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對人的定義?

General 更新 2024-12-16

馬克思從三個方面對人的本質作了詳細的界定:1,勞動是人的本質2,人的本質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3,人

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的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在吸取了人類思想史上一切優秀的文化成果,特別是吸收了黑格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唯物主義的合理內核,在唯物史觀的基礎上,提出了關於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馬克思反對抽象地理解人的本質,主張從現實的具體的個人去理解人。他認為在考察人的本質、理解人時,“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但不是處在某種虛幻的離群索居和固定不變狀態中的人,而是處在現實的、可以通過經驗觀察到的、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發展過程中的人”(《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73頁)。這樣,就將人不僅作為自然存在物,而且是社會存在物。“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宗教把人的本質變成了幻想的現實性,因為人的本質沒有真實的現實性。人並不是抽象地棲息在世界以外的東西。人就是人韻世界,就是國家,社會。”(《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452頁)最後,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得出了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人的本質並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頁)這一馬克思主義關於人的本質問題的經典表述既是對人的本質的科學論斷,也為考察人的本質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這段話包含著深刻的含義,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方面理解。

1.人的本質是現實的、具體的

馬克思主義產生以前關於人性和人的本質的學說,有一個共同的根本性錯誤在於離開人所生存的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特定的社會關係談論人性和人的本質問題。馬克思從分析費爾巴哈入手,批判了歷史唯心主義的抽象人性論,徹底否定了抹殺人的社會性、階級性和歷史性,並從這種抽象的、一般的、孤立的單個人出發,將人的本質歸結為“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觀點。馬克思並不完全否認人類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對將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對脫離具體的歷史條件和社會關係考察人的本質。正如馬克思在批判費爾巴哈時指出的:“費爾巴哈沒有對這種現實的本質進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開歷史的進程,把宗教感情固定為獨立的東西,並假定有一種抽象的——孤立的——人的個體。(2)因此,本質只能被理解為‘類’,理解為一種內在的、無聲的、把許多個人自然地聯繫起來的普遍性。”(《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56頁)

2.人的本質是由社會關係決定的

馬克思主義從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出發,第一次提出了社會關係決定人的本質的命題,為我們理解人的本質提供了科學的思維方法。馬克思主義認為,勞動創造了人,同時,人類在勞動的過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動中不是彼此分割、孤立的,而是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正是在社會關係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質。社會關係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按列寧的理解,社會關係分為兩類:物質的社會關係和思想的社會關係,這兩類社會關係又是多層次、多方面的。物質的社會關係一般指人們在物質生活資料生產活動中形成的經濟關係,即生產關係,包括生產、分配、交換、消費等關係。思想的社會關係是指建立在物質的社會關係基礎上的,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關係等。在階級社會中,生產關係集中體現為階級關係,所以,在階級社會裡,人的本質具有鮮明的階級性。正如馬克思所說:任何人都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的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2頁)。每個人一生下來就置身於一定的社會關係中,只有在社會關係中人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否則,一旦......

馬克思對人的本質的界定的有哪些

1、馬克思在《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中說,“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就是說,人的本質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後天的生活實踐中形成的。

2、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的,而是通過各種關係交織在一直的。他們的一切行為不可避免地要與周圍所有的人發生各種各樣的關係,如生產關係、性愛關係、親屬關係、同事關係等等。生活在現實社會中的人,必然是生活在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

3、人的本質不是抽象的永恆不變的,而是具體的歷史的、處在不斷髮展之中的。人是具體的、生活於現實生活中的人。這種複雜的社會關係就決定了人的本質,形成了人的社會屬性。

現實人的定義

現實人

現實的人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於人的理論的一種觀點,它是馬克思主義哲學

創始人在批判資產階級抽象的人的理論過程中提出的。馬克思和恩格斯

在他們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一書中寫道:“這裡所說的個人不是他們

目己或別人想像中的那種個人,而是現實中的個人,也就是說,這些個人

是從事活動的,進行物質生產的,因而是在一定的物質的、不受他們任意

支配的界限、前提和條件下能動地表現自己的。”(《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

1卷第29—30頁)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現實的人是社會的人,具有社會

性,其真正的本質是在各種社會關係中進行的勞動,人是社會動物。在階

級社會裡,個人隸屬於一定的階級,一切人都是一定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

擔者,因此,人的個性或人性必然帶有階級性。就是說,在階級社會中,現

實的人是階級的人。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現實的人是社會的人、階級的

人,即人的社會性,但並不否認人的自然屬性。然而,馬克思主義哲學認

為,決不能把人的自然屬性當作人的唯一屬性,也不能把人的自然屬性當

作人的本質。吃、喝、性行為等等,固然也是真正的人的機能,但這些機能

不能脫離人的活動和人的各種關係。如果不這樣看,就會把人的機能等同

於動物的機能,這是非常錯誤的。

社會交往是馬克思分析人類社會過程的重要概念,對嗎

社會交往是從動態角度分析社會現象的基本概念。這一概念是從馬克思的交往理論中提取出來的。在馬克思、恩格斯那裡,社會交往指的是人在生產及其他社會活動中發生的相互聯繫、交流和交換,而這條理論也適用於其他動物。他們用社會交往概念論述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在西方社會學理論中,社會相互作用或社會互動是概括個體之間有目的的相互影響的概念,這些概念是同動物的社會行動的概念相聯繫的,即他們要解釋個體之間相互影響的意義與機制,分析這一過程所包含的社會意義。因此,西方社會學家往往在微觀上使用社會相互作用的概念。

