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是哪裡的方言?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四川話中的不存在是什麼意思啊

沒關係

見外

小事情

中國七大方言為何沒有楚語

春秋戰國的楚語,是上古漢語的一部分。

春秋戰國的楚國,到現在兩千多年了。

七大方言的歷史,沒有超過一千年的。

---------------------------------------

如果有楚語的話,七大方言都不用分了,連普通話都不用分了。

任何一種都在一定程度上的有楚語的殘留,因為楚語是上古漢語來源之一。

-------------

如果一定要說有的話

楚語--就是湘語.

----------

為什麼會有方言

方言,是世界各地普遍存在的現象,這種以發音和部分用詞的差異來區別講話者生存環境的做法,已經沿用了幾千年,這種現象有一些明顯的弊病,其中最為讓人詬病的就是有些方言的發音過分異化,以至於跟別的方言無法溝通,所以大部分語言都採取了規定標準發音的方法,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影響方言繼續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

讓我們先看看方言是怎麼產生的,語言剛剛產生的時候,同種語言之間並不存在方言的問題,而隨著人們的遷徙,地理上的距離和阻隔使得操著同種語言的人被分成了一塊一塊的部落,部落之間缺乏交流,而我們知道語言是在不斷創新的,隨著時間的流逝,漸漸的缺乏交流的部落之間,語言也開始有所差別,經過幾千年的演變,甚至發音大相徑庭,用詞造句也有諸多不同,唯有通過付諸書面的文字,才能發現他們本系出同門。

但是隨著交流的發展,不同地域的人是互相接觸的機會越來越多,特別是我們今天,交流的便利無與倫比,操著不同方言的人互相交流的機會也越來越多,但令人奇怪的是,方言依舊燃燒著它毫不示弱的火焰,國家推廣普通話的努力,也只是讓各地人互相交流的時候有了通用的發音,而這一切,其實自古都是存在的。

設想這麼一個場景,你參加了一個旅遊團,行程中有一站是廣州,到了廣州,你在這個商業特別是進出口非常發達的城市當然會有購物的慾望,於是你進入商場,看準一件T恤,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你買了下來。

回到家裡,到了適應的季節,你穿上這件在廣州買到的T恤,得到了朋友的讚美,但是當你穿了幾天脫下來放到洗衣機裡面的時候,意外發生了——這件T恤掉色,於是你怒火中燒,大罵上當,過了幾天,這件事漸漸地在你腦中平息,直至淡忘。

而同一時刻,同一地點,和你買了類似T恤的一個廣州人,卻沒有發現自己購買的產品有任何問題,高高興興地穿了一夏天。

我們在家鄉買東西,一般都會傾向於跟小販說方言,我們這麼做是為了親切嗎?顯然不是。我們這麼做是因為我們有意無意地想向小販發送一個信號——我是本地人,不要耍花樣哦。

對了,就是發信號,這是經濟學裡面博弈論的一個重要概念。當信息不對稱時,就會發生交易無效率的情況,而這個時候,交易的一方向對方發送信號就是很好的解決方法,顯而易見,方言是一個非常理想的發信號方法。

但非常奇怪的是,方言在交易當中產生作用的方式,卻和傳統博弈論的模型不大一樣,傳統博弈論當中,把不對稱信息產生的交易無效率分成兩種情況,一種是隱藏行動,一種是隱藏信息,它們還有兩個更加為大家所熟知的名稱叫: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

方言是一種破解逆向選擇的方法,典型的逆向選擇是因為信息的不完全,造成次品驅逐良品,最終市場上要麼就剩下次品,要麼市場消失,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二手車市場,當一個顧客想要購買二手車的時候,由於信息掌握上的劣勢,他無法判斷哪部車子車況好,哪部車子車況差,所以他就會傾向於認為所有車子的車況都差,那麼他給出的價格只能是被車況最差的車主所接受,而那些車況較好的車主則無法接受,最終車況好的車都退出了市場,而剩下來的都是車況最不好的二手車。

