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為什麼不反抗?

General 更新 2024-11-07

明朝大將毛文龍其人?是否因飛揚跋扈被崇煥所殺?

baike.baidu.com/view/34789.htm 百度上有他的介紹 我就不多說了。

因飛揚跋扈被崇煥所殺:這個毛文龍好像評價都不是很好,但是誰也說不準,因為滿清韃子把中國很多的書籍都該了,就比如:岳飛的滿江紅,乾隆修《四庫全書》銷燬的書比保存的書要多得多。這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次巨大的災難!如岳飛的《滿江紅》名句“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胡虜”和“匈奴”在清代是犯忌的,於是《四庫》館臣把它改為“壯志飢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實在是可笑至極。而且袁崇煥也不一定就是抗金將軍,興許就和滿清有祕密合約啥的呢。毛文龍被殺,我個人認為還是他所在的地方,靠近了遼東,那是個是非之地,如果他在南方的話,那就是另一個情況了。

關於袁崇煥和毛文龍應該怎樣認識?到底誰是民族英雄?

其實都抗金的 都是民族英雄 只不過意見不合被袁崇煥殺了

袁崇煥很熟悉了應該 就不解釋了 關鍵是看看不太有名的毛文龍的資料

毛文龍,字振南,漢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後金的名將。毛文龍是明末殲滅後金(清)軍數量最多的軍事統帥,被譽為“海上長城”,為保衛明朝奉獻了畢生心血,最終含冤而死。

毛文龍對朝廷忠心耿耿,當袁崇煥偽造聖旨加害於他時,他誤以為是皇帝要處死自己,毫不反抗,跪而請死。

明恭順侯吳惟英對此評價道:“煥言文龍跪而請死,正見其從容就義,所畏者國家三尺。如蒙二心,不第目無煥,抑且目無朝廷,死生大矣,寧肯長跪以服上刑?況毛亦有賜劍,將亦曰有旨,崇煥將何以自保?幸毛之自持一片忠赤,不以白刃而稍有動搖。

意思就是說: 袁崇煥說毛文龍跪著請死,可見他從容就義,忠於國家的法律。如果毛文龍有二心,肯定會目無法紀,怎麼會跪著受死。毛文龍也有尚方寶劍,如果他也說我有聖旨要殺袁崇煥,袁崇煥如何自保?幸而毛文龍對國家一片忠心,並不以白刃臨頸而動搖。

按照明朝的體制袁崇煥殺不了毛文龍;其次,袁崇煥也不該殺毛文龍,他殺毛文龍以後使遼東戰局急轉直下,導致了一系列的嚴重後果,袁崇煥悍然發動“雙島事變”殺害毛文龍,其炮製的十二當斬的理由更是被當時的中國人比作南宋召回岳飛的十二道金牌。 毛文龍作為遼東的中流砥柱當之不愧,毛文龍在一個敵後補給困難的地方堅持抗戰,並且主動出擊,多個戰役大敗後金,是消滅後金軍最多的明軍將領,令敵人極為痛恨,必欲除之而後快。

但是乾隆為袁崇煥“平反”後,各種史料開始認為毛文龍真通敵,被袁崇煥誅殺是罪有應得。

所以這是懸案 除非當事人來說 到底是怎麼回事

不過個人傾向於他們都是抗金英雄 只不過是政見不和 方略不同導致內訌 這也是中國人的通病 政見不不和上升到內鬥 實在可惜

毛文龍是個什麼樣的人?

毛文龍,字振南,漢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後金的名將。毛文龍是明末殲滅後金(清)軍數量最多的軍事統帥,被譽為“海上長城”,為保衛明朝奉獻了畢生心血,最終含冤而死。

其性格:

性情剛烈,嫉惡如仇

毛文龍“用兵也嚴,賞罰必信,與兵士同甘苦,有古名將風”,所以能夠得到部下的忠心愛戴,以至於被害時,“島中將卒聞其死,皆哭”。他為人正直,“於權要絕不肯饋遺”,又嫉惡如仇,“見狐媚之徒,賤如犬豕,貪墨之輩,詈罵不禁,往往以此得過”,因此引起當權者不滿,“餉斷於海外,謗滿於中朝!”

