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堂是什麼意思?
遺民是什麼意思
遺民 yímín
1.亡國之民;前朝留下的老百姓。
《左傳·哀公四年》:“司馬致邑,立宗焉,以誘其遺民,而盡俘以歸。” 杜預 注:“ 楚復詐為蠻子作邑,立其宗主。”
《史記·周本紀》:“ 成王既遷殷遺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無佚》。”
元 王逢 《錢塘春感》詩之六:“遺民暗憶名都會,尚繞湖脣唱大堤。”
清 唐孫華 《讀顧亭林集二十四韻》:“勝國遺民在,貞心匪石堅。”
稜晗《論中立》:“[秦國)害怕六國的遺民反抗,叛亂,在武力控制之下,執行全面的文化殺戮,焚書坑儒。”
2.指淪陷區的人民。
宋 陸游 《感興》詩:“遺民淪左衽,何由雪煩冤?”
3.指改朝換代後不仕新朝的人。
《藝文類聚》卷七引 漢 杜篤 《首陽山賦》:“其二老(指伯夷、叔齊)乃答餘曰:吾殷之遺民也。”
清 樑章鉅 《歸田瑣記·鼓樓刻漏》:“ 陳石堂,名普 ……以宋遺民不受元聘,隱居授徒,巋然為後學師表。”
魯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這是明的遺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4.指劫後餘留的人民。
《左傳·閔公二年》:“ 衛之遺民男女七百有三十人。”
《三國志·魏志·衛覬傳》:“當今千里無煙,遺民困苦,陛下不善留意,將遂凋弊不可復振。”
5.後裔;後代。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為之歌唐,曰:‘思深哉!其有陶唐氏之遺民乎?不然,何憂之遠也。非令德之後,誰能若是?’”
宋 梅堯臣《寄題蘇子美滄浪亭》詩:“莫與吳俗尚, 吳俗多文身。蛟龍刺兩股,未變此遺民。”
清 錢謙益 《父誥》:“予觀於土風, 巴之人有好古樂道之詩焉。今其遺民猶有存者。”
6.指隱士。
唐 張登 《招客遊寺》詩:“招取遺民赴僧社,竹堂分坐靜看心。”
明 李介 《天香閣隨筆》卷二:“ 樑溪陳卿茂 ,字本符,予未識其人,曾於友人處見其詩箋一幅,玩其詞意,亦今日之遺民也。”
清 王士禛 《香祖筆記》卷八:“ 張遺字瑤星 , 金陵遺民也。居棲霞一小庵,數十年不入城市,著書十餘種。”
7.泛指老百姓。
宋 葉適 《再申省狀》:“伏乞俯加矜惻,特賜奏聞,許令就今年致仕。漁樵故物,復還山澤之臞;耕鑿遺民,永被乾坤之造。”
宋 陳亮 《胡夫人呂氏墓碣銘》:“因嘆承平遺民,雖婦人猶能如此。”
SERE是什麼意思
SERE就是美國的SERE特種訓練學院。對特種兵意志力的訓練方式使該學院成為世界各國特種兵的“神聖殿堂”。“SERE”是由“生存”、“躲避”、“抵抗”和“逃逸”4個詞的第一個字母組成的。根據訓練計劃,在生存訓練中,受訓者要學會在很少甚至無水與食物的條件下,靠雨水、溝水(甚至髒水)、樹葉、野草、野獸和昆蟲存活下來,而且要保持戰鬥力;在抵抗訓練中,要學會在無彈藥的情況下,使用可能得到的銳器、硬物,甚至徒手與對方搏鬥;在逃避訓練中,要學會在負傷的情況下,如何躲避對方的追捕,而實在逃不掉被俘以後,又要頂得住對方的種種折磨。據受訓軍官透露,經過了仿真戰俘營的折磨後,特種兵往往更願意戰死沙場,因為“被俘”後遭受的折磨讓他們刻骨銘心。
捨身取義是什麼意思
捨生取義意為:
為了正義事業不怕犧牲。常用於讚揚別人難能可貴的精神。出自《孟子·告子上·魚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若能幫上你,請採納。謝謝!
中國的伊斯蘭教是什麼派別的
中國的穆斯林除了在新疆的塔吉克族是什葉派外以遜尼派中的哈納菲教法學派為主,雖然是同一個學派的中國穆斯林並不完全一致,在發展過程中產生了老派和新派,新派又包括伊赫瓦尼(兄弟)和賽萊菲耶(遵循前輩者)。老派又包括格迪目(古老)派和各種門宦。門宦是中國人對蘇菲主義的稱法,蘇菲主義代表了伊斯蘭教中的神祕思想, 他們的教義由他們的教主(老人家)主持,由於追隨的教主不同所以產生了很多門宦制度,如折赫裡耶、胡菲耶、白莊門宦、撒拉門宦等?有人把中國穆斯林派別分為三大教派和四大門宦,三大教派是:老教(格迪目)、新教(伊赫瓦尼)和賽萊菲耶。四大門宦是著赫裡耶和西道堂等?不管怎麼說,伊斯蘭教是主張和平的宗教反對分裂。無論是什麼教派,他們的基本信仰(如認主獨一)主要教義(如禮拜)都是統一的,區別只是一些細節問題。嚴格的說中國穆斯林算不是教派
“英語沙龍”、“設計沙龍”中沙龍是什麼意思?它和以色列的沙龍有關係嗎?
