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的意思?
利令智昏的意思是什麼?
小便宜(利)令(令)一個人頭腦(智)發昏(昏),而做出蠢事
齊國有個人一心想得到金子。一天,他清早起來,穿好衣,戴好帽,一直走到賣金子的地方,看見有人拿著金子,伸手就奪。
官吏把他逮住捆綁起來,問道:"這麼多人都在這兒,你為什麼公然搶人家的金子?"
他回答說:"我根本就沒有看到人,眼睛裡只有金子。"
《呂氏春秋·去宥》
寓意:利慾薰心的人往往會喪失理智,做出愚蠢的事情來。
原文: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攫而奪之。吏搏而柬縛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吏曰:"殊不見人,徒見金耳。"
利令智昏的成語解釋
【成語】: 利令智昏【拼音】: lì lìng zhì hūn【解釋】: 利:私利;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智不清。因貪利而失去理智,不辨一切。 【近義】:見利忘義 利益薰心 貪利忘義【反義】:見利思義 一芥不取
利令智昏的意思是什麼?
“利令智昏”意思是說得到點便宜就神智糊塗,頭腦發昏。後來人們就用此來形容利慾使人喪失理智,不辨是非。 這個成語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 戰國時期,公元前262年,秦昭王令大將白起率軍攻打韓國。秦軍一路旗開得勝,攻陷了野王,直逼上黨。上黨守將馮亭看到野王既已失陷,上黨孤立無援,很難再保住,於是決定把上黨獻給趙國,以便得到趙國保護。 趙國的平陽君趙豹認為,平白無故接受人家的好處,是禍患的根源,便勸導趙孝成王不要接受。可是平原君趙勝卻被眼前的利益矇住了雙眼,認為不費一兵一卒就白白得到了上黨這麼一塊好地方,何樂而不為?因此極力主張接受上黨。平原君的主張正好迎合了趙孝成王的心思。趙國接受了上黨,並封馮亭為華陽君。 眼看就要到嘴的這塊肥肉輕易地被趙國得到,秦國極為惱怒,於是派大將軍白起率軍大舉進攻趙國。戰爭一直持續了三年,最後趙國四十萬大軍在長平全軍覆沒。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趙長平之戰。 司馬遷對這段歷史有過一段評述,他說,平原君不是凡夫俗子,卻有時也不明白大道理。俗話說:“利這個東西,能使聰明人喪失理智。”即“鄙諺曰:‘利令智昏’。”
利令智昏、慾令智昏、倫理道德、咫尺與心什麼意思
利令智昏,我國古代成語,出自司馬遷《史記》,常用以比喻被利益矇蔽了智慧頭腦,做出錯事。
慾令智昏 (【解釋】:欲:慾望,貪慾;令:使;智:理智;昏:昏亂,神智不清。因貪心太大而失去理智,把什麼都忘了。
倫理道德-當代“倫理”概念蘊含著西方文化的理性、科學、公共意志等屬性,“道德”概念蘊含著更多的東方文化的情性、人文、個人修養等色彩。
咫尺與心:形容兩個人的實際距離很近,但卻心意不同,無法有效溝通,即心與心之間距離遙遠沒有辦法回到曾經的心意相通。
利令智昏是什麼意思
【解詞】利:私利。 令:使。 智:理智。 昏:昏亂。
【貶義】【釋義】因貪利而喪失理智,不辨是非。
【出處】西漢·司馬遷在《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鄙諺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負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四十餘萬眾,邯鄲幾亡。”
minihomepage是指什麼,誰知道完整的定義謝謝
迷你個人主頁的簡稱?
要文言文《利令智昏》的翻譯
原文
齊人有欲得金者,清旦,被衣冠,往鬻金者之所。見人操金,攫而奪之。吏搏而束縛之,問曰:"人皆在焉,子攫人之金,何故?"對曰:"取金之時,徒見金,不見人。"
翻譯
利:私利。
令:使。
智:理智。
昏:昏亂。
清旦:清晨。
鬻:賣。
攫:抓,奪。
耳:而已。
被:通“披”,穿戴
子:你
殊:完全
徒:只
金:黃金
齊:春秋時期的諸侯國,在今山東一帶。
所:地方,處所。
束縛:捆綁。
焉:代詞,這裡。
對:回答
而:表修飾
翻譯
齊國有個想得到金子的人。大清早穿好衣服戴好帽子,到賣金子的地方去,見到有個人手中拿著金子,就一把搶奪過來。 官吏把他逮住捆綁起來,問他道:"人都在這兒,你就搶人家的金子,是什麼原因?" 那人回答官吏說:"拿金子時,我只看到金子,根本就沒看到人。"
寓意
一個人如果唯利是圖,利慾薰心,往往會喪失理性,做出愚蠢的事來.而古人說“淡泊明志”“無欲則剛”才是正確的處世態度。
參考資料:baike.baidu.com/view/582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