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需要哪些方面?
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包括哪些方面
走在時代前列,首先就要走在生產力發展的前列。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生產力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一般條件,也是推動人類歷史發展和進步的決定性力量。在社會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總是處在不斷髮展和變動的過程中。先進的生產力替代落後的生產力,落後的生產力讓位於先進的生產力,如此循環往復,進而帶動生產關係的發展變化,帶動上層建築的變化,以至帶動整個社會的發展。有什麼樣的生產力,最終就會形成什麼樣的生產關係,也就會建立起什麼樣的社會。“手推磨產生的是封建主為首的社會,蒸汽磨產生的是工業資本家為首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108頁)生產力發展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發展變更決定著生產關係的發展和變更。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從根本上決定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生產力作用及其與生產關係的矛盾運動,進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運動,構成唯物史觀的核心內容。馬克思一生的兩大歷史性發現,第一個就是唯物史觀,它揭示的是“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第二個是在唯物史觀基礎上進一步發現的剩餘價值,它揭示的是“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3卷第776頁)。唯物史觀的發現,構成了馬克思主義的最基本內容,也是馬克思主義關於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結論的理論和方法論基礎。
堅持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就必須在我們黨的一切活動中體現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就要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通過我們黨的領導及其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促進生產力的不斷髮展,促進國家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
首先,堅持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作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主要內容,就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社會主義要發揮自己的功能和優越性,就必須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放在根本和首要的位置上。只有大力發展生產力,才能增強國家綜合國力、不斷提高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才能在與資本主義的競爭中逐步取得優勢地位。中國作為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國家,現在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因此,面臨著更為緊迫的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任務。鄧小平一貫重視生產力的發展。他強調:“社會主義的首要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16頁)“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表現,就是能夠允許社會生產力以舊社會所沒有的速度迅速發展,使人民不斷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能夠逐步得到滿足。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講,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結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28頁)“我們不要資本主義,但是我們也不要貧窮的社會主義,我們要發達的、生產力發展的、使國家富強的社會主義。”(《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231頁)“社會主義的任務很多,但根本一條就是發展生產力。”(《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137頁》)正因為如此,作為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作為一個致力於建設社會主義和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就必須始終致力於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第二,堅持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放。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一心一意搞現代化,發展生產力,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鄧小平領導我們全黨所作的最根本的撥亂反正,也是“我國曆史上的一個偉大的轉折”(《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159頁)。從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的新的方針政策,“中心點是從以階級鬥爭為綱轉到以發展生產力為中心,從封閉轉到開放,從固守成規轉到各方面的改革。”(《鄧小平文選》第3卷第269頁)把經濟建設放在中心地位,這是社會主......
中國今後經濟發展需要什麼條件
目標是要拉動消費增長,加快產業升級,打造以服務業為中心的產業結構。 今後經濟發展的前提是要解決能源問題,工業結構問題,發展新興工業。還有政府對市場的有利調控。
求採納
我國要在哪些方面補齊發展中的短板
在“十三五”期間需要補齊的“短板”,部署了需要取得“明顯突破”的十大領域:
一是保持經濟增長。“十三五”時期,中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挖掘增長潛力,培育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拓展發展空間,推動經濟總量上臺階。
二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的發展,中國經濟增長將完成三個轉變:從主要靠投資、出口變為“三駕馬車”協同帶動;從主要依靠工業變為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從主要靠物質資源消耗轉變為主要靠勞動生產率的提升。
三是優化產業結構。為提升經濟競爭力,中國將改造傳統行業、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服務業、並積極培育新的業態和商業模式。
四是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將在科技、產業、企業、市場、產品、業態和管理等領域全面推進創新。
五是農業現代化加快步伐。相比於工業化、信息化和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當下的薄弱一環。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下,中國將加快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和技術創新的步伐。
六是體制機制改革。改革是培育和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動力。要圍繞破解經濟社會發展突出問題的體制機制障礙,全面深化改革,增強改革意識,提高改革行動能力。
七是協調發展。目前中國已經推出了“京津冀”、“長江經濟帶”等多個區域經濟戰略,未來,區域、城鄉發展的協調以及基本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將成為政策重點。
八是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中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
九是民生。全面解決好人民群眾關心的教育、就業、收入、社保、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等問題。
十是扶貧開發。對於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繁重的工作。各地採取超常舉措,拿出過硬辦法,用一套政策組合拳,確保在既定時間節點打贏扶貧開發攻堅戰。
十三五期間,我國需要從哪些方面著力進行創新