如何理解馬克思關於人的本質的論述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其正確性在於:

(1)它表明人的本質不是先天的、天賦的,而是在後天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特別是生產實踐中形成的。

(2)既然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人的社會關係是會發生變化的,因此,就不存在什麼永恆不變的一般的人的本質。恰恰相反,人的本質是隨著社會關係的改變而變化的。

(3)由於人的本質是由社會關係決定的,人們的社會關係不同,本質也就不同。因此,馬克思主義哲學以前的思想家所宣揚的一般的共同的人性或人的本質事實上是不存在的。總之,馬克思主義哲學破除了以往思想家關於先天的、永恆不變的、普遍共同的人的本質的觀點,從勞動、從人的社會關係科學地揭示了人的本質。

馬克思關於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的論述,對人的實踐活動有何意義

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第一,人作為社會關係的總和而產生.我們知道,科學早已經證明,人是由類人猿進化而來的.那麼,是什麼東西使人和猿區別開來的呢?地理環境的變化是猿變成人的一個外部條件.早在二、三百萬年前,地球上氣候變冷,森林大大減少,這就使類人猿不能象以前那樣靠大自然提供的食物和條件生活了.地理環境的變化迫使類人猿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是猿變成人的一個外部條件,顯然不是人的本質.類人猿要繼續生存下去,就必須要戰勝惡劣的自然環境,創造自然界不能提供的物質生活資料.而要戰勝自然界,創造物質生活資料,單靠個體的力量是不行的,必須結成一定的關係.這種結成一定關係去創造物質生活資料的活動,就是勞動.由此可知,正是由於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才能進行勞動,類人猿才變成人,人才和猿區別開來.勞動是人的活動,勞動把人和猿區別開來,但不是人的本質.決定勞動的是一定的社會關係,人一產生就是社會關係中的人,人從一開始就是社會關係的總和.所以說,人的本質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總和.

第二,人作為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而存在和發展.人類要存在和發展,就必須解決衣食住行等問題.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進行勞動,也就必須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人們結成怎樣的社會關係,人們就怎樣勞動創造,人們也就怎樣存在和發展.我們還知道,人和動物的另一個重要區別,是人的目的意識性.人的目的意識性是在勞動實踐中形成和發展的,那麼,人的目的意識性也就是由人的社會關係所決定的.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現代人和未來人的意識仍然是社會的產物,所以說,不僅勞動創造性,而且目的意識性,都是由於人們結成一定的社會關係才具有的.由此可知,人類是以一定的社會關係的形成而存在和發展的,每個人都是作為一定社會關係的總和而存在和發展的,因此,人的本質就是一定社會關係的總和.

需要提醒你的是: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框架下,人的本質才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其他哲學流派可不是這麼認為的,例如存在主義認為,人是先於本質的存在,亞里士多德認為,人是政治的動物(當然,他的“人”是指“公民”)

第三,人的本質的具體性、歷史性.“社會關係的總和”這個規定,不僅表示它的客觀性,而且表示著它的變動性、歷史性,就是說它不是凝固不變的,而是發展變化的,社會是具體的、歷史的,因此必須對人的社會關係做具體的歷史考察.階級社會中人的關係與階級產生以前是不同的,各個階級社會中人的關係也是相互區別,如果把人的本質設想為某種固定不變的氣質或某種抽象的觀念都是不正確的、不科學的.既然社會關係是變動的,那麼作為社會關係的總和的人的本質也就不是抽象的固定不變的.

要點提示:首先根據辯證唯物主義關於事物的本質的原理,闡明所謂“人的本質”就是指人區別於其他一切事物的根本屬性.人與包括動物在內的其他事物的根本區別,不在於人的自然屬性,而在於人的社會性.人是由動物變化而來的,當然不可避免地帶有某些生物的特性,這就是人的自然屬性.然而,人的自然屬性,單純的吃、喝、性行為等,雖然看得見、摸得著,但並不反映人所具有的特殊性;用它們僅僅可以區別人和非生物,卻不能區別人和動物.如果把人的自然屬性看成是人的本質,那麼人和動物就會混同起來,“人的本質”這個概念就失去了它特定的含義.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究竟表現在哪裡呢?恩格斯指出:“人類社會和動物界的本質區別在於,動物頂多只能採集,而人類則能生產.” (《馬克思恩格斯書信選集》,第336頁)這就是說,能夠進行生產的,能夠通過能動地改造自然界取得物質生活......

相關問題答案
馬克思對人的定義?
馬克思對資本的定義?
室雅蘭香對人的含義是?
克拉戀人的含義?
對愛的定義是什麼?
軸對稱的定義和性質?
家人的定義是什麼?
偉人的定義?
好人的定義?
馬克思主義人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