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姜維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姜維咋死的?
姜維(202-264)本為魏將,青年降蜀後深為蜀漢丞相諸葛亮賞識,成為其軍事方面的傳人。姜維好學不倦、樸素清廉,官至大將軍,成為蜀漢無人能出其右的最後支柱,盡心盡力北伐二十年,卻因成效不彰、耗費國力而招致後世的責難。蜀漢滅亡時,密謀復國失敗而被殺,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一、身世及降蜀(202-238)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省甘谷縣)人。「姜」是羌人的大姓。姜維的父親姜冏是天水郡守的佐官,在一次羌、戎叛亂中,姜冏因護衛而陣亡。姜維少年喪父,和母親一起居住。姜維喜好鄭玄的學說,鄭玄是暢曉兩漢經學的大儒,姜維年少時就深受其影響,因此一心希望功成名就,暗中接納豪傑死士,做的事不同於常人。
成年後姜維出仕魏國,一開始出任天水郡的上計掾,又被選拔為州的從事,賜官中郎),負責當時天水郡的軍事工作。228年,蜀漢丞相諸葛亮兵出祁山(位於天水郡南部,),當時天水太守馬遵在外巡視,姜維和功曹樑緒、主簿尹賞、主記樑虔等隨行。馬遵聽說蜀軍來攻,而附近好幾個郡縣望風而降,便懷疑姜維等人也有異心,於是連夜逃往上邽(位於郡府冀縣東南,今甘肅省天水市)。姜維等人發覺太守馬遵計劃逃走,追上去又遲了一步,上邽城門已經關閉,不肯接納他們;姜維等回到冀縣,冀城也不放姜維進去,一行人只好投降諸葛亮。這時蜀軍馬謖於街亭要地被張合擊敗,諸葛亮便將西縣(位於祁山北麓,冀縣之南)千餘戶與姜維等撤退還蜀,姜維也因此和母親失散。
以上是《三國志》對於姜維投降諸葛亮之事的說法,但《魏略》的記載略有出入:姜維等人回到冀縣後,冀縣的官民大喜,推舉他們去拜見諸葛亮,而諸葛亮也非常高興地接見了他們。後來冀縣被魏軍收復,魏國官方認為姜維等人本來沒有叛變的意向,只是一時情勢所逼,因此並沒有為難姜維的母親、妻室與子女,甚至還為他保留了官職,延攬姜維回來。
孫盛《雜記》內記載了另一則有趣的故事:姜維與母親失散後,得到母親的來信,要他去找「當歸」,也就是暗示姜維應當迴歸魏國。姜維回信說:「良田百頃,不在一畝,但有遠志,不在當歸也。」意思是說我不回來了。「遠志」和「當歸」都是中藥藥材。但《資治通鑑》考異提到姜維粗知學術,應該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
加入蜀軍的姜維被諸葛亮任命為倉曹掾,同時加封奉義將軍、當陽亭侯,當時姜維年僅二十七歲。諸葛亮非常賞識姜維的才幹,他寫信告訴自己丞相府的留府長史張裔和參軍蔣琬說:「姜伯約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我觀察了一下他的才能,李邵、馬良都比不上他,這個人真是涼州的上選人才。」又說:「姜維不但在軍事上很有見解,而且為人勇敢大膽,計劃通明義理,深解兵法。更為可貴的是這個人心存漢室,我打算讓他一邊操練中虎步兵五六千人,一邊將我平生所學的軍事知識傳授給他,然後就帶他進宮覲見皇上,請皇上予以重用。」可見諸葛亮真的是把姜維當成傳人來對待的。計劃230年,諸葛亮升姜維為中監軍(護軍),徵西將軍。
234年八月諸葛亮病卒於五丈原(位於褒斜谷北口,臨渭水,今陝西省扶風縣至寶雞縣間),姜維與楊儀號令蜀軍撤退,司馬懿率大軍追擊。當時負責殿後的姜維伺追兵臨近,突然命大軍將旗號逆轉,同時擂鼓號令,做出要進擊的樣子,司馬懿擔心有伏兵,就沒有再行追擊,姜維隨即和大軍一起退還成都。此後姜維擔任右監軍輔漢將軍,負責統領諸軍,進封平襄侯。
二、遙遙北伐路(238-262)
238年,姜維跟隨大將軍蔣琬駐紮漢中。次年,蔣琬就任大司馬,掌管全國軍政,並讓姜維擔任自己的司馬(參謀)。此後蔣琬軍數次派偏軍向西進展,一邊窺探魏軍虛實,遊擊騷擾,一邊結交不少羌胡領袖,給當時的雍涼都督......