沙龍是個來自歐洲的舶來品,其法文SALON的本意就是客廳。某些人在老時間老地方相聚於斯,或談藝術或論時政或者就是天南海北地神侃一通。當然,也不是阿狗阿貓都可以隨意進入,林妹妹也肯定不會在此見到焦大。沙龍若是踢足球的幹活,大家要麼都是中超要麼都是甲B;假如是舞文弄墨的,那作品基本都發表在省市級以上報刊的,發在廠報區報的“自然”不帶。人以群分的沙龍是有著鮮明的檔次和級別的。也可以說,有怎樣的實力就進入怎樣的沙龍。這就是沙龍的一個本相。
雖說沙龍起源16世紀的意大利,走紅於17世紀的法蘭西;可在中國也有相類似的玩法。文人叫圈子,民間則喊作幫啊派啊;後來,又有了俱樂部這樣洋為中用的稱謂。在我的記憶裡,比較有名氣的文人沙龍是“二流堂”,資本家的沙龍為“星期聚餐會”。
二十多年前讀大學時,有一次在《新文學史料》雜誌看到:在上個世紀的三十年代,上海一些志同道合且趣味相投的文學青年,定期聚會,交流作品;大家既無情挑刺又互相取長補短。不買賬的,下次攜新作再來。如此周而復始,不少有影響的作家就在沙龍裡煉成了。直到今天,對這樣的沙龍,仍然很是羨慕。
說來也怪。凡是能出人出作品的沙龍,凡是能勾得鳳凰來的沙龍,幾乎都有個出色的主持人。就拿老外的沙龍來說,這些優秀主持人還基本上由女生來唱主角。尼儂的沙龍,引來喜劇大師莫里哀和他的班子;夏德萊夫人的沙龍,俘虜了另一個文學大師伏爾泰。絲坍茵沙龍裡精緻的茶點飲品,不僅讓畢加索、海明威和喬伊斯等大飽口福,同時也餵了一下他們飢餓的靈魂。也有這樣的情形,有的雖不是女主人,但照樣也成了沙龍的核心,吾國才貌出眾的林徽茵,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自沙龍問世的五百多年來,沙龍之相也在不斷地變異換貌。有以文以畫以藝術會友的,有成為革命溫床的,有作為前進跳板的,有變成傍大戶場所的,有成了做買賣地方的……當然,也生出不少傳世的風流。用今天的話來說,沙龍是個平臺是個載體;就看你識相不識相,識相就有好賣相。援引一位偉人的話,藉助它是可以演出許多威武雄壯的活劇來。
當然,也有憤然告別沙龍而成名的大師,譬如那個凡高。大師離開了他一度迷戀的巴黎沙龍,獨自回到了比爾。他在給弟弟提奧的信中表達了對沙龍的看法:“那裡存在友誼、堅強和真摯的愛。也感到了一種可怕的阻力,它消耗了精神的能量。”
這麼看來,沙龍就是一把雙刃劍。想想也不奇怪,世上的事物,哪一個不是矛盾的複合
有關文天祥的故事簡介要250字
250字的文天祥的故事簡介:
文天祥是南宋的一位民族英雄。他本來是個文官,可為了反對侵略,保衛國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戰場。那時候,元朝派出大軍,要消滅南宋,文天祥聽到消息,拿出自己的家產,召募起3萬壯士,組成義軍,抗元救國。有人說:“元軍人那麼多,你這麼點人怎麼抵擋?不是虎羊相拚嗎?”文天祥說:“國家有難而無人解救,是我最心疼的事。我力量雖然單薄,也要為國盡力呀!” 後來,南宋統治者投降了元軍,文天祥仍然堅持抗戰。他對大家說:“救國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難以醫治,兒子還是要全力搶救啊!”不久,他兵敗被俘,堅決不肯投降,還寫下了有名的詩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堅持民族氣節至死不變的決心。他拒絕了元朝的多次勸降,終於實現了捨身取義的理想,慷慨就義。多少年來,文天祥的救國精神,代代相傳,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
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雲孫,字天祥,後換以天祥為名,改字履善,寶祐四年(1256年)中狀元后再改字宋瑞,後因住過文山,而號文山。南宋末期吉州吉水(今江西吉安縣)人,漢族江右民系。宋理宗寶佑四年舉進士第一,宋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長驅東下,文於家鄉起兵抗元。次年,臨安被圍,除右丞相兼樞密使,奉命往敵營議和,因堅決抗爭被拘,後得以脫逃,轉戰於贛、閩、嶺等地,兵敗被俘。受俘期間,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祿勸降,文天祥寧死不屈,從容赴義,生平事蹟被後世稱許,與陸秀夫、張世傑被稱為“宋末三傑”。
