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串數量有什麼講究?
手串數量有講究嗎?
按顆粒多少分為掛珠,持珠和戴珠大類。掛珠一般是一百零八粒和五十四粒,掛在頸項:持珠為手持方便之用,一般十八粒,也有用二十一粒、二十七粒和三十六粒的:戴珠是戴在手臂、手腕上,一般十八粒或十四粒,因手腕粗細不同也有更少的。
一百零八顆: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
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三十六顆: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十地”“五十四顆”一段,“十波羅蜜”見“佛子珠”一段的介紹,茲不贅述。而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
十八顆:
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六根:(1)眼界、(2)耳界、(3)鼻界、(4)舌界、(5)身界、(6)意界、 六塵:(l)色塵、(2)聲塵(3)香塵、(4)味塵、(5)觸塵(6)法塵、六識:l)眼識、2)耳識、3)鼻識、4)舌識、5)身識、6)意識。
十四顆: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
6)十一顆:指十一力:謂阿彌陀佛加持唸佛行者之十一種力用。
即大慈悲力、大誓願力、大智慧力、大三昧力、大威神力、大摧邪力、大降魔力、天眼遠見力、天耳遙聞力、他心徹鑑力、光明遍照攝取眾生力等,以此十一力故,盡除一切魔事。
手串有什麼講究
手串有講究
朋友一起喝茶的時候,一個個都是左手把玩核桃,右手紫檀手串的,品著功夫茶,聊著天,不亦樂乎,真是“近墨者黑”呀。沒辦法,學無止境。
近來,手串成為街頭最常見的飾品之一,也成為許多收藏愛好者尋覓的對象。按材質來分,手串可分為木雕及橄欖核串、沉香手串、籽玉手串和老珠手串,材質不同,玩法也有不同的講究。
木雕類手串目前市場上首推海南黃花梨,對其好壞的判斷主要看三方面:其一,打磨拋光是否到位,做工是否精細;其二,打孔是否周正、規矩;其三,花紋(也就是俗稱的“鬼臉”)是否漂亮。
金絲楠木、黃花梨木等等,小葉紫檀則是另一個熱門,但市場上魚目混珠的太多。真正的小葉紫檀僅指印度所產,其特徵是花紋細膩,帶細小的棕眼,有的還帶有小金星,且味道清香,拿在手上有分量感,壓手。
木質手串中最常見的當屬橄欖核串,分為素核和有雕工的兩種。有雕工的橄欖核手串可分為北方的廊坊工和南方的蘇州工,眼下已經氾濫成災,精品很少,價格也很高。但寧缺毋濫是收藏的永恆法則,哪怕只有一兩件,一定得是大師的工細之作。事實上,某些大師的徒弟們也已有了不錯的功力。大師的作品可能需要四五萬元,一般老百姓接受不了,那不妨咬咬牙花2000元買一件其徒弟的好活兒。
沉香被佛家密宗列為“五香”之首,沉香飾品近年來在國內收藏市場上大熱。不過,據行家介紹,就目前而言,人們對沉香普遍存在一些認識上的誤區。比如不少人喜歡買顏色深的,認為那就是好沉香。造假者也利用這種心理,將藥物煮進品級較低的沉香,以次充好。事實上,沉香的品種很多,外觀、氣味也很複雜,不能簡單而論。
鑑定沉香不是靠看、靠聞,而是靠品,將沉香加熱後,慢慢感受從頭香到尾香各個階段的香氣特點。對於外行來說,最好先不要著急買手串,而應從料玩起,循序漸進。
和田玉材質珍惜,籽玉又是和田玉的精華,因而籽玉手串的講究自然也多。籽玉手串的原則有三個:其一,玉石的個頭兒不能比蠶豆大。其二,數目6至8顆,最多到10顆。其三,形制相近。時下許多人喜歡買一兩百元一顆的“磨光籽兒”做成手串,這種大多是青海料打磨而成,與真正的和田籽玉手串不可同日而語。
老珠應該算是所有手串中最特殊的一類,也是等級最高的一類。老珠手串很少有現成的,大多是收藏者自己一顆一顆挑選而來,可能兩三年也湊不齊一串。老珠的篩選比較嚴格,要求年份夠足,品相夠好,而且必須都是過去就打好的老孔,實戰中往往要買四五串破的,才能湊出一串滿意的。這種收藏方式很被動,也很費錢,因此老珠始終不會成為大眾門類。老珠中最名貴的要算天珠,它跟隨佛像從印度、尼泊爾等地傳來,在我國西藏很受珍視,被視為天上掉下來的吉祥物。所謂天珠,說白了就是瑪瑙,顏色和花紋經人工調製中草藥腐蝕加工而來。這種工藝在唐代以後就失傳了,因此只要是真正的天珠,都是唐或者唐以前的。有些人吹噓賣的是元、明、清的天珠,實屬露怯。
佛珠手鍊一般多少顆及其代表的意義
佛珠,又叫做念珠,是佛教徒唸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現在,很多喜歡時尚或彰顯個性的人也戴上一串佛珠,但大部分人肯定不知道佛珠個數不同所包含的意義也不同。首先說下,並不是所有的佛珠手鍊都是18顆或是108顆的,佛珠手鍊一般有多少顆,分別代表有不同的意義的。小葉紫檀佛珠順紋108顆8mm 小葉紫檀手鍊念珠手串一般來說,大家為了裝飾而戴的佛珠手鍊是12顆、13顆或是16顆,這是根據男女手腕的粗細決定的,只要不是作為念珠來使用的話,戴多少顆都是可以的。作為念珠來使用的話,一般的佛珠手鍊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另外,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穿珠手鍊)也叫做“清心珠”。