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心理表徵是什麼?
什麼叫做心理表徵?
心理的起源心理是生物神經活動的產物,心理起源的研究主要從比較心理學(研究各生物物種神經功能及心理髮展水平),發展心理學(人類個體心理髮生髮展規律)兩方面進行.動物神經系統的產生是心理起源的物質基礎和必要條件.
心理學是研究人的行為與心理活動規律的科學.心理學在前科學階段屬於哲學範疇,科學心理學的涎生是以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心理研究所為標誌,實證研究方法的運用是這一學科成為科學的轉折點.其後的一百多年,心理學門派紛爭及高度發展,學科體系也進一步完善.
心理學是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在於視角及立場,因為它本身具備兩者的特點.
心理的起源,尤其是人類高級心理過程,如思維,語言,情感,意志,高級心理特怔的產生,是神經基礎及人類社會化進程的產物,所以我們不能以單純的生物學觀點來研究此命題.
心理產生的歷史根源
一、心理產生的歷史根源:物質反映特性長期發展的產物
自然界的物質都具有反映特性,在受到外部作用時都會作出反映。而且物質反映特性隨著自然界物質的進化而進化,越是處在高級階段的物質,其反映特性越發達越複雜。高級階段的物質的反映特性是從低級階段物質的物質反映特性經過漫長的歷史進化而產生的。在目前人類所把握的世界裡,物質反映特性經歷如下的階段:非生物的物態反映(物理的、化學的、機械的)、低等生物(包括植物)的刺激感應性、高等動物的感覺、知覺和表象、人類的想象(內含了記憶)和思維。( ? )由此可見:心理現象是物質世界長期進化所衍生出來的現象,是物質對外界刺激反映的高級形式,是物質高度組織化後的表現。心理的產生根源於物質反映特性的高度發展。心理現象是專門應對刺激而產生的物質反映現象。
反映特性只有在受到刺激才顯現其存在,沒有了刺激,反映特性就會潛伏起來,不會表現出來。心理也具有如此共性。只有在受到刺激時,才會表現出心理現象,展示心理的存在。沒有了刺激,心理就會消失。心理是在刺激的基礎上產生、存在和發展。心理是物質對刺激作出反映的高度組織化的物質
心理產生的標誌
二、心理產生的標誌:感覺
有現象必有其本質,心理現象產生了,就會有心理產生。在所有心理現象中那一種是最先產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現象,又能合理推出發展其他心理現象?顯然是感覺。只有感覺才產生的最早又能發展出其他心理現象,應該是心理誕生的標誌。這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推理:(1)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基礎,沒有感覺就沒有其他一切心理現象。感覺誕生了,其他心理現象就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起來,感覺是其他一切心理現象的源頭和“胚芽”,其他心理現象是在感覺的基礎上發展、壯大和成熟起來的。感覺是其他心理現象大廈的“地基”,其他心理現象都是建立在感覺的基礎上。(2)個體心理學表明:剛出生的嬰兒就只有無條件反射,只有簡單的感覺,而知覺和表象等等還沒有發展起來,但我們不能否認嬰兒就沒有心理。這樣我們在潛意識中實際上承認了只具有感覺的嬰兒也具有心理!心理隨著感覺的誕生而誕生,一旦有了感覺也就有了心理。單單有了感覺,就標誌著心理的誕生,其他一切心理現象都是以感覺為“胚芽”發展起來,是胚芽成長的不同階段。隨著嬰兒的發育,其心理也逐漸發展起來,心理現象愈來愈複雜。(3)動物進化史也表明了感覺是心理產生的標誌和“胚芽”。感覺是在什麼時候產生的呢?也就是說感覺在動物進化史中是在那種動物身上開始出現的呢?動物進化史中。最開始出現心理現象的動物是腔腸動物。具有網狀神經系統的腔腸動物以簡單的感覺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腸動物具有最簡單最低級的心理現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腸動物身上誕生,以後隨著動物的進化和發展,心理也在......