創新發展為核心 一是創新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創新發展,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 創新發展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創新驅動是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要求。只有通過創新驅動,中國經濟才能實現由大到強。如果說,黨的十八大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升為國家戰略。那麼五中全會則進一步強調了創新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和基點地位。內涵也大為拓展,由過去強調的科技創新,發展為理論、制度、科技、文化等各方面的創新,涉及到促進創新的體制架構、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發展新體制等諸多層面。 二是協調發展。全會提出,堅持協調發展,必須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係,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面對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挑戰,以黨中央提出科學發展觀,五個統籌是科學發展觀的基本要求,包括城鄉協調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人與自然協調發展、國內發展與對外開放協調發展等。五中全會堅持科學發展觀,提出協調發展理念,除了城鄉區域協調、經濟社會協調,還提出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在增強國家硬實力的同時注重提升國家軟實力。從字面看,統籌指的是統一籌劃,與兼顧相連,有主次之分,兼顧部分處於無足輕重的地位,容易被忽視,而協調指的是正確處理好各種關係,各種關係處於同等重要地位,沒有主次之分。協調發展與五個統籌相比,範圍更廣,要求更高。 三是綠色發展。全會提出,堅持綠色發展,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綠色發展是在傳統發展基礎上的一種模式創新,是建立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約束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作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支柱的一種新型發展模式。包括將環境資源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素;把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作為綠色發展的目標;把經濟活動過程和結果的綠色化、生態化作為綠色發展的主要內容和途徑。五中全會公報將生態環保放在了空前的高度,如首次把綠色發展作為五大發展理念之一,併成為基本國策,生態文明首次列入十大目標,美麗中國寫入五年規劃。 四是開放發展。全會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中國是現有的國際政治秩序、經濟秩序的參與者、建設者、維護者和貢獻者。五中全會第一次提出要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問題,制度性話語權,就是起草、參與制訂遊戲規則。中國在上海合作組織、亞信峰會上邁出了制度性話語權第一步,最典型的例子是亞投行。亞投行是中國為世界作出的巨大貢獻,也是制度性話語權的最好嘗試。目前亞投行的簽署國已有53個。中國作為創始國和發起方,首任行長由中方委派,並享有規劃制訂的權力。制度性話語權的成果之一,就是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什麼是利益共同體?通俗地講,雙方籤協議,把各自利益捆綁到一起,互利共贏。中國率先提出“一帶一路”的大戰略。“一帶一路”是不帶硝煙味的合作共贏,是和平崛起的生動實踐。總體來看,“十滬場......
我國經濟發展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哪幾個方面
第一,從經濟發展看。在改革開放推動下,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基礎設施和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以來,經濟保持平穩快速增長,國家財政收入顯著增加,整個中國大地一派蓬勃發展景象。同時要看到,我國生產力總體水平還不高,自主創新能力還不強,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粗放型增長付出了過大的資源和環境代價。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現代化,不僅經濟總量需要繼續增長,更艱鉅的任務是提高科技水平和經濟增長質量。
第二,從經濟體制看。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已經形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初步建立,為經濟發展注入了強大活力。根據黨的十六大精神和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各個領域的改革在繼續推進。同時要看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完善,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改革攻堅面臨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如何按照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深化改革,為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體制保障,仍然是我們面臨的重大課題。
第三,從人民生活看。人民生活總體上已經達到小康水平,反貧困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進展。城鄉恩格爾係數的持續降低標誌著消費結構的升級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城鄉居民收入進一步增加,衣、食、住、行、用水平繼續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初步建立使貧困人口免除了飢寒之苦。同時要看到,目前所達到的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而且平均數往往掩蓋著不同社會階層收入和生活水平的巨大差異。農村除列入低保的2000多萬貧困人口外,還有幾千萬人處於低水平溫飽狀態,列入城市低保範圍的貧困人口也有2000多萬人。城鄉居民在教育、醫療衛生各方面還有不少困難。保證全體人民過上共同富裕的生活,不僅取決於經濟增長,也取決於統籌兼顧各方面利益的經濟和社會政策。
第四,從發展的協調性看。由於農村綜合改革逐步深化,農業稅、牧業稅、特產稅全部取消,支農惠農政策不斷加強,農村發展保持良好勢頭。由於相繼實施西部大開發、支持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支持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地區發展差距擴大的趨勢得到抑制。同時要看到,我國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的特徵仍很明顯,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後的局面尚未改變,發展基礎、區位優勢和自然環境不同決定了地區差距將會長期存在發展不平衡仍然是突出矛盾。
第五,從民主政治建設看。隨著整個改革進程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髮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基本形成,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政治體制總體上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同時要看到,我國政治體制還有不少亟待完善和發展的環節,這些不完善的方面是和擴大人民民主的要求、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的,需要通過繼續深化政治體制改革加以解決。
第六,從文化建設看。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文化建設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同時要看到,文化建設總體水平和我國經濟發展水平還不適應,和我國的國際地位還不適應,還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改革開放的深入,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趨旺盛,人們思想活動的獨立性、選擇性、多變性、差異性明顯增強。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中華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這樣的歷史任務是貫穿於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現代化全過程的。
第七,從社會建設和管理看。在發展多種經濟成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推動下,社會活力顯著增強。各級各類教育迅速發展,就業問題得到比較好的解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社會保......
