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發展現代農業?

General 更新 2024-11-26

如何推進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農業轉型

發展現代農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首要任務,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農村工作的必然要求。發展現代農業,推進新農村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 1、科學制訂規劃,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制訂科學可行的現代農業發展規劃對於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繁榮至關重要。規劃要以科學的眼光和思維充分考慮農村實際,在發展規模、發展進度上務求實事求是,建立適合本地經濟發展的“座標系”,要打破“小而全”、“大而全”格局,通過規劃引導、政策支持和示範帶動,在規模上做大,在鏈條上做長,在品牌上做響,促進新農村農業產業向區域化、專業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上級部門應對鄉鎮的資源情況、發展現狀進行詳細的摸底,圍繞主導產業,因地制宜將產業發展規劃到鎮、村,將產業發展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加快培育一批特色明顯,競爭力強的專業村。同時,在落實規劃過程中,要力戒隨意性和短期行為。 2、抓規模開發,促產業發展。通過政策引導、生產扶持等一系列措施,引導農業由零星分散的經營模式向規模經營轉變,形成以主導產業為主的優勢農副產品產業帶,提升競爭能力。一是抓基地建設。二是給試點村定目標。三是政策傾斜和扶持,整合林業、扶貧、農業綜合開發、農業產業化資金,對試點村及專業大戶規模在資金上給予補助。 3、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充分發揮農業綜合開發、現代農業建設、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等專項資金的作用,加快建設適應主導產業發展的高標準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加強渠、路、田、林、井、電的綜合配套,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規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促進主導產業的規模化經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農民生產積極性。另外,要加強對農業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力度,加快農業汙染源治理,推廣沼氣等清潔能源,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全面提升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4、加大培訓力度,提高農民素質,為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提供人才保障。現代農業建設需要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要努力把“百萬農民科技培訓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小農戶科技園”建設工程,同現代農業有機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農民樹立現代農業理念,增強發展意識和競爭意識,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提高農民群眾獲取各種知識和信息的能力。結合發展主導產業和實際需要,開展針對性強、務實有效、通俗易懂的農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廣大農民的科技素質。加大對新農村建設駐村指導員的培訓,使他們成為現代農業知識的傳播者。 5、加大投入力度,建立現代農業發展的資金保障機制。一是要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積極爭取上級財政投資,儘快形成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穩定的資金來源;二是要加大農業招商和項目建設力度。創新農業發展思路,徹底跳出就農業抓農業的落後思維方式,以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加快農業招商步伐,上大項目、上好項目;三是要抓住國家實施西部開發和積極的財政政策等機遇,努力爭取更多資金,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四是積極吸收農民和社會力量的投入。充分發揮打工返鄉人員的聰明才智,引導他們參與到現代農業和新農村建設中來,增加投入,提高科學經營水平。鼓勵民營資金投資現代農業,為現代農業建設注入活力。 6、強化科技支撐作用。科技是現代農業發展的決定因素之一,應大力發展和普及農業科技,改造傳統農業。一是要以發展綠色農牧業為目標,努力普及新技術。

怎麼發展現代農業?

無錫愷易物聯網是服務現代農業的,關於現代農業的任何問題,都可以問我們。

對於現代農業發展,說來就話長了,雖然目前現代農業慢慢熱了,但能做好的卻並不多。

我個人覺得首先要量力而為,發展農業的不能不瞭解農業,而農業並不是幾本書就能看透的,如果自己不瞭解,最起碼要有專業團隊支持吧。

其次是做好定位,在你往這塊砸錢前,你就要列出這個選擇的優勢、需要哪些支持以及需要哪些支持,要列出未來10年的可行性計劃,雖然以後並不一定會按照這計劃進行,但能讓你更堅信自己要什麼,而不是一時跟風。

第三是管理模式,即人力、物力、財力的分配,這個不說了,不是三言兩語說完的,包含怎麼花錢怎麼賺錢。

細說的話,還真不容易,就是吃苦耐勞、積極創新吧!

如何發展現代農業

一、根據地方實際情況,明確發展目標。二、挑選幾個主導產業,突出發展重點。三、引進新項目、新技術,推動農業轉型升級。四、加快土地流轉,促進現代農業規模經營。

什麼是現代農業發展?

