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國?

General 更新 2025-01-17

如何看待目前中國社會的矛盾

關鍵的問題是,如何對社會矛盾和衝突進行

準確判斷和定位。多少年來,我們往往將這樣的衝突與矛盾人為地政治化或意識形態化。其實,現在我們社會中許多矛盾和衝突的內容本身是很簡單的,就是利益問題,不存在政治或意識形態的因素。在利益時代,利益矛盾、利益衝突、利益博弈是一種正常的社會現象;在現代社會中,社會矛盾和衝突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認識到,基於利益的衝突是理性的衝突,是可以用談判、妥協、討價還價的方式解決的,演變成足以導致大規模社會動盪的因素是很少的。因此,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消滅這種現象,而是要為這種現象的發生設立規則,要為這種問題的解決提供製度化的方法。好的制度不是消滅衝突,而是能夠容納衝突和用制度化的方式解決衝突。在美國攻打伊拉克的時候,曾經有幾百萬人上街反對布什的政策,但沒有人會認為美國要天下大亂了。為什麼我們在和平時期,幾十個農民工討要被拖欠的工資,就會被看作是不穩定因素?關鍵是我們的制度容納衝突的能力太低。因此,增強制度容納衝突的能力,應當是我們制度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內容。

我們應當防止將一般的社會矛盾與威脅穩定的政治社會危機混為一談。我認為,正是由於將不同類型的社會矛盾和社會衝突混為一談,才出現了將不穩定因素估計過重的現象。

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周邊安全問題

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印度數次向有爭議的邊界地區增兵,加速向該地區移民;在南中國海,越南、菲律賓等國不斷試圖採取各種措施宣示其對所佔領島礁的“主權”,並在島礁上興建設施,強化佔領;日本強佔釣魚島;朝鮮半島核危機等等。那麼中國的周邊安全環境如何?為什麼存在著爭議和摩擦?中國周邊環境面臨著哪些有利因素和哪些不利因素?我們將採取哪些應對策略?

一、摩擦和糾紛的原因

一是中國周邊地理環境的複雜性。中國擁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地疆土,有2.2萬公里長的陸地邊界線,與中國接壤的國家有14個。中國還有1.8萬公里長的大陸海岸線,與日本、韓國、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文萊、馬來西亞等國的領海相接或相重疊,它們是中國的海上鄰國。因此,中國被稱為“世界上鄰國數目最多的國家”。中國不僅鄰國的數量多,而且這些國家的情況十分複雜多樣,這在整個世界上較為少見。中國所處周邊環境特別複雜的性質,決定了在中國與鄰國之間發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在中國與近鄰國家之間,還存在著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未解決的邊界問題。其中包括中印邊界問題、中日釣魚島問題,東海大陸架,還有南中國海問題。在這些領土和領海的劃界問題上,雖然中國希望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加以解決,但一些鄰國不斷採取各種手段,試圖強化對爭議地區的實際佔領。它們試圖利用中國的和平主義政策,造成對中國不利的既成事實,謀取現實的利益,或者強化自身在未來邊界談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於中國崛起帶來的衝擊。中國崛起,首先意味著東亞地區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以中日關係為例,在過去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中國是東亞地區的政治大國,日本是東亞地區的經濟大國,雙方對這種地位結構已比較適應,也都能接受這樣一個現實,雙方在一個比較長的時期內基本相安無事。隨著中國經濟地位迅速上升,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對這一現實並不是欣然接受,而是通過與其他國家聯合的方式,制約中國影響力的上升,這就在一定時期內增大了雙方發生摩擦的可能性。

二、中國周邊環境面臨的有利因素

1、中國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係全面推進。中國政府一貫奉行“與鄰為善、以鄰為伴”的周邊外交方針,主張“睦鄰、富鄰、安鄰”。特別是進入20 世紀80 年代以來,和平與發展日益成為當代世界的主題,謀求建立與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良好關係,創造和平安全的周邊環境,促進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日益成為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共同願望與訴求。經過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共同努力,睦鄰友好關係得到明顯發展,現在是新中國建國以來中國同周邊國家關係最好的時期之一。

2、中國的綜合實力持續上升,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 21 世紀的前10年,中國經濟在世界的排名幾乎是一年上一個臺階。國際社會普遍有一種預期,認為中國在未來較長的時期內,還會保持強勁的上升勢頭。隨著中國的發展,國際上更加看好中國的國際地位,要求中國發揮更大的作用,同時中國也樹立了良好的負責任大國的形象。3、周邊區域經濟政治合作全面展開。我國與周邊國家和地區的貿易額始終佔外貿總額的60%以上,從周邊國家和地區獲得的投資多年來佔吸引外資總額的70% 以上。2001 年,中國同俄羅斯、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及烏茲別克斯坦共同宣佈建立“上海合作組織”,這標誌著一個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區域性合作組織的誕生。中俄關系和中國與中亞國家關係繼續保持穩定,對中國加強綜合國力建設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也促進了中國北部和西部邊陲的穩定。中國與東盟國家的合作關係不斷拓展。隨著“中國-- 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成,雙方的......