三國時期,姜維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他後來是怎麼死的?
姜維
資料 字 伯約 終屬 蜀漢
籍貫 [涼州]天水冀縣 [今甘肅甘谷東南]
容貌 儒雅英俊
官至 大將軍 涼州刺史 假節 平襄侯
生卒 202 — 264(63歲)
家族
資料 父親 姜冏 母親 未知
姜維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縣東南)人。少孤,好鄭氏學,才兼於人。曾為魏天水郡中郎將,後降蜀官至大將軍。維忠勤時事、思慮精密、敏於軍事、即有膽義,又兼心存漢室深得諸葛器重。隨諸葛出祁山,久經沙場,累立戰功。姜維繼諸葛之略,以攻代守,伺圖中原,恢復漢室。又思實際:由是練西方風俗,欲以羌胡為翼,斷隴西所屬,拓界厲兵。於是伺機十一次兵伐中原,降李簡部、斬魏將徐質、破大敵王經,一時挫魏國之威。又段谷胡濟失約退敗。侯和為艾破。奈先費禕裁製,後宦臣黃皓弄權,互有勝負,悉未成功。及後主降艾,敕維降,維乃佯降於會,策會反,圖中原欲以殺會重扶漢室,乃事敗,維及妻子皆伏誅。
建興十二年(234年)諸葛亮“出師未捷身先死”死於五丈原後,蜀國後主劉禪加封姜維右監軍、輔漢將軍,統率諸軍,進封平襄侯。隨後歷任司馬、鎮西大將軍,兼任涼州刺史、衛將軍、大將軍,朝廷授予符節。《三國志》記載,西元238年—262年之間,姜維共進行了十一次北伐。
第一次北伐,後主延熙元年(238年)姜維和蔣琬率偏師出隴右,在南安與魏軍相持不下。第二次北伐,延熙七年(244年)姜維和費禕出兵興勢,遣王平襲擊魏將曹爽,曹爽大敗。
第三次北伐,延熙十年(247年)出隴西,與魏將郭淮,夏侯霸大戰洮西。
第四次北伐,延熙十二年(249年)姜維派廖化去洮城,此時已是“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的情況下,姜維獨力與魏國眾多將領作戰,雙方互有勝負。
第五次北伐,延禧十三年(250年)姜維以羌胡為輔,與郭淮戰於洮西,雙方平手。
第六次北伐,延禧十六年(253年)費禕遇刺被害後,姜維出兵包圍南安,糧盡而退。
第七次北伐,延禧十七年(254年)出隴西狄道,斬魏將徐質。
第八次北伐,延禧十八年(255年)與夏侯霸出狄道,大破王經於洮西,王經退守狄道城,後陳泰派兵解圍。
第九次北伐,256年姜維再次出兵,蜀將胡濟失期不至,為鄧艾破於段谷,死傷慘重。
第十次北伐,257年乘魏將諸葛誕叛亂,姜維出兵秦川,魏軍堅守不戰,到了永安元年(258年)諸葛誕兵敗後始退兵。
第十一次北伐,景耀五年(262年)姜維再次出兵,與鄧艾戰於侯和,為鄧艾所破,然後還住沓中。這是姜維最後一次北伐,此時黃皓欲以閻宇替代姜維,姜維因厭惡黃皓擅權,曾向後主請求誅殺黃皓,但後主沒有接受,姜維察覺此舉可能惹怒黃皓,為了避禍便避居沓中,屯田避禍。鍾會,鄧艾領大軍徵蜀。景耀六年(263年)蜀亡。
姜維歷次北伐戰績,互有勝負,軍隊已到達華陰、蒲城一帶。其中大勝兩次;小勝三次;平手四次;大敗一次,小敗一次。歷年史家對姜維的北伐卻是貶多褒少,連年征戰,耗損國力至巨。在最後一次北伐進行時,廖化勸姜維休整軍隊,認為“連年征伐,軍民不寧,兼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閒之輩”,建議勿“強欲行難為之事”。《三國演義》卷末有詩說:“孔明六出祁山前,願以隻手將天補﹔何期歷數到此終,長星半夜落山塢!姜維獨憑氣力高,九伐中原空劬勞﹔鍾會鄧艾分兵進,漢室江山盡屬曹。”
姜維最後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姜維雖然是諸葛亮的衣鉢傳人,但由於是武將出身,所以與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不同,膽子大,敢冒險,又不免疏忽大意。於是先有陰平之失,後有假投降一計。可惜功敗垂成,因為心疼發作,最終自刎身亡。死後被魏軍剖腹,“其膽大如雞卵”。證明他的膽大是有生理基礎的。
