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實施素質教育是為了什麼 ?
提倡實施素質教育是為了什麼
素質教育的提倡是為了提高全民各方面素質,根據其內涵可知,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它重視人的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相對應,但也並非絕對對立的概念,因為兩者在詞義上本來就並非反義詞 。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始終把提高全民族的素質作為關係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域性的一項根本任務。素質教育,是以全面提高人的基本素質為根本目的,以尊重人的主體性和主動精神,以人為的性格為基礎,注重開發人的智慧潛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徵的教育。素質教育,是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要達到讓人正確面臨和處理自身所處社會環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的目的。
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
一、筆者認為,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和迎接國際挑戰的需要。在知識經濟的現在,我們可以引進技術、可以引進先進理念、可以引進人才,但是我們更重要的是自己培養人才,這樣才可以把我國的人口資源變為強大的人力資源,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二、素質教育是迎接新世紀科技挑戰的需要,我們知道,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他的核心就是教育,我們要在這個科技的大變革時代,就必須實施素質教育,培養一批批高素質、能創新的人才。三、素質教育是解決我們國家乃至世界當前所遇到的一些問題的需要,我們都知道,現在我們遇到了許許多多的發展問題,比如說,資源匱乏、環境汙染、生態問題和人口問題等等,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我們大力發展教育,而且是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作為一個重要事情去抓、去抓好。推行素質教育
我國為什麼要進行素質教育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和迎接國際競爭的迫切需要。
實施素質教育是迎接21世紀科技挑戰的需要。
實施素質教育既是社會的要求,又是教育領域自身的要求。
素質教育是從根本上克服“應試教育”弊端的一種人才培養模式。一種理論、思想體系是不是科學的、進步的,一般要看其是否正確反映客觀事實,是否可以用來解決實際問題和預見設計未來,是否合乎邏輯。而素質教育觀念從上述三個方面衡量,是進步的。
素質教育能夠更好地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我國的教育方針反映我國革命和建設事業對教育的總的要求,它既是對我國教育實踐的高度概括,又是黨和政府對教育事業的總的要求,黨和政府根據不同歷史情況和工作重心,先後制定了不同表述的教育方針。
素質教育與各項教改實驗之間的關係。近年來,廣大中小學教育工作者在以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為目標的中小學教育整體改革實驗中,在以克服“應試教育”弊端為目的的教育教學改革中,開展了各種各樣、名目繁多的教育改革實驗,如“愉快教育”、“自主教育”、“素質教育個性化實驗”、“和諧教育”、“三法改革”、“生動教育”、“和樂教育”、“激勵教育”、“挫折教育”等等。
為什麼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簡答、謝謝、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也是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教育成效不應只圍繞著升學率,看學生是否能準確填寫標準答案,更要看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看他們是否掌握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看他們是否具備了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推進素質教育,實質上就是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有機結合,把中小學生從繁重的課業負擔下解放出來,使他們在啟迪心智和發掘潛能的同時,感受到健康快樂成長。德育的核心是使學生成為有責任心、有正義感、有奉獻精神的人。智育不是簡單灌輸知識,而是把受教育者內在的潛質開發出來,能夠主動追求新知。體育的目的是強身健體,使學生健康成長。美育的主要作用是陶冶學生的情操,激發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因此,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本質要求,就是要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為多樣化、個性化、創新型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著力培養出我國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什麼叫素質教育?我們國家現在有沒有條件全面推行素質教育?
