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有什麼姓氏?

General 更新 2024-11-19

大理巍山姓左的是在哪個縣城?

你要問左冷禪

古代的南詔人都有些什麼姓氏?

南詔國有白族十大姓氏,張,何,楊,李,段,杜,趙,尹,高,許。

南詔國,是中國歷史上存在時間長,相對獨立,政教合一的一個地方性王國,他的國王實行的是一種十分有趣的連名制制度,即父親的名字中最後一個字,即是兒子的姓。他們實行的又是承襲制,即兒子承襲老子的位。一代一代的傳下來。這就出現了父叫盛羅皮,子叫皮羅閣,孫叫閣羅鳳,再往下一直傳下去,鳳伽異、異牟尋,尋閣勸、勸龍晟……。十分有趣,這種聯名制,現在不多了,但一些少數民族中,為了口傳姓氏,尋根問祖的需要,還維持著這種連名制的習慣。

奇怪的是大理地區有些大姓也實行連名制,所不同的是姓不變,只連名字中的字,如《鶴慶高氏族譜》連名制達三十代,高鬥奏—奏晟—晟君—君補—補餘—餘武—武邱—邱善—善諾—諾義—義和—和亮—亮從—從君—君輔—輔仁—仁溫—溫情—情智—智升—升泰—泰惠—惠珠—珠壽—壽長—長明—明惠—惠直—直信—信益。

趙、楊、董氏等在大理地區都存在這種現象,白族學者張錫祿曾在《南詔與白族文化》一書作過較詳的研究和介紹。

南詔王國(738年-902年)是八世紀崛起於雲貴高原的古代王國,由蒙舍國首領皮羅閣於公元738年建立,902年亡於權臣鄭買嗣。

唐初洱海地區部落林立,互不役屬,其中有六個較大部落,稱為六詔。分別是:蒙巂詔、越析詔、浪穹詔、邆賧詔、施浪詔、蒙舍詔。蒙舍詔在諸詔之南,稱為"南詔"。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詔先後征服西洱河地區諸部,覆滅其他五詔,統一了洱海地區。

百家姓異姓同宗有哪些姓氏?

一、張董不分

《滿族文學》2013年1期:溯本求源,河北省秦皇島市青龍滿族自治縣的正藍旗張、董姓氏家族,迄今已有300多年曆史。並有張、董兩姓不分之說。張、董兩姓因何不分,並無文字典籍可考。據悉,青龍滿族自治縣境內除了張、董姓氏不分外,還有郭、國不分,徐、鉄不分,付、富不分等。

張、董氏家族近代山啦嘎支派家譜記載:其始祖董宜道,膝前五子,第三子名董世英。董世英膝前一子,為第三世,名董文勝。董文勝膝前一子,為第四世,名董裕嗣。董裕嗣有四個兒子,長子董琰是山啦嘎的長門,次子董璜是官場的長門,三子董珩是莊窠的長門,四子董璋是梢枝峪的長門。其他支派怎樣落戶青龍各地不詳。

董氏家族第六代世祖改為張姓。張、董姓家族其先祖董宜道,系今遼寧省鐵嶺市董家鋪人。隨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入關,為奠定大清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康熙皇帝恩賜跑馬佔圈,因家族鼎盛,後輩子孫繁衍眾多,徙居長城五口之外(青山口、河流口、徐流口、劉家口、桃林口),即今青龍滿族自治縣境內的原三岔口鄉的官場村、南杖子村、山城子村、夾腳石村,婁子石鄉的婁子石村、綠馬崖村、其巨口村,牛心坨鄉的牛心坨村、山拉嘎村、老鴨窩村、塌山村、大嶺村、蛇盤兔南山,當杖子鄉的楊樹底下村、立興店村、高杖子村、高杖子西山、草房村、瓦房等村,西雙山鄉的石板溝村、後陡嶺子村。

上述村中的張、董姓氏村民均系董宜道後裔。因各支派祖上遺囑不一致,有的村仍然延續一輩姓張,一輩姓董,而有的村則一直延續姓張或姓董。不管姓張或姓董,其輩分脈絡清晰。如始祖董宜道為第一世,其子董世禎、董世傑、董世英……為第二世,依次類推,三世、四世、五世……所以,有的村輩分較大,有的村輩分較小,如原牛心坨鄉的牛心坨村、老鴉窩等村輩分則大,山拉嘎、婁子石等村輩分較小,已延續到第十八世以上。

