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如何促進教育公平?
如何大力促進教育公平
第一,促進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的新要求,今後,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為目標,不斷擴大和切實保障基本的教育機會公平。在義務教育階段,要著力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鞏固免費義務教育的普及成果,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著重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確保適齡兒童少年接受良好義務教育。在其他教育階段,要切實落實政府在辦好學前教育中的責任,加快構建覆蓋城鄉、佈局合理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在基本普及高中階段教育進程中,將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中等職業教育作為基礎性普惠性教育服務納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範圍,逐步實行中等職業教育免費制度,努力讓廣大人民群眾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
第二,促進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資源。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當前重點是繼續加強薄弱環節和關鍵領域,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通過合理配置教育資源尤其是財政投入為主的公共教育資源,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積極推進困難地區辦學條件儘快達到國家基本標準,不斷完善國家教育資助政策體系,使其有效全面覆蓋各級各類學校的困難群體。
第三,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環節是堅持教育制度規則公平。促進教育公平是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教育制度規則公平對於教育公平至關重要。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關於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的總體要求,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規則程序勢在必行。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在實施重大教育政策及改革舉措前,要堅持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通過預設規則程序徵求社會意見,完善督導制度和監督問責機制,各級各類學校繼續做好校務公開、財務公開,實施招生考試“陽光工程”,建設現代學校制度,積極發揮社會組織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此外,民辦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促進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按照黨的十八大報告所重申的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的要求,要在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辦教育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支持社會力量積極探索辦學體制和育人模式創新,提高質量辦出特色。這都需要全面推進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堅持用規範管理維護教育公平,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奠定更好制度基礎,營造更好社會氛圍。
高一政治 運用公民的政治生活的知識,分析我國促進教育公平的理論依據
①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本質是人民當家作主。政府促進教育公平,體現尊重人民主人翁地位,維護公民的發展權。
②人民民主具有真實性。政府促進教育公平系列措施,體現了人民的合法利益得到充分實現。
③堅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政府促進教育公平系列措施,保障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請從經濟生活角度,說明我國政府應如何促進教育公平拜託各位大神
1)如果你出生在乞丐群裡,你所受到的教育水平必定遠低於你現在的。那是因為,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絕對的公平。人的靈魂可以是平等的,但是環境與條件決定了不平等的現實存在。任何追求絕對公平的人都是沒有受到充分教育的。 2)政府促進教育公平的原則是:提供一個相對公平的制度與相互競爭的平臺。現行的初級義務教育和後期高考制度原本就是一個非常公平的教育體系。但是,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政府應該繼續完善這個制度與平臺。並努力去除一些地方保護主義,主要是去除城裡人的教育特權。這將觸及到包括你在內的很大一部分人群的利益。 3)讓你去窮苦偏僻的地方去執教,你願意嗎?你不願意,那麼大多數人也不願意!那麼,那些對方的師資力量就差。鼓勵措施是有限的,實際地區差別是存在的。這就需要社會發展到更高的階段才能逐漸拉平差距,才可能使得教育更公平。同時,當你自己有了點錢,你就會跑去更好的地區,這叫人往高處走。那麼如果大量投資,將造成大量浪費。這種教育不平衡是由於經濟不平衡造成的。所以,政府要西部大開發。 4)就算是同一所學校,甚至同一個年級,也會存在各種教育不公平現象。比如:教師教學能力不同、教師的個人品質不同等等。差異總是存在的!所以,政府不可能面面俱到。就像考試,你能考幾分?不要別人考90分,你自己考不及格還覺得人家就是沒做好。公平對待政府,多提合理化建議,這也是政府希望大家參與的。這也是促進教育公平的一種有力措施。
如何做到課堂教育公平
在課堂活動中,同等地對待同等的人容易實現。在對待兩個同等學習態度和同等學習能力的學生有教無類(教育機會均等),是教育公平;因材施教(教育過程個性化)也是教育公平。就近入學是教育公平;給予受教育者一定的教育,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在課堂活動中,同等地對待同等的人容易實現。在對待兩個同等學習態度和同等學習能力的學生時,教師能夠對他們施以同樣程度的關愛,給他們創造同等的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對他們提出相同的學習目標要求。然而,現實中,一個班級裡這樣同等的學生並不多見。在現實中,教師所面對的大多數是 不同等的學生。在課堂活動中,要做到不同等地對待不同等的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實現教育公平方面採取了哪些措施
目前,我國推進教育公平,面臨著來自政績、民眾、融資和社會慣性等方面的阻力。發展教育公平,必須直面以上阻力,並從四大方面入手,推進教育公平向前發展。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
增加政府教育投入,是縮小地區間、學校間教育差距的重要前提,是推進教育公平的關鍵。長遠來看,如果教育投入不增加,僅靠改變現有教育資源的分配模式,以犧牲局部學校的教育質量來實現教育公平;或者以產業化的方式,政府負責薄弱學校、市場負責優質學校來發展教育,都難以實現教育的公平發展。
我國財政性教育支出至今也沒有達到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國務院制定的佔GDP4%的法定標準。2004年,財政性教育支出佔GDP的比例降低到2.79%,雖然很多人士解釋這有國家調整GDP的因素,但是,如此低的教育投入,是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嚴重不協調的。
在政府教育投入不足的前提下,政府增加對一些地區、一些學校的投入,往往會對另一些地區、另一些學校的投入產生"擠出效應"。舉例來說,我國制訂了"十一五"期間重點發展中西部教育、農村教育的政策,計劃對中西部教育、農村教育未來五年增加2000億元投入,在教育經費投入總量不足的前提下,這就意味著,將縮減對其他地區、階段教育的投入。