佛珠念珠手串的顆數及其代表的意義依然是文玩,學問太多了,就一個手串多少顆珠子,都是有說法的,不是隨便穿上就帶的。既然是有規矩,最好還是按照規矩來吧。一百零八顆:是最為常見的數目,是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而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一千零八十顆: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 “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可分為十個種類。五十四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四十二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三十六顆: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二十七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果的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的 “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二十一顆: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二十一個位次, “佛果”指達到最究竟成佛的果位。十八顆:俗稱“十八子”,此中所謂 “十八”指的是“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十四顆:表示觀音菩薩與十方、三世、六道等一切眾生同一悲仰,令諸眾生獲得十四種無畏的功德。 引文來源每串佛珠,都是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而各種佛珠特定的數目皆有不同。數目不盡相同的緣由是因為各本佛經的記載有異而成。 佛珠的數目在經典當中的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著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後:
佛珠顆數有講究嗎
現在很多人,不管是年輕人或是上了年紀的人;不管是搞收藏的或是不搞收藏的;不管是信佛的或是不信佛的;都喜歡手上戴串佛珠(手串)來增加自己的品位。應該很多人都見過,但是可能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佛珠個數也是有講究的。
藏經上記載說,粒數位1080的佛珠是最上品,也被稱為念珠,這種佛珠只有極少數的大德高僧或者潛修者使用。有時候也會成為名僧在大法會中的裝飾之物。除了108粒的上品佛珠外,還有54粒的中品,27粒下品。此外還有42粒、21粒、14粒、36粒、18粒等共9種。
佛珠每一數目其含義也是不一樣的:1080,寓意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108種煩惱或者108尊佛功德的意思,又或者寓意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是修身境界的表示;42是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是表示聲聞之27聖賢;2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有仁王經所說的十四忍寓意。其餘36是108的三分之18是108的六分之一,有的表示36天罡或18種神通變化。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教徒唸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同時也是佛教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 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為108粒(密宗行者為110粒),中品為54粒,其餘有42粒、21粒、14粒及淨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表示聲聞之27聖賢;21粒,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
念珠是佛教的一種用物,是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工具,所以也稱“佛珠”或“數珠”。通常用香木車成小圓粒,貫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瑪瑙製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數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佛教所謂“誠心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
◎菩提子做佛珠,是所有佛珠材質中,功德最大的!
