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以前叫什麼名字?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四川省自貢市以前的地名叫什麼

秦代,富順和榮縣地區分屬巴郡、蜀。

漢代置犍為郡,富順地區屬犍為郡江陽縣,榮縣則屬犍為郡南安縣。

東漢章帝時,自貢地區即生產井鹽,著名的鹽井有富世井、大公井。

北周武帝時,因鹽置縣設鎮。以富世井為名置富世縣。

唐代改名為富義縣,唐代升公井鎮為公井縣,隸榮州,宋代廢公井縣入榮德縣。

明代易名富順縣;以大公井為名設公井鎮,降榮州為縣。

明代嘉靖年間,富順縣自流井鹽區與榮縣貢井鹽區產、運、銷聯繫十分密切,“前明以來本屬一廠,名曰富義” 。富義廠是構成今日自貢城市框架的雛形。

1939年8月,經四川省政府批准,劃出富順縣第五區和榮縣第二區的產鹽區,取自流井和貢井第一字合稱自貢市。9月1日,自貢市政府成立。

成都以前的名稱叫什麼

早在公元前四搐紀,蜀國開明王朝遷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遷岐“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

四川綿陽以前叫什麼名字?

綿陽(Mianyang),四川省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古稱“涪城”、“綿州”

四川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10分

四川地區在古代被稱為“巴蜀”,至今也常被人稱為“巴山蜀水”。追溯這一稱呼的來源,與這一地區主要民族分佈與形成有關。

從史籍考查,巴族是個古老的民族,最初分佈於湖北清江流域一帶,後繁衍為五支民族,其中一支遷入四川東部。因居住地盛產一種植物“苴互,俗稱芭茅,故稱巴人。西周時武王伐紂,巴族人曾參加征戰,身任前鋒,立下戰功,被周武王封為巴國。春秋戰國時期,巴人以今重慶為中心建立奴隸制國家,與當時以成都為中心的奴隸制國家蜀常發生戰爭。公元前316年,秦國派兵征服巴、蜀二國地,設置巴、蜀二郡,以巴作為地名自此開始。

蜀的先民是從青海、甘肅遷來的氐人,分佈在成都及附近地區。“蜀”字最早見於殷代甲骨文,是野蠶的象形文字。遠古四川因種桑養蠶業發展而被稱為“蜀”或“蠶叢”國。春秋戰國時,蜀已形成以成都為中心的奴隸制國家。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司馬錯伐蜀,設置蜀郡。

至北宋時期,公元1001年(鹹平四年)在巴蜀地區境內劃分為“川峽四路”(即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故取名為四川。

成都古時候叫過什麼名字

成都歷史悠久,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據史書記載,大約在公元前5世紀中葉的古蜀國開明王朝九世時將都城從廣都樊鄉(今雙流縣)遷往成都,構築城池。關於成都一名的來歷,據《太平環宇記》記載,是借用西周建都的歷史經過,“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公元前316年,秦國大軍入蜀,蜀國滅亡。為加強中央集權制,秦國在蜀地設置蜀郡,秦大將司馬錯重築成都城,作為蜀郡首府。漢代,成都的織錦業發達,成為朝廷重要貢賦來源,朝廷遂設置錦管理,並在城西南筑“錦官城”,後世因此把錦官城作為成都的別稱,簡稱“錦城”,漢代的成都,經濟已相當繁榮,晉人左思在所著《蜀都賦》中稱“既麗且崇,實號成都”,是西漢時期著名五都會之一。唐代,成都的手工業和商業進一步發展,與長安、揚州、敦煌並列為全國四大名都會。就其商業的繁榮程度而言,它僅次於揚州,時有“揚一益二”(唐代的成都是益州的首府)之說。五代時,後蜀皇帝孟昶偏愛芙蓉花,命百姓在城牆上遍植芙蓉樹,花開時節,成都“四十里為錦秀”,故成都又被稱為芙蓉城,簡稱“蓉城”。元代設四川行中書省,成都一直是省會所在地,是全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成都在中國歷史上創造了兩個奇蹟:一是它的名字,兩千多年來從未變更過,這在中國地名史上實屬罕見;二是兩千多年來,成都一直是四川地區的郡、州、府、道、省等行政區劃的首府所在地(包括幾個獨立王朝的都城),從未變更過,可以算得上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省會城市之一。

都江堰以前叫什麼名字?