文化大革命前,原三岔口鄉的官場村立有董氏家族祖先祠堂,祠堂裡供奉著一世祖董宜道的塑像。筆者幼年時,曾聽老輩人講:先祖南征北戰,東擋西殺,血戰疆場,頭顱被敵人砍掉了。皇上念其功高,欽賜一顆金頭顱,安在項上。他的塑像、戰死疆場的血衣和用過的大刀,一併供奉在官場兒祖先堂中,供後輩人祭祀。文化大革命後,已不知去向。

茲錄清朝道光年間保存的董氏家譜一份,謹供參考。

原文如下:

粵今追昔,我董氏由來已久,及推本溯源,乃系關東鐵嶺人,即遼寧鐵嶺董家鋪人。吾董氏家族世代清白,歷歷可考,因闖王造反,明朝已滅,吳三桂出關叩請清兵,彼時餘二世祖諱世禎、世傑、世英兄弟三人,乃至軍機大臣,自任隨徵進關,直赴京師,殺退闖兵,追至潼關,破闖兵二十萬,遂破潼關,追取西安,撫定河南,克服揚州等十五城,師渡揚子江後,收復江寧,生擒總兵顧明福、潘朱尤等。對敵一百五十餘陣,降文武官員二百四十員,降馬步兵三十一萬七千七百。彼時餘祖建立大功。

後分八旗,將餘祖()徵,即取松江大陵河,及徵大同、錦州等地有功,活擒茶漢王,掃滅其國,又徵朝鮮。朝鮮王聞風喪膽,棄城逃入南漢,即追至南漢擒之,餘祖得功牌數十面。

後吳三桂背叛,餘二世祖又率三世祖諱文勝、文獻、文理、文通、文昌、文瑞、文遠、文俊、文顯、文進等父子一十六人,隨祖南征。一路降服平定浙江、金華、福建等處,掃滅吳三桂。餘祖得功牌十數面。

天下即定,奉旨記功行賞。餘祖不願居官,孰知皇恩浩蕩,念餘祖屢建功績,恩賜行圈佔地,使後世永沾國恩。餘祖遂佔灤州法寶莊、蕭家莊、喜家橋;昌黎縣境內的於家坨、圍場。共佔地五圈。又佔劉家口、徐流口、河流口、青山口、桃林口五口之外。

其地為五溝,惟擇居於法寶莊城宅之內。後因支派繁衍眾多,難以同居,故又居於五口之外的官場、梢......

彝族主要姓什麼呢?雲南版納這裡的 彝族有沒有姓沐的呢?

彝族,姓氏一般是,父親名字最後一個字,就是兒子或者女兒的姓。特別是在大理巍山縣,這個姓氏特色還在流行。其他地方,如果昆明市石林縣、楚雄州等地,姓李、楊、高等非常多。沐和木姓,一般是麗江市納西族的姓。

百家姓氏中有姓(閉)嗎

一.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姬姓,出自山東省青州府曲阜縣野鴨屯,屬於因故改姓為氏。

據《閉氏族譜》記載,閉氏,起源於唐玄宗時期,由山東曲阜白馬街出遷廣西,當時的先祖在當地很有影響力,威望也很大。也因此,遭到妒忌。後來,其先祖流往各地,其中有一個人來到了廣西貴港市三裡鎮水仙村落戶,繁衍後代,從此日益興旺。

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馬山鄉、貴港市蒙公鄉、崇左市、馬山縣、靖西市、天等縣上映鄉、防城市等地,都有閉氏族人分佈,已為廣西壯族大姓。

今有人提出,閉氏應源於壯族古老的魚部落,因其“魚”的壯語讀音即為“閉”。此說有待商榷,因為在雲南省巍山縣閉家村有許多少數民族彝族,其姓氏亦皆為閉氏,但顯然與壯族魚部落無干。不過,彝族閉氏源出何處,有待進一步考證。

二.各支始祖:

閉 石:娶妻鄒氏,生有一子:閉學秀。閉石本系山東省青州府曲阜縣野鴨屯之民籍,因為大唐玄宗皇帝國號開元二十年歲次壬申桂秋月之間,干戈擾亂。是年閉石方十八歲,見兵火難當難得太平,只得奔至湖廣丹陽州(今湖北枝江)。閉石在丹陽州住十年,屢見長安擾亂,勞民傷財,立即奔至廣西省尋州府貴縣顏塘村(今廣西貴港)落業於斯。配娶岱嶽瑤堂鄒公之長女貴下庚譜。

三.遷徙分佈:

在今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馬山鄉、貴港市蒙公鄉、崇左市、馬山縣、靖西市、天等縣上映鄉等地都有壯族閉氏族人分佈,在雲南省巍山縣閉家村有彝族閉氏族人分佈。

四.歷史名人:

閉 莽:(公元1905~1931年),壯族,本名何莽,又名何子礽,因母親姓閉氏而化名閉莽;廣西龍州龍州鎮北街村人。著名無產階級革命烈士。

閉迎新:(公元1952~今),壯族,廣西柳州人。著名內科醫師。

1964年畢業於柳州醫專。現任柳州市工人醫院內六科副主任、副主任醫師。論文《口服654-2片致急性腸麻痺1例》、《病毒性肝炎血液流變學研究》等先後在國家級刊物發秀。

閉丕強:(公元1954~今),壯族,廣西靖西人。著名中學一級教師。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現任靖西縣民族中學校長兼黨支部書記,靖西縣教育學會理事兼民族教育學會會長。

主要業績:1988年以來一直從事教育領導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學校管理工作實踐經驗。

1992~1999年連續八年獲得中考上線的“八連冠”,學校也多次被縣委、縣府,地委、行署授予先進黨支部和文明單位稱號,個人多次被評為縣和地區的優秀共產黨員、先進教育工作者,1997年被評為靖西縣“十佳’優秀校長,1999年被評為地級優秀校長。

來這個姓一般遍佈在哪些省?

應姓來源有四個:一是,源於姬姓,出自周武王姬發之後,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二是,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應樂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三是,源於官位,出自西周時期應門史,屬於以官職稱謂為氏。四是,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

應姓的分佈:逗應地姓原主要集中分佈在河南省平頂山市及項城市北50裡、浙江省東陽市巍山鎮、永康市芝英鎮及台州市仙居縣下各鎮貞東部及山東省蓬萊市鴨灣,其中歷代又有流遷在外者,遍佈國內各省。

1,遼寧普蘭店:遼寧省普蘭店市城子坦鎮金山村應屯有應氏家族聚居。2,吉林東豐:吉林省東豐縣黃河鎮豐源村、東豐鎮有應氏家族散居。3,河南郾城:河南省郾城縣黑龍潭鎮老應等村應氏家族聚居,古稱穎川,距應國墓地甚近,應氏嫡傳,有"商山四皓,不如淮陽一老!"之傳說

。4,河南南陽:南陽市新野縣上莊鄉樊灣村有應氏家族聚居,族譜或已丟失。

左姓氏的是什麼少數民族?

黃帝時期就有執政大臣叫做左徹,汲冢書記載,黃帝死後在沒有選出接任者之前,左徹雕刻了黃帝的像讓大家敬奉,遇到大事向黃帝像請示,由他發出指令百官照辦。可見,左姓是個很古老的姓氏,是地地道道的漢姓。後來蒙古族、滿族、回族、彝族都有人改姓左姓。

有沒有姓蒙的?