在心理學中,表徵和概念有個區別?
表徵(representation)是信息在頭腦中的呈現方式。表徵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體。概念(Idea)是人類在認識過程中,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質特點抽象出來,加以概括,是本我認知意識的一種表達,形成概念式思維慣性。
確切地說,表徵是一種信息呈現方式,而概念是具體的表達形式。所以,表徵的外延更大,概念是包含在其中的。
心理學的表徵是什麼意思?謝謝。
動詞啊,表徵就是對於外在事物的我們的知覺,同一樣東西,我們的心理表徵是不同的,這跟我們每個人的經驗有關。
學心理學的人有什麼特徵?
我學心理學的,請恕我在此澄清大眾對心理學的多多誤區:
一、你真的知道心理學是什麼嗎?
沒學過的人都以為什麼什麼是心理學,但實際上他們都不懂,其實老師們從來不會告訴學生說:“你們看那個人在做什麼?我告訴你們他在想什麼。”如果說得不好聽,那麼心理學只是喜歡在某個細小的問題上追根究底罷了,比如說,發展心理學家總想知道,孩子的性格是不是與母親早年的對待有關(依戀理論);實驗心理學家會去研究,天氣熱了人們是不是會更多地闖紅燈(相關研究);社會心理學家可以告訴你,為什麼你突然沒有任何原因地向天空上看,你身邊的大多數人也會向上看(從眾心理)……根本不是大家所“流傳”的那樣,各個“門派”不過是在各司其職,去探究人類認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各種根本原因罷了,就像哲學家總會去想宇宙的起點、人類的起源、意識怎麼產生一樣,其實沒有人去懷疑哲學家的奇思妙想,卻總有那麼些人將心理學“妖魔化”。
二、就算心理學不研究別人的心思,那學心理學的人是不是更容易知曉別人的心思呢?
我可以確定地告訴你,答案必然是否。因為:
1、學心理學的人並沒有通過什麼特殊的測試才入學的,也就是說,填報志願,誰都能報心理學,什麼性格的人都能學心理學,也就是說,心理學院/系根本不能保證招到了什麼樣的人,那同學們自然是各有特點的,有的人敏感,有的人天真,有的人粗心,有的人孤癖,你能保證所有人最後都能保證培養成一類人嗎?人思細膩?察言觀色?能言善辯?NO,NO,NO!所有人都是不同風格的,但只要他願意在學術上盡最大的努力,終究能做出一番輝煌的事業。
2、察言觀色等能力都是要培養的,你若是閱歷夠豐富,可能會發現,在這方面做得最好的,可能是企業的總裁(商海打滾),可能是營銷人員(籠絡客戶),可能是街頭小販(招攬生意),更甚可能是酒吧紅牌小姐(囧……這牛馬蛇神什麼人沒見過啊)……這種能力不僅要經歷、要練習,也要沉澱、要參透,當然有些人天賦異稟,但可以確定這根本不是學心理學的專利,反過來想想,但凡在心理學學術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學者,說不定在這個方面做得極差呢,因為整天面對的就是一些單純的東西,研究、被試、數據、報告,哪有機會鍛鍊呢?我所知道的幾位專家就是那種相當實在,不擅社交,潛心研究的。
3、心理諮詢師與心理醫生當然必須具備一些對當事人的洞察能力,但是,這都僅限於他們自己的職業範圍。因為他們必須對當事人提供的信息敏感,才能及時地引導當事人的諮詢或治療。但是,一個專業的心理學工作者,如果不知道自我保護(就是總去想當事人的事),過多地讓自己捲入當事人的事例中,那他會痛苦不堪的。你想想,是個人都是正常的家庭與生活的啊,誰有時間總去分析或者為他人的事情煩惱呢?而且,他們都是有專業素養的,堅決執行保密原則。
三、為什麼大家對心理學的誤解那麼多?
