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國際化進程大體是?

General 更新 2025-01-27

跪求《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2010年修訂版)裡面的題,60頁的3,4,5小題。郵箱:[email protected] 10分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代碼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多選或未選均無分。

1.下列選項屬於馬克思主義三個主要組成部分之一的是( )

A.馬克思主義政治學B.科學社會主義

C.馬克思主義倫理學D.空想社會主義

2.劃分歷史唯物主義和歷史唯心主義的唯一標準,是看它是否承認( )

A.社會歷史是發展變化的

B.人們的思想對社會的發展有重要作用

C.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D.社會歷史是人們自覺活動的結果

3.設想沒有運動的物質的觀點是( )

A.形而上學唯物主義B.樸素唯物主義

C.主觀唯心主義D.客觀唯心主義

4.唯物辯證法認為,發展的實質是( )

A.事物數量的增加B.事物位置的移動

C.事物性質的變化D.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5.矛盾有兩個基本屬性,一個是同一性,另一個是( )

A.客觀性B.普遍性

C.特殊性D.鬥爭性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強調的是( )

A.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

B.外部條件對事物發展變化有重要影響

C.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D.外因和內因共同推動事物發展

7.正確發揮意識能動作用的前提是( )

A.個人積極性的充分調動B.集體智慧的充分發揮

C.對保守思想的徹底克服D.對客觀規律的正確反映

8.“認識是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這是一種( )

A.辯證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B.機械唯物主義認識論觀點

C.主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D.客觀唯心主義認識論觀點

9.感性認識的三種形式是( )

A.感覺、概念、判斷B.概念、判斷、推理

C.感覺、知覺、表象D.感覺、知覺、推理

10.有人把個別的、局部的經驗當作普遍真理,到處搬用,否認科學理論的指導意義。這在認識論上犯了類似於( )

A.唯理論的錯誤B.經驗論的錯誤

C.唯心主義先驗論的錯誤D.直觀被動反映論的錯誤

11.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在真理觀上的對立在於是否承認( )

A.真理具有相對性B.真理具有客觀性

C.真理具有主觀性D.真理具有絕對性

12.地理環境是( )

A.社會制度性質的決定性因素B.社會經濟結構的劃分依據

C.社會形態更替的決定力量D.社會存在發展的必要條件

13.根據社會意識反映社會存在的程度和特點,可以把社會意識劃分為( )

A.個體意識和群體意識B.意識形態和非意識形態

C.先進意識和落後意識D.社會心理和思想體系

14.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這對矛盾中( )

A.生產力的性質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

B.生產力的變化落後於生產關係的變化

C.生產關係總是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D.生產關係可以超越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15.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說的是( )

A.任何社會的上層建築都根源於它的經濟基礎

B.任何社會的上層建築都產生於它的經濟基礎之後

C.上層建築任何部分的變化都與經濟基礎的變化同步

D.上層建築任何部分的性質都由經濟基礎直接決定

16.馬克思主義認為,決定人的本質的是( )

A.人的心理素質B.人的文化素質

C.人的社會屬性D.人的自然屬性

17.貨幣的本質是( )

A.價值符號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D.固定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

18.資本的有機構成可表示為( )

A.c∶vB.m∶c

C.c∶mD.m∶v

19.貨......

黃岡市2012年九年級調研考試 文綜 歷史最後一題 評論經濟全球化那個 多寫點 要是好的 可以加分

經濟全球化之利弊論

引言:

自20世紀晚期,隨著冷戰的告終,“全球化”、尤其是“經濟全球化”成為當今最時髦的話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些經濟學加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們更加富有,可以過上美好的日子,可以周遊世界享受生活。但是,另外許多經濟學家則持懷疑態度。他們指出,如果經濟全球化真的那麼好,那為什麼國際經濟還是如此混亂?就此,國內外理論界和輿論界對這個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本文就經濟全球化的利弊簡要地予以評析,並探求在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當中,我們應該採取的相應對策。

全球化現象:

“經濟全球化”這個詞,至今沒有一個公認的定義。學術界對何謂經濟全球化,大致有兩種觀點:一是認為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就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資本主義剝削的全球化,甚至認為經濟全球化突出地表現為世界經濟的美國化;二是認為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等經濟技術資源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其中,第一種觀點帶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因此我認為其理論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觀性和公正性;第二種觀點既全面又最接近實際情況,其表現就是當今世界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逐漸融入了全球化的經濟浪潮。

