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字什麼?
楊絳字是什麼
楊絳(1911- ),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生於7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丈夫錢鍾書是著名文學研究家和作家。
楊絳,字什麼,學者,作家
楊絳是現代的作家。
楊絳,錢鍾書夫人,本名楊季康,生於1911年7月17日,1932年畢業於蘇州東吳大學。1935—1938年留學英法,回國後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學院、清華大學任教。1949年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外國文學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有劇本《稱心如意》、《弄假成真》,長篇小說《洗澡》。“文革”後主要的散文創作成果是《幹校六記》,記述作者1969年底到1972年春在河南“五七幹校”中的生活經歷。另一個隨筆集《將飲茶》,部分也寫到了“文革”期間的遭遇,但更有價值的,是回憶親人往事的部分。另出版有《楊絳譯文集》。2016年5月25日凌晨,楊絳在北京協和醫院病逝,享年105歲。
沉定簡潔是楊絳作品語言特色。看起來平平淡淡,無陰無晴。然而平淡不是貧乏,陰晴隱於其中,經過漂洗的苦心經營的樸素中,有著本色的絢爛華麗。乾淨明晰的語言在楊絳筆下變得有巨大的表現力。
主要作品:
散文類:《幹校六記》、《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 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小說類: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老王》《小陽春》、《大笑話》、《玉人》、《ROMANESQUE》、《鬼》、《事業》、《我們仨》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關於小說》。
楊絳的簡介
楊絳(1911- ),原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生於7月17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員,作家、評論家、翻譯家、劇作家、學者。丈夫錢鍾書是著名文學研究家和作家。
中文名: 楊絳
別名: 楊季康
國籍: 中國
出生地: 江蘇無錫
出生日期: 1911年7月17日
職俯: 翻譯家,文學家,戲劇家
畢業院校: 牛津大學,巴黎大學
主要著作譯作
散文類:《幹校六記》、《將飲茶》(含《回憶我的父親》《 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回憶我的姑母》等)、《雜寫與雜憶》(含《懷念陳衡哲》等 )、《丙午丁未年紀事》、《我們仨》、《我在啟明上學》、《走到人生邊上》、《老王》(收入中學語文課本)
小說類:長篇小說《洗澡》;短篇小說:《璐璐,不用愁!》、《小陽春》、《大笑話》、《玉人》、《ROMANESQUE》、《鬼》、《事業》、《我們仨》
譯作類:《堂吉訶德》、《吉爾·布拉斯》、《小癩子》、《斐多》、《一九三九年以來英國散文作品》
劇本類:《弄真成假》、《稱心如意》、《風絮》
論集類:《春泥集》、《關於小說》
楊絳,字什麼,學者,作家
楊絳(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楊季康,江蘇無錫人,中國女作家、文學翻譯家和外國文學研究家、錢鍾書夫人。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2016年5月25日,楊絳逝世,享年105歲。
未見字什麼的介紹。
楊絳是一個什麼樣的女作家
楊絳通曉英語、法語、西班牙語,由她翻譯的《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秀的翻譯佳作,到2014年已累計發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六十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楊絳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外,再版達一百多萬冊,96歲成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她堅忍於知識分子的良知與操守,她堅貞於偉大女性的關懷與慈愛,她固守於中國傳統文化的淡泊與堅韌,楊絳的內心是堅硬的,又是柔軟的。(搜狐網)[14]
“最賢的妻,最才的女”,“贈予楊季康(楊絳本名),絕無僅有的結合了各不相容的三者:妻子、情人、朋友[15] 。”(錢鍾書評)
中國小說學會副祕書長盧翎評價楊絳說:“楊絳的散文平淡、從容而又意味無窮。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讀她的散文更像是聆聽一位哲人講述些煙塵往事,在平靜、平淡、平凡中有一種卓越的人生追求。”(盧翎評)
“這位可敬可愛的老人,我分明看見她在細心地為她的靈魂清點行囊,為了讓這顆靈魂帶著全部最寶貴的收穫平靜地上路”。
楊絳先生有哪些觸動你的文字?
她最觸動我的最喜歡的兩句話:
1、在這物慾橫流的人世間,人生一世實在是夠苦。你存心做一個與世無爭的老實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擠你。你大度退讓,人家就侵犯你損害你。你要不與人爭,就得與世無求,同時還要維持實力準備鬥爭。你要和別人和平共處,就先得和他們周旋,還得準備隨時吃虧。——楊絳
2、“從今以後,咱們只有死別,不再生離。”——楊絳
楊絳先生的文字常被人稱作韻致淡雅,獨具一格。更難得的是,當她用這潤澤之筆描寫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時,也擁有難能可貴的冷靜,比那些聲淚俱下的控訴更具張力,發人深省。
她以105歲高齡於5月25日1時10分逝,她與辛亥革命同齡,她出身名門,她天賦文才,世人一句“先生”表達了對她的崇敬和追思。
之前有網民留言說:“再不用‘我一個人,懷念我們仨。’望先生一路走好”,“也許她可能是中國最後一個用先生稱呼的女性了,她的去世也給那個時候美好的時代畫上了句號。”在此我也想附上一句“望先生一路走好”。
楊絳你們仨是指什麼
這裡所謂的洗澡,可並不是在澡堂子裡的洗澡,而是指在思想上一種清洗。那個給知識分子做思想改造的時代,早已經一去不復反了,不過所留下的文字記錄,卻讓我可以從回頭張望一下那段日子。楊絳先生筆下的一群知識分子,在文學研究社這個小舞臺上,合唱了一出頗為熱鬧的戲。前半部分就描寫了他們的種種作為,一群被不拘一格招來的人才,其實並沒有把精力放在學術研究,而是忙著明爭暗鬥。其實知識分子所謂的鬥爭,也無非是在文字裡捉把柄,然後用文字攻擊。就這麼鬥來鬥去,把他們的缺點都暴露無疑。都一場運動開始,每個人都不得不經歷一場“洗澡”。可是這樣被迫的“洗澡”,並沒有讓他們進行清醒的自我審視,而只求在運動中“過關”,又能有多少效果呢?無論知識分子或是其他人,要能有個清醒的自我認識和超越,又是談何容易的一件事啊。楊絳的洗澡,常被和錢鍾書的圍城放在一起比較。雖然都是描寫新時代的知識分子,不過兩本書的背景和側重還是有所區別的。楊絳的作品有著女性特有的恬靜和溫和,雖然沒有錢鍾書那麼犀利尖刻,不過對人物的詼諧和調侃到是一脈相承。只取這一橫截面,幾個小人物,卻可以回味這特定歷史下特定的一群人,值得一讀的一本書。
楊絳是什麼時代的作家
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