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平章是什麼官?
古代的平章是個什麼官
官名。“平章”原意為商量處理。《新唐書·百官志》說:“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僕射李靖以疾辭位,詔疾小瘳,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事”。“平章事”之名始於此。但時非官名。高宗記淳元年(682),以黃門侍郎郭侍舉、兵部侍郎嶺長倩等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始以“平章事”入官銜。唐中葉以後,凡實際任宰相之職者,必在其本官外加“平章事”的銜稱,始能行使宰相之職權。宋代有“平章軍國重事”之名,則專以安置年高望重之大臣,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於丞相。元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則為地方高級長官,簡稱平章。明初猶沿襲,不久即廢。
希望採納
平章是什麼官職
平章就是辨別的意思 在唐代 三省的長官位高權重 為了制衡這些資歷深的大臣 唐朝的皇帝(具體是哪個記不到了) 就提拔了一些年輕的五六品的官吏 讓他們參與決策國家大事 官職叫同中書門下三品 這就是後來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原型 唐代後期 平章事就是實際的宰相 在宋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樞密使是宰相一級的 參知政事 樞密副使是副宰相 明代就廢了
平章是什麼官
古代官名。
唐代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為宰相,因官高權重,不常設置,選任其他官員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簡稱"同平章事",同參國事。唐睿宗時又有平章軍國重事之稱。
宋,專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擔任,位在宰相之上。亦稱同平章軍國事。
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於丞相。
元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則為地方高級長官。簡稱平章。
明初仍沿襲,不久廢。
狄仁傑那個鳳閣鸞臺平章事,是屬於唐朝特定加封的官職。意思是可以參與重大事務的議事。非要與現在相比的話,有點相當於掛個常委的意思。
希望有幫到你:)
元代的行省平章是多大的官?
中書省(中央)
平章政事(四人) 從一品
行中書省(地方)
平章 從一品
至元二十三年(1286),銓定省、臺、院、部官,罷各行省所設丞相,只置平章政事為最高長官,以與都省相區別。後來,部分地大事繁的行省許設丞相。延佑七年(1320),復罷各行省丞相,已置者皆降為平章政事。泰定(1324~1328)以後,某些行省又設丞相,視需要及任職者的地位而定。各行省一般置平章政事兩員(從一品),右丞、左丞各一員(正二品),參知政事兩員(從二品),其品秩與都省官同;左司、右司合為一,置郎中、員外郎、都事,品秩皆低於都省。元末,有些行省還增置“添設”平章、右丞、左丞、參政等官。
主管什麼
行省掌管轄境內的錢糧、兵甲、屯種、漕運及其他軍國重事,統領路、府、州、縣。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100471.htm
平章是什麼職位?
古代官名。唐代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為宰相,因官高權重,不常設置,選任其他官員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簡稱"同平章事",同參國事。唐睿宗時又有平章軍國重事之稱。
宋因之,專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擔任,位在宰相之上。亦稱同平章軍國事。
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於丞相。
元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則為地方高級長官。簡稱平章。
明初仍沿襲,不久廢。
關於“平章”這個稱呼,從百度找的到,謝謝前人。
zhidao.baidu.com/...search
元朝的中央一級機構,主要由中書省(總政務)、樞密院(秉兵柄)和御史臺(司黜陟)組成。中書省下分左三部(吏部、戶部和禮部);右三部(兵部、刑部和工部)。據元朝的定製:中書省最高長官為中書令,由皇太子擔任;又設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員;平章政事四員;右、左丞各一員;參知政事二員。蒙古之俗尚右,故以右丞相、右丞居上。自中書令至參政知事均為宰執。中書省領左、右三部,各設尚書三員、侍郎二員。
元朝的地方最高行政機構,在忽必烈即位之初,為十路宣撫司,同時以都省官"行某處省事"系銜,派到各地署事,行使中書省的權力。行省之職守,"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之"(《元史》卷91《百官志》七)。每省置丞相一員(例不常設)、平章二員,品秩比中書省低一等;右丞、左丞、參知政事等,品秩與都省官相同。各省的政務需要通過中書省進行協調統一或向皇帝報告。行省與都省之間具有某種程度的從屬關係。中書省和行省以下的行政區劃,依次為路、府、州、縣。各有許多級別的官制。
元朝軍事防衛分為兩大系統,即戍衛京師(大都和上都)的宿衛系統和鎮守全國各地的鎮戍系統。
屬於宿衛系統的軍隊是由切薛軍和侍衛親軍構成,由皇帝或親信大臣直接節制。元朝宿衛系統則有左、右、前、後、中諸衛,設親軍都指揮使統領五衛。元世祖時,四位切薛長安童、月赤察爾、忽都答爾、玉昔帖木爾,在朝廷內曾擔任過最重要的官職,如中書右丞相、知樞密院事、中書平章政事、御史大夫等要職。
鎮守全國各地的鎮戍軍,由各地區的蒙古軍都萬戶府(都元帥府)統領,平時日常事務歸行省統轄,但調遣更防等重要軍務仍受樞密院節制。在元帥府、萬戶府、千戶所都設達魯花赤以監軍務,品秩與元帥、萬戶、千戶相同。
以上資料,出自《蒙古族通史》。
宋朝的平章千戶鎮是什麼職務
沒有這個職務,只聽說過平章軍國事,平章軍國重事。
湖廣行省平章政事,從一品官。相當於今天什麼官職?
