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填溶洞是什麼意思?
下列屬於大型充填式溶洞處理方法的是( )。
B
誰知道安山岩裡有沒有溶洞?一般的充填物是什麼?在野外定名中,強風化的岩石下面是不是不能定全風化
一般灰巖裡面比較發育溶洞。安山岩裡面那個洞洞不是溶洞,是氣孔。至於充填物則和安山岩的埋藏環境有關
溶洞中所遇到的危險
首先說下暗河,所謂暗河,顧名思義就是暗中隱藏的,簡單的比方,就好像城市下水道,如果失足落入其中,你是無法從中間的地方上岸的,只能從你落水的地方上來,或者從另一段露出地面(相對的地面)上來。這就存在很大的變數了。
然後說下虹吸,跟漩渦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是在地面上叫漩渦,在底下叫虹吸,會把你捲入更深的一個地洞,或者水底的。
這沒有什麼先兆,就是在洞中如果有水流向下了,就是暗河,有大片囤積的水坑就有可能有虹吸或暗河。
儘量避開水流吧,每個隊員都要拴在一根主繩上,這樣增加安全性。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具體怎麼形成的,或者更復雜的東西就不知道了。
丹霞地貌是什麼意思?
丹霞地貌是發育於中上、白堊系紅色陸相砂礫岩地層中、由流水侵蝕、溶蝕、重力崩塌作用形成的赤壁丹崖及方山、石牆、石峰、石柱、嶂谷、石巷、巖穴等造型地貌,以中國廣東丹霞山為代表,是紅層地貌的一種類型。
為什麼工程地質CAD畫圖溶洞總是被填充
不在設計範圍之內
打樁遇到溶洞怎麼辦?
這裡面學問就大了,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不過通常小溶洞的都是先拿石頭回填,超過溶洞高度後再繼續打,如果漏漿了,就繼續回填,再打。大的溶洞就不好說了,一根樁幹半年的、鑽機掉進溶洞的都有。
世界著名溶洞景觀的美稱
有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
有著名溶洞:京東大溶洞、柞水溶洞、開元溶洞、柞水溶洞、金華溶洞、還有很多很多。。。在百度知道里有哦
橋墩樁基在施工過程中遇到溶洞怎麼處理?
橋樑樁基施工中溶洞處理方法 橋樑樁基礎施工中,遇到溶洞的情況並不少見,作為地下隱蔽工程,給施工帶來很大困難, 如處理方法不當,往往會造成掉鑽、卡錘、埋錘、梅花孔、漏漿、塌孔等事故發生,甚至威脅橋樑運營安全。因而充分了解橋區樁位所遇溶洞的發育規律、基本形態、規模大小、溶穴頂板岩層厚度、完整性、洞內充填物形狀等,採取穩妥的措施,保證施工的順利進行,十分重要。京珠高速公路粵境南段大鎮至廣州太和段全長122. 34km ,路基寬3315m ,許多橋樑均通過岩溶區。其中第19 標段處於南嶺中南段,地質構造上屬於華南褶皺帶的一部分,區域地質構造輪廓主要有NE 向及EW向構造帶。3 座立交橋樁基設計為嵌巖樁,均處於石灰岩地區。設計地質資料顯示有少量小溶洞,但在施工中發現地質資料不準確。通過地質補鑽揭示溶洞發育,洞內漏水,分佈複雜,最大洞高約5m ,溶洞層數多達5 層。鑽孔施工過程中發生過漏漿、地面塌陷等事故,增加難度且影響進度。 工程勘察對溶洞區樁基施工前一般採用物探或其它如電磁波層析CT 探測等方法探明溶洞的具體情況。因此,在施工首根樁時發現地質情況與設計資料出入較大後,選擇逐樁超前鑽探,並按設計樁尖標高在完整基岩內加深5m ,確保橋樑的安全可靠性。
