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件測試目的和意義?
軟件測試的目的是什麼?
軟件測試是程序的一種執行過程,目的是儘可能發現並改正被測試軟件中的錯誤,提高軟件的可靠性。它是軟件生命週期中一項非常重要且非常複雜的工作,對軟件可靠性保證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在目前形式化方法和程序正確性證明技術還無望成為實用性方法的情況下,軟件測試在將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仍然是軟件可靠性保證的有效方法。軟件工程的總目標是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和物力資源,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軟件開發項目。不足的測試勢必使軟件帶著一些未揭露的隱藏錯誤投入運行,這將意味著更大的危險讓用戶承擔。過度測試則會浪費許多寶貴的資源。到測試後期,即使找到了錯誤,然而付出了過高的代價。E.W.Dijkstra的一句名言說明了這一道理:“程序測試只能表明錯誤的存在,而不能表明錯誤不存在。”可見,測試是為了使軟件中蘊涵的缺陷低於某一特定值,使產出、投入比達到最大。
測試用例在軟件測試中的作用是什麼?
1、指導測試的實施測試用例主要適用於集成測試、系統測試和迴歸測試。在實施測試時測試用例作為測試的標準,測試人員一定要按照測試用例嚴格按用例項目和測試步驟逐一實施測試。並對測試情況記錄在測試用例管理軟件中,以便自動生成測試結果文檔。根據測試用例的測試等級,集成測試應測試那些用例,系統測試和迴歸測試又該測試那些用例,在設計測試用例時都已作明確規定,實施測試時測試人員不能隨意作變動。2、規劃測試數據的準備在我們的實踐中測試數據是與測試用例分離的。按照測試用例配套準備一組或若干組測試原始數據,以及標準測試結果。尤其象測試報表之類數據集的正確性,按照測試用例規劃準備測試數據是十分必須的。除正常數據之外,還必須根據測試用例設計大量邊緣數據和錯誤數據。3、編寫測試腳本的”設計規格說明書”為提高測試效率,軟件測試已大力發展自動測試。自動測試的中心任務是編寫測試腳本。如果說軟件工程中軟件編程必須有設計規格說明書,那麼測試腳本的設計規格說明書就是測試用例。4、評估測試結果的度量基準完成測試實施後需要對測試結果進行評估,並且編制測試報告。判斷軟件測試是否完成、衡量測試質量需要一些量化的結果。例:測試覆蓋率是多少、測試合格率是多少、重要測試合格率是多少,等等。以前統計基準是軟件模塊或功能點,顯得過於粗糙。採用測試用例作度量基準更加準確、有效。5、分析缺陷的標準通過收集缺陷,對比測試用例和缺陷數據庫,分析確證是漏測還是缺陷復現。漏測反映了測試用例的不完善,應立即補充相應測試用例,最終達到逐步完善軟件質量。而已有相應測試用例,則反映實施測試或變更處理存在問題。
軟件測試的意義
軟件測試的意義在於,保證發佈出去的產品達到了一定的質量標準。軟件測試工程師的工作就是利用測試工具按照測試方案和流程對產品進行功能和性能測試,甚至根據需要編寫不同的測試工具,設計和維護測試系統,對測試方案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評估。執行測試用例後,需要跟蹤故障,以確保開發的產品適合需求。 使用人工或者自動手段來運行或測試某個系統的過程,其目的在於檢驗它是否滿足規定的需求或弄清預期結果與實際結果之間的差別. 它是幫助識別開發完成(中間或最終的版本)的計算機軟件(整體或部分)的正確度(correctness) 、完全度(completeness)和質量(quality)的軟件過程;是SQA(software quality assurance)的重要子域。
軟件測試中抓包測試,抓包的目的是什麼?
在程序運行的數據交互中,傳輸的數據一般都是以數據包的形式傳輸。
在這個發送和接收的過程中,可能發出的數據包中有錯誤的數據,也可能接收的包中有錯誤的數據,從而導致後期的程序處理出錯。
因此我們直接抓取傳輸中的數據包,通過其他工具或方法解析數據包中的原始數據,就可以定位是否是因為數據出錯而導致程序出錯,如果出錯又是那一部分的數據出錯等。
一般抓包測試多用於通信行業和網絡行業的測試。
什麼是軟件測試,軟件測試的目的和意義是什麼
就是在軟件正式使用之前的一系列測試 基本上就是測試軟件的相關功能的實現 和交互情況
軟件測試的目的是什麼?軟件測試中,應注意哪些原則
在經歷需求、分析、設計、實現、部署後,軟件將被使用並進入維護階段,直到最後由於缺少維護費用而逐漸消亡
軟件測試概念、理論、方法、目的?
軟件測試方法是指測試軟件性能的方法。隨著軟件測試技術的不斷髮展,測試方法也越來越多樣化,針對性更強;選擇合適的軟件測試方法可以讓我們事半功倍。
軟件測試方法:
1 測試分類
▪ UI測試
▪ 冒煙測試
▪ 隨機測試
2 本地化測試
▪ 基礎化
▪ 國際化
▪ 安裝測試
3 白盒測試
4 黑盒測試
5 自動化
▪ 迴歸測試
▪ 驗收測試
6 靜態測試
7 動態測試
8 單元測試
9 集成測試
10 系統測試
11 端到端
12 卸載測試
13 驗收測試
14 性能測試
▪ 健全測試
▪ 衰竭測試
▪ 負載測試
▪ 強迫測試
▪ 壓力測試
▪ 恢復測試
15 安全測試
16 兼容性
17 可用性
18 比較測試
19 可接受性
20 邊界條件
21 強力測試
22 裝配安裝
23 隱藏數據
24 等價劃分
25 判定表
26 深度測試
27 基於設計
28 文檔測試
29 域測試
30 接口測試
31 逆向測試
32 非功能性
33 極限測試
理論:
1. 像無經驗的用戶那樣做
輸入意想不到的數據;中途變卦而退回去執行其他操作;單擊不應該單擊的東西……
範2. 在已經找到軟件缺陷的地方再找找
原因有二:一是軟件缺陷的集中性。如果發現在不同的特性中找出了大量上邊界條件軟件缺陷,那麼就應該對所有特性著重上邊界條件。對某個存在的缺陷,應當投入一些案例來保證這個問題不是普遍存在的。二是程序員往往傾向於只修改報告出來的軟件缺陷,不多也不少。比如報告啟動-終止-再啟動255次導致衝突,程序員可能只修復了這個問題。重新測試時,一定要重新執行同樣的測試256次以上。
3. 憑藉經驗、直覺和預感
記錄哪些技術有效,哪些不行。嘗試不同的途徑。如果認為有可疑之處,就要仔細探究。按照預感行事,直至證實這是錯誤為止。 經驗是人們對錯誤行為的稱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