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腦是誰發明的? ?
電腦是誰發明的?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複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位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臺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佔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電腦是怎樣發明的啊(過程)
1672年1月,萊布尼茲搞出了一個木製的機器模型,向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們做了演示。但這個模型只能說明原理,不能正常執行。此後,為了加快研製計算機的程序,萊布尼茲在巴黎定居4年。在巴黎,他與一位著名鐘錶匠奧利韋合作。他只需對奧利韋作一些簡單的說明,實際的製造工作就全部由這位鐘錶匠獨自去完成。1974年,最後定型的那臺機器,就是由奧利韋一人裝配而成的。萊布尼茲的這臺乘法機長約1米,寬30釐米,高25釐米。它由不動的計數器和可動的定位機構兩部分組成。整個機器由一套齒輪系統來傳動,它的重要部件是階梯形軸,便於實現簡單的乘除運算。
萊布尼茲設計的樣機,先後在巴黎,倫敦展出。由於他在計算裝置上的出色成就,被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700年,他被選為巴黎科學院院士。
萊布尼茲也是第一個認識到二進位制記數法重要性的人,並系統地提出了二進位制數的運演算法則。二進位制對200多年後計算機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萊布尼茲在法國定居時,同在華的傳教士白晉有密切聯絡。白晉曾為康熙皇帝講過數學課,他對中國的易經很感興趣,曾在1701年寄給萊布尼茲兩張易經圖,其中一張就是有名的“伏羲六十四卦方位圓圖”。萊布尼茲驚奇地發現,這六十四卦正好與64個二進位制數相對應。萊布尼茲認為中國的八卦是世界上最早的二進位制記數法。為此,他於1716年發表了《論中國的哲學》一文,專門討論八卦與二進位制,指出二進位制與八卦有共同之處。
萊布尼茲非常向往和崇尚中國的古代文明,他把自己研製的乘法機的複製品贈送給中國皇帝康熙,以表達他對中國的敬意。
最早的計算機是几几年發明的?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臺電腦ENIAC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
這臺計算機足有四個教室,也就是170平方米那麼,體重大約有30噸。
用了近兩萬個電子管,它的耗電量驚人,相當於同時亮起3750支40瓦光管的用電量。但它功能不多,工作速度也不快!
電腦是怎麼產生的?
電子計算機的發展史
·中國東漢發明的十進位計數法;宋朝發明了珠算盤。
·1617年,蘇格蘭發明家約翰·奈皮爾(JohnNapier)用骨制工具進行除法、減法以及加法和乘法的混合運算,發明了計算尺。
·1622年英格蘭的威廉·奧特雷得(WilliamOughtred)發明了滑動計算尺。
在開普勒的積極參與下,謝克哈特終於在1624年在海德堡大學開始研製第一臺有加減乘除四種運算功能的計算器(計算鍾),可惜在建造中樣機模型毀於一場大火。
1642年,帕斯卡(BlaiscPascal,1623-1662,法國數學家)發明了一臺手動計算機器。
1673年,萊布尼茨(G.W.Leibnitz,1646-1716,德國偉大的數學家)建造了一臺能進行四則運算的機械計算機器,轟動了整個歐洲。他的機器在進行乘法運算時採用進位-加(shift-add)的方法,這種方法後來演化為二進位制,也被現代電子計算機採用。
1822年,英國數學家查爾斯·巴比倫(CharlesBabbage,1791-1871)設計了一臺差分機的模型,可以執行算術運算。具有六位數的計算能力,更重要的是能夠計算到二次方的任何函式。
1854年,喬治·舒爾茨(GeorgeScheutz)和他學機械工程的兒子愛德華建成了世界上第一臺全操作性的差分機。
1884年,美國工程師赫爾曼·霍勒雷斯(HermanHollerith,1860-1929)製造了第一臺電動計算機。在1890年,他用電磁繼電器代替一部分機械元件來控制穿孔卡片,在美國人口普查時大顯身手,是人類第一臺機電式自動計算機。
1937年,德國的康拉德·朱斯(KonradZuse,1910-1995)建造了Z-1機電式計算機;1941年11月5日,Z-3研製成功,這是完全由程式控制的機電式計算機,全部使用繼電器,所有材料耗資25000馬克(當時合6500美元)。
從1939年4月開始,於1940年1月8日建成,這臺名為複數計算機器(ComplesNumberCalculator)像一臺高階的桌面計算器。
1944年5月,美國哈佛大學的應用數學教授霍華德·阿肯建成了"哈佛IBM自動序列控制計算機",後來稱為"馬克1號",它的元件還是繼電器。