◎佛珠的數量佛有規定:最好能滿108顆;要是找不到,可用54顆、27顆、14顆都可以。 ——以上說法來自《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
《佛說校量數珠功德經》經文大要:: 文殊菩薩為利眾生,為大家慈悲宣講:
菩薩首先講,數珠的材質,最好的是菩提子的,具體的如下:鐵為數珠者,誦一遍得福五倍。若用赤銅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十倍。若用真珠珊瑚等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百倍。若用木患子(木製佛珠)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千倍,若求往生諸佛淨土及天宮者,應受此珠。若用蓮子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萬倍。若用因陀囉佉叉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百萬倍。若用烏嚧陀囉佉叉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千萬倍。若用水精為數珠者,誦掏一遍得福萬萬倍。若菩提子為數珠者,或用掏念或但手持,數誦一遍其福無量,不可算數難可校量。
由此可知,用菩提子為材質來做......
佛珠手串的顆數有講究嗎
佛珠,也叫念珠,是佛弟子唸佛時用以記數和束心的工具,同時也是佛弟子修行時必備的一種信物。
佛珠數目的意義
根據藏經的記載,最上品的佛珠是1080粒,這種佛珠因為太長,只供極少數大德高僧和潛修者使用,或供名僧在大法會中作為裝飾,此外極少人使用。上品的佛珠為108粒(密宗行者為110粒),中品為54粒,下品27粒,其餘有42粒、21粒、14粒及淨土宗的36粒、禪宗的18粒等。
佛珠的粒數各有其義:1080粒,是包括了十法界的各108個數;108粒,是表示單純的108種煩惱,或108尊佛的功德,或108種無量三昧等等;54粒,是表示修身的境界;42粒,表示住、行、向、地等菩薩乘之階位;27粒,表示聲聞之27聖賢;21粒,是佛教中代表本有的十地與修身之十地及佛果;14粒,表示仁王經所說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其餘36、18等粒數的佛珠,有的是為了攜帶方便,分108數的三分之一或六分之一而已,有的則是外道所表之三十六天罡或十八種神通變化,別無他義。
念珠是佛教的一種用物,是念佛號或經咒時用以計數的工具,所以也稱“佛珠”或“數珠”。通常用香木車成小圓粒,貫穿成串,也有用玉石、瑪瑙製作的。
一般的念珠粒數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據說,世間有很多煩惱,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或者“嗡嘛呢唄咪吽”,撥一珠,就可解除煩惱。因為念佛時,要排除一切雜念邪思,做到心地清淨,所以念珠也稱“清心珠”。
佛珠佩戴的意義
佛珠”的本意是“弗誅”,戴在身上隨時提醒我們,不可誅殺任何有性命的東西,包括人、動物、植物,而且要想盡一切辦法來維護對方的生存,讓他們也能安心地活下去。
念珠淺議
念珠是指以線貫串一定數量的珠子,用以計算稱名稱持咒數的法具。又稱數珠、咒珠或誦珠。數珠的顆數,應以108顆為其基本數。不過《陀羅尼集經》所說的四十二及其減半的二十一,當另有別說。後世認為此等顆數,皆各有象徵意義,108顆表示證入百八三昧,斷除百八煩惱。
手串到底該戴多少顆,到底有什麼講究
1080顆
這是目前可查的最大數量的串珠數目,1080顆串珠暗合了“前六後四”共10界間的1080種煩惱,其中每界為108種煩惱。這種穿法更多地出現在法事大會或其他的重要場合之上,往往由一些德高望重的高僧、大德、上人所配,平日裡難得一見。
108顆
相對而言,這種數目的串珠較為普遍,大家在很多佛珠上都可以見到,暗指消除108種煩惱,求得身心安定,化做無慾無求的姿態,是很多修佛者佩戴文玩菩提子所選擇的數目。另外,108也是道家文化中天罡地煞的數目總和,佩戴亦有護身之意。
54顆
此串珠數源於菩薩修行中所需感悟的54處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和“四善根”。
42顆
此數目和54顆有異曲同工之妙,同樣也說的是菩薩修行中所要感悟的階位數目,只不過用“等覺”、“妙絕”兩顆串珠代替了“十信”、“四善根”,同“十住”、“十行”、“十地”、“十回向”共成42顆串珠。
36顆
36顆是108顆的精簡版本,主要是為了便於人們隨身攜帶,另外也傳達了以小見大、化繁為簡的奧妙哲理。
27顆
每一顆串珠代表一位佛學聖者,合計為佛家27聖賢,源於小乘派系中“四向四果”之論。甄嬛傳的雍正手裡經常盤的就是27顆。
21顆
覆蓋了菩薩修行自大涅槃到成佛所經歷的21處階位,即“十地”、“十菠蘿蜜”和“佛果”。
18顆
這一數目現在比較常見,很多串珠都以此為準,民間也有“十八子”的說法,數目吉祥而且便於攜帶,故而頗為常見。從佛學的角度上說,其指的是佛家的十八羅漢亦或是佛祖的18種變化。
14顆
同18顆一樣,這一數目也很常見,尤其是現在很多青年人極其青睞這一種串珠,借用了其“十四忍”的寓意。不過,也有研究者認為其代表的是佛家所說的“十四無畏”,體現的是勸誡修行的理念。
12顆
在佛學中,常有“十二因緣”或是“二六之緣”一說,世間之事多為因緣而生又為因緣而去,而這12顆串珠就表明了這“十二緣起”。
6顆
分別代表了耳、鼻、舌、眼、身、意這“六根六情”,指代的是人的六種感官六種感知。這個一般較少!