如何正確看待中國目前的環境問題

資源和環境是不可分的,資源的實質就是環境,要保證可持續發展就必須保護環境。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資源高消耗、環境重汙染、片面追求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實際上我國高速經濟增長是以巨大的生態環境汙染為代價的。近20年來,我國在總體上承襲了“先汙染後治理”的模式,事實證明,此種模式只能帶來更嚴重的汙染。我國目前環境汙染現狀表現在一下幾方面

1、水體汙染現狀 (1)、地表水體嚴重汙染

根據國家環保局2011年的統計調查的139座主要水庫中,水汙染極為嚴重的劣V類水質水庫有8座。四大海區沿岸近海海域水質惡化日趨明顯。重點河口、海灣、港口、大中城市附近海域汙染較為嚴重。

(2)、地下水體嚴重汙染

據環境保護部門對我國118個城市地下水監測資料的評價,汙染較重的城市有76個,佔64%,汙染較輕的城市39個,佔33%,基本未受汙染的城市只有3個,不足3%。

(3) 、降水酸化正成為新的汙染源

調查表明,以煤煙型為主的大氣汙染導致酸雨的覆蓋面積約佔國土面積的30%,呈明顯的區域性特徵。水汙染已成為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一大約因素,嚴重威脅著我國經濟的發展。

2、大氣汙染現狀

國家環保總局對全國大城市的空氣狀況進行監測,發現汙染最嚴重、最密集的大城市有3個;汙染程度較重的城市相當於世界發達國家20世紀50一60年代嚴重汙染時期的水平,1998年大氣汙染的狀況有所改善,但仍不容樂觀。汙染類型可分為煤煙型、汽車尾氣型、煤煙+汽車尾氣型和複合型。

3、噪聲汙染現狀

“目前噪聲的主要來源是交通產生的噪聲(54%),其次是施工產生的噪聲(16.9%)和生活中的噪聲(15.9%)。另外商業經營產生的噪聲(12.7%)也有一層以上的提及率。”在部分城市的比較中,北京的噪聲汙染情況最為嚴重,24%的居民認為噪聲很大,達到難以忍受的程度,噪聲指數(2.81)高於其它城市。噪聲汙染最小的城市是廈門,其汙染指數只有2.17。

4、固體廢棄物現狀

主要原因:①環境因素。全社會對固體廢物的處置與綜合利用的重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還沒有形成人人自覺保護環境;②技術因素。我國目前綜合利用的科技水平、加工設備、生產工藝等都比較落後,因投入少,科技開發能力弱,制約著固體廢物處置與利用產業的發展;③政策因素。國家制定的關於固體廢物的法律僅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且沒有相關的實施細則和法律解釋,缺乏實際操作性。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實力的提高和公民環境意識的加強,制止和減少環境汙染,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要求越來越迫切。環境汙染防治對策及管理措施從以下幾點(1)汙染控制正逐漸從末端治理轉變為清潔生產。(2)以“誰汙染,誰付費”、“誰治理,誰收益”來代替“誰汙染,誰治理”的治理方針。(3)廢物的再生利用也將成為環境管理的重點,從而使環境保護不再只是消極地增加成本,而是從積極角度出發,將其視為產生效益的行業。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形勢

面對當前國內外複雜的經濟形勢,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我們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促進經濟增長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與此同時,經濟運行也面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多方面挑戰.針對經濟運行中的突出矛盾,要把握好宏觀調控的方向、力度和節奏,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並利用有利時機推進經濟結構調整,深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鞏固經濟發展的好勢頭.

經濟增速雖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

當前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物價漲幅總體可控,結構調整積極推進,經濟發展總體態勢良好.

第一,經濟增長總體平穩.上半年經濟增速雖比去年上半年有所放緩,但仍處於平穩較快增長區間.內需拉動作用明顯增強,民間投資保持較高增幅,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幅高位回穩.經濟增速適度放緩,既有全球經濟減速的影響,也是我國主動調控和市場需求變化綜合作用的結果,總體上符合宏觀調控的預期目標.

