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道路自信?
什麼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黨的十八大報告最催人奮進和浩然大氣的是關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的自信。
自信是共產黨人的品格。“會當水擊三千里,揮斥當年萬戶侯”,這種自信來源於我們黨對理想信念的矢志追求和對現實實踐的科學評估。
這首先是道路自信。中國共產黨堅定不移的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無比正確的。這種自信一是來源於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選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不是中國共產黨的隨心所欲和一廂情願,它是中國歷史和中國人民的選擇,報告有一段話講得很好,說它是“黨和人民九十年奮鬥、創造、積累的根本經驗,必須倍加珍惜”,這就說明了道路創新的歷史和群眾基礎。而人民是歷史創造的主體和歷史發展的動力,這就是我們黨道路自信的力量源泉。二是來源於對中國近百年曆史經驗的總結。中國近百年的歷史證明,自然經濟、計劃經濟的封閉僵化體制,阻撓了中國近代以來生產力的發展,使本來可以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陷入國弱民窮的境地,而資本主義在近代中國連自己都救不了實踐,充分說明只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和發展中國。三是來源於我們黨對現實實踐的科學判斷。我們之所以認為我們的道路是正確的,就在於我們科學評估了我們的發展道路:“既不妄自尊大”,我們老老實實地承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與落後的社會生產力之間的矛盾沒有變,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國際地位沒有變”,我們工作中還存在許多不足,前進道路上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較多,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較大,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一些領域消極腐敗現象易發多發,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對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進一步認真加以解決。說明我們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遠。另一方面,我們也不“妄自菲薄”,各方面工作都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改革開放取得重大進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民主法制建設邁出新步伐,文化建設邁上新臺階,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國防和軍隊建設開創新局面,港澳臺工作進一步加強,外交工作取得新成就。所以,我們才對自己的道路才充滿了自信。
這其次是理論自信。中國共產黨是用先進理論武裝起來的黨,真理的力量是巨大的。馬克思說:“一旦理論的陽光照射德國,德國這個高盧雄雞就會引吭高歌”。馬克思還說:“理論只要徹底,就會征服人”。中國共產黨根據自身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形成了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反映了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的要求,適應了先進文化發展的要求和代表了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她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來自於實踐,又指導實踐,是當代中國最高水平的馬克思主義。只有這一理論體系,才能領導中國順利實現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才能調動全體中國人民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和歷史創造性。所以,我們才對自己的理論體系充滿了自信,倍加珍惜,不斷髮展。
這再次是制度自信。我們堅信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迄今為止中國歷史上最美好的制度,是能夠充分反映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制度。因為,我們自信這個制度可以保證中國順利建成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宏偉目標,可以引導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百年夢想。按照報告的要求,到2020年,我們將建成小康社會,國內生產總值和人均國民收入比2010年再翻一番。2010年的國內生產總值是42萬億,財政收入是12萬億。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4萬億。財政收入達到24萬億,基本上可以接近今天美國的水平;人均國民的收入2010年19970元,到......
什麼叫理論自信 道路自信 制度自信 共識網
“三個自信”是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道路自信源自於道路開闢、道路創新和道路自覺,需要我們進一步堅持和拓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不移地捍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問題關乎黨的命脈,關係國家前途、民族命運和人民幸福。
理論自信源自於理論形成、理論創新和理論自覺,需要我們進一步堅持和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的現實需要。
制度自信源自於制度確立、制度創新和制度自覺,需要我們進一步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時俱進地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問題關乎黨的方向,關係國家建設、民族團結和人民發展。
十八大三個自信是什麼?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如何堅定道路自信
必須在實踐中培育、在理論上闡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勝利,在根本上取決於兩點:一方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理論體系和制度如何能夠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
民生改善和生態保
護方面體現出自己的發展優勢?另一方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理論體系和制度如何能
夠在核心價值觀培育和文化進步方面體現出自己的價值優勢?要回答這兩個問題,
我們必須圍繞著參與全球化進程和建構市場經濟體制來培育
“自覺”
和“自信”
。當今深刻影響全人類生存和發展的最重要的歷史機制是全球化的邏輯,最強有
力的動力機制毫無疑問是市場經濟機制和資本的邏輯。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
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首先要面對的是兩大現實。一方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優越性應當體現為,
在積極參與全
球化進程的同時對全球化的邏輯保持清醒的反思意識和批判意識:
既要對中國參與全球化進
程、
分享全球化的機遇提供文化支撐力,
又要對於保證中國和人類免受全球化風險和災難形
成有效的價值引領和責任擔當。
另一方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理論體系和制度的優越性應當體現在:
在積極推進
市場經濟體制、
充分利用資本的力量推動社會發展的前提下,
批判和抑制資本的邏輯所造成
人民日報 道路自信的"自信"來自哪裡
2016年1月12日,習總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第一次鮮明地提出了四個“足夠自信”,即全黨同志對黨中央在反腐敗鬥爭上的決心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鬥爭取得的成績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鬥爭帶來的正能量要有足夠自信,對反腐敗鬥爭的光明前景要有足夠自信。總書記重要講話指出的“四個自信”,對打贏反腐攻堅戰具有重要戰略指導意義。
什麼是“ 四個自信”
四個自信指的是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2012年11月,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這是對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精神狀態的新要求。三個自信源於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堅定信念,體現了對我國國情的深刻把握、對民族命運的理性思考、對人民福祉的責任擔當。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10年來的發展進步、偉大成就,讓我們增強了這種自信。
要實現中國夢必須堅定三個自信具體是指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什麼自信
找一個,可以相處在一起生活的吧,,,對方條件不要要求多好,,但一定要找一個愛你比較多一點,,祝你幸福!
