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的節日有哪些?
怒族有什麼節日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
怒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怒族是雲南的古老民族之一,有過年、鮮花節和祭穀神、祭山林節
各個民族都有哪些節日
我國56個民族的傳統節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雲南,是中國雲南境內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會街,是阿昌族人民的傳統集會,多在每年農曆九月中旬舉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會街原屬宗教集會。主要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出窪(開門)、燒白柴、潑水節等。除宗教節日外,還有許多本民族特有的傳統節日。如:火把節、窩羅節、澆花節和春節。耍白象是阿昌族傳統節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間傳統節日主要有潑水節、關門節、開門節、燒白柴等,大都與佛教活動有關。德昂族還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龍、谷娘等祭祀習俗,其中以祭龍最富情趣。宗教節日有“進窪”(關門節),是虔誠的佛教徒最大的淨居把齋節日。 3、東鄉族 東鄉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樣,每年有三大節日,即開齋節、古爾邦節、聖紀節。 4、侗族 侗族傳統節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節日有新婚節、架橋節、祭牛節、吃新節、花炮節等。 5、白族 白族的傳統節日很多,已有上千年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現被定名為“三月街民族節”。它和“火把節”(又稱星迴節)等民族節日饒有特色。其他主要節慶活動還有大過年、繞三靈、火把節、耍海會、拜日望等。同漢族相同,也過清明、端午、中秋等。 6、獨龍族 唯一的傳統節日年節(獨龍語: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聯繫在一起的。過卡雀哇於每年冬臘月的某一天舉行,具體時間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節期的長短常常以食物準備的多寡而定,節日期間,人們要舉行祭山神儀式,唱歌跳舞。 7、俄羅斯族 俄羅斯人傳統的民族節日主要與宗教信仰有關,每年公曆的1月7日俄羅斯族均歡度聖誕節,紀念耶穌降生。 8、鄂倫春族 鄂倫春族的傳統節日不多,只有春節、氏族的“莫昆”大會和宗教活動“奧米納仁”,還有篝火節。主要節日是農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倫春民族傳統的節日--篝火節。這一天,鄂倫春人都要點燃篝火,歡歌舞蹈,歡慶自己民族的節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節祭日有:年節、祭寨神、洗牛腳等。 10、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不管是牧民、獵民還是農民,都以農曆新年為主要節日。臘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區五月二十二日要過“米闊魯”節,實際是由一種生產活動演變而成的節日。這一天,要統計牲畜的數目,給馬剪鬃尾、打烙印。人們在5月初五早起採艾蒿戴在頭上,去河邊洗臉、沐浴,以求安康。牧區還有“祭敖包”,這是從宗教祭祀演變成的節日,要舉行賽馬等活動。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節日很多。他們的傳統節日大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豐年祭”又稱“豐收節”、“豐收祭”、“收穫節”等,相當於漢族的春節,是高山族最盛大的節日。 12、仡佬族 祭山、吃新、過年,是各地仡佬族普遍過的三大節日。春節,是仡佬族最大的節日。農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傳統節日“牛王節”,是仡佬族民間特有的節日。 13、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朝鮮族民間有五大節日,至今仍然隆重歡度。這五大節日是:元日(春節)、上元(元宵節)、寒食(清明節)、端午節、秋夕(中秋節)。朝鮮族敬重老人的傳統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鮮(1392-1910)時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確定為老人安慰日(老人節)。還有三個家庭的節日,即嬰兒週歲生日、回甲節(60大壽)、回婚節(結婚60週年紀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節日與黎族的歷法有著密切的關係。解放前黎族的節日,在鄰近漢族地區和黎漢雜居地區,大多都用農曆,節日與漢族相同,例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等。就黎族來說,過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節日是春節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聲)族 主要節......
什麼族有什麼傳統節日
太多了,我就舉一些吧!
