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禮貌的具體表現?
禮貌的表現形式是什麼?
一)禮節禮貌的含義 禮節是表示尊敬,祝願,歡迎之類的各種慣用的規範形式。 禮貌是通過語言和動作所表現出來的謙虛和恭敬。 (二)禮節,禮貌具體要求: 1、服飾方面要清潔整齊。 2、容貌方面要做到精神煥發。 3、舉止方面要優美文雅,給人留下美好印象。 4、以前為尊,以右為大,優先的原則。 5、三人同行,以中為尊,右為次之,左邊為末(日本人不喜歡三人照相,以中為敗)。 6、接近門口和電梯門,員工應超前為客人開門,請客人先進,出門時亦同時鞠躬十五度。還要伸出你的手進出電梯要用手擋住電梯門。7、主動徵得客人同意後為其提行李及開門。8、見上司客人長輩要停下步伐站在右邊讓路並說:“請”,有急事不能從兩者中間穿行。9、當你在蹲著幹活時見到上司客人長輩,要停下手中的活,站起來打招呼。10、不得用姓名稱呼上司。11、在服務中多用敬語,並做到“請”字當頭,“謝”字不離口,在服務過程中不能說“不知道”“喂”,十四字服務敬語是:“請、謝謝、對不起、您、您好、沒關係、再見”12、指第三者時不能講“他”,應稱“那位先生”或“那位小姐”。13、離開面對的客人一律講“請稍後”,如果離開時間稍長,應說:“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什麼是“禮儀”?具體表現在哪方面?有哪幾種?
什麼是禮儀呢?簡單地說,禮儀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 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所以我們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 在一個國家中個人是主體。對於個人來說什麼最重要呢?我想首先應該是具備文明素質,只有當每一個人都具備了文明素質,那麼這個國家的整體素質才能提高。 現在,我們正處於人生中最關鍵的成長時期,我們在這個時期的所作所為,將潛移默化的影響到我們自身的心理素質,而文明的行為就在幫助我們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也完善了自身的道德品質,如果我們不在此時抓好自身道德素質的培養,那我們即使擁有了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於人於己於社會又有何用呢?所以,我們首先應該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一個懂文明、有禮貌的謙謙君子,然後才是成才,不能做一部單純掌握知識技能的機器,而要成為一個身心和諧發展的人。文明就是我們素質的前沿,擁有文明,那我們就擁有了世界上最為寶貴的精神財富。 中華民族悠悠5000年的歷史長河,閃耀著勤勞、智慧的中華兒女創造的璀燦文明。 中華禮儀是祖先留給我們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中國以“禮儀大國”、“禮儀之邦”的美譽著稱於世。 我們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要繼承先輩們的優良傳統。 在禮儀源遠流長的中華大地,作為新世紀接班人的小學生,我們更應把這屬於炎黃子孫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在這春意濃濃、生機勃勃的陽春三月,意味著我們該有一個嶄新的面貌。 我們小學生要著裝得體,符合學生身份,我們的穿著要樸素、整潔、大方。 我們要按照學校的要求統一穿著校服,不要追求名牌、高檔、華麗的衣著,要體現出新世紀學生篷勃向上的風采。 同學是朝夕相處的親密夥伴,攜手成長的友好同路人。同學之間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互相愛護。 在日常生活中,要熱心助人、熱愛勞動、謙虛謹慎。如果有矛盾,多進行自我反省,互相理解、寬容待人。 全中國都瀰漫著文明禮貌的芳香,而這些芳香正來自於各種花朵,你我都是他們中的一朵。 同學們,我們將挑起傳承禮儀的使命,讓我們為著同一個目標,為著同一個願望,從現在做起,無負於未來,無負於教育我們的美麗校園。讓我們迎著和煦的春風,共同為學校增添一道亮麗的風景。
文明禮儀體現在哪些方面
什麼是文明禮儀?簡單地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種行為規範,是表現對他人尊重和理解的過程和手段。乘車讓座是文明禮儀,遵守排隊秩序是文明禮儀,愛護公共財產是文明禮儀。文明禮儀,不僅是個人素質、教養的體現,也是個人道德和社會公德的體現。更是城市的臉面,更是國家的臉面。作為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禮儀之邦”,講文明、用禮儀,也是我國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徑。但是,我們真的做到這一點了嗎?我們自己所看到的校園內外的不禮貌不文明的現象:隨地吐痰、吐口香糖、踩踏草坪、在文物上亂寫亂塗;過馬路不看紅燈不走人行道;乘坐公共汽車拼命搶座,擠到、踩到別人的時候不屑於說對不起;食堂裡、開水房裡總是處於無秩序狀態;停車場上傾倒一片的自行車,自習教室裡隨處可見的佔座課本,和突如其來的手機鈴聲,等等。很多很多不文明現象發生在我們周圍.面對這樣的事實,組員們都陷入了沉思,中國,一個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講文明、講禮儀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想成為合格的學生,就得有最起碼的文明禮儀。我們做出的那些陋習,圖的是一時之快,丟的卻是自己的人格和尊嚴。我們或聽或看到的國外的許多在文明禮儀方面的良好表現。對比之下,大家都看出了我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在素質上的差距。心裡都很不是滋味。