1 現代農業概述 1.1 相關概念 1.1.1 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 現代農業是指廣泛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設施裝備和現代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它是在採用大機器生產的現代工業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農業現代化大約從從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到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完成。 現代農業是與傳統農業相對的一個概念。在傳統農業生產中,農民以直接經驗技術為基礎,使用手工製造的鐵木農具和人力、畜力以及水力和風力進行生產,農業生產社會化程度很低,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由於粗放式耕作與勞動密集型精耕細作相結合,農業生產效率低下,技術進步緩慢。 1.1.2 農業現代化 現代農業與農業現代化是相一致的概念,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現代農業是相對成果而言,農業現代化是相對過程而言。而且農業現代化的內涵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深化,具有典型的動態性,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含義,截至目前為止,學術界對這一概念仍缺乏一個規範、統一的認識。 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國學者廣泛吸收國內外的發展經驗,對農業現代化的內涵有了更為深入的理解,主要集中在以下在三個方面:第一,以科學化、集約化、社會化和商品化來概括農業現代化的內涵和特徵;第二,用現代科技(尤其是生物技術)、現代裝備、現代管理,現代農民來概括農業現代化的內涵;第三,認為生態農業或可持續發展農業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業現代化,以區別於以往農業現代化等同於“石油農業”的傾向。 20世紀90年代初至中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完善,沿海發達地區的勞動力成本提高,農業勞動力由農村向城鎮和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第三產業轉移,農業現代化的內涵被理解為商品化、技術化、產業化、社會化、生態化等多方面變革的集合體。 1.1.3 現代農業制度 現代農業制度建設應包括以下主要內容: 一是穩定的農業經營制度。依法賦予農民長期有保障的土地經營權,在承包期內,非經農戶同意,不得收回、調整農戶的承包地,不得徵收農戶的承包地。 二是穩定的投入保障制度。對農業發展長期起作用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大科學技術的研究和技術推廣,必須由國家增加投入。國家建立穩定的農業投入保障制度,符合世界貿易組織農業協議的要求,也是國家對農業支持保護的有效途徑。 三是完善的市場經濟制度。依法確立農戶作為生產經營主體的地位,充分發揮市場對要素配置的調節作用,擁有全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農產品市場以及農產品現貨交易市場、批發市場和期貨市場相配套、功能互補的市場體系。 四是健全的質量標準制度。擁有與國際農產品質量有機銜接、符合我國國情的農產品質量標準。以法律法規為保障,技術標準為依據,例行監測和認證為手段,實現農業的標準化。 五是科學的疫病防控制度。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重大動植物疫病防控制度,包括疫情的預測預報,重大動植物疫病的快速診斷和監測,動植物疫情的鑑定和鑑別,動植物疫病預防和控制,重大動植物疫情的緊急處理,防控物資的籌備、防控人員的動員和組織、防控資金的落實制度等。 六是健全的風險防範制度。進一步明確農業保險政策性的性質、業務範圍、財政支持的水平和具體辦法,農業保險的經營組織形式和運行機制,政府對農業保險的管理體制,保險公司和參保農民的權利和義務及法律責任等。 1.1.4 農業產業化 農業產業化,就是按照產業化要求組織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其基本特徵是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在保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穩定的前提下,對農業農村經濟的重點產品、主導產業,按產供銷、種養加、貿工農、經科教一體化的要求,實行多層......

現代農業發展前景如何?

自我國加入wto以來,尤其是在中美雙方結束了關於中國入世的雙邊談判並簽署協議之後,有關各方面開始對中國入世可能給其宏觀經濟帶來的衝擊表示憂慮,其中對農業的疑慮尤甚。就在中美簽字的第二天,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刊發了一組數據,對入世後各行業就業機會的增減進行預測。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農業,預測說,入世後,農業就業機會將減少966.2萬個。這句話後來被一些媒體詮釋為:近1000萬農民將在入世後失業。一些知名學者也在報刊上報警:入世後中國農業將損失60到70個億,農民人均收入會有所下降。連一向溫厚老實的大陸農民也表現出超常反應,從中美達成入世協議的第三天起,雖本已到了政府秋季收購糧食的掃尾時段,但一些地方竟再起售糧高潮。我們認為,諸如上述過於悲觀的研究和預測以及不正常的現象之所以會發生,有各方面的原因,必須加以認真的分析研究和對待。因為,加入wto後,我國不僅要承擔締約國普遍承擔的義務,而且會享受締約國應有的權利。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國內和國際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增加更多的發展機會。當然,我們同時也將面臨更加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面對即將到來的新環境,我們要未雨綢繆,把握wto的基本規則,調整我國農業發展政策,採取審慎的對策,抓住機遇,揚長避短,興利除弊,迎接挑戰,保證我國農業與世界經濟接軌的同時也能夠健康順利地發展。