現在當然知道膽子大和膽囊大是沒有關係的。不過如果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分析姜維之死的前前後後,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有趣的結論。那就是,姜維的心疼其實是急性膽囊炎發作的表現。
急性膽囊炎的主要症狀是上腹部劇烈的陣發性疼痛。中國古代的人體解剖學並不發達,因此往往會將這種上腹痛當作心疼。即使現在,還有不少人把上腹痛說成是心口疼。而姜維當時就是這種症狀(《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上寫道“維領命,方欲行動,忽然一陣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蘇。”然後“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而姜維死後被魏兵剖腹,“膽大如雞卵”,則是由於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膽囊腫大。這又恰恰從解剖學的角度證明了急性膽囊炎的診斷。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一種推論。而且姜維之死,即使他當時沒有得急症,也是無法避免的。姜維死時仰天大叫:“吾計不成,乃天命也!”其實蜀弱魏強,即使假投降能得一時之逞,蜀國最終也會亡國的。又豈是姜維之力可以扭轉。
三國姜維是怎麼死的
維是怎麼死的,當然是氣的啦 姜維是三國時一位重要人物。他足智多謀,文武雙全,堪稱奇才。 關於姜維之死,史料記載不多,但人們普遍認為是被殺的。那麼,姜維之死是否還有別的原因呢?王連辰在1996年第11期《科技智囊》雜誌上撰文,認為姜維在死前就患有膽—心綜合症,其根據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有這樣一描述:魏將鄧艾、鍾會攻取四川后,姜維用計離間鄧、鍾二將,並教鍾謀反。在謀殺魏將時,“姜維忽然一陣心疼,昏倒於地,左右扶起,半響方蘇”。後“姜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維仰天大叫曰:‘吾計不成,乃天命也!’遂自刎而死。時年五十九歲”。“魏兵爭欲報仇,共剖維腹,(見)其膽大如雞卵”。 由此推斷,姜維原來即患有膽囊或膽管疾病,而且同時伴有兩次發作性心疼,雖無其他資料作證,但從跡象上判斷,大將軍患有膽—心綜合症。膽—心綜合症是由於膽囊、膽管結石或感染,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冠狀動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而出現一過性心絞痛或心律失常的一種心血管疾病,嚴重時可致人昏迷、休克。《三國演義》中記述“姜維膽大如雞卵”,原意是想借“膽乃大將軍之官,謀斷出焉”的理論來證實大將軍的英勇果斷。如今病理學研究證明,膽囊增大現象恰恰多見於膽囊炎或膽管結石。可以想象,在當時處境中,姜維按捺不住心情的緊張和激動,以致舊病復發。加上膽管擴張,膽道內壓升高,通過脊髓的同節反射或內臟—內臟神經反射,而引起冠脈痙攣,導致心肌缺血,出現心絞痛,“心疼轉加”就不足為怪了。 綜上所述,從某種意義上講,姜維死前患有內疾;並可以肯定,是膽—心綜合症毀了一代英才。後人有詩嘆曰:“無水誇英俊,涼州產異才。系從姜尚出,術奉武侯來。大膽應無懼,雄心誓不回。成都身死日,漢將有餘哀。 我這人就是但求氣死人,不求自生氣。
三國志中!姜維是怎麼死的!!!!!
