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濠的意思是什麼?
出塞的意思是什麼
王昌齡
作者簡介:
王昌齡(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進士,授汜水尉。之後又先後擔任過校書郎、江寧令、龍標尉等職,後世稱為王江寧或王龍標。他的詩激昂慷慨,深摯凝練,表現軍隊生活的邊塞詩尤其感人。他特別擅長五言古詩和七言絕句,其中以七言絕句成就為最高。《出塞》、《從軍行》是著名的代表作。今存詩近180首。
原文:
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征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註釋:
出塞:古代樂府中的一種軍歌。塞,指邊境上險要的地方。
關:關塞。
但使:只要。
龍城飛將:指漢代名將李廣,勇敢善戰,被匈奴人稱為“飛將軍”。龍城,即盧龍城,是李廣駐軍的地方,在今河北省盧龍縣。
不教:不讓,不使。
胡馬:胡人的兵馬,這裡指匈奴的軍隊。胡,古代漢民族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通稱。
度:越過。
陰山:陰山山脈,在今內蒙古自治區南部。漢時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譯:
依然是秦漢時的明月和邊關,
萬里出征的將士呵仍未歸還。
只要漢代的飛將軍李廣還在,
決不會讓敵人軍隊越過陰山。
賞析:
與多數邊塞詩盡力描寫戰爭生活的艱苦險惡不同,這首詩著重表現的,是對敵人的蔑視,是對國家的忠誠,是一種勇往直前、無所畏懼的英雄主義氣概。前兩句寫皎潔的明月和雄偉的城關,既引起了人們對歷史上無數次反侵略戰爭的回憶,又是今天將士們馳騁萬里、浴血奮戰的歷史見證。後兩句用漢代的名將李廣比喻唐代出徵守邊的英勇將士,歌頌他們決心奮勇殺敵、不惜為國捐軀的戰鬥精神。這首詩由古到今,有深沉的歷史感;場面遼闊,有宏大的空間感。字裡行間,充滿了強烈的愛國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簡評:
“秦時明月漢時關”是互文見義,即秦漢時的明月,照著秦漢時的邊關。互文見義是中國古典詩歌常用的一種表達方式,如《木蘭詩》說:“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詩人是想告訴我們雄、雌兩兔都是“腳撲朔”、“眼迷離”,所以叫人難以辨別。詩歌短小精悍,故時常以此互文見義法來表達。“萬里長征人未還”,指歷代封建君主們好大喜功,勞師遠征,曠日持久,以至多少徵人拋屍萬里荒塞,與故鄉親人永遠訣別。這既是歷史的事實,又是唐代的現實。
這首詩視野開闊,由秦而漢,由漢而唐,時間縱越千年,空間橫跨萬里,氣象蒼涼雄渾。在對歷史滄桑的慨嘆中,體現著詩人對於時空永恆,人生短暫,以及個人無法主宰自我命運的悲劇;而在歷史與現實的比照與反觀中,更飽蘊著詩人的深沉痛訴:無休止的戰爭啊,使多少徵人拋親離鄉,暴屍邊疆。“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於是,詩的結尾唱出了千古徵人們的一個共同心願:希望戍邊將帥能像飛將軍李廣那樣英勇善戰,體恤士兵,早日打敗入侵的敵人,讓士兵們回鄉與家人團聚。這種最起碼的願望中卻體現著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理性深思,凝聚著無數徵人對和平的渴望,對家人的思念,也譴責了那些懦弱無能的領兵將帥。唐人詩歌中時而以“秦漢”代指現實,對現實做婉言諷喻。這首詩歌的側重點依然落實在現實社會,我們也可以從這個角度理解詩歌中的用典。詩歌語言樸實平淡,絕少雕飾,但由於這是詩人悲天憫人的歷史憂思結撰而成的詩歌語言,故全詩自然通脫,讓人體會到一種天然的悲壯美。全詩體制短小,卻洋溢著縱橫古今的氣魄,明朝李攀龍將這首詩推崇為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
參考資料:......