我認為,對經濟全球化的理解應該從生產力運動和發展的角度出發,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一方面在世界範圍內各國、各地區的經濟相互交織、相互影響、相互融合成統一整體,即形成“全球統一市場”;另一方面在世界範圍內建立了規範經濟行為的全球規則,並以此為基礎建立了經濟運行的全球機制。在這個過程中,市場經濟一統天下,生產要素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因此說,經濟全球化就是指生產要素跨越國界,在全球範圍內自由流動,各國、各地區相互融合成整體的歷史過程。

經濟全球化是一個歷史範疇,不是從來就有的,而是隨著世界市場的出現而出現的。因此,經濟全球化的根本前提是全球統一大市場的形成。在全球市場分割情況下,國與國之間的經濟交往和自由化貿易不等於經濟全球化。只有在各國之間廣泛分工基礎上形成的世界市場,才意味著從根本上消滅了國家間的孤立發展狀態,從而最終形成廣泛的、深厚的世界經濟聯繫。任何國家和地區,一旦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都必然深受來自世界市場的各種影響。20世紀80年代以來,特別是90年代,隨著蘇聯解體,東歐鉅變,以中國為代表的社會主義國家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前提下的不斷深化改革轉入了市場經濟軌道,傳統計劃經濟逐漸消失,市場經濟一統天下,市場競爭和市場逐利行為打破了經濟的國家和地區限制,把世界各國的國民經濟日益聯結成一個整體的全球經濟。與此同時,作為經濟一體化組織形式的地區經濟集團也迅速發展。到1996年末,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地區經濟集團,幾乎囊括了所有的國家。其中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和亞太經合組織已成為世界經濟的主體三極,其區域內所實現的進出口總額和經濟總量都佔全世界的80%。而且近年來,各地區經濟集團在壯大自身隊伍的同時,也不斷相互滲透,區域市場邊界不斷向外延伸和相互接軌,極大地促進了各國經濟的融合和全球化的發展,形成了龐大的市場經濟運行體系。在這個體系內,各國間的合作障礙日益減少,滲透和依存關係不斷增強,各個國家程度不同地分享著世界市場上生產要素自由流動而實現的資源最佳配置帶來的收益,同時也承擔著經濟一體化可能的風險。隨著國際分工的深化,無國界經濟的擴大,各國經濟文化也突破了國家和民族界限,從對立、碰撞,走向了滲透、融合。西方以個人主義為中心的企業文化吸收了東方文化的和諧、團隊精神,而東方國家的企業也融入了西方文化鼓勵競爭、鼓勵自我價值實現的成份。

經......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有哪些表現

.自上世紀90年代開始,各西方

國家

從價值觀上開始普遍保守化和右傾化.原社會黨紛紛下臺,仍執政的國家,要麼逐漸和右派政黨聯合執政,要麼在執政綱領上開始右轉

2.西方國家開始逐步走出上世紀70年代以來經濟持續低迷的狀態,有人說,西方國家開始了自二戰以來第二次經濟飛躍

3.隨著冷戰的結束,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失去一個明確的敵人,因而也造成了內部的分化,以歐洲為代表的歐洲一體化進程加快,造成歐洲與美國在世界政策上的不協調.其在中東問題上的分歧就是典型例子.

簡述日元國際化的進程

日元國際化的進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1964年至70年代末為日元國際化的第一個階段。1964年日本正式接受IMF的第八條款,承諾履行對日元自由兌換的義務。但佈雷頓森林體系中美元的霸權地位並沒有給日元國際化留下很大的空間。1973年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之後,黃金美元的脫鉤使多元化的國際儲備成為現實。日元憑藉日本迅速崛起的經濟實力而在國際貨幣體系中嶄露頭角。但從日本國內來看,日本政府和央行對日元國際化持一種否定態度,甚至採取種種措施加以限制。其原因主要是日本特有的政策性金融體制,大藏省擔心國際社會過多地介入對日元的操作可能會削弱央行利用金融作為對經濟進行“窗口指導”的作用,因此日元的國際化在這一階段並沒有取得多大的進展。