水滸傳任意一人物簡介1000字
魯智深的出身及綽號:魯智深,原名魯達,宋渭州經略使种師中帳下提轄官,生得身長八尺、腰闊十圍、面圓耳大、鼻直口方,腮邊一部絡腮鬍須,為人性如烈火,好打抱不平,因三拳打死鎮關西,為避禍出走,後在五臺山文殊院出家為僧,因背上刺有花繡,故此江湖上人送綽號“花和尚”。
魯智深上梁山的緣由:九紋龍史進大鬧史家莊後,為尋師父王進來到渭州,先後巧遇開手師父李忠和提轄魯達。史、魯二人一見如故,相約來酒樓喝酒。正高興間忽隔壁有人啼哭,魯達不快叫來金氏父女,問明原因,方知金女被本地惡霸鄭屠霸佔,魯達大怒,便要去找鄭屠算帳,被史、李二人勸住,三人贈銀兩給金氏父女。次日,魯達先送走金氏父女,後來到狀元橋下找到鄭屠,藉故與其動手,三拳將其打死出走,在雁門縣重遇金氏父女,得其婿趙員外引薦上五臺山文殊院剃度為僧,法名智深,因兩次酒後鬧事不容於僧眾,攜智真長老書信往投汴京大相國寺,於路先在桃花村醉打小霸王周通,後與史進重逢火燒瓦罐寺殺死生鐵佛。來到東京後被派往菜園,倒拔垂楊柳,鎮服眾潑皮,演武時遇林沖結為好友,林沖遭陷,魯智深大鬧野豬林救下林沖。後遇楊志,並與曹正等人奪得二龍山。三山聚義大戰呼延灼後,同上梁山。天文石碣位居天孤星,為一百單八將之十三,成為梁山泊步軍頭領。
魯智深的結局:魯智深上梁山後英勇善戰,反對招安。梁山歸順朝庭平定遼國後,魯智深重上五臺山謁見智真長老問詢前途,智真長老曰: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後來,魯智深果然擒得方臘大將夏侯成,並親手抓獲方臘。在回京途中,在杭州恰逢錢塘江潮信大至,魯智深想起長老之言,問明“圓寂”之意,沐浴更衣,焚香打座,圓寂而逝。朝庭因其有擒獲方臘大功,加贈魯智深為義烈照暨禪師。
1)愛憎分明,剛爽豪邁,見義勇為,粗中有細,扶危濟困,疾惡如仇:他非常同情關心被當地惡霸鎮關西欺侮的金家父女,在傾聽完金氏父女的控訴後,主動向金氏父女贈送銀兩,親自保護他們逃離虎口;等到金家父女逃離虎口後,他才來到鎮關西肉鋪前激怒鄭屠,讓其對自己動手,最終為民除害,這些表現了他扶危濟困、嫉惡如仇的優秀品質。
(2)慷慨大方,重義疏財:與金家父女沒有任何關係,但當傾聽完金家父女的控訴後,馬上主動提出要給金家父女盤纏讓他們回東京,當他掏出自己所有的銀子覺得不夠時,便向旁邊的李忠求助銀兩,當李忠不爽利地摸出二兩銀子時,魯達便認為李忠不仗義,將那二兩銀子丟還他。
(3)率直粗獷,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為了保證金氏父女能平安的離開,魯達竟在店門口“坐了兩個時辰”拖住店小二追尋金氏父女的舉動,“約摸金公去得遠了,方才起身。”
在懲治惡霸鎮關西的時候,不是不問青紅皁白就動手,而是採取先激後打的策略,讓鄭屠手持剔骨尖刀先動手,將他引到街上,當眾質問鄭屠,讓大家瞭解“拳打鄭屠”是正義的行動,直到後來不慎失手打死鄭屠,他也是隨機應變,遇險不驚:“這廝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走了”……這些都表現了魯達的勇而有謀、粗中有細的性格特點。
魯智深,人稱花和尚,小說《水滸傳》中重要人物,梁山一百單八將之一。姓魯名達,出家後法名智深。 魯達本在渭州小種經略相公手下當差,任經略府提轄。為救弱女子金翠蓮,他三拳打死鎮關西,被官府追捕。逃亡途中,經趙員外介紹,魯達到五臺山文殊院落髮為僧,智真長老說偈賜名曰:“靈光一點,價值千金。佛法廣大,賜名智深。”他有了安身之處,隱姓埋名過起了日子。可智深在寺中難守佛門清規,大鬧五臺山,智真長老只得讓他去投東京汴梁大相國寺,臨別贈四句偈言:“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水而興,遇江而止。”
魯智深在相國寺看守菜園,收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