古代的‘‘之’’是什麼意思?
動詞
同【現代漢語解釋】
例:①嘗與人傭耕,輟耕之壟上。——《史記·陳涉世家》
②行不知所之。——《莊子》
代詞
1.第三人稱代詞,譯為“他”(他們)、“它”(它們)。作賓語或兼語,不作主語。
例:①人皆吊之。——《塞翁失馬》
②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劌論戰》
③阿母得聞之,槌床便大怒。——《孔雀東南飛》
④項王則受璧,置之坐龔。——《鴻門宴》
⑤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狼》
⑥既來之,則安之。——《論語·季氏將伐顓臾》
2.指示代詞,這
例:①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③之二蟲又何知?——《逍遙遊》
3.活用為第一人稱,我。
例:①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②君將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說》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復返也。——《史記·魏公子列傳》
助詞 1.結構助詞,相當於“的”。
例:①近塞上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馬》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③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④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賈誼《過秦論》
2.結構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例:①宋何罪之有?——《公輸》
②何陋之有? ——《陋室銘》
③句讀之不知。——《師說》
④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賈誼《過秦論》
3.結構助詞,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起取消句子獨立性的作用,同【現代漢語解釋】助詞2。
例: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隆中對》
②無絲竹之亂耳。——《陋室銘》
③縱一葦之所如。——《赤壁賦》
4.結構助詞,定語後置的標誌。
例:①凌萬頃之茫然。——《赤壁賦》
②蚓無爪牙之利。——《勸學》
5.結構助詞,補語標誌,可譯為“得”。。
例:古人之觀於天地、山川、草木、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遊褒禪山記》
6.音節助詞,無實義。
例:①填然鼓之。——《孟子·粱惠王上》
②久之,能以足音辨人。——《項脊軒志》
③公將鼓之。——《曹劌論戰》[2]
生僻含義
通“也”義
《墨子·大取》:“聖人也,為天下也。”前句也字作“之”義。《韓非子·解老》:“鬼祟也疾人之謂鬼傷人……”《賈子·大政》:“何君子之道衰,之數也。”最後的也字作肯定語氣助詞,其他兩個“也”字,都作“之”字義。
子非魚焉是什麼意思
你這句話的全部是: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鯈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翻譯】
莊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橋上游玩。莊子說:“鯈魚在河水中游得多麼悠閒自得,這是魚的快樂啊。”惠子說:“你又不是魚,你怎麼知道魚是快樂的呢?”莊子說:“你又不是我,你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惠子說:“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來就不是魚,你不知道魚的快樂,這是可以完全確定的!”莊子說:“請從我們最初的話題說起。你說‘你在怎麼知道魚快樂’的話,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快樂而問我。我是在濠水的橋上知道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但使是什麼意思
即使
子非魚.豈能知道魚的喜怒哀樂什麼意思
《莊子•秋水》裡有一段故事,原文如下: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這裡莊子實際上狡辯了。
莊子:魚在水裡游來有去這麼自如,魚很快樂。
惠子:你又不是魚,怎麼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你又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
惠子:我不是你,你也不是魚,你怎麼能知道魚的快樂?
莊子:請回到開始的問題,你問我怎麼知道魚的快樂,說明你已經知道我知道魚的快樂,才問我是怎麼知道的。
很繞是吧,莊子詭辯。
濠州七絕·塗山的意思
蘇軾(盯)的《濠州七絕 塗山(下有鯀廟,山前有禹會村。》選自蘇軾詩集 卷二。就是塗山是濠州的一大勝地川鎖支祁水尚渾,地理汪罔骨應存。
樵蘇已入黃熊廟,烏鵲猶朝禹會村。
子非魚,焉知魚什麼意思?
此句出自《莊子.秋水》【原文】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不是魚,怎麼會知道魚的快樂呢?這句話的原意是:不要對別人的意思妄下定論,人家喜歡的,你未必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