他批評“當今之主”“暴奪民衣食之財”,結果是“富貴者奢侈,孤寡者凍餒。”墨子還主張“節葬”,反對儒家所鼓吹的厚葬。他認為當時流行的厚葬久喪,使已經生產出來的財富被埋葬,使能夠從事生產的人長期不能參加生產,甚至限制“男女之交”,使人口也不能繁殖,這於國於民都是不利的。墨子還用同樣的理由來“非樂”,反對音樂,認為音樂的盛行妨礙男耕女織,“以此虧奪民衣食之財”,應該禁止。他指出,當時“民有三患:飢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勞者不得息”,而貴族們鳴鐘伐鼓,並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只能加重這些災難。
“非命”、“天志”、“明鬼”。墨子批評當時的天命論,認為王公大人所以努力聽獄治政,是因為他們知道“強必治,不強必亂,強必寧,不強必危”;官吏們所以努力辦公收稅,是因為他們知道“強必貴,不強必賤,強必榮,不強必辱”,同樣,農夫早出晚歸,努力耕種,婦女日夜辛苦,紡紗織布,而不敢怠倦,是因為他們知道“強必富,不強必貧,強必飽,不強必飢”;“強必暖,不強必寒。”因此,他認為“命者,暴王所作,窮人所術(述),非仁者之言也。”是說天命論是統治者們編造出來愚弄人民的,如果相信它,便要受苦了。墨子“非命”,強調“賴其力者生,不賴其力者不生”,這反映他所代表的平民小私有者重視物質生產以及對貴族們過寄生生活的不滿。但是,這一階層經濟上政治上十分軟弱。墨子一方面反對天命,另一方面又相信“天志”和鬼神的存在。在他看來天是有意志的,天的意志是衡量人世間一切言行的尺度。他說:“我有天志,譬若輪人之有規,匠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