一、入世後雖會對我國農業發展帶來一些不利影響,但不會很大

(一)根據wto現有的框架和中美雙邊協議,中國高達45%的農產品關稅在2005年之前降低至17%,與美重點農產品的關稅將降低至14.5%。如此大的關稅減讓必然會導致外國農產品對華享有極強的價格競爭優勢。但是,農業部相信:他們在中美協議中做出的巨大讓步,不會引起恐慌,因為連風險也是經過事先測算,被控制到安全線以下的。中國在入世協議中承諾:將農產品整體平均關稅22.1%減至17%。這並沒有觸及到我們的降稅底線,據有關資料顯示,近幾年中國農產品的平均實際稅率已經在17%以下,人們也沒有感到什麼衝擊。

(二)對主要農產品的生產會產生一定影響。近10年來,我國糧食生產成本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糧食價格也隨之快速上升,小麥、玉米、大豆、棉花、油料、食糖料等大宗農產品的國內價格已高出國際市場價格二至五成,已失去了向外出口的競爭優勢。另外,加入世貿組織後,糧食作物的直接進口

,將使一些地區賣糧難更加突出,農民收入將會下降。農產品銷售困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勞動力轉移受阻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會表現得更加突出。入世危機會在某些地區、某種農產品上表現得特別突出,但絕不是全行業,中國的養殖、蔬菜、花卉等都是強者,有相當強的競爭力。即便是脆弱的糧食,也不會承受太大的衝擊,因為中國70%的糧食都是由農民自己消費的。

(三)政府對農業特別是糧食進行宏觀調控的難度加大。按美方提出的要求,每年農產品進口配額的一部分必須分配給非國營貿易企業,從而起到防止國有貿易企業不履行進口配額的作用。在這種條件下,只要國際市場價格低於國內市場價格,非國營貿易企業就會將配額統統變為實際進口。這樣,政府已不能再利用國有外貿部門的壟斷地位對進口進行控制,從而增加了對糧食進行宏觀調控的不確定因素。但是隨著我國市場機制的完善,國家在對農業進行宏觀調控時,會更加發揮市場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會起到宏觀調控的作用。

(四)增加了解決農村經濟社會矛盾的難度。目前,我國農村由於農產品賣難、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村勞動力轉移受阻等問題,積累了不少矛盾,這些問題隨著加入wto、市場的開放,有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表現得......

為什麼要發展現代農業?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也是關係百姓生計的民生產業。《建議》從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的全局出發,對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作出了全面部署。這對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一,發展現代農業,是推動經濟發展、保持社會穩定的基礎支持。在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大國,一要吃飯,二要建設,始終是做好經濟工作的重要準則。近10年來,我國糧食消費增加了約1000億斤,蛋類消費增加4成,肉類增加5成,水產品增加6成,奶類翻了兩番。今後一個時期,正是我國工業化、城市化快速發展的時期,農產品需求持續快速擴大,保障農產品供給面臨巨大挑戰。同時,人民群眾對農產品價格波動也越來越敏感,特別是低收入群體更為在意。在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中,如果農業發展跟不上,主要農產品特別是糧食供給出了問題,人民日常生活受影響,通貨膨脹風險加大,整個社會就難以安定,現代化建設全局就會受到影響。必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夯實農業基礎,努力使農業現代化與工業現代化、城鎮化進程相協調。第二,發展現代農業,是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渠道。雖然我國農業對國內生產總值和財政稅收的貢獻率確實在下降,但農業仍然是關係農民生計的最大產業。目前全國還有近3.2億勞動力靠農業為生,農民純收入中有49%左右來自農業。必須看到,通過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業集約經營,開發農業多種功能,延伸農業產業鏈條,靠農業增收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我國不僅有近18.3億畝耕地,還有60億畝草原、42.7億畝林地、42億畝大陸架漁場、2.6億畝內陸水域,用現代經營方式和科學技術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向農業廣度和深度要效益,仍可以為農民增收提供廣闊空間。第三,發展現代農業,是應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轉型的必由之路。當前隨著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引發了農業發展的深刻轉變和農村社會結構的深刻轉型,一些地方農業兼業化、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的趨勢日益明顯。在這種情況下,應對之道一方面是引導農地向種田能手集中,另一方面是發展覆蓋全程的農業產業生產經營服務,在農戶經營基礎上把一家一戶幹不了、幹不好、幹起來不合算的環節交給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和其他服務組織去幹,通過社會化、專業化服務解決農戶生產經營的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只有把現代農業搞好了,才能防止出現農業萎縮、農業凋敝的狀況。第四,發展現代農業,是增強農業國際競爭力的迫切要求。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農業面臨的國際競爭日趨激烈。近幾年,我國農產品進得多、出得少,已經由傳統的農產品貿易順差國家,轉變為逆差國家。特別是我國大豆產業遭受了巨大沖擊,奶製品、食用油產業遭受的衝擊也日益顯現。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實質上是生產條件、科技含量和經營方式的競爭,必須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的整體素質和競爭力,才能在國際市場競爭較量中立於不敗之地。