有一篇論文,你可以參看一下
題 目:淺析素質教育
作 者:人文學院/石蕾
摘 要:本文就什麼是素質、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分析。
關鍵詞:素質教育 應試教育 全面發展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迎接21世紀挑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戰略舉措。本文將從什麼是素質教育,為什麼要實施素質教育,怎樣實施素質教育三方面對素質教育做簡要的分析。
一、什麼是素質教育
要知道什麼是素質教育,首先要知道什麼是素質。素質的含義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素質概念是生理學和心理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即“遺傳素質”。《辭海》寫道:“素質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來特點和原有基礎。在心理學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點,主要是感覺器官和神經系統方面的特點,是人的心理髮展的生理條件,但不能決定人的心理內容和發展水平。”①這是關於狹義素質的典型解釋。廣義的素質指的是教育學意義上的素質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礎上在後天通過環境影響和教育訓練所獲得的、內在的、相對穩定的、長期發揮作用的身心特徵及其基本品質結構,通常又稱為素養。主要包括人的道德素質、智力素質、身體素質、審美素質、勞動技能素質等。”②素質教育中的素質,指的是廣義素質。
關於素質教育的含義,國家教委《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中作了明確解釋:“素質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質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據《教育法》規定的國家教育方針,著眼於受教育者及社會長遠發展的要求,以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養受教育者的態度、能力、促進他們在德智體等方面生動、活潑、主動地發展為基本特徵的教育。”
素質教育與全面發展教育從根本上說具有一致性。全面發展教育就是要促進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充分自由地、主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就是要促進人的各方面才能和興趣、特長的和諧統一的發展。同時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審美情操的發展。素質教育同樣把教育工作的重點放在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綜合素質的提高上,這兩種教育觀所達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養目標在本質上是一致的。素質教育是對全面發展教育的完善。
素質教育與“應試教育”是根本對立的兩個教育觀。所謂“應試教育”,是指“在我國教育實踐中客觀存在的偏離受教育者群體和社會發展的實際需要,單純為應付考試、爭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一種傾向。”③它們的對立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教育目的不同。“應試教育”著眼於分數和選拔,以考取高分獲得升學資格為目地,屬急功近利的短視行為;而素質教育則受教育者個體發展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國民素質,追求教育的長遠利益與目標。
2、教育物件不同。“應試教育”重視高分學生,忽視大多數學生和差生。而重視高分學生,更確切說,是重視高分。這就違背了義務教育的宗旨,違背了“教育機會人人均等”的原則。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它是一種使每個人都得到發展的教育,每個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都在他天賦允許的範圍內充分發展。素質教育也是差異性教育。素質教育面向每一個學生,正是面向每一個有差異的學生,即素質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一個學生。
3、教育內容不同。“應試教育”緊緊圍繞考試和升學需要,考什麼就教什麼,所實施的是片面內容的知識教學。只教應試內容,忽視了非應試能力的培養,如語文、外語學科忽視聽說能力的訓練,學生無法充分發揮語言的交際功能;在數理化學科中忽視對理論知識的運用及動手操作,以致學生在實際問題面前束手無策。而素質教育立足於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教以適合學......
素質教育為何難以實施?
??中國教育發展到今天,不能不說還在應試教育的泥潭裡掙扎。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國家開始推行素質教育以來,已經10年了。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教育,實在不敢恭維,充其量只能說是半素質教育。君不見,南京市因為搞素質教育受到了方方面面發壓力,不得不又回到應試教育的老路上去;很多地方又開始標榜“三上”(教幹靠上,老師跟上,學生豁上)和“三海”戰術(人海、題海、苦海),為多考幾個學生費盡心思。教師焦頭爛額,學生疲憊不堪。那麼到底是哪些原因導致了我們的教育發展如此之慢呢?我們究竟離諾貝爾獎還有多遠呢?這恐怕是很多人感到納悶的問題。筆直不揣淺陋,願就此略論一二。??我們不妨先回過頭來看看中國的教育價值觀的發展過程。從建國初期到十年動亂結束,我們高舉的是培養“又紅又專的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大旗;從1977到1983年又迴歸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價值理念;從1984到1992年這一階段,受經濟發展的影響,新的“讀書無用論”開始擡頭;從1992到1997年,提出“教育價值多元化”(即教育要滿足受教育者多方面的需求,升學只是其中的一種;從1996年開始,基於對國際形勢的認識,國家開始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強調要提高全體國民的整體素質,以適應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從2001年開始,又開始了課程改革,大力推行新課程理念,。其總體目標是“全面貫徹國家教育方針,以提高國民素質為宗旨,加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協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為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礎。”應該說,我國教育從價值取向上是完全符合國際潮流和我國的實際狀況的,可為什麼真正的素質教育卻難以實施呢???