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身教授是什麼意思?
香港理工大學終身教授是什麼意思
就是永久合同,理工副教授以上都是永久合同
為什麼要有 終身教授制度 ?其意義是什麼?
終身教職作為一項大學教師自由從事科研教學活動的制度保證在高等教育領域,尤其是研究型大學中被廣泛採用。 終身教職制度是美國大學為了保障大學教學科研人員的職業安全和學術自由而為資深教授設立的教師聘用制度。這種制度在美國大學被普遍採用。耶魯大學是世界屈指可數的一流大學,在建設師資隊伍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運行方式:一是在全世界範圍內,以嚴格的程序、一流的標準挑選初級教研人員,並給予這些初級教研人員各方面支持;二是在教師評聘方面實行終身教職制度,終身教職崗位採取公開招聘方式,本校的和外校的一律平等競爭,競聘的教師在世界範圍內一般都是公認的高水平研究人員,但選聘的要求對科研成果沒有多少量化標準。嚴格的程序、一流的標準,使得耶魯大學的師資隊伍始終處於世界先進水平。但是,作為一項制度而言,終身教職制度並非十全十美,其弊端如學校承擔的成本和風險過高、終身教授過多的特權壓制了年輕人的發展、缺乏獲得終身教職後評估體制和退休機制,等等。無論怎樣,終身教職制度起碼可以給我們提供研究型大學人事制度改革一些啟示。
是“終身教授”還是“終生教授”?
“終生”和“終身”都有一輩子、一生的意思,但兩者同中有異。
區別(一):“終身”可以表示婚姻,“終生”絕對不可以
區別(二):“終身”可指“社會生命”,而“終生”不可以
區別(三):“終身”與“終生”時間長短不同
區別(四):“終身”比“終生”更委婉
所以,為“終身教授”。
終身教授:是不必接受一年一度的教學、科研考核,聘期可延續到退休,同時享受學償特殊津貼。
大學教授的終身制是什麼
“教授終身制”是美國大學的三大基石之一,其目的是為了維護學術的獨立和自由,而在我國大學備受詬病的實際上是“職稱終身制”,即所謂的教授“一評定終身”。
“‘教授終身制’能夠使一部分優秀教授具有更大的教育教學和科學研究的責任感,是很強的激勵機制。”顧海良說,“當然,學校對終身教授也是有要求的,必須自覺地達到一定學術水平,並負責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等。”
《上海教育人才“十二五”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建立在學科(專業)末位淘汰制基礎上的教授終身制,對經過嚴格考核而最終得以晉升的教授授予終身教職,不再進行嚴格的任期考核,使其潛心學術,免受外界干擾。輔以學科(專業)末位淘汰機制,凡是排名持續墊底的學科專業將被調整,以確保高校所有學科專業的進步。
“這樣的提法和2003年北大提出的人事改革方案非常相似。”華北電力大學高教所特聘研究員包萬平告訴記者,當時北大人事改革的核心就是引入競爭和淘汰機制,施行教授終身制,原則上不直接從本院系應屆畢業生中招聘新教員,對教員實行分類管理,招聘和晉升中引入“教授會評議制”等。
包萬平認為,提出“建立學科(專業)末位淘汰制基礎上的教授終身制”的目的很明顯,就是通過競爭和淘汰機制,選拔優秀人才,剷除平庸之輩,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這是一個良好的祝願,最終能否實現,現在還不好說。”
讓教授潛心學術
促使現在重提“教授終身制”的原因很多。比如,大學學術研究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同時也承擔著失敗的風險,在追求效率、追求數量的背景下難以出現高水平的成果;目前大學出現的諸多問題,如近親繁殖、學術腐敗、行政化等積重難返,無法通過教師聘任制獲得徹底解決;大學的學術環境不容樂觀等等。
“這些因素交織在一起,使得我們不得不重提‘教授終身制’,以還原教育事業發展的規律,排除一切不利因素,保障教師的教學、科研、服務等。”包萬平說。