事實上,政府應增加教育投入,在保證不降低一些學校的教學質量情況下,增加對薄弱學校的教育投入,由此縮小學校間的差距。
農村義教經費保障
"兩免一補"灑教育公平陽光
“兩免一補”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孩子上學的負擔明顯減輕。“免除學雜費,農民得實惠”成為新的流行語;“新的學期到學校,兩免一補真熱鬧。爸爸媽媽開懷笑,同學樂得呱呱叫”的新童謠廣為傳誦。
解讀六中全會《決定》 :如何保障和促進教育公平?
新華網北京11月10日電教育公平指的是接受教育的機會和接受相同教育質量等方面的公平。促進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教育改革和發展不懈追求的目標。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了保障和促進教育公平的具體要求和措施,主要包括:
第一,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質量,建設現代國民教育體系和終身教育體系,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機會。
第二,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第三,健全教育資助制度和助學體系,推進優質教育資源公平配置。
改革資源配置模式
改革政府教育資源投入配置模式,是與增加教育投入相對應的。國家在增加教育投入的同時,應改變當前地方負責分級管理的模式,做到義務教育經費的統籌配置,避免由於地區發展的差異,製造教育差距。
教育資源的配置,應從兩方面衡量:從學校角度看,考查政府的教育經費投入;從受教育者角度看,考慮其受教育機會。
從教育經費問題看來:2006年9月頒佈實施的新《義務教育法》,明確闡述了經費保障問題,指出義務教育經費投入實行國務院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根據職責共同負擔,盛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負責統籌落實的體制,要求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在財政預算中將義務教育經費單列,縣級人民政府編制預算,除向農村地區學校和薄弱學校傾斜外,應當均衡安排義務教育經費。國務院和盛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加大一般性轉移支付規模和規範義務教育專項轉移支付,支持和引導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增加對義務教育的投入。地方各級人民政......
根據經濟生活知識,國家應採取哪些措施促進教育公平
主要是農村的。
比如:取消農業稅、實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等。
免除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有利於保障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權利;有利於落實科教興國戰略,提高勞動者素質;有利於減輕家庭經濟負擔;有利於維護社會公平。
政治試題為什麼要促進教育公平
推進教育公平,有利於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權;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與和諧;有利於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有利於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以及科學發展觀的落實。
如何實現教育公平馬克思主義觀點
解讀: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育公平是重要的社會公平.今年要在全國農村全面免除義務教育學雜費,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建立和健全國家獎學金、助學金制度.
分析:運用社會主義的本質、宏觀調控、財政的作用,國家的性質和職能等知識,分析國家促進教育發展、實現教育公平的措施和意義.
根據黨的十七大關於“優先發展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戰略部署,為全面提高國民素質,促進教育事業科學發展,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特制定本規劃綱要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國必先強教.優先發展教育、提高教育現代化水平,對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目標、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俱有決定性意義.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教育.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在以毛澤東同志、鄧小平同志、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的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全黨全社會同心同德,艱苦奮鬥,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建成了世界最大規模的教育體系,保障了億萬人民群眾受教育的權利.教育投入大幅增長,辦學條件顯著改善,教育改革逐步深化,辦學水平不斷提高.進入本世紀,城鄉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現,職業教育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農村教育得到加強,教育公平邁出重大步伐.教育的發展極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質,推進了科技創新、文化繁榮,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我國實現了從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的轉變.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從現在起到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世界格局深刻變化,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我國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人口、資源、環境壓力日益加大,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更加迫切.國際金融危機進一步凸顯了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國未來發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靠人才,根本在教育.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活,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接受良好教育成為人民群眾強烈期盼,深化教育改革成為全社會共同心聲.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教育振興,全民有責,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必須始終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要求,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需要,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促進公平為重點,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科學發展,加快從教育大國向教育強國、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 指導思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優先發展教育,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人力資源強國.
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