我們都知道,素質教育是現代教育,其基本特徵是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適應和促進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具有全員性、大眾性、全面性、主動性、基礎性、差異性、長期性等特徵,其出發點就是提高整個民族的整體素質。而應試教育恰恰相反,搞的是精英教育,片面追求升學率,僅僅注重學生單一的發展,智育目標狹隘,忽視人文素質的培養,阻礙個性的發展,扼殺創造力,嚴重影響了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師生關係緊張。??一、教育主管部門的功績意識根深蒂固。只要高考中考存在,就要計算升學率,只要計算升學率就存在“比”!誰都不想落後!地市之間存在比,縣區之間存在比。升學率上去了,領導臉上有光,升遷也快,還可以在各種媒體上吹噓一番。你說你的素質教育搞的好,為什麼升學率不如我們啊?所以說很多地方是“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紮紮實實”!??二、素質教育評估機制尚不完善。如果上級對各地素質教育的實施有相關的評估機制,並且去認真實施的話,我想各地至少還會在素質教育方面做做“表面文章”。但遺憾的是,教育主管部門特別是省一級,只會制定一些所謂的素質教育方面的制度,從來不去深入基層強化指導、監督與評估。即使有,也是蜻蜓點水,搞搞形式主義。酒酣耳熱之即,光撿好的說!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方面。沒有強有力的評估機制做保障,素質教育只能是空談。??四、師資結構不合理。素質教育的實施離不開教師,而且需要高素質的教師。可現在很多地方的師資情況是“爺爺奶奶教小學,叔叔阿姨教初中,哥哥姐姐教高中”,就憑這樣的師資又怎麼去實施素質教育?況且很多地方由於教師工資長期拖欠,嚴重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又怎麼敢想高水平的素質教育?????五、來自家長的壓力。每......
為什麼說實施素質教育不是促進學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深化教育綜合改革
“十八大報告為未來教育的發展指明瞭方向。”十八大代表、海南省教育廳廳長鬍光輝說,報告把教育放在民生之首,明確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教育公平、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把每個孩子都培養成有用之才。
如何落實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胡光輝認為,當前首要的是推進教育領域的綜合改革,要有條不紊地推進考試製度、教育教學管理等方面的改革,通過改革突破實施素質教育的體制機制障礙,把教育發展引導到有利於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同時,要狠抓師資隊伍建設,培養教師敬業愛崗、關愛學生的良好道德修養,通過教師的言傳身教引導感染學生,讓學生在關愛中成長,在愉悅的環境中進步。
“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很及時,很有針對性,既迴應了人民群眾期待,又著眼於國家未來發展需要。我認為,現階段,必須要繼續深化教育綜合改革,為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創造良好的內外部改革環境。十八大報告中說要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讓我對教育改革發展充滿了信心!”十八大代表、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廳長郭虎說。
十八大代表、黑龍江省教育廳廳長徐梅說:“過去十年的教育體制改革,解決了思想觀念、教育供需矛盾、教育質量、教育保障和教育公平等一系列制約教育發展的突出問題。今後,教育綜合改革還應當繼續突破體制機制障礙,在人才培養體制、辦學體制、管理體制和保障機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切實提高教育質量
在十八大報告中,提高教育質量被冠以“著力”加以強調。對於表述上的這種細微變化,教育界代表都感到責任重大、任務緊迫。
“提高質量是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目前,中國教育已經進入到一個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新階段。”十八大代表、東北大學黨委書記孫家學說,“高校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和文化傳承創新為主要職能,是科技第一生產力和人才第一資源的重要結合點,在當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和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肩負著教育強國的重要責任和歷史使命。”
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是國家所需,是人民的期待。徐梅認為:“今後,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應當放到著力提高教育質量,推進教育教學內容和方法、課程教材、考試招生和評價制度改革上,切實探索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推進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當前,最重要的是要轉變管理體制機制以及資源配置方式,把提高質量作為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和資源配置方式改革的根本導向。”十八大代表、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說,今後,武漢大學將積極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堅持質量為本、創新為魂的核心理念,進一步推進人才培養體制和機制改革;進一步更新學術觀,改革評價機制;進一步發揮大學文化的引領作用;進一步處理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關係。
作為長期工作在基礎教育一線的十八大代表,上海市實驗小學校長楊榮認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質量是不能迴避的話題。教育質量的提高,首先要保證國家課程的高水平的落實;其次讓學生在夯實發展基礎的同時,體會到現實的快樂;再其次就是在提高學業水平的同時,要更注重培養學生積極的情感、廣泛的興趣以及實踐能力。
十八大代表、首都師範大學黨委書記張雪認為,素質教育不只是簡單體現在課堂教學上,它實際上需要學校整個教科研體系作為支撐。對高校而言,應確立實施素質教育和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下大力氣提高教育質量,真正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新世紀以來,全球進入空前的創新密集和產業振興時代。世界各國紛紛將發展教育、開發人力資源作為重大國家戰略,人才競爭空前......