講文明,有禮貌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講文明、有禮貌是有教養的直接表現,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古語說:“誠於中而形於外。”文明禮貌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自然流露,其實,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更重要的是品德高尚,心靈美好。換言之就是指人的心理承受力、毅力、意志品質、吃苦耐勞的能力等,更高的要求還有人生的境界,思想境界高尚、有社會責任感、遵守公德、善良、正義,有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追求。
古代學者顏元說:“國尚禮則昌,家尚禮則大,身尚禮則修身,心有禮則心泰。”可以說,只有人人都有教養,做到真正的品德高尚,心靈美好,我們的國家才能昌盛,民族才有尊嚴,人民才能安定團結。
禮貌待人是什麼的具體表現
舉止文明
在人際交往中,講究禮貌應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個人禮儀儀表
儀表是指人的容貌,是一個人精神面貌的外觀體現。一個人的衛生習慣、服飾與形成和保持端莊、大方的儀表有著密切的關係。
1、衛生:清潔衛生是儀容美的關鍵,是禮儀的基本要求。不管長相多好,服飾多華貴,若滿臉汙垢,渾身異味,那必然破壞一個人的美感。因此,每個人都應該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做到入睡起床洗臉、腳,早晚、飯後勤刷牙,經常洗頭又洗澡,講究梳理勤更衣。不要在人前"打掃個人衛生"。比如剔牙齒、掏鼻孔、挖耳屎、修指甲、搓泥垢等,這些行為都應該避開他人進行,否則,不僅不雅觀,也不尊重他人。與人談話時應保持一定距離,聲音不要太大,不要對人口沫四濺。
2、服飾:服飾反映了一個人文化素質之高低,審美情趣之雅俗。具體說來,它既要自然得體,協調大方,又要遵守某種約定俗成的規範或原則。服裝不但要與自己的具體條件相適應,還必須時刻注意客觀環境、場合對人的著裝要求,即著裝打扮要優先考慮時間、地點和目的三大要素,並努力在穿著打扮的各方面與時間、地點、目的保持協調一致。
言談
言談作為一門藝術,也是個人禮儀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1、禮貌:態度要誠懇、親切;聲音大小要適宜,語調要平和沉穩;尊重他人。
2、用語:敬語,表示尊敬和禮貌的詞語。如日常使用的"請"、"謝謝"、"對不起",第二人稱中的"您"字等。初次見面為"久仰";很久不見為"久違";請人批評為"指教';麻煩別人稱"打擾";求給方便為"借光";託人辦事為"拜託"等等。要努力養成使用敬語的習慣。現在,我國提倡的禮貌用語是十個字:"您好"、"請"、"謝謝"、"對不起"、"再見"。這十個字體現了說話文明的基本的語言形
式。
儀態舉止
1、談話姿勢:談話的姿勢往往反映出一個人的性格、修養和文明素質。所以,交談時,首先雙方要互相正視、互相傾聽,不能東張西望、看書看報、面帶倦容、哈欠連天。否則,會給人心不在焉、傲慢無理等不禮貌的印象。
2、站姿: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勢,是一種靜態的美。站立時,身體應與地面垂直,重心放在兩個前腳掌上,挺胸、收腹、收頒、擡頭、雙肩放鬆。雙臂自然下垂或在體前交叉,眼睛平視,面帶笑容。站立時不要歪脖、斜腰、曲腿等,在一些正式場合不宜將手插在褲袋裡或交叉在胸前,更不要下意識地做些小動作,那樣不但顯得拘謹,給人缺乏自信之感,而且也有失儀態的莊重。
3、坐姿:坐,也是一種靜態造型。端莊優美的坐,會給人以文雅、穩重、自然大方的美感。正確的坐姿應該:腰背挺直,肩放鬆。女性應兩膝併攏;男性膝部可分開一些,但不要過大,一般不超過肩寬。雙手自然放在膝蓋上或椅子扶手上。在正式場合,入座時要輕柔和緩,起座要端莊穩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桌椅亂響,造成尷尬氣氛。不論何種坐姿,上身都要保持端正,如古人所言的"坐如鐘"。若堅持這一點,那麼不管怎樣變換身體的姿態,都會優美、自然。
4、走姿:行走是人生活中的主要動作,走姿是一種動態的美。"行如風"就是用風行水上來形容輕快自然的步態。正確的走姿是:輕而穩,胸要挺,頭要擡,肩放鬆,兩眼平視,面帶微笑,自然擺臂。
5見面禮儀編輯
1、握手禮:握手是一種溝通思想、交流感情、增進友誼的重要方式。與他人握手時,目光注視對方,微笑致意,......
