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的統一意義?

General 更新 2024-11-18

西晉的大統一如曇花一現,有什麼歷史意義

西晉的統一隻是曇花一現,皇帝的昏庸無能,使得國家矛盾重重,八王之亂後,統治更是虛弱。由於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高壓政策,激起了少數民族的反抗,匈奴貴族劉淵自稱漢王,不久又稱帝。劉淵死後,晉懷帝永嘉五年(公元311),劉淵子劉聰攻陷洛陽,俘虜了晉懷帝,史稱“永嘉之亂”,北方百姓為躲避戰亂,大量南遷。五年後,匈奴兵攻入長安,俘了晉愍帝,西晉正式滅亡。一年後,鎮守建康的晉宗室司馬睿在江南重建晉室,史稱東晉,從此開始了更加混亂的東晉十六國時期。

三國為什麼統一於晉?

如果從隆重對的角度是不難理解的。諸葛亮制定大戰略中。三足鼎立中,魏的實力是最強的。只有孫劉聯盟才是與之抗衡。在東漢末年中國的經濟中心還在曹魏的統治的北方和中原地帶。吳蜀無論從哪一個方面來講都沒辦法相抗衡。吳的敗亡在於孫權之後沒有一個有作為的國君,蜀的敗亡的第一原因與劉備破壞孫劉聯盟為開端,導致孫劉兩家實力的下降。第二就是諸葛亮和姜維的急功近利,連年的征戰導致國力的迅速衰退,加速了蜀的滅亡速度。沒有了蜀,吳更是獨立難支。所從戰略角度看魏就國實現了隆重對的最後的一步。如果從更歷史角度看。北魏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無論是政治上還是經濟上都是,北方的戰爭結束的要早,實行屯田經濟恢復的比較快,在220後基本沒有大的內部消耗。而吳在孫權之後一直處於帝位的爭奪中。蜀一直忙於平定周邊和平衡內部的兩股勢力(荊州派和蜀地派“)。一刻都沒閒著。經濟上相對也比較單一,經濟基礎脆弱這從吳國發行的大錢貨幣就能看出通貨膨脹的嚴重性(這是的魏主曹丕一度下令禁止使用錢幣,只進行物物交換來抑制通貨膨脹)。從人文角度看,北魏的的民風比較彪悍。吳蜀偏柔弱。

西晉大一統的歷史意義

西晉,一個驟起驟滅的政權,其盛衰興亡耐人尋味。曹魏以來推行的門閥世族是西晉迅速淪為亂世的罪魁禍首。門閥世族的政治特權致使西晉的人才屈指可數,寥若星辰

公元280年,西晉滅吳,結束了自東漢末年八、九十年來的分裂割據局面。重新統一全國之後,西晉呈現出一派生機,百姓安居樂業。《晉書·食貨志》說:“是時,天下無事,賦稅平均,人鹹安其業而樂其事。”

全國統一之後,在西晉面前,似乎曾經出現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機遇。然而,這個機遇卻是曇花一現,接踵而至的是“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等空前浩劫。不數年間,一個建立未久的統一皇朝轟然垮臺,而好端端的中原沃土甚至被搞到赤地千里,白骨蔽野的境地。

“創業之主”是套話,“叔世”才是實話

一個政權的盛衰興亡,其經驗教訓很值得總結,尤其如西晉這樣驟起驟滅的政權。西晉看似一個新政權,其實已是一部千瘡百孔的老機器。當時的一位官吏劉頌已敏銳覺察到西晉歌舞昇平之下的洶湧暗流。他稱西晉社會處於“叔世”。“叔世”者,末世也。在給晉武帝司馬炎的上疏中,劉頌一針見血地說:“伏惟陛下雖應天順人,龍飛踐阼,為創業之主,然所遇之時,實為叔世。”“創業之主”是套話,“叔世”才是真話。為什麼說剛剛建立不久的西晉政權已到了末世呢?他進一步解釋說:“陛下泰始初年(265年)才登大位,但是朝中高官莫非前代功臣的後裔,不是他們的子孫,就是他們的曾孫玄孫。古人說過,紈絝子弟本性難移,所以當今雖是新朝,遭逢的卻是‘叔世’”。這就是說,西晉的“叔世”現象最主要表現是統治集團都是前代功臣的紈絝子弟,其深層次的原因是曹魏以來推行的門閥制度,核心就是九品官人法。