姓氏源流 蒙姓的來源有三: 1 以山名為姓。周朝的時期,有官職名為東蒙主,職責是管理、主持祭祀蒙山。這位官吏的後代也世世代代居住在蒙山,並且以山名為姓,形成蒙姓。 2 為他姓所改。這一支蒙姓改自東蒙氏。 3 來源於高陽氏。夏朝建立以後,顓頊的後代被封在蒙雙(有說法為雙蒙),他的後代於是將封地的名作為姓氏,成為蒙姓和雙姓。 遷徙分佈 蒙姓的望族居住在安定(今天的甘肅固原)貴州南部、廣西。 郡望堂號 【郡望】: 1 安定郡:漢武帝時期設置,相當於今天的甘肅省平涼地區的一部分和寧夏西部。 【堂號】: 1 獻典堂:春秋時期,楚國復國以後,楚昭王決定重新治理國家,壯大楚國的勢力。但發現楚國以前的一切典章制度都沒有了,這時楚國大夫蒙谷又為楚王制定了一整套新的典章制度獻給楚王,使楚國的治理有了新的標準。 歷史名人 1 蒙驁:秦國大將,原為齊國人,仕秦,秦將蒙武之父,蒙恬、蒙毅之祖父。 2 蒙武:秦國將軍,曾同王翦一起平定了楚國。 3 蒙恬:秦朝著名將領,秦國將門之後。他的主要功績是抗擊匈奴。秦國統一六國以後,他率兵30萬人擊退了匈奴,收復了河南地區,並且奉命修築長城,長達萬餘里。在他守衛邊疆的數餘年,匈奴都不敢進犯。他同時還是毛筆的發明者,他用枯木作為筆管,鹿毛為柱,羊毛作為被。這種筆又叫做“蒼毫”。 4 蒙毅:秦將蒙恬之弟,秦朝上卿,在朝廷中勢力很大,經常作為皇帝的參謀,其他將臣都不能和他相比。 5 蒙迦:中土遷居滇西的部落酋長,蒙龍(因住蒙舍川,故又稱蒙舍龍)之父。 6 蒙邏:南詔(蒙舍詔)開詔之祖,蒙龍之幼子,亦稱細奴邏,即時人對排行為小兒子的稱謂。繼承酋長之位後對白子國用兵,最終白子國國王張樂進求被迫禪位,退為國舅。 7 蒙歸義:蒙邏曾孫,南詔開國之主,因依附唐朝,受唐玄宗賜名歸義。在世期間,武力吞併了滇西其他五詔,建立了以巍山為中心的大蒙國,後遷都大理,又名羊咩城。 8 蒙嵯峨:南詔國最窮兵黷武的國王,篡位後實行領土擴張,南詔國版圖大增,但國中百姓實在遭殃,後被部下刺殺。 9 蒙古綱:金代右副元帥,鹹平府猛安人。 10 蒙得恩:太平天國的將領。廣西平南人。貧苦農民出身,早年參加拜上帝會,後來跟隨太平天國參加了金田起義,曾任御林侍衛、殿右二指揮。咸豐三年定都天京以後又任春官又正丞相,總理女營事務。後來升職為正掌率,得到洪秀全的寵信。咸豐十一年五月病死。終年55歲。 11 蒙詔:明朝官員。 12 蒙詢:明朝進士,歸州知府,江西人。 13 蒙俠:撫水人,清朝秀才,任環州縣令。 14 蒙進喜:重慶人,成都軍區副司令員,前西藏軍區司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將。 15 蒙文通:(1894~1968年),四川人, 我國著名的史學家,上古史專家,同時在中國思想史研究上也有專長,師承歐陽竟無,在佛學上也有精深的見地。 16 蒙波勝:廣西平南人。貧苦農民出身,香港著名作曲家、編曲家、製作人。

百家姓裡有姓“斯”的嗎?

有姓斯的,《百家姓》裡有沒有不清楚。很少見的一個姓氏。個人經驗是比較少見或者冷僻的姓氏都是很有歷史的,嘻嘻

我姓“同”,想知道姓“同”的人來歷

同姓起源有三:1)出自子姓商代王族子孫封於同國(即歷史上的同州郡,轄境今陝西大荔一帶),子孫以同為姓。2)周代史官典同的後代3)出自司馬氏同姓,現行較少見姓氏。相傳,司馬遷獲罪於漢武帝,得滅門之罪。慌亂中,兩個兒子出逃,把姓“司馬”一拆為二:一個改姓馬,一個姓司。後來姓司的覺得彆扭,就在“司”旁添上一豎,成為同了。馬,加兩點,改姓馮了,今陝西韓城馮、同二姓共同祭祀司馬遷,說是司馬遷的後代。

相關問題答案
巍山有什麼姓氏?
華山有什麼特點?
岷山有什麼動物?
言午組成什麼姓氏?
假山有什麼形狀?
太姥山有什麼好玩的?
梁山有什麼特產?
黃山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文山有什麼好玩的?
中雁蕩山有什麼好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