如何發展現代農業論文

加快現代農業

發展

如何推進現代農業綜合發展

要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加大強農惠農力度,不斷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

農業穩,天下安。沒有農業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當前,我國總體上已進入以工促農、以城帶鄉的發展階段,進入加快改造傳統農業、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的關鍵時刻。“十二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了“在工業化、城鎮化深入發展中同步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我們要按照中央的要求和部署,牢牢把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和當前發展的階段性特徵,完善以工促農、以城帶鄉長效機制,加大強農惠農力度,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和農民生活水平。

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是現代化建設的基本內容。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互影響,相輔相成,工業化、城鎮化可以帶動和裝備農業現代化,農業現代化則為工業化、城鎮化提供支撐和保障。工業化、城鎮化不發展,農業現代化就缺乏動力;而農業現代化如果跟不上工業化、城鎮化發展步伐,也會導致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受阻,影響整個現代化建設進程。當前,安徽省深刻認識和主動適應這種新趨勢,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堅持推進新型工業化和新型城鎮化的同時,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全方位地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的有機融合,在新的戰略高度上實施“三化聯動”:以工業化為基礎構建城鎮體系,以城鎮發展增強工業化承載力,擴大就業容量,吸引農村人口與勞動力向城鎮轉移,創造性地走新型城鎮化道路;以工業化理念開發農業轉型潛力,調整農業結構;以城鎮化方式開拓農業轉型空間,提升現代農業發展水平,創造性地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

第一,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在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安徽省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裝備水平不高,科技推廣應用能力低,社會化服務滯後,迫切需要加大扶持力度、提升產業競爭力。當前,推進農業現代化戰略,就是要把農業科技擺上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高單產為主攻方向,以信息化為核心,實施良田、良種、良法、良制“四良”配套工程,按照優質、高產、高效農業的要求,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重點推進農業經營產業化、農業技術集成化、基礎設施工程化、農業生產機械化、農業服務社會化和農民現代化,著力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積極發展農業循環經濟,著力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資源利用率,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

第二,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在構建農業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大糧食戰略工程實施力度,穩定糧食播種面積,推進國家糧食核心產區和後備產區建設,健全糧食安全保障體系;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實施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提升高效經濟作物和園藝產業、現代畜牧水產業的比重,加快形成優勢突出和特色鮮明的農產品產業帶;大規模開展園藝產品生產和畜牧水產養殖標準化創建活動,加快發展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和有機農產品,實行規模化種養、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和產業化經營,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促進園藝產品、畜產品、水產品規模種養,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和農產品加工業、流通業,促進農業生產經營專業化、標準化、規模化、集約化;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發展節水農業,推廣清潔環保生產方式,治理農業面源汙染。此外,還要著力培育農產品展會品牌,辦好合肥、上海、北京3大農展,擴大安徽名特優農產品影響力,提高市場佔有率,加快“引進來、走出去”步伐,突出抓好農業招商引資,引導龍頭企業與農民建立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合作共贏機制,讓農民更多分享加工環節的利益增值。

第三,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重在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