下面簡要介紹和總結下國內其它大型橋樑樁基施工中溶洞的處理方法:
(一)廣和大橋主橋基礎溶洞處理
廣和大橋位於廣州市白雲區石井鎮鴉崗村的白坭河水道上,大橋全長791m,橋寬36m,最大跨徑120m。其基礎採用鑽孔灌注樁,其中:φ150cm64根,φ200cm44根,共108根。施工總工期22個月。本橋位地質屬於第四紀沉積層覆蓋之下,基岩主要為石灰統壺天灰巖。這些石灰紀地層沉積成巖以後,經歷了漫長的地質年代和多次構造運動,形成北東向褶皺,並有大致平行於褶皺軸向的縱斷層和大致與之垂直的橫斷面層。後來經歷了侵蝕和剝蝕作用,並在地下水的化學和機械作用下形成一系列岩溶地貌,最後在第四紀全新世珠江三角洲最後一次海侵中,形成以沖積相為主的第四紀鬆軟沉積層。從地質資料分析,溶洞分佈較廣。主橋位溶洞分佈廣而多。在橋位方案論證中,第一方案,28個鑽孔,有12個發現了溶洞;第二方案,28個鑽孔,有17個發現溶洞;第三方案,28個鑽孔,有11個發現溶洞,最大的溶洞約16m。溶洞按其填充狀態可分為空的、半填充的和完全填充的三類:按其填充物的性質可分為粘性土、砂礫和稀土三類;按其漏水情況可分為漏水和不漏水兩類。溶洞的走向與河流的流向相同。根據上述地質條件,從技術、經濟等方面經過比較,選擇了靜壓化學灌漿法、套內護筒法等施工技術配合使用處理溶洞,取得預期的效果,推介如下。
1主橋樁基對溶洞的處理:主橋樁基精確放樣後,在樁基施工平臺上用地質鑽於樁中心進行超前鑽,必要時增加鑽位。根據超前鑽的結果,確定護筒的打入深度。有溶洞的樁位,護筒沉至風化岩層,置於強風化巖面上,這樣可穿過土洞。護筒的底部即為岩層或溶洞的頂部。沒有溶洞的樁,護筒沉放要穿過淤泥質亞粘土、砂礫層,置於砂礫質亞粘土層至少2m深。根據溶洞的不同類型,最後決定兼用兩種不同的施工方案。圖1布孔平面及剖面示意方案a當溶洞內有填充物填滿或有流砂的,或當溶洞為空洞或填充物不滿(水洞)且深度在3m以內的,在鑽孔樁施工前先進行預處理,採用靜壓化學灌漿法固填充物和流砂,或用此法填滿溶洞,在固結體達到一定強度以後再鑽孔施工。方案b當溶洞為空洞,且深度在3m以上的,擬用套內護筒法施工,即用內護筒穿過溶洞的施工方案。
2方案:a方案,b施工方法
2.1方案a(靜壓化學灌漿法)施工方法
......
有溶洞的地質是曾經火山嗎
需要查明。 要查明溶洞分佈範圍、類型情況(大小、有無水、是否在發育中、充填物)、岩層的穩定程度和地下水流情況(有無長期補給來源、雨季水量有無增長)等。 溶洞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區地下水長期溶蝕的結果,石灰岩裡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於石灰岩層各部分含石灰質中國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態、陡峭秀麗的山峰和奇異景觀的溶洞,由此形成的地貌一般稱為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 是什麼意思?