破解逆向選擇的方法是發信號,比如我們現在看到的,有的車主給自己出售的二手車提供質保,那麼買家就能夠從質保的期限和範圍來判斷車況,從而使得車況較好的二手車也能體現它的價值,找到買主。

方言的作用就類似於車主給自己的車提供質保,會說本地話的人一般對行情比較瞭解,同時產品有質量問題也很容易會找回來,而外地人不會說本地方言,對產品的評價比較不準確,同時也無法方便地維護自己的權益,所以商販們可以根據會不會說方言這個標準,把顧客區分開來,把好東西賣給本地人,同時價格便宜,而把不好的商品用高價賣給......

中國哪種方言最難懂?

經典南通話~(中國十大最難懂方言排名--江蘇南通話第一)

鍋裡沒鹽,鹽都不拉鍋裡---家裡沒有人,人都有不在家裡

格個東西密西密西的,放呢格里啊行,放呢古裡啊行,放呢啦裡都行----這個東西很小很小的,放在這裡個行,放在那裡個行,放在哪裡都不行

拉古叫偶呢是難通鹽撒---誰叫我是南通人啊

南通嚯蠻難血的,拉古告我薩---南通話挺難學的,哪個教我啊

你四拉古撒---你是哪個

先人類---表示“埋怨”的意思

粘點兒---差一點

糟飯子 ---從前

摸耳---痰盂

草鞋底(一種酥餅)

烘缸(一種取暖的火爐)

娘奶(奶孃)

啦饞(流口水)

呆逼日嘿的(傻瓜)

狗逼勞糟的(罵人的話)

小褂子(衣服)

格架子(這樣子)

過架子(那樣子)

老攢的---很好的

貓兒龍---醜,不漂亮

朝飯子---很早以前

午檻---門坎

米西米西的---很小很小的

節棍---厲害

嘻嘻沽兒---蜘蛛

嘻嘻網兒---蜘蛛網

稜方---乾淨

得(dei)據哦(juo)----物體所佔體積。例如:玉米爆成玉米花, 得(dei)據)(juo) 變大了。

葉草---熱鬧

過 過兒---晒衣服的架子

沽 沽兒---大意是罩在外衣外面的服裝,起到防止外衣弄髒的作用,不同於外套。例如小孩兒的反穿衣。

圍腰兒---圍裙

日掛---覺得噁心

細納勘子---罵小孩

細洋箱子---罵小孩

細背鍬兒---罵小孩

代嘎好 ---大家好

槽販子 ---從前

瓦絲 ---全是

呱呱龍的東(口氣很大)

鹽海海面(洋海海面)

朝翻子(過去)

棒頭滴巴巴——擂死

無粒(聰明)

爛無三仙(髒,不修邊幅)

神之武之(坐不住,油嘴滑舌)

死下活冒(胡說八道)

黑人 (嚇人)

亮巴巴、亮葉子(月亮)

大白刀:菜刀

胡頭大亂(胡說八道)

靠龍繩、堆駭、恰驅(腦子碰線)

尼個瓜啦?(你回家來嗎?)

死錯卡(暗地裡陷害別人)

豁子(音近似“華子”第四聲,意為禍事,出亂子)

嚼蛆(亂說話)

窩把(大便)

凳摸子(蝗蟲)

恰虛(小便)

羔賣個錢一塊(沒記心)

棉凳子(棉衣)

池缸(廁所)

洋崗頭兒(肥皂)

死卷兒說得活卷兒飛,爬兒凳說過了溝!

吶吶(老婆)

逼嘎拉新 (嶄新)

dei tei 物體體積

biao biao kan 瞧瞧

qia qu 囉索

wu dei 亂說

老好戲子裡~~帶和多廣廣啊(很好玩的,和大家講講啊!)

下飽了堆農(吃飽了瞎說)

me hun =不得了

老靈泛的 (乾淨)

勤洽波(找茬)

作四臘窩(撒潑)

苦四(浪費)

忒放德亞(偷板得野)-差得太多

仙希(現世)-出醜

敗要噓(不要虛)-不著急

蠻得替地啊!(蠻不錯的)

聽嘶孤鼓(天使哥哥!)