道路自信 中國為什麼能 讀後感
我們沿著中國道路取得世界矚目的成就,這是不爭的事實。伴隨著中國的發展,對於中國道路的解讀,越來越成為一門“顯學”。北京聯合出版公司新近推出瑪雅的訪談錄《道路自信:中國為什麼能》,以深刻的歷史視角和寬闊的世界眼光,總結了新中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道路和發展經驗,分析了中國道路為什麼能夠成功,向世人展示了我們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底氣。應該說,這是一本研究中國道路,唱響中國、表達中國立場,堅定中國自信的好書。
這本書內容涉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道路與中國模式、醫療改革、地緣環境與外交戰略、民主政治建設、中國夢等具體課題。15位學養深厚、見識廣博的受訪者中,有專家學者,也有企業家,有的來自大陸、香港、臺灣,也有美國學者,他們是中國道路的親歷者、觀察者,他們從各自的專業、職業視角,對中國道路進行了多維解讀,有事實分析、有理論闡釋,有數據、有圖表,持之有物、言之成理:中國道路是成功的,這個成功緣自共產黨的領導,緣自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這樣的解讀全面、客觀、理性,令人信服。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樹立憂患意識,把困難想在前頭,自古就是成事之道。這本書堅持“唱響中國,但並不迴避問題”,基調樂觀向上,又不乏憂患意識。正如《序言》所說:“我們國內的問題很多,困難重重,諸如思想上對道路、制度和方向認識不一致,經濟上進入了結構調整的困難階段,社會建設也遇到大的阻礙,尤其是腐敗正嚴重侵蝕著執政黨的肌體,破壞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國際上需要我們與其他國家相互適應,尋求建立新型國家關係,推進國際關係民主化,創造有利於和平發展的外部環境。”中國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不少,有些甚至十分棘手、嚴峻,如果應對不力,“中國有可能倒在復興的門檻上”。這個警鐘振聾發聵,它警示我們:只有把問題提得尖銳些,把困難考慮得充分些,做到有備無患,中國道路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常說,要增強自信。自信何來?來自成就,也來自對問題的把握。書中說:“中國所有的問題都說得清,中國所有的問題都有解。”在作者看來,事在人為,中國沒有過不去的溝,也沒有過不去的坎。展望未來,書中滿懷豪情地說:“未來30年,只要我們有堅定的信念和決心,中國就能打贏經濟仗,打贏制度仗,打贏信念仗,打贏虛擬世界的傳播仗。到那時,中國人將會對自己國家不同於西方的道路和制度深懷自信,中國模式也將為世界所尊重。”這些激揚文字顯示了強烈的“燈塔效應”,讀來提氣,催人奮進,使我們有理由相信,任何唱衰中國的企圖都是徒勞的,“兩個一百年”目標,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一定能在不遠的將來實現。
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在強調什麼
這是在強調自信啊
都是在說自信的東西
所以這就是主旨大意啊
《道路自信 中國為什麼能》讀後感
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我們向哪裡去?所走的道路選對了,我們就可以避免發展中的陷阱;走錯了,我們就可能跌入社會政治動盪、經濟低速發展、人民長期不富裕、國家競爭力不強並下降等發展的“中國陷阱”之中。2013年3月17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發表講話。習近平主席說到,實現中國夢必須走中國道路,必須弘揚中國精神,必須凝聚中國力量。“中國夢”歸根結底乃是人民的夢想,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到“兩個百年”目標,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年百年”的目標的落腳點就在於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偉大的目標就是中國人民的“中國夢”。 1、道路是指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是我們黨帶領中國人民通過革命、建設、改革的艱辛付出所探索出來的政治結晶,改革開放三十多年的歷程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道路、制度是符合中國實際、符合人民需要、符合時代發展的,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必由之路。全黨全國人民一定要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路徑探索,沿著這一偉大的道路,堅定不移地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堅持自己的政治特色、思想指導、發展方向,“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堅定不移地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國夢”。
2、精神是動力。中國精神是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我們全黨全國人民為“中國夢”不懈奮鬥的理想信念。精神決定一個人的思想狀態、幹事創業的動力,一個缺乏精神的人就不可能朝著既定的方向前行,就缺乏實現目標的信心。同樣的,一個民族、國家的發展必須要由強大的精神為支撐,實現“中國夢”的任務重、壓力大、困難多,更需要以愛國主義精神凝聚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全球中華兒女的力量,這是中華民族的靈魂所在,直接決定著民族的發展、國家的未來。改革創新是我們中國永遠立於時代的發展潮頭之上根本保證,繼續深化改革、深化創新,讓改革的紅利釋放於人民,讓生產力的發展服務人民,全面推進黨和人民的事業,中國精神必是實現“中國夢”思想動力。
3、力量是保證。“中國夢”歸根結底是人民的夢,“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黨始終緊緊依靠人民、團結人民、發動人民,以人民的夢想勾畫出“中國夢”的宏偉藍圖。歷史證明,團結最廣大的人民群眾,依靠最廣大的人民群眾是我們黨鞏固執政基礎、提高執政能力的根本所在,也必然是實現“中國夢”的根本保證,只有人民才是推進黨和人民事業的根本所在。因此,中國共產黨必須牢牢地根植於人民、服務人民,將人民的期盼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提高引導、團結、發動人民群眾投身“中國夢”的能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同時,全國各族人民緊緊地圍繞在中國共產黨周圍,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堅定不移地為了實現“中國夢”而貢獻力量。
習近平主席的“三個必須”既是實現“中國夢”的方法,也是實現“中國夢”的堅強決心。雖然前行的道路上挑戰嚴峻、困難重重,但目標已經確定,宏圖已經繪就,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上下一心,攻艱克難,為早日實現 “中國夢”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