行省平章政事是元代建立行省制度後相應產生的官職。行省是相對於中央的中書省來說的。其各省的長官為行省丞相,從一品;副手為平章政事,從一品。行省丞相就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行省平章政事相當於現在的省長。湖廣行省大致為現在的湖南、湖北兩省的地域。所以湖廣行省平章政事相當於現在的湖南、湖北省省長。
古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是什麼官職啊?
由來及職能 唐朝宰相稱號。
唐初,以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綜理政務。中書、門下二省地處宮內,尤為機要,故常聯稱。三省長官(中書令、侍中、尚書左右僕射)併為宰相。宰相議事的政事堂初設於門下省,後移至中書省。唐初,除三省長官為當然宰相外,皇帝又指令其他官員參預朝政機密。其本官階品較低者,則用“同中書門下三品”或“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武周時改稱為“同鳳閣鸞臺三品”或“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的頭銜,亦為宰相。“同三品”是因為中書令、侍中是中書、門下正三品官,加此銜以示其與中書令、侍中享有同等權力及待遇。貞觀十七年(643),李績為太子詹事同中書門下三品,是此號第一次出現。其後,以此銜為參政標誌,雖本官品級高於三品者也要加此銜才得為宰相。“平章”意為評議辨別,引申為斷決處理。受此銜者,即有在中書門下處理政事的職責。史載貞觀四年,戴胄以民部尚書同平章國計;八年,左僕射李靖以疾辭位,詔令其病稍痊癒,三兩日一至中書門下平章政事。這都是此銜出現的早期記錄。至高宗永淳元年(682年),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始成為四品以下知政事者的頭銜,其位在“同三品”之下。
“同三品”及“同平章事”都屬差遣性質,本身並無品秩,任此職者必另兼職事官街。凡五品以上職事官經過皇帝授權即可充任,不受資歷限制,這便於皇帝從中級官吏中選拔親信以分相權。“同三品”一銜,高宗、武后、中宗時期使用最多,玄宗時已逐漸減少。肅宗至德二載(757年)李麟為同中書門下三品是此銜最後一次授任。“同平章事”則自永淳以後逐漸增多,至肅宗乾元元年(758)以後,成為以他官知政事者的唯一頭銜。而原為當然宰相的三省長官之中,尚書僕射的相權自貞觀末年即已開始削弱,到唐玄宗時,已完全被排除於宰相行列之外。中書令、侍中在安史之亂以後,經常用來加授給元勳、上將,也逐漸變成虛銜。於是唐代後期及五代,“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才是真宰相。此外,以節度使等而兼中書令、侍中或同平章事的也是虛銜,被稱為使相。“同平章事”雖通常自五品以上官員中選拔,但拔充此職時,多轉為中書侍郎或門下侍郎,這是因為中書、門下兩者始終是政府樞要機構之故。 五代時期 五代時期,“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雖是宰相,但那時樞密使權重,“同平章事”的實權被剝奪。北宋以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主政事,知樞密院事(或樞密使)主兵,稱為“二府”或“兩地”。神宗元豐五年(1082)改革官制,以左僕射兼門下侍郎,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為宰相。以後,除南宋孝宗時期外,不再置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金代的尚書省和元代的中書省、尚書省均置平章事,位在兩省丞相下。 相關資料 “同中書門下三品”與“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異同,孫亞平
"平章"是什麼意思?
中華在線詞典:
平章 :
pínɡ zhānɡ
1.評處;商酌。 2.品評。 3.古代官名。唐代以尚書、中書、門下三省長官為宰相,因官高權重,不常設置,選任其他官員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之名,簡稱"同平章事",同參國事。唐睿宗時又有平章軍國重事之稱。宋因之,專由年高望重的大臣擔任,位在宰相之上。金元有平章政事,位次於丞相。元代之行中書省置平章政事,則為地方高級長官。簡稱平章。明初仍沿襲,不久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