3顆
代表是“佛”、“法”、“僧”這三寶,多為虔誠的佛教信徒所持有。
1顆
一般來說,一顆珠往往比較貴重,挑選具有很高物質價值的珠子,表達了佩戴者的藝術審美品位,可以貼身攜帶或是懸掛在家中,體現了人們祈求平安幸福的美好願望。
手串幾個珠子有講究嗎
經書所載的掛珠、持珠及念珠的顆數大致分為(多為7、9的倍數)
1080 顆 ,表示十法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為 1080種煩惱。十法界包括迷的六界,即地獄、 餓鬼、 畜生、 修羅、 人間及天上,是六道輪迴的世界。後四界是聖者悟的世界,即聲聞、緣覺、菩薩及佛界。
108 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 一百零八種煩惱一般說法是六根 (眼、耳、鼻、舌、身、意) 各有苦、樂、舍三受, 合為十八種。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 合為十八種,總計三十六種,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
54 顆—— 表示菩薩修行的五十四個階位,即是十信、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四善根因地。 42 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種階位,即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及妙覺。 36 顆 —— 與 108 顆意義相同。為便於攜帶將 108 顆分為三份。
27 顆 ——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之二十七賢位,即前四向三果之十八有學與第四果阿羅漢之九無學。
21 顆 —— 表示十地、十波羅蜜、佛果等二十一位。
18 顆 —— 表徵十八界(六根、六塵、六識),迷時被十八界轉,悟時轉十八界。
14 顆 —— 表示觀音菩薩的十四無畏——1、使眾生返照自性,獲得解脫;2、使眾生旋轉知見,苟遇火難,火不能燒;3、使眾生旋轉觀聽,雖遇大水所漂,水不能溺;4、使眾生入於羅剎鬼國,鬼自滅惡;5、使眾生六根消復,臨當被害,刀段段折壞;6、菩薩明照十方,使眾生不受藥叉、諸幽冥所害;7、使眾生不受虛妄聲塵繫縛; 8、使眾生行於險路如行坦途,遇賊不受劫;9、使性多淫者,不生色念;10、使懷忿記恨之人不生瞋恚;11、使一切昏鈍無善心之人遠離痴暗;12、使無子眾生,欲求男者,令得生男;13、使無子眾生,欲求女者,即得生女;14、使眾生持觀音名號者,所得福德與恆河沙數無異。 又說,是表示仁王經所說的十四忍(三賢、十聖加正覺)。
手串的顆數有什麼講究
手串的顆數沒有嚴格的要求,以配戴合適為主,不像佛珠和念珠的顆數有講究
手串一般多少顆珠子 手串數量有什麼講究
佛珠首先是僧人計數的工具,然後才是堅定信仰的示現,所以佛珠就是一個象徵,讓我們始終感知佛就在身邊,所以顆數多少,大小多少,材質怎樣,那些都是形式而已,根本無需講究的。
一般的念珠粒數有14顆、18顆、21顆、27顆、36顆、42顆、54顆、108顆、1080顆之分。至於意義,其實可以說有或沒有都對的,無非就是藉助這些數字告訴我們一些含義,增進對佛法的瞭解罷了。不用太當真的。舉例如下:
1080顆,代表十界各有108種煩惱,合成1080種煩惱。
108顆,表示求正百八三昧,而斷除108種煩惱。
54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54個階位。
42顆,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42個階位。
36顆,為108的3分之1,其含義以小見大。
27顆,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27賢位。
21顆,表示十地.十波羅密.佛果等21位。
18顆,表示十八界,即六根.六塵.六識。
14顆,表示觀音菩薩的14種無謂。
——這些佛珠的顆數和含義都出自《金剛頂瑜伽念珠經》,《木患子經》、《陀羅尼集經》、數珠功德經》和《文殊儀軌經》等佛經上。
手串多少顆有講究嗎
沒有講究的。但是不同顆數都有內涵在裡面。
