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獅子嗎?

General 更新 2024-12-22

中國古代有獅子嗎?

在中國,獅子與老虎不同,它不是土生土長而是進口的。獅子原來生長在非洲與亞洲的伊朗、印度一帶,傳說在一千九百多年前的東漢時期,安息國(今伊朗)國王贈獻獅子給漢章帝,從此獅子由異國他鄉來到中國。獅子在異國為珍獸,古波斯就以崇獅為時尚,王者戴著金花冠,坐在金獅座上。

佛教也將獅子尊為獸中王,傳說佛初生時,有五百獅子從白雪中走來,侍列門前迎接佛的誕生。獅子在原產地和在佛教中是有地位的,是被神化和被藝術化了的形象。也許正是這種原因,到了中國以後賦予它以特殊的使命,讓它突出地起到一個護衛者的作用。

自古以來,在我國留下了眾多的石獅、鐵獅和銅獅子,從歷史的發展來考察,各個時期的獅子雕刻具有不同的風格。

早期的獅子雕刻,造型比真實的獅子簡練,工匠們善於用概括和誇張的手法,用渾厚有力的線條表現出獅子作為獸中之王的神態。而晚期作品,在獅子的整體和細部上都更接近於真實,但在造型上卻只注意細部的刻畫而不注意整體的把握,反而失去了這種猛獸雄威壯實的特徵。這種風格的變化不是偶然的,它和那個時代總的藝術風格和建築風格相符合。

唐代統一中國,維持了一個政治上相對穩定,經濟上繁榮昌盛的時期,所以在建築發展史中,唐代可以說是一個鼎盛時期。在當時的皇宮大明宮的含元殿、麟德殿等宮殿建築中,在佛光寺等宗教建築中,在眾多的唐代佛塔以及大量的唐代裝飾雕刻中,都可以看到這一點。這個時期建築風格上的特點是:規模宏大,氣魄雄偉,突出建築藝術上的大效果,壯麗而不纖巧。我們從唐代留下來的石獅子上也看到了這種風格。宋代建築,從技術上看,比前代更趨成熟,總結出一套礌築形制、施工和用料的規範,但就其建築藝術風格來看,宋代建築逐漸走向秀麗的方向,在總體氣勢上大不如以前了。這個特點在石獅子上也很明顯地反映出來了。清代尤其到了清末期,政治上保守腐朽,在建築和其他藝術上都表現出一種追求繁瑣綺麗的風氣,工藝品上堆砌玉石珍寶、金銀琺琅,連建築裝修上也鑲嵌上琺琅玉石,藝術之高低彷彿與金銀財寶的多少成了簡單的正比。

以上是歷史縱向上的比較,如果從橫向去比較,中外獅子形象也有風格上的差異。最明顯的區別就是一個講究神似,一個追求形似。中國獅子不求形態的真實,可以不符合解剖地將獅子身上或者四腰的肌肉任意起凸。印度和西方的一些獅子卻十分講究造型的形似,獅子整體和獅子頭部及四肢都要與原形相符,獅子的身上、腿上的肌肉起伏也要符合骨骼與肌肉的解剖學,它們的總體特徵是形象很真實但神韻不夠。這種風格上的差異自然與中、西方在藝術創作上不同的追求、不同的傳統有關,在繪畫、雕刻等多種藝術門類的創作上都表現了這種差異。

獅子作為門前的守護神獸,它的形象多被塑造成一副凶煞威武的神態。但這並不代表獅子的全部,在清代所留下來的眾多獅子雕刻中,我們發現有許多獅子並無凶相,有的略顯溫順,有的面露笑容還帶一點頑皮,有的顯出一副無賴之相,這是獅性的“人化”。

獅子一經人化,它的性格和形象都變得豐富多彩了。人們還賦予這些獅子以各種有趣的神奇傳說。北京宛平縣的盧溝橋,兩邊石欄杆的每一根望柱頭上都雕有石頭獅子,自古以來就傳說:盧溝橋的石獅子數不清,並說如果數清了,石獅子就全跑了。這是因為欄杆柱頭上許多大獅帶著小獅,這些小獅在大獅的腳下、胸前、背後,姿態各異,工匠們還有意把小獅刻在隱蔽處,讓人不易發現。

中國有獅子嗎,在哪分佈

中國古代的獅子是漢武帝時期遠征西域,從西域國家進口來的,中國沒有土生土長的獅子.西域國家那時也沒有土生土長的獅子,他們是從印度、波斯、阿拉伯國家弄來的.

