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爆發原因分析?

General 更新 2024-12-27

甲午戰爭爆發的原因【根本,直接】

1、19世紀70年代以後,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壟斷代替自由競爭,壟斷組織還跨出國界,形成國際壟斷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促使各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對外侵略擴張。資本輸出越來越具有重要意義,帝國主義國家對殖民地的依賴性越來越大,它們一面把殖民地作為原料產地和銷售市場,另一方面把殖民地作為資本輸出的重要投資場所。同時,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性加強,美、德、日等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不斷向佔有殖民地較多的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挑戰,要求重新分割世界。而英、法等老牌資本主義國家,隨著經濟優勢的削弱和喪失,要求更多的榨取殖民地。上述情況,導致19世紀晚期資本主義列強“開始了奪取殖民地的‘大高潮',分割世界領土的鬥爭達到極其尖銳的程度”(列寧語)。甲午中日戰爭就是在這樣的國際大背景下爆發的。

2、日本從明治維新後,大力發展資本主義,國力逐漸強盛。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日本在政府保護下,產生壟斷組織。首先,日本壟斷資本帶有濃厚的封建性和軍事性。表現在政治上,封建軍閥、貴族和地主官僚、壟斷財閥三位一體,控制了近代日本國家的政治生活,勞動人民無民主權利可言;表現在經濟上,壟斷資本家有的由舊式封建特權商人轉化而來,有的本身是大地主,封建剝削殘餘大量存在,勞動人民生活貧困,造成國內市場狹小。其次,日本是後起的資本主義國家,一開始就受國歐美資本主義列強的壓迫。由此,代表軍閥、地主和大資產階級的天皇政權更具有強烈的侵略性和野蠻性。日本統治集團急需通過對外侵略擴張以轉移國內矛盾,爭奪國外市場。它們極力發展軍國主義,大力推行侵略擴張的大陸政策,迅速走上了“徵韓侵華”的道路,這是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

3、日本在對外侵略擴張過程中,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美國希望日本成為其侵略中國和朝鮮的助手;英國企圖利用日本牽制俄國在遠東發展勢力;德法為乘機奪取在華新的權益,也極力支持日本侵略中國。俄國因準備未就緒,對日本採取不干涉政策。列強的默許和縱容,成為日本實施侵略計劃的有利條件。

4、中國封建落後,清政府腐敗無能,軟弱可欺,助長了日本侵略氣焰,導致戰爭不可避免,慈禧為首的清政府對外實行媚外的外交政策,一味妥協投降;對內不能修明政治,做任何有意義的改革,相反搜刮掠奪,大肆鋪張。面對一觸即發的戰爭形勢,李鴻章實行“避戰求和”的方針,寄希望於其他列強的“調停”,不作戰爭準備。

中日甲午戰爭發生的原因

在20世紀發生了世界性的經濟危機,當時的日本遭到了嚴重的打擊。日本國內為了緩解國內矛盾,同時借這個機會稱霸世界,於是國內軍國主義大行其事。改革家福澤裕吉力主東洋侵略,使國內人心轉而外。於是制定了侵略朝鮮,佔領中國東北,進而佔領全中國,最後稱霸世界的“計劃”。後來,朝鮮國內爆發東學黨農民起義(不是知識分子的起義)清帝國作為宗主國受邀請參加平叛活動,日本不請自來。然而叛亂鎮壓後,日本軍隊不但沒有撤走,反而開始執行侵略互劃。於是一場面對北洋艦隊的陰謀開始了,中國在戰爭中慘敗。其實日本發動戰爭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

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原因?

日本方面

1868年,日本通過明治維新,“脫亞入歐”,開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國力日漸強盛。當時的日本,正交叉進行兩次工業革命,1888年,日本產業革命出現高潮,因此急需對外的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但日本作為一個島國,國內本身就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加之國內封建殘餘勢力的濃厚及社會轉型期各種矛盾的尖銳,因此以天皇為首的日本統治集團急於從對外擴張中尋求出路。為此,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謂“清國征討策略”,逐漸演化為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其第一步是攻佔臺灣,第二步是吞併朝鮮,第三步是進軍滿蒙,第四步是滅亡中國,第五步是征服亞洲,稱霸世界,實現所謂的“八紘一宇”。而甲午中日戰爭就是日本實現“大陸政策”前兩個步驟的重要環節。

中國方面

當時的中國處於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沉淪。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運動。洋務運動在科學技術(特別是軍事技術)方面向歐美看齊,因此清王朝一度出現“同治中興”的景象。清朝於1888年建立了北洋水師,成為亞洲一個強大的海軍力量,即使歐美列強也放緩了侵略腳步。但清政府並未像日本那樣變革國家制度,因此所謂的“中興”也只是迴光返照而已。此時清朝政治十分腐敗,人民生活困苦,官場中各派系明爭暗鬥、爾虞我詐,國防軍事外強中乾,紀律鬆弛。19世紀末的東亞地區,一個是迴光返照的老大帝國,一個是噴薄欲出的近代國家,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和日本必定不能避免一戰。