布衣族
六月六 農曆六月初六 仡佬節 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嘗新節 農曆六、七月
四月八 農曆四月初八 拉祜族
庫扎節 傣歷三月
朝鮮族
元日 農曆正月初一 火把節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上元節 農曆正月初五 嘗新節 傣歷十二月
寒食節 農曆四月初五 黎族
三月三 農曆三月初三
端午 農曆五月初五 僳僳族
收穫節 農曆九月
彝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豔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裡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曆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杆、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節 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庫族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曆正月
怒族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採集鮮花、歌舞 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節 盪鞦韆、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節/藏曆年 賽馬、野餐、跳鍋莊 農曆正月
藏族“花兒”會 對歌 農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歌舞 藏曆除夕
藏族賽馬會 賽馬 農曆五月......
雲南有哪些節日?
民族 節日名稱 主要活動內容 時間(農曆)
彝
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豔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
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裡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
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曆10月中旬
哈
尼
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曆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曆六月 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
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杆、蘆笙、歌舞 正月
傈
僳
族 傈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傈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傈僳族刀杆節 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
西
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
祜
族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
族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
朗
族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
龍
族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
頗
族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曆正月
怒
族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採集鮮花、歌舞 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
昌
族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曆九月中旬
普
米
族 普米族“大年”節 盪鞦韆、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
族 藏族草地藏民節/藏曆年 賽馬、野餐、跳鍋莊 農曆正月
藏族“花兒”會 對歌 農曆六月 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歌舞 藏曆除夕
藏族賽馬會 賽馬 農曆五月初五
回
族 回族古爾幫節 團拜、宰牲 回曆十月
回族開齋節 禮拜、頌經、歌舞 六月
回族肉孜節 減食 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節 宰殺一些牛羊、祭祀 回曆的十月十二月