獅子原產地:安哥拉、貝寧、博茨瓦納、布基納法索、喀麥隆、中非共和國、乍得、剛果民主共和國、埃塞俄比亞、印度、肯尼亞、馬拉維、莫桑比克、納米比亞、尼日爾、尼日利亞、塞內加爾、索馬里、南非、蘇丹、斯威士蘭、坦桑尼亞聯合共和國、烏干達、贊比亞和津巴布韋。

中國有獅子嗎

獅子不是中國土生的動物,而是西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後,從西亞一帶傳入中國的,確切地說,最初是東漢章帝時被作為貢品傳入中國的。根據《後漢書.章帝本紀》記載,章和元年(公元八十七年),「西域長使班超擊莎車,大破之。月氏國遣使獻扶拔,師子」。這是有關獅子傳入中國的最早紀錄。此後,相關的記載逐漸多起來,如《後漢書.和帝本紀》載:「和帝即位,安息國遣使獻師子,永元十三年冬,又遣使獻師子。」〈順帝本紀〉載:「陽熹二年六月,疏勒國獻師子,封牛。」據統計,從《後漢書》到《明史》,單是歷代帝王本紀中,就有二十一次與貢獅有關的記載,最後一次見諸史冊者行為直到清康熙十七年(公元一六七八年)葡萄牙使臣本篤攜帶非洲獅子到中國朝覲。

獅子初次進入中國也正是佛教開始傳入中國之際,獅子為百獸之王,可鎮百獸與辟邪的世俗觀念與佛祖釋迦牟尼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雲「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見《傳燈錄》),以及「我於佛前,助佛轉輪,因獅子吼,成阿波羅」(見《楞嚴經》)的傳說等等,使得獅子這種外來的動物形象,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很快紮根。獅子不但被華夏民族接受、喜愛,還逐漸將其神化,賦予各種寓意,將其形象廣泛用於祠堂、陵墓、宮室、寺廟、府邸建築前及傢俱、碑刻、器物等的各種裝飾圖案中,起祥瑞、辟邪等不同的象徵作用。獨創的獅子舞也在節日、豐收慶典時大受歡迎,歷經千載不衰。獅子到了中國,演變為具有中華民族特色的典型藝術形象流傳於世,乃至西方一度稱中華民族為沈睡的獅子

中國最早的石獅子是什麼時候出現的?中國人是怎麼知道獅子的?

樓主你好!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我個人認為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深度,中國實際上沒有獅子這種動物,但為什麼用石獅子用以鎮宅護衛呢?

獅子原產地不在中國而是非洲、印度、南美等地。漢武帝時,張騫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國與西域各國的交往,獅子才得以進入中國.這在當時的國都洛陽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從此,獅子這遠道而來的客人開始走入中國人的民俗生活,不僅受到禮遇,而且國人對它厚愛有加,尊稱之為“瑞獸”,擡到了與老虎不相上下的獸中之王的地位。

獅子在中國交了如此好運,也得益於漢代時佛教傳入中國。《燈下錄》雲:佛祖釋迦牟尼降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作獅子吼曰:“天上地下,惟我獨尊”。所以佛教徒將獅子視為莊嚴吉祥的神靈之獸而倍加崇拜。以後就把佛家說法音聲震動世界、群獸懾服稱之為“獅子吼”。在我國佛教聖地五臺山的許多寺廟,都供奉著騎獅子的文殊菩薩像。傳說這位專司人間聰明智慧的文殊菩薩是騎著獅子首先來到五臺山顯靈說法的,五臺山也就成了文殊菩薩說法的道場。

獅子有了這等威嚴,在漢唐時的帝王陵墓、貴胄墳宅前開始出現了石獅的蹤跡。但當時只限於在陵墓墳宅前擺放,作為神道上的神獸,常與石馬、石羊等石像生排放在一起,用以震懾,使人產生敬畏的心理。

這時的石獅子還沒有進入民間百姓之中,在形制上也與後來守衛大門的石獅子有明顯不同的特點,就是石獅子雕像下面沒有高大的石頭臺座,這在漢唐古石獅遺物中可以明見。

石獅子何時走向民間,成為守衛大門的神獸,這種習俗大約形成於唐宋之後。據程張先生《元代石獅趣談》考證:唐朝京城的居民多居住於“坊”中,這是一種由政府劃定的有圍牆、有坊門便於防火防盜的住宅區,其坊門多製成牌樓式,上面寫著坊的名字。在每根坊柱的柱腳上都夾放著一對大石塊,以防風抗震。工匠們在大石塊上雕刻出獅子、麒麟、海獸等動物,既美觀又取其納福招瑞吉祥寓意,這是用石獅子等瑞獸來護衛大門的雛形.