1942年,愛荷華州立學院數學系教授文森特·阿特納索夫(VincentAtanasoff,美籍保加利亞人)和他的學生貝利設計的機器模型誕生。它有300個電子管,能做加法和減法運算,以鼓狀電容器來儲存300個數字。這是有史以來第一臺用電子管為元件的有再生儲存功能的數字計算機。後來他們設計的模型就以他們倆的名字命名,叫"阿特納索夫-貝利計算機"(Atanasoff-BerryComputer),簡稱ABC。在數字時代門檻上的ABC,真有點象徵意義。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誕生:
1946年2月10日,美國陸軍軍機械部和摩爾學院共同舉行新聞釋出會,宣佈了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愛尼亞克"研製成功的訊息。它有5種功能:1、每秒5000次加法運算;2、每秒50次乘法運算;3、平方和立方計算;4、sin和cos函式數值運算;5、其他更復雜的計算。2月15日,又在學校休斯敦大會堂舉行盛大的慶典,由美國國家科學院院長F·朱維特博士宣佈"愛尼亞克"。然後一同去摩爾學院參觀那臺神奇的"電子腦袋"。
出現在人們面前的"愛尼亞克"不是一臺機器,而是......
世界上第一臺電腦是誰發明的?
界上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一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製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一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佈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一臺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臺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干複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臺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臺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執行。這兩臺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裡,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物質短缺,兩臺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儲存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里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到......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複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位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臺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 。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佔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電腦是誰發明的?
世界上的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是誰發明的?中國的教科書、絕大多數學術著作和科學普及著作所說的電子計算機發明人都不是真正的發明人。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人約翰·阿塔那索夫(Atanasoff)教授。
大多數書上說,美國籍匈牙利裔科學家馮·諾依曼(John Von Neumann , 1903-1957)是電子計算機的發明人,他歷來被譽為“電子計算機之父”。但是,馮·諾依曼本人卻不認為自己是“電子計算機之父”。美國物理學家、曾在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擔任過馮·諾依曼助手的弗蘭克爾在一封信中這樣寫道:“許多人都推舉馮·諾依曼為‘計算機之父’,然而我確信他本人從來不會促成這個錯誤。或許,他可以被恰當地稱為助產士。但是他曾向我,並且我肯定他也曾向別人堅決強調:如果不考慮巴貝奇、阿達和其他人早先提出的有關概念,計算機的基本概念屬於圖靈。按照我的看法,馮·諾依曼的基本作用是使世界認識了由圖林引入的基本概念。”正是馮·諾依曼本人,親手把“計算機之父”的桂冠轉戴在英國科學家阿蘭·圖靈(Alan M. Turing ,1912-1954)頭上。但是,真正的“計算機之父”既不是馮·諾依曼,也不是阿蘭·圖靈。