第二,物價漲幅總體可控.雖然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但物價漲幅趨於收斂,價格上漲勢頭得到初步控制.

第三,結構調整積極推進.從需求結構看,在投資和出口對經濟增長貢獻率下降的同時,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提升.從生產結構看,農業生產投入增加,工業生產平穩增長,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較快,現代物流、軟件、信息服務、文化創意等現代服務業發展態勢良好.從收入結構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較快增長,財政對社會保障、教育和醫療衛生投入大幅增加,城鄉居民轉移性收入明顯增加.

總體上看,未來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控制物價上漲勢頭的有利條件較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面沒有因國際國內形勢新變化而改變,經濟增長的動力仍然強勁.受水利等基礎設施和保障性住房等民生工程投資增長、產業轉移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等因素的拉動,投資增速依然會保持在高位;最終消費在就業狀況改善、工資持續上升、城鄉居民收入和消費能力提高的情況下,將保持較快增速;出口增速受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會有所回落,但仍將回歸正常水平,全年經濟增長速度仍將高於9%.隨著穩健的貨幣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社會總需求增速放緩,加之糧食和主要工業品供應較為充裕,翹尾因素逐步減弱,以及穩定物價措施逐步落實到位,今後幾個月物價漲幅將有所回落.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

隨著經濟總量不斷擴大,保持我國經濟在更長時期內高速增長的難度在加大

世界經濟復甦進程艱難曲折,不穩定、不確定性因素增多.我國經濟發展的內在條件相對較為有利,但面臨的矛盾仍然較多,突出表現在物價高位運行、經濟增速放緩、結構調整壓力增大等方面.

第一,物價高位運行.由於推動物價上漲的因素短期內難以根本消除,食品、居住類價格同比漲幅仍處高位,勞動工資等要素成本上升的壓力將長期存在,今後一個時期抑制物價上漲的任務仍很艱鉅.

第二,經濟增速放緩.從投資需求看,今年以來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增幅明顯回落.從最終消費看,受汽車、住房等消費熱點降溫的影響,加之部分刺激消費的政策到期退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將有所減弱.從外部需求看,全球經濟增速放緩與出口企業......

如何正確看待當前目前中國提倡大

倡導大力發展資本市場,就是試圖通過資本市場,讓存量財富創造更多收益。資本市場是對存量資源進行配置的機制,它通過對資產進行估值,通過證券化,讓資產流動起來,讓存量財富升值。這樣,社會就處在一個很良性的狀態:一方面,現期經濟增長了,收入水平提高了,這是流量方面;另一方面,過去創造出來的財富也在增值,兩種收入加在一起,這就是小康社會的財富形成方式。經濟增長的目標,是要讓全體中國人民生活得舒適。我經常看到很多人加班加點,非常辛苦;中國人是全世界最辛苦的了吧,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國外,只要一有空就去做事賺錢。我們也要休息,要創造一種新的生活模式。要讓今天的收入保障今天的生活,讓過去買的那些資產通過增值來保障未來的生活。

改革開放三十年,我們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國已經從貧困、落後、封閉的國家,邁向正在現代化的小康國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三十年來,中國的面貌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世界矚目中國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對中國的崛起心懷嫉妒。中國的崛起的確正在改變全球的經濟格局,所以有人會有些不舒服。但是我想,誰也阻擋不了中國前進的步伐。

盛唐時期,中國是世界的中心。當時中國的GDP比今天美國的GDP在全球所佔的比重還要大得多,約佔全球GDP的40%以上。時隔一千年,中國終於又迎來新的強盛時期。這完全得益於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走的正確道路。我們現在已經是一個經濟大國,但成為經濟大國還不是我們的目標。我認為,中國一定會成為一個經濟上強大的國家,甚至在各個方面都非常強大的國家。我們有這個能力,也有這個智慧。在經濟大國向經濟強國轉型過程中,我們當然會遇到很多困難。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已經進入了新一輪的調整時期,我們將面臨更加複雜的矛盾,有些矛盾是我們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所沒有遇到的。黨中央國務院非常重視我國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把握大局,審時度勢,不斷調整政策,化解矛盾,所以我們的經濟社會仍然朝著良好的方向發展。