1980年起至90年代初為日元國際化的第二個階段。1980年12月,日本大藏省頒佈實施的新《外匯法》把過去對資本交易的“原則上禁止”改為“原則上自由”,取消了本國居民向國外提供日元貸款和外匯不能自由兌換成日元的限制,從而揭開了日元國際化的新篇章。1984年大藏省發佈了《日美日元美元委員會報告書》,1985年外匯審議局發表了《關於日元的國際化》等一系列重要的官方文件或協議。日元的國際化取得了重大進展。此後,日本政府又在東京創設離岸金融市場,宣佈開放境外金融市場,取消外資流出的限制,同時提高對外資流入的限額,並對外國人在日本發行日元債券和發放日元貸款、非居民間的“歐洲日元”交易採取了一系列的自由化措施,從而掀起了一次日元國際化的高潮。

日本在這一階段採取推動日元國際化的主要原因:(1)日本經濟的崛起。70年代末日本迅速擺脫了第三次石油危機的衝擊,經濟實力大大增強,國內資本日益充足。與此同時,日本的對外貿易由逆差變順差,並在80年代初積累了大量的外貿盈餘。這為日元的國際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2)美國對外政策的轉變。美國的經濟衰退和里根的強勢美元政策迫使美國轉變戰略,要求日本採取措施以使日元協助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發揮更大的作用。(3)放松管制和金融自由化浪潮的衝擊。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德、美、法等國先後採取了旨在放松管制和推動金融自由化的一系列措施,這種變革激發了本國金融市場的活力,推動了本國金融業的迅猛發展,從而使本國貨幣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得到加強。國際形勢的變化迫使日本也做出相應的變革,於是,在放鬆本國金融管制以促進本國金融自由化的同時,加強日元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影響力變成了自然的選擇。(4)政治的需要。80年代竹下內閣上臺之後,開始致力於謀求與自身實力相適應的政治地位,而提高日元在國際上的地位便是實現其對外戰略的重要一環。

國際社會對這一階段的日元國際化大都持一種肯定的態度。但是,在日本國內,對於這一階段的國際化的評價卻出現了不同的聲音。神奈川大學教授吉川元忠在其最近出版的頗有影響力的著作《金融戰敗》中,對80年代的“吞吞吐吐”的日元國際化表示不滿,特別是對日本債券市場放寬管制的遲緩做法提出了批評。他認為:“如果‘武士債券’市場從70年代起就大膽地放寬限制,並完善基礎設施條件,從而實現迅速發展的話,就不難將豐富的日元債券放到日本投資家的面前。因而在80年代的對美投資大潮中,就會分散其投資從而發揮制動作用。至少那些已經轉向日元資產的資金可以逃脫匯率的損失。”①日本另一著名經濟學家、學士院院士宮崎義一教授則對1984年6月開始取消的日元轉換限制表示異議。他認為:“假如沒有取消日元轉換限制,就不可能發生“廣場協議”之後因日元大幅升值而造成的鉅額外匯損失,而且紐約證券市場股價暴跌(1987年10月19日“......

經濟地理學完心得體會

0世紀前的經濟地理學相關研究,大致可分為史志描述、商業地理研究和經濟地理學研究三個階段。

新近出現的跨國公司研究、經濟活動全球化研究以及結構主義思維方式反映了經濟地理學發展的新趨勢。

經濟地理學是研究經濟活動區位、空間組織及其與地理環境相互關係的學科。包括經濟活動的內容、經濟活動區位、經濟活動空間組織、經濟活動與環境的關係。

企業經營的範圍並不侷限於產業的劃分。現代企業的跨產業部門發展已十分普遍。由於企業是經濟活動的主體,對經濟活動的產業劃分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企業所從事的各部門經營。為此,一些學者們開始從企業組織角度來認識經濟活動。

著名經濟學家克魯格曼(P.Krugman)指出,經濟學長期忽視區位研究①,然而,經濟地理學對經濟學具有重要意義。

區位理論有兩層基本內涵,一層是人類活動的空間選擇;另一層是空間內人類活動的有機組合。

區位因子則是對於生產者而言,由於場所不同表現出其生產費用或利益的差異。

市場地域大小與商品的市場價格、地域人口數量和居民收入有關。人口密集和收入水平高的地域是區位選擇的最佳侯選地,特別是現代區位選擇主要表現為接近消費地。

儘管在區位決策過程中,經濟因子中的成本以及收入因子都在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有時與經濟因子毫無關係或者說關係不大的一些非經濟因子也在起作用。在這些因子作用下進行的區位選擇一般追求的不是成本最低,也不是利潤最大,而是某種程度上的滿足。