歐美方面

那時候,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步向帝國主義過渡。日本的侵略行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美國希望日本成為其侵略中國和朝鮮的助手;英國企圖利用日本牽制俄國在遠東的勢力;德國和法國為了趁日本侵華之機奪取新的利益,也支持日本侵略中國。俄國雖然對中國東北和朝鮮懷有極大的野心,但尚未準備就緒,因此對日本採取不干涉政策。列強默許或縱容的態度,成為日本實施侵略計劃的有利條件。

簡述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的歷史背景

甲午中日戰爭的背景是什麼?

1 日本為解決明治維新後資本主義發展中的某噸,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

大陸政策

2 此時處於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過渡時期,日本的侵略行徑一定程度上得到西方列強的支持

3 1894年日本出兵朝鮮 鎮壓東學黨起義 蓄意挑起戰爭

4 清政府寄希望於各國的調停 而不認真備戰

(歷史書上的) 希望符合你的要求

引起甲午戰爭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朝鮮東學黨起義是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導火線

甲午戰爭是在什麼情況下發生的?

中日甲午戰爭,是日本於1894(甲午年)年7月至1895年3月發動的侵略中國的戰爭。 日本明治維新以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到19世紀80年代後半期,開始進行產業革命。日本統治集團認為,只有通過軍事侵略爭奪殖民地,擴大市場,掠奪資源,才能為經濟擴張開闢道路。於是,就把地大物博、軟弱落後的中國作為它的主要侵略對象,並把朝鮮作為進攻中國的跳板。1890年,任日本內客首相的出縣有朋在"施政演說"中公然拋出"大陸是日本的生命線",煽動戰爭狂熱,說日本"人口過多",必須"奪取殖民地",製造侵略擴張輿論。 日本先把大批軍隊開到朝鮮,佔領了仁川和漢城。到6月底,日本派到朝鮮的兵力已達1萬名左右。接著攻入朝鮮王宮,劫虜國王李熙,另立全宏集傀儡政權。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在朝鮮牙山口外偷襲中國"高升"號運兵船,中日甲午戰爭爆發。 [編輯本段]豐島海戰 1894年7月25日,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向豐島海面的北洋水師濟遠和廣甲兩艦發動突然襲擊(豐島海戰),打響了甲午戰爭第一槍。戰爭爆發以後,朝鮮半島成為雙方爭奪的焦點,因此北洋水師和聯合艦隊也就面臨著相同的任務:爭奪朝鮮半島附近的海域——黃海、朝鮮海峽和日本海西部的制海權。 [編輯本段]大東溝海戰 1894年9月12日,北洋水師從威海出發,總共主力艦12艘、炮艦2艘、魚雷艇4艘,赴鴨綠江口的大東溝,護送輪船運載的陸軍。17日,北洋水師護送的運兵船卸載完畢。10時半,艦隊操練結束。鎮遠艦的哨兵發現敵艦,立即下達戰鬥準備。艦隊呈楔形前進。1894年9月17日中午12時50分,雙方艦隊相距5300米,定遠發炮射擊。日軍十二艘軍艦採用了能自由機動的縱隊隊形,充分發揮了速射炮的威力。在這場中日雙方海軍的主力決戰(大東溝海戰)中,北洋水師損失了5艘戰艦,其它各艦也都重傷。從此只能藏身於威海衛,聯合艦隊掌握了戰爭的主動權。 [編輯本段]威海衛之戰 1895年1月20日,日軍在榮城灣登陸,從後路攻擊北洋水師的最後基地——威海衛(威海衛之戰)。同時,聯合艦隊也試圖從正面進攻,在為北洋水師和要塞炮所擊退之後,在海戰史上第一次實施了大規模的魚雷艇夜襲戰,擊毀擊沉了多艘北洋水師戰艦,曾令日軍畏如虎豹的定遠,也中魚雷擱淺。2月17日,走投無路的北洋水師交出全部戰艦,向聯合艦隊投降。 中日甲午戰爭以中國失敗求和告終. 甲午戰爭的影響: 中國(清):割讓大量土地,取得朝鮮的宗主權,佩服鉅額賠款,使清的經濟陷於崩潰。 日本:日本用這筆賠款很快完成了軍事現代化,為打敗俄國奠定了基礎;很快完成了從銀本位到金本位的幣制改革,加快了日本邁入現代資本主義國家行列的步伐; 日本在甲午戰爭中實際開支:2億日元,相當於日本1983年財政開支的2.5倍 日本在甲午戰爭中獲得賠款:2億兩白銀+3000萬兩白銀(中國贖回遼東半島)+利息350萬英鎊( 由於分批付款)=4050萬英鎊=3.64億日元 簽訂馬關條約 ●清國從朝鮮半島撤軍並承認朝鮮的“自主獨立”;清國不再是朝鮮之宗主國 ; ●清國割讓臺灣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 ●清國賠償日本軍費2億兩(二萬萬兩); ●清國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允許日本人在清國通商口岸設立領事官和工廠及輸入各種機器; ●彼此的最惠國待遇; 《馬關條約》簽字時的情景●清國不得逮捕為日本軍隊服務的人員; ●臺灣澎湖內清國居民,兩年之內任便變賣產業搬出界外,逾期未遷者,將......