九品官人法,亦即九品中正制,是公元220年曹丕執政時由吏部尚書陳群制定的考察士人選拔官吏的制度。九品官人法規定,郡設中正,選擇所謂“賢有識鑑”的中央官兼任,負責評定其原籍所在郡士人(包括已出仕者)的等第,分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九品。中正把評定結果彙總到大司徒,大司徒審核後轉交給吏部作為官吏選拔和黜陟的依據。由此,中正對士人及現職官吏進行考核,選官及官吏升降的大權也就掌握在中正手中。士人無論通過何種方式入仕,都必須經過中正的評定,以獲取一定的品第,舍此則無資格入仕。曹魏立中正,史稱“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族高卑”。品第標準,本為德、才。而自司馬懿執政後,為籠絡門閥世族以篡位,“遂計資定品,使天下觀望,唯以居位為貴”。所謂“資”,即門資、世資所構成的“門第”。所以西晉推行的九品官人法,門第高則品高,所授的官也高;門第低則品低,所授的官也低,形成“公門有公,卿門有卿”,高級官吏的職位完全被門閥世族壟斷的局面,一如劉頌所說,當朝高官莫非前代功臣的後裔,不是他們的子孫,就是他們的曾孫玄孫。因此,西晉門閥世族就是魏晉以來實行九品官人法中蟬聯高位的家族,而出身寒微的士人,即便才智過人也難以有出頭之日,士、庶的界限越來越嚴格、越來越分明。九品官人法就這樣既是門閥世族形成的條件,又成為門閥世族的政治特權。

西晉門閥政治是罪魁禍首

一個國家的興盛,一個社會的發達,離開人才寸步難行。沒有人才,就沒有未來,沒有希望。統治者的責任,就是要去發現人才,培養人才,重用人才。而九品官人法最大的弊端,是排斥人才、壓抑人才,甚至扼殺人才。司馬懿黨同伐異,排除異己,不僅消滅政敵曹爽等,還株連大批正始名士。於是嵇康打鐵以遠禍,阮籍酗酒以自汙,鄧艾沉冤不得申雪。怪不得阮籍在觀楚漢戰場時嘆說:“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這個整天喝得醉醺醺的名士,心中該有多少痛楚。與人才濟濟的三國時代相......

秦朝的統一有什麼意義?

秦朝鞏固統一加強統治的措施在我國曆史上的重要作用

1)結束了春秋以來諸侯混戰的局面,開創了盯一的新局面。自秦統一後,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雖然有的時期出現了割據狀態,但統一始終是歷史的主流。

2)秦朝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的國家,其專制集權統治制度,在我國沿襲了兩千多年,影響十分深遠。

3)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對我國以後經濟、文化的發展和維護國家統一,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4)修築了著名的萬里長城和靈渠等古代工程,鞏固祖國的邊疆。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question/73735817.html?si=2

隋朝對全國的統一有什麼重大的意義

答:意義重大,我國自從西晉永寧元年正月(公元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引發晉室內亂,史稱“八王混戰”給國家和人民帶來深重災難,西晉王朝終於在農民起義和異族入侵的大動亂中滅亡。(公元316年)匈奴貴族建立的漢國滅西晉,北方從此進入十六國時期。南方的東晉也並不穩定。東晉於公元420年滅亡,後歷宋、齊、樑、陳等短暫的朝代,北方各國,及南北之間經常發生戰爭,給各族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至公元600年隋文帝始統一中國。隋朝雖然短暫,但它結束了中國長達近三百年分裂局面。

相關問題答案
晉的統一意義?
黨的統一戰線的意義?
隋朝統一的歷史意義?
秦統一全國的歷史意義?
一帶一路的影響意義?
一帶一路的積極意義?
九一八事變的歷史意義?
一國兩制的實踐意義?
一些植物的象徵意義?
一帶一路的的經濟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