清正廉潔,不蓄私產

毛文龍儘管身為朝廷一品大員,卻不置私產。史載:“毛將軍攬外海外,遣妻子歸故里,不載島物產業奴婢,空空如也”,“死之日,室無贏財。錢塘僅有父宅一區,山田二頃而已。”這在當時的社會風氣下,實屬難得。

耿介自守,不附權閹

魏忠賢專權期間,一些沒有氣節的大臣爭相奉承,如遼東巡撫袁崇煥“疏頌魏忠賢功德,請於寧前建祠”,並在奏摺中稱:“廠臣魏忠賢功在社稷……從古內臣誰有出其右者?”,諛辭諂語,不堪入目。毛文龍卻不肯阿附魏忠賢,屯田主事徐爾一稱讚他說:“當魏忠賢擅權,督撫節鎮,稱誦建祠者比比,而文龍耿介自守,不一濡足……可不謂今天下一奇男子哉?”

忠貞不二,以死明志

毛文龍對朝廷忠心耿耿,當袁崇煥偽造聖旨加害於他時,他誤以為是皇帝要處死自己,毫不反抗,跪而請死。 明恭順侯吳惟英對此評價道:“煥言文龍跪而請死,正見其從容就義,所畏者國家三尺。如蒙二心,不第目無煥,抑且目無朝廷,死生大矣,寧肯長跪以服上刑?況毛亦有賜劍,將亦曰有旨,崇煥將何以自保?幸毛之自持一片忠赤,不以白刃而稍有動搖。” 意思就是說: 袁崇煥說毛文龍跪著請死,可見他從容就義,忠於國家的法律。如果毛文龍有二心,肯定會目無法紀,怎麼會跪著受死。毛文龍也有尚方寶劍,如果他也說我有聖旨要殺袁崇煥,袁崇煥如何自保?幸而毛文龍對國家一片忠心,並不以白刃臨頸而動搖。

毛文龍的評價?

毛文龍,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陽府太平縣,祖父毛玉山攜家遷居杭州。萬曆四年(1576年)正月十一日出生於杭州府錢塘縣忠孝巷。九歲時,父親毛偉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貧困的境地。毛文龍“幼從學,習經生業[1]”,後見國勢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筆從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薦去邊上歷練,當了寧遠伯李成樑的親兵。同年九月,中武舉鄉試第六名,授安山百戶職,不久又升為千總,守備。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經略遼東,毛文龍屢立戰功,深受其賞識,被升為都司。天啟元年(1621年),升為遊擊,受遼東巡撫王化貞派遣,率領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收復二千里海岸線。八月,克復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性。不久,又收復了被李成樑放棄的寬奠、靉陽、大奠、新奠、永奠、長奠六堡,軍聲大振,升為副總兵。隨後,以皮島及寬靉山區為根據地,多次深入後金腹地,屢挫敵鋒。天啟二年(1622年)六月,朝廷升其為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徵虜前將軍印。天啟三年(1623年)二月,賜尚方劍,加都督僉事銜。八月,派遣部將張盤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紅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後金故都赫圖阿拉的外圍要塞,先後取得了牛毛寨大捷、烏雞關大捷,受到了督師孫承宗的高度讚賞。十月,再命張盤收復復州、永寧。天啟四年(1624年),努爾哈赤派人向毛文龍議和,毛文龍將來使綁送京師,朝廷升其為太子太保、左都督。天啟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將林茂春收復旋城、傳鐵峪城。天啟七年(1627年),後金皇太極即位,為了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貝勒阿敏、濟爾哈朗等率大軍攻打毛文龍和朝鮮,史稱“丁卯之役”。毛文龍“五戰而五勝[2]”,重創後金擔任進攻主力的鑲藍旗,使之失去戰鬥力,兩年後未能隨皇太極南下。崇禎元年(1628年)十月,說服後金大將劉興祚歸正,派部將耿仲明、曲成恩等懸師千里,深入後金要塞薩爾滸,與劉興祚弟弟劉興治等裡應外合,攻破城池,“斬級三千,擒生六十九人[3]”,大勝而歸。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被督師袁崇煥矯詔殺於雙島鎮江大捷