一、中國正處在經濟快速增長期

今年以來,我國的經濟增長仍然非常快速。年初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國2008年經濟增長率保持在8%,CPI(消費物價指數)上漲控制在4.8%。這是非常穩健的,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可能會超過這個指標,這是可以理解的。從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看,我們的經濟增長仍然保持在10.4%,比去年11.4%有所滑落。CPI上半年上漲了7.9%。物價上漲從總體上看正在得到遏制,經濟仍然在高速狀態下運行。

中國目前正處在工業化中期。要成為現代化國家,一定要經過一個較長時期的工業化過程。對中國這樣的國家來說,沒有工業化,就不會有現代化。沒有現代製造業、現代核心裝備企業,怎麼可能成為一個經濟強國?我們一定要推進工業化,補工業化這一課。我國是從一個農業社會,或者說農業經濟佔主導的社會走過來的。總體上看,我們的工業化水平還是落後的。工業化水平落後會帶來很多問題,包括社會秩序、現代倫理等,都是欠缺的。所以,工業化是一個綜合指標,它不斷推動經濟發展,而且能帶來社會的全面進步。社會進步是我們的根本目標。現在我們仍處於工業化的中期,或者說中後期,這一時期的一個基本特徵,就是經濟高速增長。日本、韓國的現代化過程,經歷了長達十年甚至二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沒有這十年二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就沒有今天的日本和韓國。中國也正在經歷這樣的過程,而且中國的經濟體量要比它們當年大得多。從2000年開始,中國經濟進入起飛階段,我們經濟的高速增長將維持到2020年。到那時,中國將超過日本,和美國的經濟規模應該不相上下。我們大概在2012年就要超過日本......

如何看待分析當前中國社會道德狀況

我們現在的許多中國人,對道德的看法很矛盾很微妙:一方面承認人不能無道德,另一方面又認為道德在人生中所佔的比重不太大。能給災區捐些款、公交車上能給老人孕婦讓個座,就證明自己已是個很有愛心的人了,自己是個講道德的人。

這樣想、這樣做,當然沒有錯,只不過跟我們中國文化中的道德觀還差了一大截。

中國人說:道,道路,就是人人在此生都應該所走之路,此之謂“人道”。人道從天道而來。德,得也,由於所走人生道路正確而於己有得,如孝弟忠信即是。只有講道德,人類大群才能和睦幸福、長治久安,從而個人幸福也自在其中了。有良好的社會秩序才會有個人自由,社會秩序的維繫主要靠道德,故講道德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本分事。

正因如此,所以中國人視道德為人生第一要務,慾望、財富、享受等都是等而下之之事。具備了起碼的道德修養,才無愧於“人”之稱號,故中國人說“做人難”,一輩子都要努力做人。我們現代人都認為慾望的滿足才是人生第一要務,只有充分地“享受”了人生才算不枉在此世界來一遭,道德只是第二、第三位之事。這和傳統中國人的人生觀大相徑庭。

如三國第一人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一生都奉獻給了國家,自己卻清苦終生。其高風亮節為一般人所不及,故歷代中國人瞻仰不盡。今天我們提起此人,仍然發自內心的敬佩不已

。可見,道德來自於人之內心,是天生的,自然的,絕非外力強加。若諸葛亮當時憑藉權勢作威作福,以慾望滿足為第一事,誰還會敬仰他呢?

許多人認為他人有難,自己能伸出援手,這才是講道德。實際上講道德並不需任何外在條件,在日常生活中,做好自己本分事,就是最大的道德。做了父親,孝敬父母,愛護妻子,教育子女,這就是講道德;工作中,兢兢業業,盡職盡責,這就是講道德;生活中,與人言而有信,為人謀而盡忠,這就是講道德。可見,道德是人人可為之事,只需要盡己本分而已。就這麼簡單。

問題是,當代社會中的許多人,連自己的本分也不願盡不想盡。做了丈夫,仍然只顧自己在外面吃喝玩樂,不顧愛人,不顧家庭;做妻子的,動輒威脅離婚,甚至紅杏出牆,還美其名曰尋找真愛;做官的不為民服務,做教師的誤人子弟,做醫生的草菅人命,做警察的警匪一家,﹒﹒﹒﹒﹒﹒大家都認為道德是可有可無之人生末事,慾望享受才是人生頭等大事,可人人都沒有基本道德,人的享受又從何而來呢?

進一步說,道德才是真享受,慾望滿足離享受還隔了一層。你是企業家,你辦好企業的目的不是為了自己發財而是出於社會責任感,當你看到成千上萬員工因為你的出色管理而安居樂業時,你的快樂是無法替代的,你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你是教師,當你真正是以教書育人的使命感參加工作時,學生的健康成長就是你最大的快樂,你會感到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沉,自己有多麼重要。慾望滿足只是動物性本能,道德修養才是人類所獨具的。只有在此處,才將人類與動物區分了開來。孟子說:“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豈不令人深思?

