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銀河系絕對不會怎樣?

General 更新 2024-11-23

銀河系的結局是什麼

大約三十億年之後和仙女座大星雲(M31,實際上是比銀河系更大一些的星系)碰撞融合,經過幾十億年的演化會轉化為橢圓星系(請參考室女座星系團的M87)進入晚期。必須提醒樓主,星系的融合非常普遍,也是大多數星系在生長過程中會發生的,並不意味著星系的毀滅。

置於其歸宿,星系中的分子云(參考M17、M42、M45,氣體雲演化前中期的三個階段)逐漸耗盡,產生的恆星數量逐漸減小,光芒會日漸衰落,到最後成為黑暗和沉寂。這一過程大約需要幾千億年(宇宙當前年齡的數十倍)。偶然發出的光茫只會是中子星的碰撞產生的超新星爆發,在短暫的微光照耀下,反而更加凸顯出沉寂和荒涼吧。

如果現有的宇宙加速膨脹的模型是普遍和持續的,那星系最終會隨著宇宙加速膨脹而解體,銀河系也不例外,當然,這一時間跨度有比上面所述大上將近10個數量級。

最後,所有的物質都有半衰期,例如原子的基本構成質子、中子、電子,終將有一天會衰變成為波。當然這一半衰期極其之長,例如質子的半衰期是1後面加上46-48個零,上面的時光相比與此完全是滄海一粟。

銀河系的運動軌跡是怎樣的?

星系 當遙望星空時,橫貫天際、蔚為壯觀的銀河總能讓人們欣然神往,思緒萬千。仔細觀察的話,我們也能看出銀河實際上是由許許多多顆星星所組成的。在天文學中,我們把這種由千百億顆恆星以及分佈在它們之間的星際氣體、宇宙塵埃等物質構成的,佔據了成千上萬億光年空間距離的天體系統叫做“星系”。我們的太陽就是銀河系中普通的一顆恆星。 銀河並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星系:通過各種方法,人們已經觀察到的星系已經有好幾萬個了!不過,由於距離太遙遠,它們看起來遠不如銀河那麼壯麗。藉助望遠鏡,它們看起來還只像朦朧的雲霧。離咱們銀河系最近的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和小麥哲倫星雲,距離我們銀河系也有十幾萬光年。一般地,我們把除銀河以外的星系,統稱為“河外星系”。 星系在早期曾被歸到星雲中,直到1924年,在準確測定了仙女座星雲(現應嚴格稱為“仙女座河外星系”)的距離後,星系的存在才正式確立。 星系的形狀是多種多樣的。我們可以粗略地劃分出橢圓星系、透鏡星系、漩渦星系、棒旋星系和不規則星系等五種來。星系在太空中的分佈也並不是均勻的,往往聚集成團。少的三兩成群,多的則可能好幾百個聚在一起。人們又把這種集團叫做“星系團”。星系和它內部的恆星都在運動中。我們都知道地球繞著太陽旋轉,同時太陽也在繞銀河系的中心運動,而同時銀河系作為一個整體,本身也在運動著。在星系內部,恆星運動的方式有兩種:它一面繞著星系的核心旋轉,與此同時還在一定的範圍內隨機地運動(科學家稱之為“彌散運動”)。 星系的起源和演化,與宇宙誕生早期的演化密切相關。一般看法認為:當宇宙從猛烈的爆發中產生時,大量的物質被拋射到空間中。形成宇宙中的“氣體雲”。這些氣體雲本身處在平衡之中,但是在某種作用下,平衡被打破了,物質聚集在一起,質量高達今天太陽質量的上千億倍!這些物質團後來在運動中分裂開,並最終形成無數顆恆星。這樣,原始的星系就形成了。一般認為星系形成的時期在一百億年前左右。而關於星系的演化,歷史上一度曾把星系形態的序列當成演化的序列,即認為星系從橢圓形開始,再逐漸發展成透鏡型、漩渦型、棒旋型,最後變成不規則型。這種觀點今天已基本上被推翻。目前的看法認為這一過程與恆星形成的力學機理相關,但也仍然停留在假說的階段。 星雲 星雲 (Nebula) 包含了除行星和彗星外的幾乎所有延展型天體。星雲 (Nebula) 英語詞根的原意為“雲”。我們有時將星系、各種星團及宇宙空間中各種類型的塵埃和氣體都稱為星雲。當我們提到宇宙空間時,我們往往會想到那裡是一無所有的、黑暗寂靜的真空。其實,這不完全對。恆星之間廣闊無垠的空間也許是寂靜的,但遠不是真正的“真空”,而是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物質。這些物質包括星際氣體、塵埃和粒子流等,人們把它們叫做“星際物質”。 星際物質與天體的演化有著密切的聯繫。觀測證實,星際氣體主要由氫和氦兩種元素構成,這跟恆星的成分是一樣的。人們甚至猜想,恆星是由星際氣體“凝結”而成的。星際塵埃是一些很小的固態物質,成分包括碳合物、氧化物等。 星際物質在宇宙空間的分佈並不均勻。在引力作用下,某些地方的氣體和塵埃可能相互吸引而密集起來,形成雲霧狀。人們形象地把它們叫做“星雲”。按照形態,銀河系中的星雲可以分為瀰漫星雲、行星狀星雲等幾種。 瀰漫星雲正如它的名稱一樣,沒有明顯的邊界,常常呈不規則形狀。它們的直徑在幾十光年左右,密度平均為每立方厘米10-100個原子(事實上這比實驗室裡得到的真空要低得多)。它們主要分佈在銀道面(HOTKEY)附近。比較著名的瀰漫星雲有獵戶座大星雲、馬頭星雲等。 行星狀星雲的樣子有點像吐的菸圈,中......