天啟元年(1621年),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率領毛承祿、尤景和、王輔、陳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先收復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二千餘里沿海島嶼,擒綁後金守島軍官胡可賓、任光先、何國用等人。七月十四日,偵得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後金主力去雙山抄殺不肯降後金的百姓,城中空虛,遂與生員王一寧商議,以鎮江中軍陳良策為內應,率一百餘人夜襲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清帝康熙姥爺)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鬆年等,隨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遊擊繆一真等,史稱“鎮江大捷”。此戰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4]”,“歸順之民,繩繩而來[5]”,使得全遼震動,引起後金方面的極大恐慌。 “鎮江大捷”是明軍與後金作戰以來的首勝,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心。朝廷因此對毛文龍破格提拔,升為副總兵。遼東經略王在晉評價此戰說:“毛文龍收復鎮江,擒縛叛賊,四衛震動,人心響應。報聞之日,縉紳慶於朝,庶民慶於野。自清、撫失陷以來,費千百萬金錢,萃十數萬兵力,不能擒其一賊。此一捷也,真為空谷之音,聞之而喜可知也。[2]”內閣首輔葉向高將毛文龍比作歷史上的孤膽英雄班超、耿龔,他說:“毛文龍收復鎮江,人情踴躍,而或恐其寡弱難支,輕舉取敗,此亦老長考慮。但用兵之道,貴在出奇,班超以三十六人定西域,耿恭以百人守疏勒,皆奇功也……今幸有毛文龍,此舉稍得兵家用奇用寡之法。[6]”御史董其昌則評價說:“毛文龍以二百人奪鎮江,擒逆賊,獻之闕下,不費國家一把鐵、一束草、一斗......

能簡單評價下毛文龍嗎?

毛文龍,字振南,漢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後金的名將。毛文龍是明末殲滅後金(清)軍數量最多的軍事統帥,被譽為“海上長城”,為保衛明朝奉獻了畢生心血,最終含冤而死。

談毛文龍不得不談 袁崇煥

我認為袁崇煥就是國賊 毛文龍含冤而死。

毛文龍何許人也?

毛文龍,字振南,漢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家、民族英雄、抵抗後金的名將。毛文龍是明末殲滅後金(清)軍數量最多的軍事統帥,被譽為“海上長城”,為保衛明朝奉獻了畢生心血,最終含冤而死

毛文龍,字振南,祖籍山西平陽府太平縣,祖父毛玉山攜家遷居杭州。萬曆四年(1576年)正月十一日出生於杭州府錢塘縣忠孝巷。九歲時,父親毛偉去世,家道中落,陷入貧困的境地。毛文龍“幼從學,習經生業[1]”,後見國勢日危,效仿古人班超投筆從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受舅舅沈光祚推薦去邊上歷練,當了寧遠伯李成樑的親兵。同年九月,中武舉鄉試第六名,授安山百戶職,不久又升為千總,守備。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熊廷弼經略遼東,毛文龍屢立戰功,深受其賞識,被升為都司。天啟元年(1621年),升為遊擊,受遼東巡撫王化貞派遣,率領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收復二千里海岸線。八月,克復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不久,又收復了被李成樑放棄的寬奠、靉陽、大奠、新奠、永奠、長奠六堡,軍聲大振,升為副總兵。隨後,以皮島及寬靉山區為根據地,多次深入後金腹地,屢挫敵鋒。天啟二年(1622年)六月,朝廷升其為平遼將軍總兵官,掛徵虜前將軍印。天啟三年(1623年)二月,賜尚方劍,加都督僉事銜。八月,派遣部將張盤收復金州、旅順、望海堡、紅嘴堡。九月,率部攻打後金故都赫圖阿拉的外圍要塞,先後取得了牛毛寨大捷、烏雞關大捷,受到了督師孫承宗的高度讚賞。十月,再命張盤收復復州、永寧。天啟四年(1624年),努爾哈赤派人向毛文龍議和,毛文龍將來使綁送京師,朝廷升其為太子太保、左都督。七月,取得“分水嶺大捷”。天啟五年(1625年)一月,派部將林茂春收復旋城、傳鐵峪城。天啟七年(1627年),後金皇太極即位,為了解除心腹之患,派遣貝勒阿敏、濟爾哈朗等率大軍攻打毛文龍和朝鮮,史稱“丁卯之役”。毛文龍“五戰而五勝[2]”,重創後金擔任進攻主力的鑲藍旗,使之失去戰鬥力,兩年後未能隨皇太極南下。崇禎元年(1628年)十月,說服後金大將劉興祚歸正,派部將耿仲明、曲成恩等懸師千里,深入後金要塞薩爾滸,與劉興祚弟弟劉興治等裡應外合,攻破城池,“斬級三千,擒生六十九人[3]”,大勝而歸。崇禎二年(1629年)六月初五,被督師袁崇煥矯詔殺於雙島。