每串佛珠都由一定數目的子珠串綴而成,子珠數目隨所據經典不同,表徵不同的含義,茲列表如下: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佛珠子珠數目在經典中差異很大,共有九種之多。其實,佛珠有不同的顆數,是因為具有不同的含義,下面就根據普遍流傳的說法,將其不同的含義略述如下:
(一)一百零八顆
是最為常見的數目,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從而使身心能達到一種寂靜的狀態。百八煩惱的內容,有多種不同的說法,總的來說,六根各有苦、樂、舍三受,合為十八種;又六根各有好、惡、平三種,合為十八種,計三十六種,再配以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如經中所言:
諸菩薩問:云何百八?佛言:有所念,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不知為痴,轉入意地亦如是,識亦如是,是為意三。見好色、中色、惡色,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乃至觸亦如是。彼經但列六根各六,雖無三世之語,而結雲百八,故知是約剎那而為三世也。既以心意識三為意地三,故通三世,如雲集起名心、籌量名意、別知名識。意三既爾,故使所依五根亦爾。三世三個三十六故,故有百八。[7]
(二)一千零八十顆
按天台宗理論,十界無不性具善惡,故一千零八十數目表示十界各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合成一千零八十種煩惱。“十界”表示整個迷與悟的世界,即:1、地獄界,2、餓鬼界,3、畜生界,4、修羅界,5、人間界,6、天上界,7、聲聞界,8、緣覺界,9、菩薩界,10、佛界。
(三)五十四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中的五十四個位次,其中包括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階位,再加上四善根位。分述如下:
十信:
1、信心,2、念心,3、精進心,4、慧心,5、定心,6、護法心,7、迴向心,8、戒心,9、舍心,10、願心。[8]
十住:
1、初發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貴住,5、方便具足住,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頂住。[9]
十行:
1、歡喜行,2、饒益行,3、無瞋恨行,4、無盡行,5、離痴亂行,6、善現行,7、無著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實行。[10]
十回向:
1、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2、不壞迴向,3、等一切佛迴向,4、至一切處迴向,5、無盡功德藏迴向,6、隨順平等善根迴向,7、隨順等觀一切眾生迴向,8、如相迴向,9、無縛無著解脫迴向,10、法界無量回向。[11]
十地:
1、歡喜地,2、離垢地,3、發光地,4、焰慧地,5、難勝地,6、現前地,7、遠行地,8、不動地,9、善慧地,10、法雲地。[12]
四善根:
指見道以前,觀四諦及修行十六行相以達到無漏聖位的四種修行階位,包括:1、暖位,2、頂位,3、忍位,4、世第一法位。[13]
(四)四十二顆
表示菩薩修行過程的四十二階位,即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和妙覺。
等覺:又作等正覺,即指在內容上與佛相等,而實際修行上比佛略遜一籌者。如欲詳細瞭解,請參閱鳩摩羅什譯《仁王般若波羅蜜經·受持品》。[14]
妙覺:指覺行圓滿之究竟佛果,系由等覺位更斷一品之無明,而得此位。[15]
(五)三十六顆
無確切的含義,通常皆認為是為了便於攜帶,遂三分一百零八顆成三十六顆,其中蘊含有以小見大的義理,故與一百零八顆相同。
(六)二十七顆
表示小乘修行四向四果的二十七賢聖位,即前四向三果的“十八有學”與第四阿羅漢果的“九無學”。
十八有學:1、隨信行,2、隨法行,3、信解,4、見至,5、身證,6、家家,7、一間(一種),8、預流向,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