敘臥一特特地(說話一套套的)

早二忒莫闢子(招耳朵摸鼻子,意為招惹是非)

不要噓(不要急)

瞧子(前天)

簪簪兒(輕鬆的)

娃巡(萵苣)???

渠怎(漂亮)

力撒ko(實在)

忒放德亞(差遠了)

作四臘窩(詐死賴活)

勤洽波(找茬兒)

苦四(瞎弄)

海坎子 (螃蟹鉗子)

推飯地兒 (差一點)

仙方 (比較討厭的東西)

斜(凶)

上拉里替(到哪兒去)

促掐(表示壞人)

弄......

地方方言的煩惱, 100分

你多想了,方言是每個人的母語,不需要咬文嚼字,張口就來的語言,普通話難以表達的意思,方言可以解釋得清清楚楚。

為什麼說推廣普通話不是消滅方言?

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完全可以並行相容,把它們對立起來是不對的。推廣普通話到現在推了五十年,我們正在為紀念國務院1956年2月6號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籌備紀念活動。 現在有人提出保護方言,似乎推廣普通話對方言構成了威脅。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推廣普通話的力度確實大了。要不,五六十年代,哪怕是五六年前,就沒有人提出什麼保護方言。作為一個推普工作者,看到今天推廣普通話的形勢,是很欣慰的。十五年前我開始從事推廣普通話工作,那個時候的工作難度很大。今天的推普形勢大好,從根本原因上說,不是因為“推普”寫進了法律,也不是說過去推普不努力,而是因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推著我們往前走。我們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推普工作者無非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作一點兒促進工作而已。保護方言的說法,更早一點兒也有人提出來。在一次會上,一個青年人說方言要保護。我說今天參加這個會,你坐什麼車來的,他說坐汽車,我說為什麼不坐牛車,他說牛車沒有,即便有也太慢,我說,牛車是文化遺產,煤油燈也是文化遺產,作為遺產可以在博物館裡保護起來,但是誰也不願意捨棄電燈點煤油燈,不願意拋棄火車、汽車坐牛車。我想闡明這樣幾點: 第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這是法律給公民的權利。公民有選擇說什麼話的權利,不能說只保護他說方言的權利而不保護他說普通話的權利。我們現在逐漸走進法制健全的社會,一切應依法辦事。 第二,1997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很明確地重申了推廣普通話的政策。這就是:推廣普通話,促使公民普遍具有普通話應用能力,並在必要的場合自覺使用普通話,這是堅持主體化原則。請注意,是“必要的場合”。同時,推廣普通話不是要消滅方言,方言在不少場合具有自身的使用價值。我們應當堅持貫徹多樣化原則。早在1997年,我們很正式地對推廣普通話的政策進行了闡述。方言,有其厚重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基礎,人民群眾對方言有深厚的家鄉情結,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在地方的戲曲、曲藝這些藝術形式中,在公共服務行業接待本地客人的場合,方言至今仍然廣泛地運用,並保持著活躍的生命力,根本不存在什麼方言即將消亡需要保護和搶救的問題。 第三,隨著現代科技、交通、通訊手段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精神文明水平、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青少年兒童,而且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不僅城市居民,而且越來越多的農民,即使是說方言也都在逐漸捨棄方言中難懂的、過時的和粗俗的成分,使得方言本身在語言詞彙,乃至語法等方面逐漸向普通話靠攏。現在很多的地方的方言也不是幾十年前的老式方言,方言和普通話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方言這種變化符合語言發展規律十分正常的現象。現在您要“保護”的方言,也是一種發展中的方言,它並不是凝固的,早已不是幾十年前或者更早的老方言。第四,從發達的國家來看,儘管他們的民族共同語早就普及,但是方言至今仍然是廣泛存在。說明推廣民族共同語絕對不會使方言面臨滅絕的危險。比如意大利,很早就普及了共同語,但亞平寧半島上的方言至今仍然多達三千種。但是隻要在正式場合,包括學校的講臺上,他們所有的人都會說標準的意大利語。所以,我覺得推廣民族共同語不是就要使方言面臨滅絕的危險,把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對立起來的觀點是不科學的。