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一直推行教師聘任制。但由於長期計劃體制的影響,再加上政府有關部門推行的一系列舉措和市場經濟的衝擊,現在高校教師聘任制已經嚴重走形。包萬平甚至認為,我國高校實施的聘任制,是把計劃體制下的終身制改為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續聘制、考核制、分級制等,最終又轉回到半市場半計劃下的終身制。
“我們實施的聘任制,很難把那些不合格的教師逐出教師隊伍,也無法避免多數人的碌碌無為。同時,我們的教師聘任制缺乏被西方社會特別看重的契約精神、公平正義、權利義務等核心要素。”包萬平說。
顧海良則表示,教師評聘雖然打破了終身制,但對一些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也產生了副作用。“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使得他們的學術研究沒有連貫性,無法開展重大研究項目。”
去年,華東師範大學就已開始在校內推出“終身教授聘任制”,就是讓教師能靜下心來,在原創性科學研究上有所突破。據悉,受聘為華師大終身教授的條件相當苛刻,必須是治學態度嚴謹、職業道德素質高、在本研究領域有相當的學術造詣、在本學科的發展和研究中有突出貢獻的學術帶頭人,滿足了這些條件,無論年齡大小,都有機會。
避免出現南郭先生
既然企業裡的“鐵飯碗”會養懶漢,“教授終身制”會不會製造校園混混?專家們普遍表示,不管是在中國還是在美國,評上教授後,“船到碼頭車到站”,幹活熱情降低、混日子的人肯定會存在,因此要完善制度,儘量減少這種情況的出現。
為了避免南郭先生的出現,美國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美國大學會對一個申請人進行為期六七年的考察,這六七年屬於潛能測試期,大學會通過各種方式考察申請人有沒有成為著名教授的潛能。申請人如果在這六七年裡面表......
終身教授是什麼意思,要拿工資嗎
“終身教授”,是不必接受一年一度的教學、科研考核,聘期可延續到退休,同時享受學校特殊津貼。
在美國成為終身教授到底有多困難?終身教授大概是個什麼水平
首先我們定義一下終身教授指的是tenure track的assistant
professor變成了tenured的associate
professor。然後我講3個例子。我這裡說的僅僅是我過去7年多和各個教授交流和我觀察的結果,而且可能僅僅侷限於工程類專業。
第一個是我本科念得大學,一個排名60-70名的理工學校。我在是工程專業。我們系當時對於教授的tenure的要求基本是:
1.
要有一定的funding。
2. 要有一定的publication。主要是journal。
3. 要有幾個畢業生
4.
要有學校內部還外部的service
當時系裡面有3個教授需要評tenure。第一個教授是一個華人教授,他當時拿了NSF
career,在一些conference做了chair,還在tenure前評到了IEEE的senior
member。當然,他的tenure沒有什麼懸念的通過了。對於一個排名60-70的學校,基本能夠拿到NSF
career就是tenure通過的保證。
相對有比較的是後面兩個教授。他們倆是同年進入我們學校的。我們學校並沒有內部競爭,就是說兩個人只會tenure一個人。但是他們倆最後的結果還是很說明問題。先說下他倆的背景。教授K是一路藤校畢業的,數學功底紮實,極為聰明,在系裡面也有一些資深教授支持。教授W是加拿大某top
5學校畢業的,比較能說,但是學術水平一般。在他們倆最後憑tenure的時候,教授K沒有通過。後來我們比較過他們的work,得出了以下結論:
1. 教授W
的論文,尤其是journal,要比教授K多。原因之一是W選了一個比較容易發paper的領域,而且很多work是算法改進為主。而K選了一個比較基礎的領域,出paper比較慢,但是paper的citation都不錯。但是對於一個以工程為主的學校,系裡面更喜歡這種偏應用的paper。
2.
教授W在某個transaction當associate
editor。而K在這方面沒有什麼service。K主要的service是學校內部的,比如學校某個project center的director。
3.
W的畢業phd要多很多。K在5年之內只有兩個PHD畢業。而W有5個PHD畢業。當然,這也和領域相關。
4.