1、霧裡看花。大家總是從通俗意義上去理解心理學,以為心理學就是很神奇的、靈異的或是深不可測的,所以,才有很多人胡亂去猜想心理學的內涵,其中不乏很多誇大、離奇的猜想,一傳十,十傳百,久而久之,都不知道傳成什麼樣兒了!
2、媒體信息被錯誤理解與過分誇大。看電影吧,多是《沉默的羔羊》裡那類的變態心理醫生;看《犯罪心理》吧,罪犯都是心理變態的;看新聞吧,哪個哪個人殺人了,可能他有精神分裂症,哪個哪個人跳樓了,可能他有抑鬱症……看吧,媒體總對一些東西進行了過度的渲染,而觀眾們也很是喜歡或恐懼,總之是完全關注到了,因為這些東西或是情節曲折,或是刺激有趣,或是聳人聽聞,但他們哪知道,這只是看到了心理學的冰山一角,更可能是經過過度的再加工的信息,早已面目全非了。真是“好事不......
教育心理學中,符號學習的表徵方式是什麼?跪求謝謝!
符號學習的主要內容是詞彙學習,即學習單個詞彙的意思。
不會說話的孩子,他媽媽指著貓教他“貓”,他就會知道這個東西時貓。
這就是符號學習。 概念學習實質是掌握同類事物的共同的關鍵特徵和本質屬性。
如小孩子分不清貓和老虎。
心理學分哪幾種?各有什麼特點?
心理學的研究範圍相當廣闊,不同複雜程度的心理活動可能需要不同的理論模式和研究手段,因而當代心理學是把人和動物的複雜心理活動分成不同的層次,在不同的水平上加以研究的。因而心理學可分為生理心理學、生理心理醫學、醫學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神經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含格式塔心理學,又稱為信息加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社會心理學(含人本主義心理學)、應用社會心理學、理論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工業心理學、商業心理學、法律心理學、軍事心理學、比較心理學、策動心理學、動力心理學、構造心理學、機能心理學、普通心理學、行為主義心理學、意動心理學、心理統計學、兒童心理學、青年心理學、成人心理學、老年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勞動心理學、工程心理學、人事心理學、消費心理學、變態心理學、諮詢心理學、數學心理學、拓撲心理學、運動心理學、音樂心理學、心理語言學、宗教心理學、法律心理學、環境心理學、民族心理學、群體心理學、審美心理學、文藝心理學、實驗心理學、心靈學。從名稱就可以看出它們各自的側重點,即特點。
什麼叫做心理理論??
【含義】
“心理理論”廣義上是關於心理的各種知識,狹義上是指一種抽象的、連貫的、可解釋因果關係的系統。狹義上是兒童對信念和願望等基本心理成分的理解,以及兒童關於這些心理成分與知覺輸入和行為如何相互影響的知識,是個體對他人心理狀態及其與他人行為關係的推理或認知。“心理理論”是兒童關於心理世界的知識,是關於知覺、情緒、願望和信念等概念如何相互聯繫並實施組織建構的一種理論解釋。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兒童是“常識心理學家”。從發展的角度研究兒童的這種心理理論並對此作出解釋,就可以適當地稱之為關於“兒童心理理論的理論”。
編輯本段【起源】
對“心理理論”的探討源於Premark 和 Woodruff (1978)對“黑猩猩是否擁有心理理論?”這一問題的探究。這裡的“心理理論”就是指推測他人心理狀態的能力。這種能力實為一個推理系統,包含了一系列抽象、連貫的因果解釋,使個體能借助於信念、願望等無法觀測的心理狀態,來解釋和預測行為。概括起來說:心理理論就是指個體憑藉一定的知識系統對自身或他人的心理狀態進行推測,並據此對行為做出因果性解釋與預測的能力。
編輯本段【為什麼稱之為“理論”】