如何理解中國當前的經濟現狀

如何正確認識當前中國國內經濟發展形勢

摘要 在現今的中國就業壓力巨大 全球GDP大幅度下滑 而中國依然穩中求進 但這

不意味著危機就不存在 相反這正是危機四伏的時刻 近幾年中綜合國力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即使在這樣的時刻不能放鬆自己的思想 居安思危仔細分析經濟發展的趨勢

關鍵詞

一 我國當前的經濟形勢

自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中國的改革開放成效日益明顯經過30多年的發

展,中國綜合合國力得到了較大提高,經濟總量上升。中國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了更多的話語權。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處於一片低靡狀態,中國也不例外,當年的經濟增長率下降了幾個百分點,失業率陡增,出口額下降。為此在2010年中國推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撐下,從國內角度出發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了正增長。目前國民經濟總體形勢良好,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向外看,國際金融危機的深層次影響還在不斷顯現,世界經濟復甦一波三折,脆弱的市場信心更不易恢復,極易導致國際外匯、證券、大宗商品等市場持續波動,全球經濟增長低迷可能還會持續較長一段時間。向內看,我國經濟趨穩的基礎尚不穩固,擴大有效需求面臨不少制約因素,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加大,結構調整任務艱鉅,實現全年農業豐收尚存在不確定因素,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我國正處於由政策刺激驅動向市場內生驅動的關鍵時刻。

如何看待當前中國經濟形勢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摘要:雖然近幾年國際經濟相對蕭條,但是中國的經濟仍然保持著較穩定的增長。但是這種經濟增長主要是政府主導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股市,房地產泡沫等表面增長。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傾向於保持經濟增長,取得GDP的穩定增長。在美國出現次貸危機,危及全球經濟時中國推出四萬億的投資計劃,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撐下,中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實現了正增長,實現了保八的經濟指標。如今房價過高已經嚴重地制約了經濟的正常運轉,影響了普通人民的生活。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單一的GDP增長模式,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將信息,能源,電子,生物,汽車等作為戰略性產業。中國經濟的發展的未來會比較艱難,政府需要制定強有力的引導政策,使中國的經濟走向正常,穩定。關鍵字:中國經濟匯率GDP房地產增長模式正文:中國的經濟自改革開放以來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同時在經濟,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國的發展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國際事務中具有了的話語權。同時中國也不得不面對複雜的國際環境。這不僅說的是政治環境,還有社會環境和經濟環境。歐美國家在人民幣匯率的問題上和中國糾纏不清。由於人民幣匯率保持在一個較低的水平,中國的出口維持在一個很高的水平,導致美國貿易赤字不斷增長。美國等國家希望人民幣升值,以改變這種狀況。中國考慮到中國的出口貿易以及就業的壓力,堅決拒絕人民幣升值。一方面來說保持匯率的穩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幣大幅升值的話,勢必會降低中國對外資的吸引力,會使中國的招商引資遭受嚴重的打擊,同時會大幅減少中國的出口,這樣的話大批的民營企業就會倒閉,大量的工人會失業,會導致國家的政治環境惡化,社會不穩定。雖然人民幣可以促進中國的進口,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但是這些都要在國家的經濟局勢穩定,社會安定的基礎之上才會有意義。由於美國的次貸危機,使得美國人經濟狀況更加的糟糕,美國人大幅降低消費,特別是對中國商品的消費。由於美國人消費降低,導致中國的出口大幅下跌。大量的工廠倒閉,大量的工人失業。郎鹹平教授說過,美國次貸危機是由於中國大量購買美國的國債,政府將資金注入銀行,同時美國的利率很低,美國人大量地貸款用於買車和其他消費。才導致了次貸危機的發生。這不無道理,同時這與美國政府自身的調控和美國人不良的消費習慣有很大的關係。中國政府面對此次危機提出了四萬億的投資計劃。主要資金用於基礎設施的建設,還有一部分是支持企業的資金。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了一大批的鋼筋水泥企業的生產,而且帶動了大量的就業,可是這些投資都是一次性的,建完就不會再去重複建設。以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的經濟發展是不會持久的。同時大量的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高鐵,高速公路的建設已經大於交通運輸的實際需求或者超出了人們的消費能力。比如高速鐵路,其投資成本非常的高,而且成本回收的週期非常的長。一般只有政府才有這樣的能力和魄力進行大規模的投資和建設。然而要收回成本,其票價必然不會低,有些線路價格將逼近機票的價格,使得很多路線的乘客往往是寥寥無幾,實在是對資源的二次浪費。為何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如此之低?當今流行語,“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極低的消費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國的人口多。中國的人口是怎樣影響普通老百姓的消費能力的呢?雖然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勞動力素質普遍提高,勞動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資卻不能跟上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人口太多,就算勞動力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於勞動力過剩,使得勞動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廠和企業就有的討價還價的空間。如今大學的擴......