勞動、自然和資本是生產的最基本的要素,在經濟學的生產理論中通稱為生產的三要素。

由於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所能提供的地租差異,城市內部土地利用的圈層分化較顯著

土地作為經濟活動的一個影響因素主要是通過自身的特性以及所處的經濟區位所決定。

地理慣性

資本是生產要素中流動性最大的要素。

經濟活動的核心生產要素開始從資本、有形資產、一般勞動力轉為知識、科技勞動力、風險資金、無形資產以及優美環境。

市場規模也直接影響到經濟活動的合理性,這是因為規模經濟在起作用。規模經濟一般分為內部規模經濟與外部規模經濟。

社會學和管理學在對信息流通渠道的研究中發現,絕大部分對決策起重大作用的關鍵信息來自於偶然

生產與消費的空間分離是現代經濟活動的一個重要特徵。

影響經濟區位活動的包括要素投入(土地、原材料、能源、資本、勞動力)、市場(市場規模、市場戰略、市場特性、其它市場條件)、區域環境(產業環境、政策環境、環境因素、可進入性)、交通。

自給性農業經營的存在是導致杜能模式與現實農業空間分佈狀況產生偏離的最大原因之一。

最小運費指向是韋伯工業區位論的骨架

相互依存區位論主要是研究在不完全競爭條件下,均衡狀態的形成過程。探討在直線市場條件下,存在兩個競爭企業時,區位與市場地域的關係,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霍特林模式。

按照廖什的理論,區位空間達到均衡時,最佳的空間模型是正六邊形。

企業家的經營手段不同可造成區位模型的變化;因政府的區位補貼或高額稅收等區位政策可造成的區位變化

高級中心地按交通原則佈局,中級中心地佈局行政原則作用較大,低級中心地的佈局用市場原則解釋較合理

企業增長在戰略上可分為一體化擴張和多樣化擴張。一體化擴張又可分為橫向一體化(水平一體化)和縱向一體化(垂直一體化)。實現這些擴張的方法包括內部發展和外部發展(合併和合資等)。

市場進入、市場拓展和生產發展是公司發展的基本策略。

大多數跨國公司的總部和區域總部位於少數主要都市。被稱為“全球性城市”或“世界城市”,是全球經濟的地理控制點。

第二篇 經濟活動區域分析

區域經濟結構是指一個區域內各經濟單......

怎樣全面看待資本主義

一、當代資本主義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

按照資本主義私人佔有和生產社會化的基本矛盾,當代發達資本主義早已應該衰老滅亡,然而,實際情況是資本主義延緩了衰老,現在還有較強的生命力。這是因為它發生了以下幾方面的變化:

第一,從社會生產力層面看,當代發達資本主義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不僅沒有停滯,反而有很大發展。戰後發生了新的科學技術革命,生產力水平迅速提高,新部門、新產品、新工藝層出不窮。與此同時,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增長的速度比戰前要快得多,從而使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在世界經濟中仍居“中心”和支配的地位。在戰後的半個世紀裡,世界經濟的年平均增長率接近4%,世界國民生產總值每年達30萬億美元,而其中西方發達國家所佔比重約為3/4,僅美國一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就超過8萬億美元。作為發展水平重要指標的社會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尤其快,美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如今已超過3萬美元,有的國家甚至超過4萬美元,同20世紀初相比提高了100倍。

第二,從生產關係層面看,當代發達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社會化與資本主義私人佔有之間的矛盾,但它已在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範圍內進行了重大調整。股份制和跨國公司的迅猛發展以及國家在全社會範圍內的干預作用,已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私人佔有的侷限性。馬克思談到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的侷限性時曾說過:“假如必須等待積累去使某些單個資本增長到能夠修建鐵路的程度,那麼恐怕直到今天世界上還沒有鐵路。但是,集中通過股份公司轉瞬之間就把這件事完成了。”①並指出股份公司的出現,標誌著作為私人的資本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本身範圍的揚棄。現代股份公司、跨國公司的飛速發展以及國家的參與和干預,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單個私人資本佔有的侷限性,從而緩解了資本主義私人佔有的基本矛盾。