1、科學家——建立理論學說——認識和理解眾多事實——預測事物或事物間關係的存在 2、理論具有邏輯特徵(因果聯繫) 3、兒童以相似的方式建立一種“理論”,解釋他人的行為 4、心理理論的發展是一個隨年齡的逐漸增長而日益複雜化和精確化的發展過程 5、這一過程與科學研究中科學理論的形成過程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1]
編輯本段【研究的具體模式】
1、“區分心理世界和物理世界”的實驗任務 2、“理解知覺輸入與心理行為相聯繫”的實驗任務 3、“錯誤信念認知”的實驗任務或者叫“虛無信念”
編輯本段【心理理論的經典測試】
1、錯誤信念(False Belief) 錯誤信念是衡量是否具有心理理論的重要指標。要通過有關錯誤信念的測試,兒童需要掌握以下幾點: 1、對事物形成正確觀點(信念); 2、知道信念有正、誤之分; 3、明白正、誤的信念可共存。 (1)意外轉移任務:兒童觀看實驗者和一個叫馬克西的男孩一起在房間裡的圖像。實驗者在馬克西面前把一塊巧克力藏在一個盒子下面。然後馬克西離開房間一會兒,當他不在時,實驗者把巧克力移到另一個地方藏起來。問被試兒童巧克力實際在何處,以及當馬克西回來後,他會在什麼地方尋找巧克力。 (2)表徵變化任務: 向兒童呈現一個玩具的盒子並問兒童裡面是什麼。兒童一般回答:“玩具” 。然後讓兒童看見向玩具盒裡放一支鉛筆。問兒童,如果現在過來另外一個小朋友,他會認為玩具盒裡裝的是什麼。 測試結果與分析 3歲的兒童不能完成上述兩種任務。他們認為主人公會根據現實世界的狀況行動,不理解主人公會根據他的錯誤信念行動。4歲的兒童能完成。為了正確回答馬克西會在 哪裡找巧克力的問題,兒童必須知道他人有思想和信念,對錯取決於他人現在的知識,他人根據他們自己的心理狀態,而不是現實世界的狀況行動。 願望心理學到信念心理學 2歲:願望心理學。瞭解願望、知覺、情緒、行為和結果之間的簡單因果關係。 3歲:願望-信念心理學。開始認識信念是心理表徵,既可能正確也可能錯誤,不同人之間可能不同。但仍用願望而非信念來解釋行為。 4-5歲:信念-願望心理學。具有了心理表徵理論,認識到事實可以用不同方式表徵。 信念心理學:表徵有所不同 相對於某個真實的客體或事件,表徵可能是錯誤的(錯誤信念。但該信念的持有者認為......
學前發展心理學心理表徵能力名詞解釋
1、心理年齡特徵-同一年齡段兒童共同具有的,與其他年齡段兒童區別開來的心理髮展的本質特徵。
2、白板說-洛克反對天賦觀念提出白板說,將兒童的心靈比喻為一塊白板,後天的經驗決定這塊白板上出現的畫面。
3、比率智商-比內、西蒙提出智商的概念IQ,指兒童智力的相對發展水平,通過它可以方便對不同年齡和不同智力發展水平的兒童進行比較,由於IQ是MA和CA之間的比率,所以稱為比率智商。
4、發展心理學-研究個體自出生至生命結束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心理髮展特點和規律的科學。
5、心理髮展-個體自出生至生命結束的整個生命歷程中心理的發展變化。
6、復演說-霍爾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認為兒童心理髮展是對人類種族歷史發展的重演。
7、發生認識論-研究兒童關於現實、因果、時間和空間、集合各種物理量的守恆等概念的形成和心理運算的起源與發展的理論,是從個體發生的角度來研究認識論中的問題,所以稱為發生認識論。
8、格式-皮亞傑發生認識論中的術語,他將認識結構稱作格式,格式是一種動態的心理結構,有一連串的動作組成。
9、同化-當外部刺激作用於格式時,格式總是從已有水平出發來理解新的知識和經驗,格式對輸入的刺激加以選擇和改造,以使刺激能納入現有的格式中去,這個過程稱作同化。
10、順應-由於新刺激的作用,現有的格式也會適當改變易適應外部刺激的特點,這個過程稱作順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