回族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
基
諾
族 基諾族特懋......
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習俗: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
插花/打歌節:二月初八,習俗: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左腳舞”
密枝節:二月初八,習俗:祭龍樹、野餐
祭龍節:二月初八,習俗:跳蘆笙舞
賽衣節:三月二十八日習俗:賽衣
三月會:三月二十八,習俗:趕集、跳舞
白族
三月街:三月十四至十六日,習俗:物資交流、賽馬、賽龍舟、歌舞
繞三靈: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習俗:繞山、祭祖、跳霸王鞭、八角鼓舞
火把節:六月二十五日,習俗:驅邪求吉、祈求豐收
本主節:日期不一,習俗:供奉“本主”、誦經唱文,焚香磕頭、歌舞、遊樂、競技等
石寶山歌會:七月末八月初三天,習俗:彈唱白族情歌
苗族
花山節:一月三日,習俗: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杆
納西族
米拉會/棒棒會:五月十五日,習俗:賽馬、農具交易會
祭天:節期不定,習俗:祈年求豐,消災除邪
騾馬大會:三月七月,習俗:牲畜交易
三朵節:二月初八,習俗:賽馬、跳“阿哩哩”、野餐
七月會:七月中旬,習俗:大牲畜交易、對歌
摩梭人
朝山節:七月二十五日,習俗:祭拜女神、歌舞、射箭、結交阿夏
景頗族
目腦縱歌:一月十五日,習俗:跳文崩舞
藏族
成佛日:四月一至四日
跳神法會:藏曆除夕,習俗:跳神節目
賽馬會:五月初五,習俗:搭帳篷,野炊、宴客、賽馬
成道日:十月二十五日
端陽節:五月初五,習俗:賽馬、跳鍋莊舞、弦子舞、野餐
雪頓節:藏曆六月底七月初,習俗:晒大佛、跳藏戲、過林卡
布依族
牛王節:四月八日,習俗:吃牛王粑、給牛散食、歌舞
傣族
潑水節,習俗:歌舞、賽龍舟、潑水、放升高
採花節,習俗:採花獻佛
送龍節:公曆一月,習俗:送祭品給龍神
哈尼族
扎哩作:一月一日,習俗:祭祖、對歌、盪鞦韆、宴請
阿瑪突:二月屬龍日,習俗:祭山、祭祖、祭社林等
新米節:八月第一二個龍日,習俗:嘗新、祭天、祭親奠
苦扎扎:六月,習俗:對歌、跳舞、祭天神
十月年:十月,習俗:祭祖、通街宴
姑娘節:二月二日,習俗:野餐、唱歌跳舞
祭母節:三月第一個屬牛日,習俗:祭母、唱思母歌
壯族
隴端節:三月,習俗:物資交流、青年男女對歌、社交
僳僳族
刀杆節:二月八日,習俗:上刀山、跳嘎
賽歌會:臘月或正月上旬,習俗:賽歌、沐浴
澡堂會:春節,習俗:沐浴、交友
回族
開齋節:回曆十月一,習俗:禮拜、贈“油香”等
古爾邦節:回十二月,習俗:團拜、宰牛羊等
拉祜族
葫蘆節:十月,習俗:跳蘆笙舞、物資交流、
擴拾節:正月初一,習俗:接新水、跳蘆笙舞、狩獵
祭太陽神:立夏日,習俗:敬獻神靈、祈禱年豐
佤族
拉木鼓節:臘月,習俗:拉木鼓、剽牛、跳舞
瑤族
盤王節:五月二十九日,習俗:祭祖、歌舞
普米族
轉山會:五月五日,習俗:轉山、歌舞、鳴槍
阿昌族
會街:九月十五日,習俗:耍青龍、白象、跳象腳鼓舞
基諾族
祭大:三月,習俗:跳鼓舞、竹杆舞、打陀螺
水族
端節:八月下旬至十月上旬,習俗:銅鼓舞、對歌尋偶
獨龍族
卡雀哇:臘月,習俗:剽牛、祭天、跳鍋莊、互邀作客
愛伲族
耶苦扎:六月,習俗:打鞦韆、跳舞、聚餐
怒族
鮮花節:三月十五日,習俗:採集鮮花、祭祀仙女
怒族年:臘月二十九日,習俗:射箭、打石頭靶、歌卜(猜唱)、盪鞦韆、舞蹈等[3]。
蒙古族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意。此外還有那達慕、馬奶節等。
朝鮮族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
怒族的風俗習慣
[編輯本段]【風俗習慣】
怒族男女服飾多為麻布質地,婦女一般穿敞襟寬胸、衣長到踝的麻布袍,在衣服前後擺的接口處,綴一塊紅色的鑲邊布。年輕少女喜歡在麻布袍的外面加一條圍裙,並在衣服邊上繡上各色花邊。男子一般穿敞襟寬胸、衣長及膝的麻布袍,腰間繫一根布帶或繩子,腰以上的前襟往上收,便於裝東西。怒族男女都注意裝飾,婦女用珊瑚、瑪瑙、料珠、貝殼、銀幣等穿成漂亮的頭飾和胸飾,戴在頭上和胸前。耳上戴珊瑚一類的耳環,喜歡用青布或花頭巾包頭。男子蓄長髮,用青色布包頭,裹麻布綁腿,喜歡腰佩砍刀,肩挎弩弓和箭包。怒族主食為玉米、養子等。貢山北部怒族還從藏族那裡學到種植青稞、燕麥,食青稞面。少數怒族受藏族生活方式影響,有時也吃酥油糌粑。副食除雞、魚、豬、羊、牛肉外,還有獵獲的野味。怒族普遍喜歡吃飯菜合煮的較稠的飯粥,將野味一起煮在裡面,鮮美可口。怒族男女均喜飲酒,並喜歡豪飲。怒族住房分木板房及竹篾房兩種,在木樁上鋪設木板或竹篾席建成。一般都為兩間,外間待客,並設有火塘,火塘上安置鐵三角架或石三角架,供燒飯之用。內間為主人臥室及儲藏糧食,不許外人進入。
建國前,怒族的婚姻以一夫一妻製為主,少數頭人和富裕戶也有多妻的。各地較普遍流行轉房制。男子婚後,便在父母住房附近另建新屋,與父母分居,並分到少量財產。但小家庭在生產生活上仍然與父母及整個家族保持著共同耕作及相互協助的義務。幼子與父母同住,父母死後,所遺土地、牲畜、房屋主要歸幼子繼承。世系按父系計算。碧江怒族實行的父子連名制,是計算世系和財產的重要標誌。貢山的怒族有重喪的習俗;福貢、碧江怒族的先民行火葬,有氏族墓地。現行土葬。
各民族節日有哪些?