喀斯特
“喀斯特”(Kras)原是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島上的石灰岩高原的地名,那裡有發育典型的岩溶地貌。“喀斯特”一詞即為績溶地貌的代稱。
喀斯特地貌是指可溶性岩石受水的溶蝕作用和伴隨的機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種地貌,如石芽、石溝、石林、峰林、落水洞、漏斗、喀斯特窪地、溶洞、地下河等。在喀斯特地貌發育地區,地面往往奇峰林立,地表水系比較缺乏,但地下水系卻比較發達。中國的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廣泛分佈有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發育最典型的地區之一
喀斯特是碳酸鹽類岩石分佈地區特有的地貌現象。中國是世界上對喀斯特地貌現象記述和研究最早的國家,早在晉代即有記載,尤以明徐宏祖(1586~1641)所著的《徐霞客遊記》記述最為詳盡。
中國喀斯特地貌分佈廣泛,類型之多,為世界罕見。在中國,作為喀斯特地貌發育的物質基礎——碳酸鹽類岩石(如石灰石、白雲岩、石膏和岩鹽等)分佈很廣。據不完全統計,總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其中裸露的碳酸鹽類岩石面積約130萬平方公里,約佔全國總面積的1/7;埋藏的碳酸鹽岩石面積約70萬平方公里。碳酸鹽岩石在全國各省區均有分佈,但以桂、黔和滇東部地區分佈最廣。湘西、鄂西、川東、魯、晉等地,碳酸鹽岩石分佈的面積也較廣。
中國現代喀斯特是在燕山運動以後準平原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老第三紀時,華南為熱帶氣候,峰林開始發育;華北則為亞熱帶氣候,至今在晉中山地和太行山南段的一些分水嶺地區還遺留有緩丘一窪地地貌。但當時長江南北卻為荒漠地帶,是喀斯特發育很弱的地區。新第三紀時,中國季風氣候形成,奠定了現今喀斯特地帶性的基礎,華南保持了溼熱氣候,華中變得溼潤,喀斯特發育轉向強烈。尤其是第四紀以來,地殼迅速上升,喀斯特地貌隨之迅速發育,類型複雜多樣。隨冰期與間冰期的交替,氣候帶頻繁變動,但在交替變動中氣候帶有逐步南移的特點,華南熱帶峰林的北界達南嶺、苗嶺一線,在湖南道縣為北線25°40′。在貴州為北緯26°左右。這一界線較現今熱帶界線偏北約3~4個緯度,可見峰林的北界不是在現代氣候條件下形成的。中國東部氣溫和雨量雖是向北漸變,但喀斯特地帶性的差異卻非常明顯。這是因為受冰期與間冰期氣候的影響,間冰期時中國的氣溫和雨量都較高,有利於喀斯特發育。而冰期時寒冷少雨,強烈地抑制了喀斯特的發育。但越往熱帶其影響越小。在熱帶峰林區域,保持了峰林得以斷續發育的條件,而從華中向東北則影響越來越大,喀斯特作用的強度向北迅速降低,使類型發生明顯的變化。廣大的西北地區,從第三紀以來均處於乾燥氣候條件下,是喀斯特幾乎不發育的地區。
中國喀斯特的地帶性特徵 中國東部喀斯特地貌呈緯度地帶性分佈,自南而北為熱帶喀斯特、亞熱帶喀斯特和溫帶喀斯特。中國西部由於受水分的限制或地形的影響,屬乾旱地區喀斯特(西北地區)和寒凍高原喀斯特(青藏高原)。
①熱帶喀斯特以峰林—窪地為代表,分佈於桂、粵西、滇東和黔南等地。地下洞穴眾多,以溶蝕性拱形洞穴為主。地下河的支流較多,流域面積大,故稱地下水系,平均流域面積為160平方公里,最大的地蘇地下河流域面積達1000平方公里。地表發育了眾多窪地,峰叢區域平均每平方公里達2.5個,窪地間距為100~300米,正地形被分割破碎,呈現峰林一窪地地貌。峰林的坡度很陡,一般大於45度。峰林又可分為孤峰、疏峰和峰叢等類型,奇峰異洞是熱帶喀斯特的典型特徵。
中國熱帶海洋的珊瑚礁是最年輕的碳酸鹽巖,大多形成於晚更新世和全新世。高出海面僅幾米至10餘米,發育了大的洞穴和天生橋、濱岸溶蝕崖及溶溝、石芽等,構成礁島的珊瑚礁多溶孔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