對人有禮貌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不論對長輩還是他人,說話要文明,不說髒話;行為要穩重,不要動手動腳;待人接客要態度良好,熱情大方等。
什麼是懂禮貌的表現
禮儀用語:日常禮貌用語
見面語
“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您好”、“很高興認識您”、“請多指教”、“請多關照”等
感謝語
“謝謝”、“勞駕了”、“讓您費心了”、“實在過意不去”、“拜託了”、“麻煩您”、
“感謝您的幫助”等
致歉語
打擾對方或向對方致歉:“對不起”、“請原諒”、“很抱歉”、“請稍等”、“請多包涵”等.接受對方致謝致歉時:“別客氣”、“不用謝”、“沒關係”、“請不要放在心上”等
告別語
“再見”、“歡迎再來”、“祝您一路順風”、“請再來”等
—————————————————————————————————————————
日常禮貌用語需要注意什麼細節?
在交際中,人們使用禮貌用語通常要做到“四有四避”,即有分寸、有禮節、有教養、有學識,要避隱私、避淺薄、避粗鄙、避忌諱。
“四有”
第一有分寸。這是語言得體、有禮貌的首要問題。要做到語言有分寸,必須配合以非語言要素,要在背景知識方面知己知彼,要明確交際的目的,要選擇好交際的體式,同時,要注意如何用言辭行動去恰當表現。當然,分寸也包括具體的言辭的分寸。
第二是有禮節。語言的禮節就是寒暄。有五個最常見的禮節語言的慣用形式,它表達了人們交際中的問候、致謝、致歉、告別、回敬這五種禮貌。問候是“您好”,告別是“再見”,致謝是“謝謝”,致歉是“對不起”。回敬是對致謝、致歉的回答,如“沒關係”、“不要緊”、“不礙事”之類。
第三是有教養。說話有分寸、講禮節,內容富於學識,詞語雅緻,是言語有教養的表現。尊重和諒解別人,是有教養的人的重要表現。尊重別人符合道德和法規的私生活、衣著、擺設、愛好,在別人的確有了缺點時委婉而善意地指出。諒解別人就是在別人不講禮貌時要視情況加以處理。
第四是有學識。在高度文明的社會裡,必然十分重視知識,十分尊重人才。富有學識的人將會受到社會和他人的敬重,而無知無識、不學無術的淺鄙的人將會受到社會和他人的鄙視。
“四避”:
第一避隱私。隱私就是不可公開或不必公開的某些情況,有些是缺陷,有些是祕密。在高度文明的社會中,隱私除少數必須知道的有關人員應當知道外,不必讓一般人員知道。因此,在言語交際中避談避問隱私,是有禮貌的重要方面。歐美人一般不詢問對方的年齡、職業、婚姻、收入之類,否則會被認為是十分不禮貌的。
第二是避淺薄。淺薄,是指不懂裝懂,“教誨別人”或講外行話,或者言不及義,言不及知識,只知柴米油鹽,雞豬貓狗,張長李短,男婚女嫁。言辭單調,詞彙貧乏,語句不通,白字常吐。如果淺薄者相遇,還不覺淺薄,但有教養、有知識的人聽他們談話,則無疑感到不快。社會、自然是知識的海洋,我們每個人都不可能做萬能博士或百事通。我們應當學有專攻又知識淵博,但總有不如他人之處,總有不懂某種知識之處,要謙虛謹慎,不可妄發議論。
第三是避粗鄙。粗鄙指言語粗野,甚至汙穢,滿口粗話、醜話、髒話,上溯祖宗、旁及姐妹、下連子孫、遍及兩性,不堪入耳。言語粗鄙是最無禮貌的語言。它是對一個民族語言的汙染。
第四是避忌諱。根據風俗習慣或個人事由,對某些言語或舉動都應有所顧忌; 對某些可能產生不利後果的事力求避免。否則會被認為是十分不禮貌,嚴重者會造成矛盾。
*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
*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