影響素質教育實施的唯一原因是什麼
素質教育是我國在改革開放新時期,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要求、克服現有教育弊端提出來的,核心是解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根本問題。
1985年,《中共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教育體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質。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中小學教育要由‘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國民素質的軌道。1997年,《關於當前積極推進中小學實施素質教育的若干意見》系統闡述了有關素質教育的若干問題。1999年,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釋出了《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2006年,實施素質教育被寫入新修訂的《義務教育法》。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將“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確定為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
雖然素質教育在近20年的推進過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效,但是必須看到,當前中小學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應試教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依然步履艱難。
一、影響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觀念因素
當前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歷史文化傳統的影響,又有現實條件的限制。從家庭、學校、社會來看,筆者認為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主要受以下觀念因素的影響。
1. “學而優則仕”的傳統文化觀影響。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思想在中國傳承—代又一代。我國自設立科舉制度選拔人才以來,讀書、考試、做官就三位一體地發揮作用,“學而優則仕”一直是歷代莘莘學子讀書追求的目標。在中國人眼裡,讀書一直是高貴、品行與地位的象徵。“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等觀念根深蒂固。這種經過幾千年歷史積澱下來的文化傳統形成了一種深厚的歷史慣性,表現為中國家庭歷來對子女教育非常重視,重視、鼓勵、幫助子女通過教育走上仕途,以博取功名。儘管現代教育的意義與過去相比已發生了巨大變化,然而“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仍然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現實社會。
正是在這種報償利益的驅動下,天下父母無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都期望孩子通過讀書光宗耀祖。為此,家長把很大一部分精力、財力都花在了孩子的學習上面,他們為孩子購買各種學習資料、請各科家教、報各種補習班,以培養孩子的“考試能力”。不少學生家長更是不惜一擲千金,千方百計花錢讓孩子上名校。殊不知,正是在家長對孩子學習的“高標準、嚴要求”之下,卻又給自己的孩子套上了沉重枷鎖。由於每天學習時間過長,全國有超過一半的中小學生睡眠不足,不少孩子患上了神經衰弱、脊柱彎曲、近視眼等疾病,還有不少孩子患上了各種心理疾病。據調查,我國中小學生中有5.2%的孩子存在明顯的軀體化、強迫症狀、人際關係敏感、抑鬱等心理健康問題。
2. “學歷至上”的用人觀影響。制約素質教育全面實施的另一個障礙就是“學歷至上”論。由於我國人口眾多,就業壓力大,再加上國有企業改革等多方面原因存在,使得我國就業競爭日趨激烈。長期以來,我國在用人機制上堅持“學歷至上”論,即以學歷作為衡量人才的最重要標準。在現實社會中,往往是高學歷者才會有好的就業機會。同時,在就業體制上,勞動力就業市場對職業教育的支援也很不夠。“上大學是高貴,上職高是低人一等”。一個高職學校畢業生的工作機會和工作條件往往比不上一個受過普通高等教育的畢業生。這些觀念和體制都在無形地驅使著整個社會片面追求“考高分、進名校”。
近年來,在人才市場上還出現了一種“高消費”傾向,即用人單位在聘用人才時以“就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