姜維雖然是諸葛亮的衣鉢傳人,但由於是武將出身,所以與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不同,膽子大,敢冒險,又不免疏忽大意。於是先有陰平之失,後有假投降一計。可惜功敗垂成,因為心疼發作,最終自刎身亡。死後被魏軍剖腹,“其膽大如雞卵”。證明他的膽大是有生理基礎的。
現在當然知道膽子大和膽囊大是沒有關係的。不過如果用現代醫學的觀點來分析姜維之死的前前後後,我們會得出這樣一個有趣的結論。那就是,姜維的心疼其實是急性膽囊炎發作的表現。
急性膽囊炎的主要症狀是上腹部劇烈的陣發性疼痛。中國古代的人體解剖學並不發達,因此往往會將這種上腹痛當作心疼。即使現在,還有不少人把上腹痛說成是心口疼。而姜維當時就是這種症狀(《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九回上寫道“維領命,方欲行動,忽然一陣心疼,昏倒在地;左右扶起,半晌方蘇。”然後“維拔劍上殿,往來衝突,不幸心疼轉加。”)。而姜維死後被魏兵剖腹,“膽大如雞卵”,則是由於急性膽囊炎引起的膽囊腫大。這又恰恰從解剖學的角度證明了急性膽囊炎的診斷。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一種推論。而且姜維之死,即使他當時沒有得急症,也是無法避免的。姜維死時仰天大叫:“吾計不成,乃天命也!”其實蜀弱魏強,即使假投降能得一時之逞,蜀國最終也會亡國的。又豈是姜維之力可以扭轉。
歷史 三國後期 姜維是怎麼死的
《三國演義》中,姜維雖然是諸葛亮的衣鉢傳人,但由於是武將出身,所以與諸葛亮一生唯謹慎不同,膽子大,敢冒險,又不免疏忽大意。於是先有陰平之失,後有假投降一計。可惜功敗垂成,因為心疼發作,最終自刎身亡~
三國姜維鍾會鄧艾怎麼死的
別聽信什麼姜維設計的鬼話。
真實情況是鄧艾接受劉禪投降弗開始有專權苗頭,引起司馬昭不滿,這時鐘會為了自己的謀反計劃(出征前已有些許跡象,並非姜維勸說),自己上書告狀並篡改了鄧艾的辯解上書,司馬昭就順勢命令鍾會逮捕鄧艾,這一系列行動跟姜維沒有一點關係。
鄧艾被害那就更與姜維無關了——姜維鍾會被不甘坑殺的魏軍將士殺死後,成都城裡一片混亂,魏軍將士各自尋找仇人來殺,而這時與鄧艾有仇的衛瓘和田續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趁機謀殺了鄧艾(反正到處都在亂),此時姜維被挖出來的膽恐怕都涼了。
姜維北伐最成功的一次 三國演義姜維怎麼死的
名將是需要舞臺的,白起的舞臺在長平,項羽的舞臺在鉅鹿,霍去病的舞臺在河西走廊……
姜維,諸葛亮的衣鉢傳人,他的舞臺在哪裡呢?姜維的舞臺就在臨洮。在風雲變幻的三國亂世, 在金戈鐵馬聲中,姜維在臨洮完成了他軍事生涯的巔峰之戰。一代名將的傳奇為何在臨洮上演,千年之後,會是一個怎樣的真相呢?