編輯本段赫赫戰功

鎮江大捷

天啟元年(1621年),毛文龍受遼東巡撫王化貞之命,率領毛承祿、尤景和、王輔、陳忠等一百九十七名勇士,深入敵後,先收復了豬島、海洋島、長山島、廣鹿島等二千餘里沿海島嶼,擒綁後金守島軍官胡可賓、任光先、何國用等人。七月十四日,偵得鎮江(今遼寧省丹東市)後金主力去雙山抄殺不肯降後金的百姓,城中空虛,遂與生員王一寧商議,以鎮江中軍陳良策為內應,率一百餘人夜襲鎮江,擒後金遊擊佟養真(清帝康熙姥爺)及其子佟豐年、其侄佟鬆年等,隨派陳忠等襲雙山,擒斬後金遊擊繆一真等,史稱“鎮江大捷”。此戰後,寬奠、湯站、險山等城堡相繼歸降毛文龍,一時間“數百里之內,望風歸附[4]”,“歸順之民,繩繩而來[5]”,使得全遼震動,引起後金方面的極大恐慌。 “鎮江大捷”是明軍與後金作戰以來的首勝,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心。朝廷因此對毛文龍破格提拔,升為副總兵。遼東經略王在晉評價此戰說:“毛文龍收復鎮江,擒縛叛賊,四衛震動,人心響應。報聞之日,縉紳慶於朝,庶民慶於野。自清、撫失陷以來,費千百萬金錢,萃十數萬兵力,不能擒其一賊。此一捷也,真為空谷之音,聞之而喜可知也。[2]”內閣首輔葉向高將毛文龍比作歷史上的孤膽英雄班超、耿龔,......

袁崇煥寫給王洽的親筆信中提到如果毛文龍如果反對議和而欲殺之的記載是否真實?

我感覺完全是袁崇煥為了殺毛,如果毛同意議和,正好袁崇煥可以上書以謀反殺毛

崇禎皇帝錯殺袁崇煥的真實原因

崇禎三年,鎮守邊關的遼東巡撫袁崇煥被以“謀叛”大罪論死。“八月,遂磔崇煥於市,兄弟妻子流三千里,籍其家。崇煥無子,家亦無餘貲,天下冤之。”(《明史 列傳147》)這是繼南宋趙構冤殺岳飛之後歷史上最令人扼腕嘆息的一起令親者痛,仇者快的自毀長城冤獄,其迴響會伴隨中華歷史,即使千年也依舊餘音嫋嫋,讓人悲憤痛惜。

袁崇煥坐的是叛逆罪,所謂“磔”即是分屍,比之岳飛遭遇更慘。趙構殺岳飛,雖為求苟安,畢竟是其私心作祟。而崇禎殺袁崇煥,則是地地道道的自毀長城,“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觀崇禎其人的作為,並非如歷史上以往的亡國之君那麼昏庸荒淫,也沒有坐視國事日非而不顧及,“即位之初,沈機獨斷,刈除奸逆,天下想望治平。”一度被朝野譽為“明主”,面對危難時局,一心勵精圖治,“不邇聲色,憂勸惕勵,殫心治理。”既然崇禎是一個勤於政事的勤勉皇帝,為何會作出此等不智之舉呢?