因為古代萬物分陰陽和雌雄,古人把石獅子視為吉祥物,自然要分公和母了.不但是從表情上,從它們的前腳所踩物品的不同,也可以區分.雌石獅子腳下所踩之物是可愛的小獅子,而雄石獅子腳下所踩之物是一個精緻的繡球.。 呵呵,小弟拜上!最後祝你天天快樂!

古時候的中國大陸有獅子嗎?

古代中國沒有獅子。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蒐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雕刻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中國古代有獅子嗎

獅子不是中國所有的物種,獅子形象始於漢朝,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不知從何時起,獅子就成為了看守門戶的吉祥物了。並且逐漸和中國文化相融合。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1795年作)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 看門的石獅子的擺放是有規矩的。一般來說,都是一雄一雌,成雙成對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國傳統男左女右的陰陽哲學。放在門口左側的雄獅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繡球或者兩前爪之間方一個繡球;門口右側雌獅則雕成左前爪撫摸幼獅或者兩前爪之間臥一幼獅。 石獅子在文化上的含義歷來沒有統一的說法。一種觀點認為,獅子是吉祥的動物,可以驅除邪惡。而在《北京形勢大略》一書中則認為:“石者實也,獅者思也,言思前人創業後人守成之不易也。” 石獅子作為一種建築的裝飾,大多用於宮殿、廟觀、衙署(古代的政府機關)以及高級官員、貴族和富商的住宅門口。而在現代,一般石獅子則多放在一些商店的門口。 石獅子就是用石頭雕刻出來的獅子,是在中國傳統建築中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樑,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鈕上都會看到它。但是更多的時候,“石獅”是專門指放在大門左右兩側的一對獅子。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石獅子陪伴著滄桑鉅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中國古建築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但是中國古代沒有野生的獅子,那麼這些石獅子雕刻藝術起源於何地、何時?又如何來到中國,成為中國的藝術的一部分的呢? 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不過獅子的形象卻早為我們祖先熟知:從宋清兩代蒐集的周代銅器的精繪印本中,已有獅子的立體形象。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中國很快從印度等地學到了石獅子的雕刻藝術,並且出現陳列墓前的現象。如四川雅安縣高頤墓前的石獅子,就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石獅子,是東漢時期的遺物。所以獅子在中國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出現的,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唐代高僧慧琳說:“狻猊即獅子也,出西域。” 到唐代時,石獅子雕刻藝術達到了頂峰。由於採用傳神的創作方法,石獅子完全中國化了。中國的雕刻藝術大師將石獅子雕刻得異常壯麗,而且逼真:頭披卷毛,張嘴揚頸,四爪強勁有力,神態盛氣凌人…… 明代後,石獅子雕刻藝術不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們生活中使用的範圍也更加廣泛。宮殿、府第、陵寢、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獅子守門;在門楣檐角、石欄杆等建築上也雕上石獅作為裝飾。如聞名中外的盧溝橋,其兩邊140個柱頭上,都雕刻著玲瓏活潑的石獅子。姿態多樣,神情豐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靈活現。清代,獅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揚州畫舫錄》中規定:“獅子分頭、臉、身、腿、牙、胯、繡帶、鈴鐺、旋螺紋、滾鑿繡珠、出鑿崽子。”石獅子通常以須彌座為基座,基座上有錦鋪。獅子的造型各異,在中國又經過了美化修飾,基本的形態都是滿頭捲髮,威武雄壯。獅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徵:漢唐時通常強悍威猛;元朝時身軀瘦長有力;明清時較為溫順。 看門的石獅子的......

古時候的中國大陸有獅子嗎?