埃博拉病毒有可能是世界滅亡的導火索,一些國家包括恐怖分子絕對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打擊報復社會。通過這

不是世界滅亡,而是人類滅亡。這世界消失的物種很多,人類消失也正常。

如果人類消失,那麼這世界很多問題就消失了。

無論什麼物種,不過是生命,不過是存活而已,人類又何必把自己看的太重。

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究竟有多大

關於銀河系黑洞多種說法,下面是其中兩種說法:

1.銀河系黑洞是一個距離地球大約27000光年,一個400萬太陽質量的黑洞。黑洞主要有兩種類型,那些規模較大的黑洞主要形成於大型的星系中間,這次發現的是另外一種,即恆星黑洞,它們大多是在大型星球爆炸時產生的。星球爆炸時大多數物質會被炸飛,但如果留下的物質足夠大,大約是太陽的2到15倍,那麼它們就會形成黑洞。

2.銀河系中心的黑洞十分巨大,直徑長達2400萬公里,那麼,它對地球是否能夠構成威脅。答案是否定的,我們絕對不會被大黑洞吸進去,因為黑洞離我們太遠了。實際上,地球與銀河系中心的超級黑洞相距25000光年,相當於數萬億公里的距離。地球現在仍處於安全的境地。

有沒有比銀河系大的黑洞

不太可能。

銀河系的公轉自傳時間以及地球的實際運動速度 155分

回答問題之前先要糾正幾個概念:“宇宙質點”;“靜止”;“時間的扭曲”等。

首先,不存在什麼“宇宙質點”概念,在宇宙中也沒有靜止概念。一切物質,從宇宙塵埃一直到超星系團都在運動,考察哪個層次的運動就要在哪個層次建立參考系。另外,一切運動都是相對的,不存在一個適用於一切層次的所謂“宇宙質點”。這是牛頓時代絕對時空觀的產物。何況你的猜測中“人類時間觀念的數億年,在宇宙的靜止點上僅僅是1秒種”完全誤解了運動速度與時間速率的關係——正好相反,運動速度越低,時間速率越快。

其次,你想知道的無非是公轉和自轉運動能達到多高的線速度,這時根本沒必要去考察普通天體(例如你說的地球、太陽、銀河等)的行為,因為宇宙中的最高速度總是出現在那些極端天體(例如中子星和黑洞)的附近,或大尺度領域(例如宇宙學膨脹),這些場合涉及的速度遠遠超過普通天體公轉和自轉能達到的線速度值。例如,黑洞的吸積盤內邊緣環繞速度非常接近光速;遙遠類星體的紅移值達到Z=11,已經超過0.99c。作為對比,星系團一級的繞轉線速度不過kkm/s的量級,不到0.01c。

最後,不存在“時間的扭曲”這種概念。廣義相對論闡釋了時間的性質,它可以膨脹也可以被壓縮,即變快或變慢,但這種效應也是兩個相對運動的物體之間發生的,不存在絕對的時間膨脹和收縮。

相關問題答案
咱銀河系絕對不會怎樣?
微信投訴對方會怎樣?
銀河系有多少個星球?
銀河系的中央是什麼?
銀河系有多少行星?
光速飛出銀河系要多久?
北極星位於銀河系哪裡?
比銀河系大的是什麼?
銀河系的直徑是多少?
銀河系是什麼形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