李冰建堰初期,都江堰名稱叫“湔堋”,這是因為都江堰旁的玉壘山,秦漢以前叫“湔山”,而那時都江堰市的主要居住民族是氐羌人,他們把堰叫做“堋”,都江堰就叫“湔堋”。 到三國蜀漢時期,都江堰地區設置都安縣因縣得名,都江堰稱“都安堰”。同時,又叫“金堤”,這是突出魚嘴分水堤的作用,用堤代堰作名稱。 到唐代,都江堰改稱為“楗尾堰”。因為當時用以築堤的材料和辦法,主要是“破竹為籠,圓徑三尺,以石實中,累而壅水”,即用竹籠裝石,稱為“楗尾”。 直到宋代,在宋史中,才第一次提到都江堰:“永康軍歲治都江堰,籠石蛇決江遏水,以灌數郡田。”

四川漢源縣以前叫什麼名字

以前叫清溪縣 1914年改為漢源縣 得名於流沙河 就是西遊記裡面沙和尚住的那條河 琺沙河稱為漢水 在漢源泥東鎮起源 漢源縣就是漢水之源頭的意思

今天的四川省樂山市在古時候歷朝歷代叫什麼名字?

你好,樂山最早屬於秦朝設立的蜀郡,後來在漢代隸屬於犍為郡,之後名字和隸屬多有變化,直至北周時期設立了嘉州,隋朝改為了眉山郡,後來唐朝又改為嘉州,唐朝著名詩人岑參曾在嘉州(也就是樂山)為官,史稱岑嘉州。宋代之後該稱為嘉定府,元代稱為嘉定路,明代成為嘉定州,清代又改為嘉定府,之後明國設立的樂山行政專員督查專署,之後今天的樂山市基本形成,直到1985年正式更名為樂山市(地級市)。

四川成都在古代有幾個名稱

成都,這座西南重鎮,一直以其歷史悠久和文化積澱雄厚而知名於世。然而,成都含義為何?古今學者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提出了各種不同的說法。茲將諸家之說簡述於下,以明關於此問題的學術淵源。最早對成都二字作出解釋的是宋人樂史的《太平寰宇記》(卷七二)。樂史認為成都的得名是“以周太王從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宋人祝穆《方輿勝覽》成都府路郡名條認為“蓋取《史記》所謂三年成都之義”。這種說法流傳甚廣,影響較大。今人王文才先生就贊同其說。他在《成都城坊考》中認為“史稱:舜耕歷山,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宋人因古語以釋成都之義,亦無不可。”任乃強先生在《成都》一文中認為:“望帝杜宇新營過這座都城,所以取名‘成都’,是取成功、成就、完成的意義”。因為杜宇“認為建國功成,可垂久遠,這個都城可以一成不變了,所以命名為成都。”李金彝、王家佑先生根據《山海經》有“成都載天”之山、“成侯之山”的文字記載,認為成都的“成”是古族名或國名,其字形為戊與丁的合體,戊是斧鉞的形象,丁象箭或箭中靶形,“成侯就是以這個字來作為部落酋王的權力的象徵。”“都”字在藏語中指兩條河的交匯處 。按照他們的解釋,成都二字的含義就應是成侯居住的(兩河交匯的)地方溫少峰先生則認為成都二字“不過是用中原華夏文字對蜀語‘成都’這兩個音的一種對譯罷了”。然後根據讀音推論“成都之成是蜀人族稱,其義為高原人”,“成”字是“蒲卑”二字的對譯。又根據氐羌系統的普米族“很可能是古代蜀族先民的直接後裔”,在普米語中,地名末尾的“都”音是表示“地方”、“地域”,從而推測成都之“都”字也應是這個意思。由此得出結論:“‘成都’的蜀語含義是成族人的地方,換言之,即蜀族人的地方,或蒲卑人的地方劉冠群先生對於成都得名的由來提出了一種新看法。他認為:成都二字是蜀語音譯的中原文字,“成都”的古蜀語讀音相當於現代漢語的“du du”,而蜀族的“蜀”字古代也讀如現代漢語的“du”音,那麼,蜀語“成都”二字的讀音就是蜀都。“‘成’者‘畢也’‘終也’”,成都的含義“就是蜀國‘終了的都邑’,或者說‘最後的都邑’ 西禾先生在《蜀族的演進與成都聚落的形成》一文中,也對成都的得名作了考察。西文通過對古代西南地區民居形式和名稱的分析,提出了成都古代的居住形式是一種稱作“籠”的巢居,成都的“成”字就是重疊的“籠”,“都”字本意是水澤匯聚之地,古成都地勢低窪,池沼密佈,故稱為“都”的新看法 沈仲常、黃家祥先生通過對考古材料的分析,特別是根據先秦至秦漢時期四川漆器銘文演變序列:成——成亭——成市——蜀郡工官,從而推測“‘成都’一名,在周秦以前不存在的可能性極大,而且也發生過變更,它是在秦漢之際出現,並在秦以後才普遍流行起來的。”至於“成都”二字的含義,沈、黃二先生未予明確的解釋,只是說《華陽國志·蜀志》中有蜀王開明遷居成都的記載,“有宗廟先君之主曰都”,因此,秦漢之際人們遂將