第三,從階級狀況層面看,產業結構、階級結構以及勞資關係都出現了新變化,勞資矛盾在繼續深化中趨向總體緩和,社會在多重危機的挑戰中呈現出全局性相對穩定。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生產的發展,當代資本主義的產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已出現了轉向信息化、服務化和高科技化的趨勢。以金融、信息和其他服務為主要內容的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在西方發達國家國民經濟中佔據的比重已上升到2/3,而作為工農業物質生產部門的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比重則大幅度下降,兩個部門加在一起只佔約1/3。與此相對應,當代資本主義國家的勞動力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在西方發達國家中,農業勞動力只佔勞動力總數的5%-6%,在美國則下降到不足3%。傳統意義上的產業工人數量也大幅度下降,在多數發達國家勞動力中的比重已不到30%。相反,第三產業從業者和產值連年增加,在總量中已上升到60%-70%。勞動者隊伍出現了知識化、腦力化、白領化、多層次化的新趨勢,其整體的科學技術和文化素質日益提高,以知識分子為主的中間階層不斷擴大。現在所謂“僱員”(即領工薪的人)的情況差別很大,整個僱員隊伍的利益、需求和價值觀念呈現出多樣化趨勢。在不少國家僱員分別有不同的工會組織,很難在全國範圍內提出一致的要求、組織統一的行動。西方發達國家推行“社會福利政策”、“工人持股”和“工人蔘與管理”等改良主義措施,使資本主義昔日的“勞資兩大營壘”尖銳對峙、陣線分明的情況變得複雜化、模糊化了。

第四,從上層建築和法制層面看,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已是趨向成熟的資本主義。資產階級多黨議會民主制相當穩定,一般能按法律規定、遵守“遊戲規則”,定期通過選舉,平穩地輪流執政。在社會管理領域,國家法制相當完備,管理機制比較成熟。歐洲國家的僱主和僱員都有各自的組織,定期或不定期地進......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的利弊 30分

經濟全球化對中國利弊的經濟學分析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是資本、技術、勞動力、自然資源和市場在全球範圍內按照更優方式的重新配置。強勢國家因獲得更多的資源和市場而受益,弱勢國家則可能喪失原來支配的資源和市場而被邊緣化。經濟勢力最強、技術進步領先的美國是最大受益者,中國目前是僅次於美國的受益國。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國既可以發揮廉價勞動力和市場潛力等方面的比較優勢,又可以彌補自然資源相對匱乏和就業壓力大等方面的劣勢。

一、主動融入全球化進程可以發揮中國的比較優勢

(一) 人口眾多的大國優勢

人口眾多曾是長期困擾中國經濟的最大障礙。在全球背景下,這一劣勢正在向比較優勢方向轉化,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動向。一方面,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可以長期維持低工資成本的優勢。另一方面,人口眾多,潛在市場需求巨大。

自2002年加入WTO,中國的對外開放步入一個新階段,3年來的發展更充分顯示出中國主動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比較優勢。

一是2002年中國進出口同比增幅僅7.5%,從2002年起中國外貿猛然提速。2002年中國進出口總額增長21.8%,2003年增長37.1%,2004年1~10月進出口總額同比增長21.8%,預計全年外貿總額將突破1.1萬億美元大官,將超過日本成為僅詞語美、德兩國的世界第三大貿易國。2003年全球進出口商品貿易總額為15.2萬億美元,其中美國為13%,德國為9%,中國不到6%,2004年中國將達7%左右。按照近3年的增長速度或稍低一點,在今後幾年中,中國將在貿易總額上超過德國,在出口總額上超過美國,2010年後不久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貿易國。這一預測是建立在中國經濟又很高的外貿依存度至上的,2004年中國進出口貿易將佔GDP的70%,遠遠高出美國、日本、巴西、印度、俄羅斯等大國,日本對外貿易佔GDP的最高年份之有36%。

二是直接利用外資迅速增長。自2002年中國世紀利用外商直接投資突破500億大關以來,中國已連續3年成為世界上世紀使用外商直接投資的第一大國。按商務部統計,2004年1~10月份,全國世紀使用外資金額537.81億美元,全年有望突破650億美元。由於中國利用外資的水平建立在勞動成本低廉和潛在市場的巨大比較優勢基礎至上,只要經濟保持持續增長態勢,在短期內將沒有國家能夠取代中國的地位。