為什麼說推廣普通話不是消滅方言

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完全可以並行相容,把它們對立起來是不對的。推廣普通話到現在推了五十年,我們正在為紀念國務院1956年2月6號發出《關於推廣普通話的指示》籌備紀念活動。 現在有人提出保護方言,似乎推廣普通話對方言構成了威脅。這從一個側面說明推廣普通話的力度確實大了。要不,五六十年代,哪怕是五六年前,就沒有人提出什麼保護方言。作為一個推普工作者,看到今天推廣普通話的形勢,是很欣慰的。十五年前我開始從事推廣普通話工作,那個時候的工作難度很大。今天的推普形勢大好,從根本原因上說,不是因為“推普”寫進了法律,也不是說過去推普不努力,而是因為改革開放和市場經濟推著我們往前走。我們語言文字工作部門和推普工作者無非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作一點兒促進工作而已。保護方言的說法,更早一點兒也有人提出來。在一次會上,一個青年人說方言要保護。我說今天參加這個會,你坐什麼車來的,他說坐汽車,我說為什麼不坐牛車,他說牛車沒有,即便有也太慢,我說,牛車是文化遺產,煤油燈也是文化遺產,作為遺產可以在博物館裡保護起來,但是誰也不願意捨棄電燈點煤油燈,不願意拋棄火車、汽車坐牛車。我想闡明這樣幾點: 第一,《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定公民有學習和使用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的權利,這是法律給公民的權利。公民有選擇說什麼話的權利,不能說只保護他說方言的權利而不保護他說普通話的權利。我們現在逐漸走進法制健全的社會,一切應依法辦事。 第二,1997年全國語言文字工作會議很明確地重申了推廣普通話的政策。這就是:推廣普通話,促使公民普遍具有普通話應用能力,並在必要的場合自覺使用普通話,這是堅持主體化原則。請注意,是“必要的場合”。同時,推廣普通話不是要消滅方言,方言在不少場合具有自身的使用價值。我們應當堅持貫徹多樣化原則。早在1997年,我們很正式地對推廣普通話的政策進行了闡述。方言,有其厚重的社會基礎和文化基礎,人民群眾對方言有深厚的家鄉情結,在群眾的日常生活中、在地方的戲曲、曲藝這些藝術形式中,在公共服務行業接待本地客人的場合,方言至今仍然廣泛地運用,並保持著活躍的生命力,根本不存在什麼方言即將消亡需要保護和搶救的問題。 第三,隨著現代科技、交通、通訊手段的發展和人民群眾精神文明水平、生活質量的提高,不僅青少年兒童,而且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不僅城市居民,而且越來越多的農民,即使是說方言也都在逐漸捨棄方言中難懂的、過時的和粗俗的成分,使得方言本身丁語言詞彙,乃至語法等方面逐漸向普通話靠攏。現在很多的地方的方言也不是幾十年前的老式方言,方言和普通話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方言這種變化符合語言發展規律十分正常的現象。現在您要“保護”的方言,也是一種發展中的方言,它並不是凝固的,早已不是幾十年前或者更早的老方言。第四,從發達的國家來看,儘管他們的民族共同語早就普及,但是方言至今仍然是廣泛存在。說明推廣民族共同語絕對不會使方言面臨滅絕的危險。比如意大利,很早就普及了共同語,但亞平寧半島上的方言至今仍然多達三千種。但是隻要在正式場合,包括學校的講臺上,他們所有的人都會說標準的意大利語。所以,我覺得推廣民族共同語不是就要使方言面臨滅絕的危險,把推廣普通話和保護方言對立起來的觀點是不科學的。