什麼是現代農業?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思路和原則是什麼

現代農業是指應用現代科學技術、現代工業提供的生產資料和科學管理方法的社會化農業。在按農業生產力的性質和狀況劃分的農業發展史上,是最新發展階段的農業。主要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的農業。

發展現代農業的基本思路和原則

1.突出重點,積極構築現代農業發展框架。發展現代農業是包括農業產業、農業裝備、農業科技、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業市場和現代農業主體等六個方面。這六項內容相互聯繫,構成一個完整體系。但六個體系不能起頭並進,應分出輕重緩急,突出重點。從淄博市的情況看,重點抓好三大工程建設:一是優勢綠色農產品基地建設。集中抓好100萬畝糧食、75萬畝蔬菜、60萬畝林果、20萬畝棉花和150個畜牧養殖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壯大優勢產業。二是打造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集群。集中培植100家主業突出、產業關聯度大、科技含量高、規模效益好的市級龍頭企業和1000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現代農業主體。三是加強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按照“資源整合、訂單服務”原則,在全市建立鄉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村村設立農技員,構築現代農業科技支撐體系。

2.集中力量,突破現代農業發展的四大瓶頸。一是著力解決基地小而散的問題,在建設規模化、標準化優勢農產品基地上突破。發揮現有產業特色優勢,在克服“小”和“散”上做文章,在發展規模、標準化上下功夫,把優勢產業、有競爭力的產業做大做強。二是著力解決生產和市場脫節問題,在發展有帶動力的農業龍頭企業上實現突破。依託林果、蔬菜、中藥材和園藝苗木等優勢產業,對現有龍頭企業實行政策扶持,引導工商企業轉型發展,促進農業合作經濟組織實行產加銷一體化經營,集中扶植一批有規模、有帶動力的農業龍頭企業。三是著力解決服務缺位的問題,在建立農業訂單服務體系上實現突破。改革開放以來,農業改革第一個是家庭聯產承包,解決土地使用權問題;第二個是產業化,解決產銷對接問題;第三個突破點很可能是農業服務體系建設。應當用市場化的辦法搞好農戶“訂單服務缺乏競爭力的問題,在發展品牌農業上實現突破。在提高農產品質量上下功夫,從技術、規模抓起,按照有機和綠色農產品標準,通過農民培訓工程,普及到每個農民,逐步形成有規模、有品牌、有競爭力和市場佔有率的農業支柱產業。

3.強化措施,增強發展現代農業的手段。一是抓項目。把現代農業建設細化為具體項目,上下凝神聚力,不變調,不鬆勁,”,從根本上解決農業技術服務需求和供給渠道不暢通的問題。四是著力解決農產品

我國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國是個農業大國。根據世界農業的走勢和我國農業發展現狀,專家認為未來我國農業生產將呈現五大趨勢:

1、從"平面式"向"立體式"發展。利用各種農作物在生長過程中的"時間差"和"空間差"進行各種綜合技術的組裝配套,充分利用土地、光照和作物、動物資源,形成多功能、多層次、多途徑的高產高效優質生產模式。

2、從純農業向綜合企業發展。以集約化、工廠化生產為基礎,以建設人與自然相協調的生態環境為長久的目標,集農業種植、養殖,環境綠化,商業貿易,觀光旅遊為一體的綜合企業,引發"都市農業"的興起。

3、從單純生產向種植、養殖、加工、銷售、科研一體化發展。變單純的生產企業為繁殖、養殖、生產、貯藏、加工、銷售一條龍產業化企業。甚至許多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究機構、研究項目,興起一批產業化的龍頭企業。

4、從機械化向電腦自控化、數字化方向發展。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在減輕體力勞動,提高生產效率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電子計算機的應用使農業機械裝備及其監控系統迅速趨向自動化和智能化。計算機智能化管理系統在農業上的應用,將使農業生產過程更科學、更精確。帶有電腦、全球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及各種檢測儀器和計量儀器的農業機械的使用,將指導人們根據各種變異情況實時實地採取相應的農事操作,這些賦予農業數字化的含義。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發展現代農業?
現代農業技術有哪些?
什麼是現代農業?
怎樣發展經銷商?
發展新型農業的意義?
怎樣發展馬克思主義?
發展特色農業的意義?
怎樣發展村集體經濟?
現代農業有哪些?
行業發展現狀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