臨洮,距離蘭州約100公里,有蘭州後花園之稱。數千年間,這裡既是遊牧民族和農耕民族的戰場,也是兩種文化相碰撞融合之地,或許是沉澱深厚,或許是文化久遠,臨洮的三國文化總是被人們有意無意地遺忘了,許多人僅僅知道有個姜維墩而已,而這個墩臺背後的往事,知道者就寥寥無幾了。
姜維墩在臨洮城外的東山山頂上。東山名叫嶽麓山,據說因山麓上曾有座宋代修建的東嶽廟而得名。山雖不高,但卻能俯瞰臨洮全城,與蘭州的蘭山有幾分相仿。
登山之前,臨洮的朋友王振華說,後山有盤山公路可以直達山頂,開車上去就行了。最終,我還是選擇了徒步登山。這座山上,不僅有姜維墩,也有為紀念明代楊繼盛而修建的椒山祠,據說那副傳誦了數百年的對聯“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就是楊繼盛在嶽麓山上的超然書院內所寫,徒步上山是為了表達對這位先賢的敬仰。
等爬到山頂,已經過去了一個多小時。眼前出現了一座仿漢代的二層建築,看上去有些新,近幾年才重修的。臨洮的朋友說,這就是姜維墩了。果然,大門上寫著“蜀漢姜維點將臺”,裡面二層的小門有匾額上書“姜維墩”三字。門虛掩著,進入院落,沿臺階而上,頂上是一個平臺,向四周眺望,臨洮縣城盡收眼底。說是點將臺,有點誇張,臺下四周,沒有多少平地,容納不了多少士卒,顯然是無法點將的。那麼,只能是座烽火臺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人們曾經在墩臺附近挖掘出過鐵戟、鐵甲等物,60年代初,這裡又發現了漢代的磚瓦殘片,這些東西,似乎說明姜維墩的來歷很不平凡。
站在墩臺頂上,狄道川內的風光一覽無餘,略帶時尚色彩的縣城,讓我們的話題再次回到了姜維身上。
姜維有“涼州上士”之譽,被諸葛亮視為傳人。在眾多的名將中,他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在無奈中被諸葛亮收服,統領蜀軍數次北伐勝少敗多,打了十幾年的無奈之戰,蜀後主投降,他更是在無奈中詐降,最後失敗,無奈自殺。
延熙四年(公元241年),蔣琬上書蜀後主,推薦姜維擔任涼州刺史。此刻,距離諸葛亮去世(234年),已經過去了7年。說起來姜維的這個涼州刺史有點寒磣,蜀國的涼州僅管轄武都和陰平二郡,其餘的地方都在魏國手中,需要他自己奪回來。這意味著蜀國又逐漸恢復諸葛亮的以攻代守策略。兩年過後,姜維和費禕分掌蜀國軍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姜維九伐中原也進入了高潮。
一代名將竟是在如此背景下,開始了他的巔峰之作。說起來令人有些唏噓。姜維曾七次出兵伐魏,分別是延熙十年、延熙十二年、延熙十六年春、延熙十六年夏、延熙十八年、延熙十九年、延熙二十年。這就是說,人們所說姜維九伐中原,或者說九犯中原,並不實。然而,也有人統計,姜維共十一次進攻魏國(把姜維所有的伐魏之戰都算入了)。不論次數的多少,有一個事實是無法改變的,姜維伐魏的主戰場在隴右,基本上圍繞著洮河流域展開,只有最後一次出秦嶺攻關中。
諸葛亮六出祁山離中原並不遠,而到姜維時戰場卻逐漸西移,離中原也越來越遠了,似乎有些一代不如一代的感覺。
姜維北伐中曾五次率領大軍圍攻狄道(今臨洮)。第一次是在延熙二年,姜維率兵入隴,揚言攻狄道,結果魏將陳泰先佔狄道,姜維無奈只好燒了陳泰軍營而還。第二次在延熙十年,安定、金城、西平(今西寧一帶)的羌族叛魏,姜維再次攻擊狄道,但被郭淮所迫退。第三次,延......
姜維怎麼死的,三國演義我看了原文,不是很明白的
先是劉禪,姜維被人用計離間 導致劉禪不信任姜維,姜維為了避嫌,就率兵離開漢中,然後鍾會就趁機取下漢中,,,鄧艾也不想落後,就偷渡陰平小道,直接功擊成都,姜維傳書叫劉禪退守南方,但劉禪就直接投降,,,鍾會本來野心就大,,,聽說鄧艾取下成都很不服氣,正好姜維為了復國來找鍾會,離間他們兩人,隨即勸說鍾會自立,但最後失敗,姜維自殺...
姜維簡介 三國演義裡姜維怎麼死的
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天水冀縣(今甘肅甘谷東南)人。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
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
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