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針由什麼組成?

General 更新 2024-12-29

指南針一般有什麼、什麼、什麼、什麼,等部分組成?

磁石,指針,內盤,外盤

指南針主要由????等組成。

指南針主要由指針和方位盤等組成的。

指南針是利用什麼指示方向的儀器一般的指南針都由什麼和方位盤等組成

司南,指我國古代辨別方向用的一種儀器,

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用天然磁鐵礦石琢成一個杓形的東西,

放在一個光滑的盤上,盤上刻著方位,利用磁鐵指南的作用,

可以辨別方向,是現在所用指南針的始祖。

一、天池:也叫海底, 亦就是指南針。

天池的底面上(海底)繪有一條紅線,稱為海底線,在北端兩側有兩個紅點,使用時要使磁針的指北端與海底線重合。

二、內盤:就是緊鄰指南針外面那個可以轉動的圓盤。

內盤面上印有許多同心的圓圈,一個圈就叫一層。各層劃分為不同的等份,有的層格子多,有的層格子少,最少的只分成八格,格子最多的一層有三百八十四格。每個格子上印有不同的字符。

三、外盤 外盤為正方形,是內盤的托盤,在四邊外側中點各有一小孔,穿入紅線成為天心十道,用於讀取內盤盤面上的內容。

參考資料: zhidao.baidu.com/question/5086104.html

指南針的簡單介紹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件組成,分別是司南、羅盤和磁針,均屬於中國的發明。據《古礦錄》記載最早出現於戰國時期的磁山一帶。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

指南針的資料。

指南針(a compass; a magnetic needle/a guide; a guiding principle) 【概述】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 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瞭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可以實用的指南針。 【指南針指示方向的原理】 地球是個大磁體,其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 指南針在地球的磁場中受磁場力的作用,所以會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輾轉傳入歐洲後在航海大發現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科學史家清楚,最早解答“指南針為何能夠指南”問題的並不是中國人,而是英國科學家吉爾伯特。那麼,中國發明指南針後對指南針理論作過什麼樣的探討?吉爾伯特的理論是否及時傳到了中國?明末清初的“西學東漸”,又對我國指南針理論的發展有過哪些影響?上海交通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系教授關增建從2003年起開始著手研究這些基本上還是空白的問題。 “中國最早的指南針理論,是建立在陰陽五行學說基礎上的‘感應說’。”關增建介紹,11世紀中葉時我國大科學家沈括還對指南針感到匪夷所思,他的《夢溪筆談》介紹了指南針的人工磁化方法、磁偏角的發現和指南針的架設方法,但對指南針為什麼會指南卻沒有一點概念——“磁石之指南……莫可原其理!”隨後,文人學者們從陰陽五行學說出發,結合當時人們對大地形狀的認識,提出各種指南針理論。例如,最晚成書於宋代的《管氏地理指蒙》,首先提出如下邏輯: “磁針是鐵打磨成的,鐵屬金,按五行生剋說,金生水,而北方屬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鐵產生於磁石,磁石是受陽氣的孕育而產生的,陽氣屬火,位於南方,因此南方相當於磁針之母。這樣,磁針既要眷顧母親,又要留戀子女,自然就要指向南北方向。” 關增建表示,從近代物理學的觀點來看,“蒙氏理論”完全異想天開,但從事物的屬性出發解釋其行為,在東西方科學史上都是常用的做法。我國古代陰陽學說昌盛,用陰陽學說闡釋指南針指南及“常微偏東”的原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特別是,該理論認為磁石不同端面有不同屬性,它們決定磁針的指向,這種說法很容易啟發人們發現磁石的兩極,並進一步聯想到磁極與磁針指向之間的關係,從而為正確認識這一問題找到可能的途徑。 南宋人的指南針原理,仍認為“指南針之所指,即陽氣之所在”,只是圍繞磁偏角現象,立論依據更多轉向地理方位的座標系統——中國古人認為地是平的、大小有限,這樣地表面必然有個中心,過該中心的那條子午線就是唯一的南北方向。南宋人曾三異等認為,一旦測量地點不在這條南北線上,指南針所指向自然“少偏”。到明代,有人假託南唐人著作指出,指南正針由大地方位系統決定,而偏角則由天體方位劃分系統所決定。關增建認為,這種說法“體現了傳統指南針理論在陰陽感應學說和磁偏角的存在這一矛盾面前所表現出來的窘迫”。 明萬曆年間(公元1573~1620年),傳教士來華,帶來西方的指南針理論、地球學說以及相關科技知識。受其影響,中國學者開始從新的視角探討指南針理論問題,在此過程中,陰陽五行......

指南針的原理和用法是什麼?

指南針又稱指北針,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的磁針,磁針在天然地磁場的作用下可以自由轉動並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於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物理上指示方向的指南針的發明由三部曲組成:司南、磁針和羅盤。他們均屬於中國的發明。

指南針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作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它的發明對人類的科學技術和文明的發展,起了無可估量的作用。在中國古代,指南針起先應用於祭祀、禮儀、軍事和占卜與看風水時確定方位。11世紀末或12世紀初,中國船舶開始使用指南針導航。北宋《萍州可談》:“舟師(掌舵者)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陰晦觀指南針。”

指南針應用在航海上,是全天候的導航工具,彌補了天文導航、地文導航之不足,開創了航海史的新紀元。同時,航海活動也進一步促進了指南針的發展。

指南針為什麼要叫指南針?