甲午戰爭爆發的根本原因是( ) A.朝鮮政府為鎮壓東學黨起義,請求中日雙方出兵幫助 B.中日兩

C 試題分析:中日甲午戰爭是19世紀末世界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向帝國主義階段過渡,在世界範圍內再次掀起爭奪殖民地高潮這一背景下爆發的,是日本政府推行擴張政策和長期以來蓄謀侵略中國的必然結果。A、D不是戰爭爆發的根源,B是戰爭的表現;故選C。點評:甲午中日戰爭對中國的影響:1.甲午戰爭戰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破產。2.甲午中日戰爭使中國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3.甲午戰爭戰敗,促使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覺醒。4.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我自己認為,海軍對於國家好比是血管對於人體.這樣說吧,一個國家他的海上能力能夠觸及之處,就是他應該由海軍力量保護的地方.(就好比人體如果要生長,那麼他的骨骼必須要生長,骨骼生長之處,必須是血管延伸到的地方.)接著國家的話題:因為這是他這個國家的海上生命線,他的海上能力往外延伸得越多,他必須給這些地方提供足夠安全和全面的保護就越多,這勢必會給他的國家經濟推動起到決定性的幫助也提高本國海軍乃至總體國防實力.

甲午戰爭,中國因為閉塞鎖國造成工商業遠遠落後於西方文明,而且由於政府當局領導上和技術以及思想上的侷限性使得國家整體包括國防在內的所有建設孱弱腐朽不已.這也影響到當時我國的海軍建設(起步晚,著手低,制度亂,精神散),本來就落後與海上強國的清王朝自己不只一次的充當了自己的掘墓人.

無論是臺灣保衛戰還是第一,二次鴉片戰爭,中國都沒,沒有屬於自己的海軍,可是到了甲午戰爭,近代中國正式擁有了一支在當時堪稱世界第六、亞洲第一的海軍艦隊。因為政府的腐敗,在1888年以後,艦隊經費大幅減少。而當時正為海軍技術突飛猛進的時候,至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時北洋艦隊已多年未置新艦,部分應進行之更新工程如更換新式火炮亦未能進行。原有的戰艦已開始落伍,無論航速、射速皆落後於日本。最終全軍覆沒,至此,日本海軍登上亞洲霸主地位.

在此前,日軍未發動戰爭前期,日軍曾計劃出兵臺灣,但是因為畏懼當時仍屬世界先進行列的北洋水師主力定遠級鐵甲艦定遠、鎮遠號(集合德國薩克森級英國和的英弗來息白級這兩艘當時最先進的鐵甲巡洋艦所有優點)的主炮而不得不狼狽地三度撤退.但是在最後,日本人趁中國逐漸喪失海軍優勢的情況下,將我海軍徹底擊敗...

我認為在這件事情上主要有2點認識和感知,1是關於國防海軍建設在北洋水師身上可以學習到的東西2是關於對我們自身以及後代思想上的教育.

1

1)關於海軍建設方面

我認為應該是常規軍事建設的重中之重,他甚至可以決定一個民族的生死存亡,比如淞滬會戰,在沒有海軍的情況下,我上海守軍完全處於被動挨打的局面,而且有著別的國家恐怕無法承受的傷亡和損失.

2)關於艦艇製作和使用方面

在相關的帖子上我也看過相關的說明,那就是關於北洋水師在建設軍艦的時候走的是1級2艦的路子,

相關問題答案
甲午戰爭爆發原因分析?
北伐戰爭爆發原因?
關於解放戰爭爆發原因?
英法百年戰爭爆發原因?
中越戰爭爆發原因? ?
抗戰勝利的原因分析?
解放戰爭爆發的原因?
海灣戰爭爆發的原因?
利比亞戰爭爆發的原因?
中法戰爭的爆發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