如何評價目前中國的新聞

1 新聞的真實性 時效性 趣味性 重大性 實用型 儘量多的涵蓋這些性質 越多新聞就越好

2 把握馬克思主義新聞觀 政治家辦臺辦報 說通俗點就是聽黨的話 構建和諧社會 儘量的報道正面消息 負面消息必須領導簽字同意 注意輿論導向

3 注意新聞的創新 採用的手法 電視的畫面衝擊力 廣播的典型音響和速度的特色

4 新聞的外宣性 一般來講 新聞編輯記者都是有內宣任務 那麼還要注意積累素材 為外宣和創優工作做準備 做到人無我有 人有我大 或者人有我新 奇

如何看待當前的中國經濟發展形勢

正確看待當前的經濟形勢,需要把握幾個方面:

一、經濟正在經歷艱難時刻

一個時期以來,除了大環境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經濟結束了兩位數高速增長之後,開始階段性轉換,增長速度持續下行,增長速度呈階梯式回落之勢。經濟增長速度階梯式回落,使各方面壓力加大,相當多的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部分地區經濟下滑嚴重,一些省份財政收入急降、失業問題突出,股市大幅動盪,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升高。從統計數據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出來,一是三大需求同時收縮;二是工業生產繼續回落;三是產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四是部分地區困難凸顯。

二、在經濟下行中有亮點

從高速增長到中高速增長,表明我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經濟下行確實給我們帶來前所未有的壓力。壓力當前,但也不乏亮點。一是產業結構加速升級,第三產業增長增速較快;二是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上升,目前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達到60%,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的動力結構在加速調整,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不斷強化;三是新市場主體繼續快速增加。在經濟下行壓力下,儘管有些企業經營困難甚至倒閉,但又不斷有企業新生,實際上企業生生死死是市場經濟競爭規律發揮作用的體現;四是能源消耗進一步下降。降低消耗、減少汙染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重要內容,是經濟運行效益提高的重要體現;五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城鄉居民平均收入增長經濟增速,說明城鄉居民的平均收入增幅相對穩定。

三、“三期疊加”下尋找和把握經濟發展機會

我國正在經歷經濟增長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困難。所謂換擋,就是從高擋換到中高擋,減速成為必然;結構調整,意味著產能過剩行業收縮;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意味著刺激政策的累積效應和溢出效應還在發生作用,使經濟結構調整難度加大,當期宏觀政策的選擇運用受到掣肘。“三期疊加”矛盾交織,對我國經濟增長目標的實現形成制約。還有,當前議論比較多的一個問題就是“為官不為”。在我國現階段,由於相關制度不配套不完善,在守規矩守紀律要求越來越嚴的大背景下,的確出現一些官員怕犯錯誤,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在招商引資、促進經濟發展方面縮手縮腳,積極性主動性下降的情況。近年來對GDP增長指標考核力度減弱,部分區域和縣域取消GDP考核,也對地方經濟增長形成一定的客觀影響。同時,還要看到,經濟下行往往會慣性發生作用。

但分析經濟形勢不能只看一面,看不到困難就找不到政策著力點,只看困難看不到亮點則容易喪失信心。對經濟形勢有利條件是,近年來陸續出臺的穩增長政策的效應會逐步顯現;國家批准的重大工程項目會陸續展開投資併產生相應的經濟帶動作用;經濟運行中的新趨勢新亮點會得到強化;基期年度經濟增長速度放緩,意味著新的經濟年度增長基數相對低。只要決策者能審時度勢,仍然把中心放在經濟建設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措施得當,同時加快推進體制改革,擴大“改革紅利”,把有利條件變成實際的增長速度是可能的。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看待現在的中國?
如何看待現在的工作?
如何看待現在的自己?
你是如何看待保險的?
你如何看待商家的廣告?
如何看待媒體的影響?
如何看待日本這個國家?
如何看待舌尖上的中國?
如何看待工作中的壓力?
如何看待網紅現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