蒙古族節日
編輯
蒙古族的傳統節日主要有舊曆新年,蒙古語為“查幹薩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此外還有祖魯節、麥爾節、祭敖包、打鬃節、那達慕、馬奶節等。
蒙古族年節
蒙古族的年節亦稱“白節”或“白月”,這與奶食的潔白緊密相關,而且“白”在蒙古人心目中具有“開元”之意。關於蒙古年節傳說不一。據史書記載,自元朝起蒙古族接受了漢族曆法,因此,蒙古族白月與漢族春節正月相符。這就是蒙古族過“春節”的由來。蒙古族年節,雖然與漢族春節時間一致,並吸收了一些漢族習俗,如吃五更餃子,放鞭炮等,但也保留了很多蒙古族傳統習俗。在農牧區,蒙古族在除夕之夜一般都要吃手扒肉、點篝火,以示閤家團圓,辭舊迎新。初一凌晨晚輩向長輩敬“迎新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在整個白月(正月)裡,在草原上常會看到穿著節日盛裝的牧民帶著酒香和歌聲,和著馬蹄或汽車摩托車的伴奏,結伴走親訪友的熱鬧情景。
那達慕
蒙古語意為“遊戲”或“娛樂”。原指蒙古族傳統的“男子三競技”--摔跤、賽馬和射箭。隨著時代的發展,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包括多種文化娛樂內容的盛大慶典活動和物資交流活動。歷史上的那達慕不受時間限制,通常在祭祀山水、軍隊出征、凱旋、帝王登基、正月以及大型慶典等場合舉行。今天的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規模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馬奶節
蒙古族傳統節日。以讚頌駿馬和喝馬奶酒為主要內容,故名。主要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和鄂爾多斯牧區。通常在農曆八月下旬舉行,日期不固定,為期一兩天。為歡慶豐收,彼此祝福,除準備足夠的馬奶酒外,還以全羊席等款待賓客,並舉行賽馬、請民間歌手演唱祝詞、向老懞醫獻禮和烏蘭牧騎文藝演出或放電影等活動。據傳,那達慕盛會即源於此。
祭敖包
蒙古族的傳統祭祀活動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區普遍進行的祭祀活動。
“敖包”是蒙古語音譯,亦作“鄂博”、“腦包”等,漢語的意思為“高堆子”。原是指在遊牧交界之處及道路上用石塊或泥土堆積起來以作標記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會典》所記:蒙古“遊牧交界之所,無山無河為志者,壘石為志,謂之敖包”。後來逐漸被視為神靈的居所,被作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於是,原來的界標、路標就變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護神等神靈的場所。而且可以根據需要選址建造。過去內蒙各盟旗、蘇木和寺廟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還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還有各自的名稱。
敖包一般均建於地勢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塊堆積而成,也有的用柳條圍築,中填沙土。一般呈圓包狀或圓頂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樹枝,上掛各色經旗或綢布條。包內有的放置五穀,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數量不一。一般多為單個體,也有7個或13個並列構成敖包群的,中間的主體敖包比兩側(或周圍)的要大些。
過去,祭敖包活動多在農曆五至七月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季節進行。屆時,本蘇木、本旗甚至附近旗縣的群眾都紛紛扶老攜幼,攜帶著哈達、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趕來敖包處。先獻上哈達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誦經祈禱,眾人跪拜,然後往敖包上添加石塊或以柳條進行修補,並懸掛新的經幡、五色綢布條等。最後參加祭祀的人都要圍繞敖包從左向右轉三圈,祈神降福,保佑人畜兩旺。祭祀儀式結束後,還常常舉行賽馬、摔跤、射箭、投布魯等傳統體育活動。
朝鮮族
編輯
其節日基本上與漢族相同,主要有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
我國各民族的主要節日有哪些?