哪個地方方言最好聽

各地的人都說自己家鄉的方言好。不過,客觀來說,

如果單純講比較入耳的話,那一定是東北的哈爾濱方言比較入耳,注意,是哈爾濱方言,不是東北方言。絕不包括大連啊,瀋陽這些地方,甚至不包括東北其他任何地方。哈爾濱的方言最接近普通話,說起來都能聽得懂,不存在耳盲的問題。加上它的語速和音調比較響亮,所以比較好聽。而大連話接近膠東口音,去過的人都知道,大連姑娘個個漂亮,就是一開口說方言讓人…………

再者,北京的方言也挺不錯。北京話聽起來就很灰諧。讓人感覺不錯。缺點就是語速很快,有些南方人根本聽不懂。

河北唐山話說起來挺有趣,如果唐山味不是特別濃的話,聽起來倒是很有意思的。因為聽得懂才是硬道理嘛。呵呵。

至於蘇州,廣州,四川等地方的方言,可能本地人感覺相當好,但是並不能放到全國來講。這些地方的方言,你到別的城市,特別是北方去講,有幾個人聽得懂?聽到耳朵裡是一堆亂碼,那麼就顯不出這種方言的優點。

總之,以全國為視點來看某種方言的話,首先要聽得懂,其次是方言本身有意思,包括語速啊,聲調啊,特色的詞彙等等。

就這些因素來看,首當其衝的就是哈爾濱的方言,沒聽過的朋友可以去聽聽。

再就是北京的方言比較好。

現代哪一種方言最接近古代的雅言?

謝邀。這個問題得分兩個層面來看,字音層面,非字音層面。 非字音層面,「雅言」之雅在於書面語的性質。古代的文青用文言作為書面語,現代的文青用現漢作為書面語。這就是雅。儘可能地按書面語來說話,那就是在說雅言;否則,就是在說口語。 字音層面,「雅言的字音」就是按書面語的字音辨析傳承來讀書面語(各方音都可以這樣讀)。 要之,雅言就是文青的語言。 當然,可能題主想問的是:哪個方言最接近於中古音?答案是:1、北方方言更接近於北朝中古音,南方方言更接近於南朝中古音(當然,這裡的南北只是個大概的說法)。 2、記錄北朝中古音的韻書失傳了,無法討論。我們現在一般說的中古音,實際是中古的韻書《切韻》記錄的南朝中古音字音體系,準確點說是承自晉朝洛陽音隨東晉南渡而來的南朝宋齊樑陳的南京音。用南朝韻書來作為中古音的分析起點,只是材料限制使然。 至於為甚麼會有「哪個方言最接近於中古音」的說法,其實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值得重視的。這實際是對「過度推普」的一種反抗形式,責任在於過度推普中對方言的壓制。建議用這樣的思路來看待這個問題: 1、雅言是文青們的書面語,絕對不是口語。「過度推普」中將首都方言口語當作雅言來推,是引起方言矛盾的主要原因。各方言都可以用方言字音來讀雅言,當然,共同交流時則可以按各朝代慣例以首都音作為交流音系。 2、南北各方言都是方言,不存在哪個方言更好的可能性。各方言的演變方向不同,無法量化比較演變快慢。建議是:大家都應該喜歡自己所說的方言,但這個喜歡也不必用演變快慢來支撐。無論方言的音系面貌是怎樣的,都是值得我們喜歡的。應該多用方言來讀書面語。 3、可以學學中古音。即使不學分析,也可以學學中古音朗誦並記憶中古字音。在中古字音記憶方面,南方方言使用者的確要記憶的內容略少一些,畢竟《切韻》記錄的就是南朝音系。與其糾結於哪個方言更接近於中古音,還不如嘗試以中古音來誦讀中古詩文,那才是最接近古人的方式。

相關問題答案
不存在是哪裡的方言?
好不啦是哪裡的方言?
小囡是哪裡的方言?
胡蘿北是哪裡的方言?
馬奶皮是哪裡的方言?
嫚是哪裡的方言?
叫啥是哪裡的方言?
扯皮條是哪裡的方言?
一個勺子是哪裡的方言?
稀罕是哪裡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