在1973年以前,大多數美國計算機界人士認為,電子計算機發明人是賓夕法尼亞大學莫爾電氣工程學院的莫奇利(J. Mauchiy)和埃科特(P.Eckert),因為他們是第一臺具有很大實用價值的電子計算機ENIAC(埃尼阿克)的研製者。
現在國際計算機界公認的事實是: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的發明人是美國的約翰·文森特·阿塔那索夫(John V. Atanasoff ,1903-1995)。他在國際計算機界被稱為“電子計算機之父”。遺憾的是,中國計算機界的絕大多數人並不知道這個事實。
關於電子計算機的真正發明人是誰,美國的有關人阿塔那索夫、莫奇利和埃科特曾經打了一場曠日持久的官司,法院開庭審訊135次。最後由美國的一個地方法院作出判決。1973年10月19日,法院當眾宣佈判決書:“莫奇利和埃科特沒有發明第一臺計算機,只是利用了阿塔那索夫發明中的構思。”理由是阿塔那索夫早在1941年,就把他對電子計算機的思想告訴過ENIAC的發明人莫奇利。
阿塔那索夫(J. Atanasoft)是愛阿華大學物理學教授。阿塔那索夫是在他的研究生克利福特·貝瑞(Clifford E. Berry ,1818-1963)的幫助下發明電子計算機的。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的試驗樣機於1939年10月開始運轉。這臺計算機幫助愛阿華大學的教授和研究生們解算了若干複雜的數學方程。阿塔那索夫把這臺機器命名為ABC(Atanasoff- Berry-Computer),其中,A、B分別取倆人姓氏的第一個字母,C即“計算機”的首字母。
第一臺電子計算機誕生以後,阿塔那索夫和貝瑞卻沒有獲得發明者的花環。
在阿塔那索夫和貝瑞離開之前,已有兩臺改進後的ABC計算機能夠執行。這兩臺ABC計算機被存放在愛阿華大學物理樓的儲存室裡,逐漸被人遺忘。1946年,由於處質短缺,兩臺機器都被拆散,零件移作它用,只留下了儲存器部件。愛阿華大學沒有為ABC計算機申請專利,這就給電子計算機的發明權問題帶來了曠日持久的法律糾紛。美國地方法院的裁定是正確的,因為ENIAC的發明者莫契利確實到衣阿華大學參觀過ABC計算機,並聽了阿塔那索夫的介紹,由此得到啟發。
阿塔那索夫於1903年10月4日在美國馬里蘭州的哈密爾敦出生。他在佛羅里達州渡過了童年。他的父親是保加利亞僑民,在保加利亞得過最高級別的科學獎,......
電腦是誰發明的
確切的說 現在的電腦網路不是某人 發明的 因為他們發明的初衷不是現在意義上的電腦 是美國國防網路的複製版 電腦不強大,強大的是 網際網路。第一個個人計算機 是美國 ibm公司生產,電腦的產生,當然有電腦是不管用的 能讓電腦運轉的最重要的就是作業系統 從ibm開始和 比爾蓋茨合作 到現在 全球99以上的使用者使用微軟系統 現在的電腦是 硬體+軟體+網際網路 的結合體 缺一就是廢物。
第一個發明計算機的人是誰?
電腦是誰發明的,嚴格說起來很難界定。 計算機(computer)的原來意義是“計算器”,也就是說,人類會發明計算機,最初的目的是幫助處理複雜的數字運算。而這種人工計算器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十七世紀的法國大思想家帕斯卡。帕斯卡的父親擔任稅務局長,當時的幣制不是十進位制,在計算上非常麻煩。帕斯卡為了協助父親,利用齒輪原理,發明了第一臺可以執行加減運算計算器。後來,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茲加以改良,發明了可以做乘除運算的計算器。之後雖然在計算器的功能上多所改良與精進,但是,真正的電動計算器,卻必須等到公元 1944年才製造出來。 而第一部真正可以稱得上計算機的機器,則誕生於1946年的美國,毛琪利與愛克特發明的,名字叫做ENIAC。這部計算機使用真空管來處理訊號,所以體積龐大(佔滿一個房間)、耗電量高(使用時全鎮的人都知道,因為家家戶戶的電燈都變暗了!),而且記憶容量又非常低(只有100多個字),但是,卻已經是人類科技的一大進展。而我們通常把這種使用真空管的計算機稱為第一代計算機。 第一代的電腦有2間教室大,跟現在我們一般用的個人電腦體積差很多吧。 當時的電腦零件是真空管(現在已經找不到了) 而存檔的東西是一種打孔卡片,若沒有前人的設計概念,也沒有計算機的發明,所以計算機是誰發明的還有點難界定。
記得采納啊
電腦是怎麼被髮明出來的?
世界第一臺電子計算機於1946年誕生於美國華盛頓的史密森博物館,她的名字叫“埃尼阿克”
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發明於二戰之中。因為它是為美國海軍繪製彈道圖用的。它有半個足球場那麼大,裡面含有500英里的電線,是用電磁訊號移動機械部件。它的執行速度很慢,3——5秒執行一次,適應性也很差,只適用於專門的領域。他只是一臺普通用途的計算機。
短短几十年裡,計算機已經奇蹟般地繁衍了四代。第一代是使用真空電子管執行的計算機。十一年以後,就出現了第二代電晶體計算器。七年後,又更新產生了第三代積體電路計算機。十年後,又發明了現在較大規模積體電路計算機。幾十年的時間,計算機有了如此大的發展,而且一次比一次先進,一次比一次用途廣泛。以至於成為現代社會的天之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