彝族 火把節 耍火把、摔交、鬥牛、歌舞表演 六月二十四日
插花節 插花、對歌 二月初八
彝族賽衣節 歌舞、鮮豔服飾 三月二十八日
彝族虎節 跳虎笙、虎舞 農曆正月初八至正月十五日
彝族密枝節 祭神儀式
牟定“三月會” 物資交流、民間歌舞表演 三月二十七日至二月十九日
白族 大理三月街 物資交流、賽馬、歌舞表演 三月十五至二十一日
白族青姑娘節 歌舞 正月十五日
白族繞三靈 祭祀、栽秧 四月二十三至二十五日
白族栽秧會 祭祀、栽秧、對歌 芒種節令
白族火把節 樹火把、賽龍舟、唱大本曲 六月二十五日
白族石寶山歌會 廟會、對歌 七月底
白族梨花會 梨園裡野餐 每年梨花盛開時節
白族本主會 祭祀、歌舞、洞經音樂 各村寨不同
傣族 傣族潑水節 賽龍舟、潑水、歌舞 陽曆四月中旬
傣族送龍節 祭祀、歌舞 公曆一月
傣族關門節 琰佛塔、歌舞 陽曆七月中旬
傣族開門節 串寨、放高升、歌舞 陽曆10月中旬
哈尼族 哈尼族阿瑪突 祭祀、歌舞、擺街宴 農曆二月屬龍日
“苦扎扎”(六月年節) 打鞦韆、摔交、歌舞 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裡瑪主”節 歌舞、摔交 陽春三月
哈尼族捉螞蚱節 捉螞蚱來食用 農曆六月二十四日
哈尼族姑娘節 鞦韆、歌舞 農曆二月初四
哈尼族祭龍日/新米節 鋩鑼、牛皮鼓,巴烏、四絃琴 農曆二月二日
哈尼族米索扎節 鞦韆、歌舞
哈尼族苗愛拿節 篝火、歌舞 五月上旬
苗族 苗族花山節 爬花杆、蘆笙、歌舞 正月
僳僳族 僳僳族澡堂會 溫泉沐浴、賽歌 正月初二
僳僳族“盍什”節 吃團圓飯、射弩比賽 正月初一至十五
僳僳族刀杆節 爬刀杆、下火海、丟包、歌舞 二月初八
納西族 納西族米拉會/棒棒會 野炊、賽馬、歌舞、農具交易 二月初八
納西族三多節 祭祀、對歌、鬥牛 六月二十五日
納西族騾馬大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農曆三月中旬/七月中下旬
納西族祭天 祭祀 春祭在正月/秋祭在七月
納西族七月會 物質交流、文體表演 夏曆七月中旬
納西族祭龍節 物資交流、文體表演 正月十五
拉庫族 拉祜族庫扎節(年節) 象腳鼓舞、對歌 傣歷三月底或四月初
拉祜族葫蘆節 篝火、歌舞 農曆的十月初十
拉祜族祭太陽神 祭祀、歌舞 立夏日
佤族 佤族拉木鼓節 祭祀、歌舞 佤歷“格瑞月”/公曆12月
布朗族 布朗族岡永節 祭祀、歌舞 四月和九月
獨龍族 獨龍族卡雀哇(年節) 祭祀、剽牛、歌舞 冬月或正月
景頗族 景頗族目腦縱歌 祭祀、歌舞 農曆正月
怒族 怒族年節 敬祖、祭土、歌舞 十二月至次年正月十日
怒族鮮花節 採集鮮花、歌舞 農曆三月十五日
阿昌族 阿昌族會街 耍白象、跳象腳鼓舞 農曆九月中旬
普米族 普米族“大年”節 盪鞦韆、賽馬、歌舞 臘月初六
普米族轉山會 遊山、歌舞 五月五日
藏族 藏族草地藏民節/藏曆年 賽馬、野餐、跳鍋莊 農曆正月
藏族“花兒”會 對歌 農曆六月十四
藏族跳神法會 祭祀、歌舞 藏曆除夕
藏族賽馬會 賽馬 農曆五月初五
回族 回族古爾幫節 團拜、宰牲 回曆十月
回族開齋節 禮拜、頌經、歌舞 六月
回族肉孜節 減食 五月二十三日
回族宰牲節 宰殺一些牛羊、祭祀 回曆的+月十二月
回族聖紀節 伊斯蘭教歷的3月12日
基諾族 基諾族特懋克節 歌舞、串寨、打陀螺 基諾曆法一月
瑤族 瑤族盤王節 祭祀、歌舞 五月二十九日
瑤族“乾巴”節 跳銅鼓舞 十二月下旬
瑤族“夕九節” 歌舞 每年農曆的五月二十九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