這和崇禎的性格和心理有關。明朝的朱家皇帝,皆有近乎病態偏執性格,莫不多疑刻薄,剛愎自用,凡事以自我為中心。按現代心理學,所謂偏執症狀是指帶有妄想性的信念,通常是被迫害性的。至於偏執性人格指對於事實上或想象出來的羞辱,常有過分的敏感和自我牽連,故常有為此給予反擊等想法。此種偏執性性格,人格相對完整,很少出現精神衰退現象。主要症狀是妄想,但這種妄想具有高度的系統性和邏輯性,歸納起來有兩個特點:一是這類妄想滲透到妄想者人格的整個結構及特徵中,二是妄想發展按部就班、逐漸進展、層次井然、前後協調、條理清楚,從而是自成體系。

偏執症狀從明前朝太祖的多疑刻薄,成祖的狠毒無情,憲宗的濫用私人,武宗的狂妄自大,神宗的偏激逆反中都可以找得到影子。崇禎即位之際,國家早已積重難返,國事日非,朝上“在廷則門戶糾紛。疆埸則將驕卒惰。” 民間“兵荒四告,流寇蔓延。遂至潰爛而莫可救。”憂憤之中的崇禎,不免“臨朝浩嘆,慨然思得非常之材,而用匪其人,益以僨事。”愈是如此,妄想性的偏狹愈強烈,到後來,崇禎發展到認為一切皆歸於“士大夫誤國家”。對身擔重責的大臣,崇禎通常是先寄予極大的,甚至是超出實際的期望,一旦令其失望之後,又一變而為為切齒憤恨,必殺之而後快。故崇禎在位17年,所戮大臣不計其數,其中總督有7人,巡撫有11人。內閣重臣更頻繁替換走馬燈,先後用了近五十人。崇禎以唯才是用為標準,有諷刺意味的是,居然滿朝無可撐局面之人。其真無人乎?其個性不容人也。

這樣再論袁崇煥的冤獄,就比較容易理解了。崇禎剛開始對袁崇煥也是寄予厚望的。“崇煥入都,先奏陳兵事,帝召見平臺,慰勞甚至,諮以方略。對曰:‘方略已具疏中。臣受陛下特眷,願假以便宜,計五年,全遼可復。’帝曰:“復遼,朕不吝封侯賞。卿努力解天下倒懸,卿子孫亦受其福。’崇煥頓首謝。” 袁崇煥說了句不該說的大話,五年平遼根本是不可能的事,不過崇禎信以為真了,而對臣僚一些紙面上娓娓動聽,卻無實際收效的言論祟幀總是非常反感。這就種下了第一個禍根。

事後,深知崇禎性格的給事中許譽卿問及此事,袁崇煥回答:“聖心焦勞,聊以是相慰耳。”許譽卿提醒:“上英明,安可漫對。異日按期責效,奈何?”袁崇煥這才自知失言。所以後來,“崇煥又言:‘以臣之力,制全遼有餘,調眾口不足。一出國門,便成萬里,忌能妒功,夫豈無人。即不以權力掣臣肘,亦能以意見亂臣謀。”帝起立傾聽,諭之曰:“卿無疑慮,朕自有主持。’大學士劉鴻訓等請收還之臣、桂尚方劍,以賜崇煥,假之便宜。帝悉從之,賜崇煥酒饌而出。”袁崇煥把話說得太滿,崇禎平邊心切,也不顧是否可行,一味下注,而後又感覺虧了本,以至認定袁崇煥......

相關問題答案
毛文龍為什麼不反抗?
朝鮮人民為什麼不反抗?
和珅為什麼不反嘉慶?
成龍為什麼不資助哥哥?
文森特為什麼不直播了?
王志文為什麼不拍廣告?
郝龍斌為什麼不參選?
任天堂為什麼不出中文?
毛為什麼不打臺灣?
金毛為什麼不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