W的大部分的funding是從周圍企業拿到的。這些資金量比較客觀。而K由於研究方向,主要的經費是NSF。這就導致了經費總額比較有限。加上2008-2010年期間NSF發放的經費少得可憐。K在經費方面很沒有優勢。
所以,通過比較,K雖然在學術上也有不錯的成績,但在一個偏向engineering的學校,這樣的教授並不是受學校歡迎的。學校更喜歡有更多funding,跟業界合作緊密的教授。所以學校最後reject了K的tenure
application。
第二個例子想講的是我身邊的postdoc。我現在的學校是排名北美top
3(這個應該沒有什麼疑問吧。。。)postdoc是藤校畢業的,在我們組做第二年postdoc。他來的時候是自帶NSF postdoc
fellowship。他最近找到了我們系(應該也能排到北美前5吧。。。)的教職。他說當時再跟我們系主任討論tenure的的要求的時候,系主任最強調的是:“如果我把你的tenure
package發給external
reviewer的時候,你需要是你所在的這個研究領域的所有青年教授中排名前三”。這個研究領域一個比較細化的領域,而不是一個很大的範圍。所以在剛開始選擇研究領域的......
終身教授的相關名單
北京大學唯一終身教授:季羨林浙江大學歷史地理系終身教授:陳橋驛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終身教授:沈志華廣州中醫藥大學3位終身教授:鄧鐵濤、歐明、王建華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藝術傳媒系終身教授:張省山東大學14位終身教授:艾興、蔣民華、張運、劉大鈞、路遙、龐樸、彭實戈、錢逸泰、王克明、王文興、袁世碩、曾繁仁、趙明義、周來祥 上海交通大學口腔醫學院終身教授:薛淼 南開大學終身教授:範曾 中國政法大學5位終身教授:江平、陳光中、張晉藩、李德順、應鬆年 上海音樂學院終身教授:周小燕南通大學終身教授:範曾 瀋陽音樂學院終身教授:龐龍 中國藝術研究院終身研究員:郭漢城、周汝昌、馮其庸、李希凡、資華筠、範曾、劉夢溪 上海大學終身教授:屠大維香港大學唯一終身教授:龍應臺
在美國成為終身教授到底有多困難?終身教授大概是個什麼水平?
拿到終身教授(所謂的tenure資格),在美國一般也就是等價於從助理教授升為副教授。難度根據學校和系的檔次不同,差別很大。頂級名校的頂級專業,助理教授在晉升副教授(同時拿到終身教職)時的淘汰率普遍超過一半,也就是說每兩個助理教授最終有一個要滾蛋。比如哈佛的數學系,多年來基本保持在60%左右。而普通公立大學一般沒有硬性的淘汰指標,一個tenure週期下來,成功率大概在70%~100%左右不等。在過去,成為終身教授其實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對於大部分普通學校裡的助理教授而言,幾乎就是一件按部就班水到渠成的事。近5年來這個晉升已經變得越來越難,現在理工科系的tenure資格關鍵就是錢,如果你能拿到幾十萬上百萬的大筆科研資金,哪怕課教得再爛,哪怕論文發得再水,哪怕水平是‘有口皆碑的臭,只要忽悠到了錢,學校必然是把你當財神爺一般供起來,終身教職鐵定能過。現在很多美國學校都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副教授甚至正教授,研究水平和教學水平一塌糊塗,唯一能解釋他們拿到終身教職的原因就是——能忽悠錢(個人認為業界人脈、做ppt的水平、寫proposal的水平,乃至各式各樣隱藏在臺面之下不便公開的手段和操作,都屬於忽悠性的技能)。而這幾年美國經濟一年比一年不行,NSF(國家科學基金會)和NIH(國家衛生研究院)以及各大主要的資助機構連年消減預算,導致教授們申請科研資金的競爭已經越來越激烈,再加上各大公立學校由於州政府預算削減,普遍也在消減教職人員的人頭,雪上加霜之下的結果就是拿到終身教授的難度大增。
在美國成為終身教授到底有多困難?終身教授大概是個什麼水平
個人能力是一方面,運氣加機遇也很關鍵。很多都是機緣巧合,強求反而得不到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