現在什麼生意最適合中國前景的發展需求
選擇符合這個社會目前需求的,或者是新型的,能夠突出才會好做!
中國的文化發展需要改革創新,應該從哪些方面著手那?
一、牢牢把握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
發展先進文化的要求,在當代中國,發展先進文化,就是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增強人們的精神力量。發展先進文化,必須牢牢把握當代中國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
(一)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五個一工程 這是由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所決定的,也是由思想文化建設的性質、目的和任務所決定的。在黨和國家的政治生活中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樣化。在思想文化建設中也不能搞指導思想的多樣化。不然,我們就會失去正確的前進方向,就無法抵制和戰勝各種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就會走到邪路上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以先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的先進的思想文化。文化建設的根本任務和目標,是要創造出先進的、健康的社會主義嶄新文化,繁榮社會主義的文化事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要形成有利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有利於改革開放的價值觀念、精神風貌、輿論氛圍、文化條件和社會環境,振奮起全國各族人民獻身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一代又一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新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要保持其先進性,承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就必須堅定不移地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指導思想。只有這樣,我們的文化建設才能有助於廣大幹部和群眾確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不斷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才能沿著正確的方向健康發展,衝破一切愚昧落後的思想文化的束縛,抵制和戰勝各種剝削階級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蝕,才能為實現自己的目的和任務而努力奮鬥。
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統一的科學體系。馬克思列寧主義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無產階級的世界觀,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兩大理論成果。“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的繼承和發展,是當代中國先進文化的最新成果,是統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精髓和靈魂。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們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根本指導思想。因此,必須堅持和鞏固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不移地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國共產黨要始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前進的方向,就要使黨的理論、路線、綱領、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必須努力體現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促進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的不斷提高,為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這是黨在總結我國文化發展歷史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來的,符合文化發展的規律,為繁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指明瞭正確的方向。
完成2016年國家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需重點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實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推動反腐敗鬥爭深入開展的一項重要舉措, 是黨和國家將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納入法制軌道的一個重要步驟,是落實黨中央提出的“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紀委組織協調,部門各負其責,依靠群眾支持和參與”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的具體表現。 落實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堅定不移地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關係我們黨生死存亡的重大政治問題,黨章有定,上級有要求,現實有需要。如何把好“總關口”、如何牽好“牛鼻子”是當前新形勢下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的關鍵所在。 一是必須強化責任主體意識。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首先要提高責任主體的認識。只有認識到位,才能有抓這項工作的自覺性,才能對自己所管轄範圍的黨風廉政建設敢抓敢管,認真負責。因此,各級黨組織要強化主體意識,強化“一崗雙責”意識,把管事與管人、抓經濟建設與抓黨風廉政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對職責範圍內的黨風廉政建設負起全面責任。要進一步提高對“抓好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不抓黨風廉政建設是失職,抓不好黨風廉政建設是不稱職”的思想認識,強化責任主體意識,是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基礎。要把反腐倡廉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納入全局的黨建、業務考核制度中,做詳細部署,抓階段性落實,同業務工作一起檢查、一起考核。黨委一把手作為黨風廉政建設“第一責任人”,要主動承擔起領導和組織責任,在不斷推動本單位、本部門各項工作的同時,努力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 二是逐級分解,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細化到人。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就是要將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層層分解,把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任務進行量化、細化,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逐一分解到領導班子成員,落實到所屬單位、部門直至工作崗位和具體人,使每一位領導幹部都能明確自己在反腐倡廉工作中應承擔的任務、擔負的責任,做到人人有責任、有壓力、有動力,真正形成“反腐敗重擔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標”的責任落實機制。根據責任主體的工作範圍,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將責任目標,從明晰責任、細化措施、規定時限三個方面進行分解,同時通過劃分責任區,簽定黨風廉政責任書等形式將責任範圍、責任內容確定下來。落實責任目標,明確責任到人,做到人人有責任,有壓力、有動力。 三是建立健全黨委落實主體責任體系,牢固樹立不抓黨風廉政建設就是嚴重失職的意識。領導幹部特別是黨政“一把手”,作為責任主體,在其職權範圍內,總攬全局,處於領導地位,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推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的過程中,責任主體只有始終不渝地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只有把反腐敗工作作為一項基本職責,同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同步部署、同步落實、同步檢查、同步考核,只有切實做到“一崗雙職”,才能有力的推動責任制各項工作的全面落實。 四是嚴格考核,促進黨風廉政建設各項責任具體落實。檢查考核是有效促進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落實的重要環節,也是確保黨風廉政建設責任落實的根本保證。檢查考核應當把握以下幾點: 首先,考核標準要規範。規範的考核標準是發揮檢查考核功能作用的重要因素。其次,是考核內容要具體。考核內容安排是掌握目標完成情況的根本所在,所以必須具體。再次,考核方法要靈活。採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法,是增強考核效能,使黨風廉政責任制落到實處的重要保證。
中國目前發展科技有哪些方面需要改進
保護知識產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