(二) 勞動力的長期比較優勢

在勞動密集型產業方面中國具有極強的國際競爭力,這早已是公認的事實。值得主義的是這種優勢的長期性,這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中國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的低成本優勢將長期維持。東亞先期發展國家經驗表明,隨經濟增長和收入增加,這類產業很快會因工資成本上升在國際間發生提督轉移。由於中國勞動力供給潛力巨大,許多改革開放之初就已形成的產業,20多年後工資成本仍沒有多大變化。直到最近兩年發達地區的“民工荒”才顯露出工資向上的壓力,距競爭力喪失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況且,這些產業在國內的提督裝一和賦予農民工市民待遇的社會政策改革,將延緩工資成本上升的過程。可以預測,這種競爭優勢維持的時間大體與城市化進程一致。

二是中國在中高技能勞動力成本方面的優勢開始顯露。

對於中國來說,勞動資源豐富就像一把雙刃劍:它有利於勞動力低成本優勢的行本;但要維持這一優勢又需要不斷將潛在的勞動供給轉變為現實供給,通過增加各層次勞動力供給來降低工資水平,以維持競爭力,這又會使就業壓力長期化。

歐盟官員分析經濟全球化利弊

歐盟委員會貿易司司長桑德拉說,經濟全球化與可持續發展是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兩個重要問題。人們在經濟全球化問題上的......

全球化問題主要包括那幾個方面?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點

一般認為,經濟全球化是一種新的國際關係體制,包括生產、金

融和科技三個方面的全球化。三者之間,生產發展決定金融科技的發

展,同時金融和科技的發展又對生產發展產生巨大的反作用。因此,

經濟全球化的主要特點是生產的全球化,而企業作為經濟增長和生產

發展的原動力,在創造就業機會,發展新興科技,積累物質財富方面

都發揮著關鍵作用,成為以生產全球化為主要特點的經濟全球化的主

導力量。這樣,談論經濟全球化就不能不從這個現代經濟的“細胞”

談起。

近年來,企業運營的一個趨勢是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公司企業走出

國界,實行跨國經營,從而形成了一大批跨國公司,這些跨國公司在

全球範圍內組織生產和流通活動,成為經濟全球化的動力和主體力量。

根據聯合國《97年投資報告》的最新統計,目前全世界已有4萬4千個

跨國公司母公司和28萬個在國外的子公司和附屬企業,形成了一個龐

大的全球生產和銷售體系。這些跨國公司控制了全世界1/3的生產,

掌握了全世界70%的對外直接投資,2/3的世界貿易,70%以上的專

利和其他技術轉讓。這幾個數字後面,特別引人注意的是,由於跨國

公司通過直接投資,在全球範圍內組織生產和銷售,國際經濟關係中

投資的重要性和發展速度,已經大大超過了貿易。

從發展速度來看,國際直接投資從1983年至1995年,每年平均增

長17.2%,大約是國際貿易年增長率的一倍。從重要性來說,舉美國

的例子,美國在1994年的出口只有2350億美元,而美國海外投資的總

銷售額該年已高達一萬億美元。這是一個重要的變化,因為貿易的全

球化是早已有的現象,而通過國際投資形成的生產和銷售全球化的結

合,就使經濟的全球化形成一個新的趨勢。

經濟全球化的實質

從根本上來看,經濟的全球化,是一場以發達國家為主導,跨國

公司為主要動力的世界範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這一次產業調整,不

但反應到一些產業的整體轉移,更重要的是同一產業的一部分生產環

節的轉移。過去,產業結構的調整大多是在一個國家內部進行的,在

一國內部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的代價比起通過經濟全球化進程進行的產

業結構調整更高,經歷的時間更長。所以,西方國家,特別是在投資

和貿易比較開放的國家,比如美國和英國,由於在全球範圍內實行了

產業結構調整,正在經歷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的過渡,從而給

經濟帶來了強勁的發展勢頭。

這次世界範圍內的產業結構調整,大體上採取兩種形式,一是發

達國家之間,通過跨國公司之間的相互交叉投資,企業兼併,在更大

的經濟規模基礎上配置資源,開拓市場,更新技術,從而實現了發達

國家間的技術和資金密集型產業的升級。這一過程主要始於80年代,

那時所有的外國投資的95%都是從發達國家流出,然後又由它們吸收

整個75%的投資。交叉投資和兼併的結果,形成了許多諸如電訊、汽

車等國際化程度很高的產業,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第

二種形式是發達國家把勞動和資源密集型的產業向發展中國家轉移,

特別是把這些產業,包括高技術產業中的勞動密集型生產環節向發展

中國家轉移。這一轉移始於80年代,90年代愈演愈烈,促使了90年代

以來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吸引外資總量的比例從80年代的25%逐步上升,...