因為以前的指南針就是司南,磁勺旋轉靜止後,勺柄指的就是南方,後來為了航海等指向方便的需求改進後,稱呼順稱為指南針,其實西方叫指北針。

指南針指向原理

地球是個大磁體,其地磁南極在地理北極附近,地磁北極在地理南極附近.

指南針在地球的磁場中受磁場力的作用,所以會一端指南一端指北.

指南針最早叫什麼?

又稱指北針。指南針的前身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中國是世界上公認發明指南針的國家。指南針的發明是我國漢族勞動人民在長期的實踐中對物體磁性認識的結果。由於生產勞動,人們接觸了磁鐵礦,開始了對磁性質的瞭解。人們首先發現了磁石吸引鐵的性質,後來又發現了磁石的指向性。經過多方面的實驗和研究,終於發明了實用的指南針。最早的指南針是用天然磁體做成的,這說明中國漢族勞動人民很早就發現了天然磁鐵及其吸鐵性。據古書記載,遠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正處在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生產力有了很大的發展,特別是農業生產更是興盛發達,因而促使了採礦業、冶煉業的發展。在長期的生產實踐中,人們從鐵礦石中認識了磁石。 最早的指南針是司南。 目前傳統的觀點認為指南針的始祖大約出現在戰國時期。它是用天然磁石製成的。樣子像一把湯勺,圓底,可以放在平滑的“地盤”上並保持平衡,且可以自由旋轉。當它靜止的時候,勺柄就會指向南方。當時的著作《韓非子》中就有:“先王立司南以端朝夕。”“端朝夕”就是正四方、定方位的意思。“但有學者認為"朝夕"除了東西方向外,還可解釋為早晚朝見或君王早晚聽政。《小雅·雨無正》:“邦君諸侯,莫肯朝夕。”鄭玄箋:“王流在外,三公及諸隨王而行者,皆無君臣之禮,不肯晨夜朝暮省王也。”又如《周禮·夏官·道僕》:“掌馭象路以朝夕。”陸德明釋文:“朝夕,直遙反。”孫詒讓正義:“注云‘朝夕,朝朝莫夕’者,《鄉飲酒義》雲:‘朝不廢朝,莫不廢夕。’注云:‘朝夕,朝莫聽事也。’”所以“端朝夕”就是端正或穩定朝綱,而不是定方向,此處司南解釋成法律更合理[1]。 春秋時代,人們已經能夠將硬度5度至7度的軟玉和硬玉琢磨成各種形狀的器具,因此也能將硬度只有5.5度至6.5度的天然磁石製成司南。東漢時的王充在他的著作《論衡》中對司南的形狀和用法做了明確的記錄。司南是用整塊天然磁石經過琢磨製成勺型,勺柄指南極,並使整個勺的重心恰好落到勺底的正中,勺置於光滑的地盤之中,地盤外方內圓,四周刻有干支四維,合成二十四向。這樣的設計是古人認真觀察了許多自然界有關磁的現象,積累了大量的知識和經驗,經過長期的研究才完成的。司南的出現是人們對磁體指極性認識的實際應用。 但司南也有許多缺陷,天然磁體不易找到,在加工時容易因打擊、受熱而失磁。所以司南的磁性比較弱,而且它與地盤接觸處要非常光滑,否則會因轉動摩擦阻力過大,而難於旋轉,無法達到預期的指南效果。而且司南有一定的體積和重量,攜帶很不方便,這可能是司南長期未得到廣泛應用的主要原因。 目前的司南模型是由我國著名科技史學家王振鐸根據根據《論衡》中的記載,考證並復原的。司南由青銅盤和天然磁體制成的磁勺組成,青銅盤上刻有二十四向,置磁勺於盤中心圓面上,靜止時,勺尾指向為南。 但司南是磁性指南工具的一觀點一直受到學術界的質疑。首先,在《論衡》中,並未指出司南是磁勺子,而且,在剛認識到磁石吸鐵的同時就發現其指極性不符合認識的規律,另外要把磁石加工成能指南的磁勺,要有意識地‘順其南北極向’磨鏤。在十一世紀指南針發明以前,古文獻中從未有過磁石兩極以及它的指極性的記述。50年代錢臨照院士曾受郭沫若之託試圖以天然磁石製做勺形司南,但因天然磁石磁距小、底部摩擦大而未成功。而王振鐸先生的復原物為鎢鋼在人工電磁場中磁化,這在兩千多年前是無法辦到的。現在北京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已不再展出司南的模型。東北師大教授劉秉正......

相關問題答案
指南針由什麼組成?
氣和指南針是什麼成語?
網絡是由什麼組成部分?
黨旗黨徽是由什麼組成?
太陽系由什麼組成?
食鹽由什麼組成?
工程直接費由什麼組成?
果實一般由什麼組成?
預算是由什麼組成?
天然的指南針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