四川雅安歷史故名叫什麼

雅安歷史悠久,先秦時代就已納入中央政府管轄。

戰國時期,在秦惠文王更元9年(公元前316年),秦滅蜀,置蜀郡。在該區開青衣道,置郵傳。繼後,羌人沿青衣江徙入雅安,是為青羌,即青衣羌國故地。戰國後期(公元前222年),秦滅楚,遷楚遺族嚴道(莊道)入蜀,立嚴道縣(治所滎經)。隸屬蜀郡,這是雅安最早的建置。

西漢武帝元鼎6年(公元前111年),改置沈黎郡(治所今漢源縣),轄嚴道縣(王莽時改名嚴治,今滎經、雅安等地)、青衣縣(今蘆山縣)、徙縣(今天全始陽鎮)、旄牛縣(今漢源九襄鎮)等地。

武帝天漢4年(公元前97年)撤銷沈黎郡合併於蜀郡,設置西部都尉府,一治旄牛,主管外羌(今漢源一帶);一治青衣,主管漢民(今雅安、蘆山一帶)。

東漢安帝延光元年(公元123年)改蜀郡西部都尉為蜀郡屬國,轄縣未變。靈帝時(公元168年)改置漢嘉郡(治所今蘆山),領轄4縣,幷包括今甘孜州大部及涼山州一部分。

晉初仍漢嘉郡,成漢又分置沈黎郡。東晉後漢嘉郡廢,縣遷地僑置。南北朝時政權荒廢,公元347年後戰亂不已,變革紛繁,本區建置之縣,大多遷徙,附設於外地州郡。這一時期的建置轄屬變化很大,公元348―552年間,本區政權荒廢200多年。

西魏廢帝2年(公元553年)平蜀以後,始移民墾殖,設蒙山郡(治所今雅安多營),領轄始陽(縣治今雅安多營),蒙山(今名山蒙陽鎮)2縣。周武帝天和3年(公元568年)改蒙山郡分置黎州、沈黎郡。

隋仁壽4年(公元604年)廢郡置雅州。煬帝大業3年(公元607年)廢雅州置臨邛郡,領有蘆山、名山、始陽(州治)等縣。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推行州、縣兩級制,復雅州,領4縣(蘆山、名山、嚴道、百丈)。武德3年(公元620年)增置滎經縣。玄宗開元三年(公元758年)復為雅州,領5縣,即嚴道(今雅安雨城區多營鄉)、蘆山、名山、百丈(今名山百丈鎮)、滎經。唐朝為了鞏固其統治和對外擴充,還設立了黎州(洪源郡)都督府,轄漢源(今漢源縣清溪鄉)、飛越(今宜東鄉)、臨溪(今名山茅河鄉)等縣。同時還設立了若干軍鎮,如靈關鎮(兵鎮,今寶興靈關鄉)、始陽鎮(兵鎮,今天全始陽鎮)和川鎮(兵鎮,今天全縣城)等,加強了這一地區的軍事部署。在連年戰爭中,雅州已成為重要的軍事、交通要道。為了對邊地民族招撫內附,還設立了50多個由少數民族首領管轄的"羈縻州",以便對少數民族的治理。[2]

五代時(公元934年)於雅州增設永平軍節度使和碉門安撫司(今天全城西)。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間(公元1008-1016年),雅州治所,由今雅安多營坪遷到蒼坪山麓(今雨城區)。

元憲宗8年(公元1258年)雅州屬嘉定府治,並增置天全招討司(今天全縣城和始陽鎮),統屬陝西行省吐番本部宣慰使司管轄。

明代地方政權實行府、州、縣3級制。雅州轄蘆山、名山、滎經。州治在今雨城區。

清初仍為雅州。雍正7年(公元1729年)升州為府,雅安屬上川南道,轄名山、滎經、蘆山、天全、清溪、雅安6縣。在此期間,清庭正式收繳了天全高、楊二土司印信封號,實行改土歸流,結束了760餘年的土司統治。

民國初年(公元1913年)廢州、府設道、縣,當時的雅

雅安歷史老照片

雅安歷史老照片 (12張)

安、蘆山、名山、天全、滎經、漢源6縣,均屬建昌道轄。1924年廢道,1935年設四川省第17行政督察區,治設雅安縣,轄雅安、天全、蘆山、滎經、漢源6縣和穆坪設治局(今寶興縣城)。1939年西康建省,該區改設西康省第2行政督察區直至解放。

1951年改稱雅安專署,並以漢源、越西、冕寧各一部分新建石棉縣。......

相關問題答案
四川以前叫什麼名字?
四川古代叫什麼名字?
安陽以前叫什麼名字?
日本以前叫什麼名字?
蘇聯以前叫什麼名字?
馬雲以前叫什麼名字?
工商局以前叫什麼名字?
廈門以前叫什麼名字?
鏈家之前叫什麼名字?
東三省以前叫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