社會主義新變化的實質? 5分

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及其實質

羅文東 王金存

原載《紅旗文稿》2006年第5期

《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參考資料》第254期全文轉載

《社會主義論叢》2006年第5期全文轉載

資本主義從原始積累時期到現今的500多年間,一直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特別是戰後50多年來,在新科技革命、全球化浪潮和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影響下,資本主義在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各方面都發生了一系列新變化。這些變化不僅改變了東西方政治力量的對比和世界格局的走向,而且對社會主義的發展進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從理論和實踐、歷史和現實的結合上,對當代資本主義的發展變化及其對社會主義的影響進行科學分析,才能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我們對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

一 當代資本主義新變化的主要表現

1.資本主義國家科技仍在進步,經濟發展水平有較大提高。戰後以原子能和電子技術為主要標誌的新科技革命,推動核能、半導體、合成化學、航空航天等行業的誕生和發展,促使資本主義國家的產業結構發生重大變化:第一產業即農業在國內經濟總產值中所佔比重已下降到不足3%;第二產業即製造業所佔比重也有所下降,大多保持在30%~40%之間;第三產業即服務業的比重則迅速提高到60%以上,美國更是高達72%。新科技革命在促進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結構更加現代化和“ 高級化”的同時,大大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為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新的空間。

2.資本組合方式在變化,資本社會化趨向進一步增強。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個人佔有,是傳統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典型實現形式。現在,資本主義國家生產資料私人佔有的本質雖然沒有改變,但在科技進步和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下,私有制的實現形式卻在不斷變化。這主要表現為如下三種所有制形式的發展和演化:

——股份制企業的發展和變化。早在馬克思主義奠基人生活的年代,股份公司已經出現。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的股份制得到了更為廣泛更為深入的發展,大股份公司已經成為資本主義國家國民經濟的基幹。此外,股份企業的資本組合方式和經營管理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從資本組合來看,過去的股份制企業雖然突破了個體資本的侷限,但企業的投資者仍是少數幾個大資本家。隨著股份制的發展,特別是現代金融體系的發展,籌資渠道越來越多,股權越來越分散化和群眾化。結果是,在資本主義國家的股份制企業中,傳統的資本家個人股所佔的比重越來越小,法人股或機構投資者的比重越來越大。隨著資本組合方式和來源的變化,企業的經營管理方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企業權力重心在轉移。個體資本家和個人持股者在企業經營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下降,而專業經營者或經理人員的地位和作用則不斷上升,“委託制”或“代理制”已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現代企業制度的基本內涵。

——合作經濟的發展和變化。眾所周知,合作經濟也是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形成的。戰後,這種與資本主義原則相背離、作為資本主義制度揚棄的合作經濟又有了更大、更為廣泛的發展。在資本主義國家的工業、農業、漁業、建築、商業、服務、旅遊、銀行、保險、教育、醫療、交通運輸等部門,各種形式的合作制企業越來越多。

一一職工所有制形式有了很大發展。所謂職工所有制大體包括兩種基本形式:一是職工股份所有制企業,即主要是由本企業職工集資開辦的企業;二是企業吸收職工人股或有職工資本參與的企業。對於“職工股份所有制企業”,西方國家往往稱之為職工合作工廠。它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兩種企業的特點,但它既不同於我們前面提到的一般股份制,也與一般合作制企業有......

相關問題答案
資本國際化進程大體是?
資本國際化的根本原因?
國際化的近義詞是什麼?
國際銀行程式碼是什麼 ?
安徽工程大學是幾本?
政治國際化是什麼意思?
日本國土面積多大?
人民國際化的含義?
蕪湖工程大學是幾本?
貨幣國際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