目前的古生物學證據顯示,在東功發現了距今180~170萬年前的早更新世(Olduvai 事件) 的獅子化石(Panthera shawi)。中更新世的早期,獅子已廣佈於非洲大陸的東部和南部。與此同時,化石記錄顯示起源自非洲的獅子已開始進入歐亞大陸。到了更新世中晚期,獅子已擴散到歐洲大陸、英倫群島(Panthera fossilis)、 亞洲的中東、西伯利亞、中國北部(周口店)和西南亞的大部分地區(Panthera spelaea)。今天絕大多數獅生活在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撒哈拉沙漠以北的獅於1940年代滅絕。20世紀時在亞洲的獅幾乎全部被消滅,只有在印度的一個自然公園還有少數倖存。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通過這些習俗,也可以從中得知,中國古代確實有獅子的存在,也許數量還不少。

中國古代有獅子嗎?

中國本土上是沒有獅子,從古代到現在。產獅子的地方離我國最近也只有印度了,但在很早時間就已被“隔離”,不允許獅子越過其他國境,因此我國從古代起根本就沒出現過有獅子,獅子的“祖籍”只出現在印度以西的中東地區和非洲大陸。

至於我國的舞獅,也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傳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 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舞獅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舞獅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 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舞獅有著悠久的歷史,它是中國與西域之間文化交流的產物。早在一千九百年前,波斯通過了絲綢之路同中國進行了雙方的商業貿易,同時也促進了兩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波斯使者還把獅子等動物運到中國,當時中國中原地帶不產獅子,但隨著接下來的古代中國與西亞、印度等國之間進行友好交往,更多的獅子來到了中國境內。 獅子體型威武,被譽為百獸之王,而中國一般不受獅患所害,因此民間對獅子有了親切感,把它當成威勇與吉祥的象徵,並希望用獅子威猛的形象驅魔趕邪,造成獅形以鎮壓或以示威武。 中國社會歷來以農為本,配合節氣變更與農事生活、各種節日或迎神喜典應運而生,在這些節慶中,人們為了所求生活平安詳寧,以神或瑞獸來驅鬼娛神演變下來,這種形式便漸漸具有娛樂民間的意義。隨著人們對獅子的喜愛,就不滿足於立門墩、屋檐、石欄、印章、年畫上靜止的獅子藝術形象,他們要讓獅子活起來,於是他們便創造了模擬獅子行為的舞蹈,再加以改進和發展成為中華民族的一門獨特藝術。 民間舞獅活動雖然由來已久,但這門藝術起源卻是眾說紛紜。行家遍翻群書,追根到底也只能從各種記載中悟出一些頭緒,這又包括種種的傳說。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於是將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爭光、吉祥的象徵。於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流行。 北魏起源說: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於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製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後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製,務實得以流傳後世。楊炫之《洛陽伽藍記》記述當時洛陽長秋寺佛像出行時,有“辟邪獅子,引導其前”的話。 唐代起源說: 在碑使中有關於唐明皇遊月殿,獅子舞使由唐明皇遊月殿後一覺醒來而有醒獅舞,這故事說當唐明皇遊月殿時,在階前出現一隻五彩繽紛、闊口大鼻的獨角獸對著唐明皇沒有惡意,且在階前滾球,姿態威武。唐明皇醒後要重睹這一現象,他要近臣照他夢境中的瑞獸模仿出來,同時由樂部配以雄壯的鑼鼓編舞娛賓。自此之後,舞獅便流入民間。唐《立部伎》中的《太平樂》也稱《五方獅子舞》。唐代......

中國的石獅子是什麼時候來的?我們國家沒有獅子。

獅子不是中國所有的物種,獅子形象始於漢朝,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的。相傳東漢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把一頭金毛獅子作為禮物進貢給中國的皇帝。後來獅子隨著佛教的傳入,而成為一種賦予了神力的靈獸。在中國的文化中,獅子更多地是作為一種神話中的動物,而不是現實生活中的動物,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最初石獅子只擺放鄲帝王貴胄的陵墓前,唐宋以後才開始行於民間。

中國本土上有原生的野獅子嗎?

從歷史文獻和考古文獻兩方面看.中國確無原產獅子。中國傳統的舞獅子,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輸入中國。獅子是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後,和孔雀等一同帶回的貢品。而獅舞的技藝卻是引自西涼的“假面戲”,也有人認為獅舞是五世紀時產生於軍隊,後來傳入民間的。兩種說法都各有依據,今天已很難判斷其是非。不過,唐代時獅舞已成為盛行於宮廷、軍旅、民間的一項活動。唐段安節《樂府雜尋》中說:“戲有五方獅子,高丈餘,各衣五色,每一獅子,有十二人,戴紅抹額,衣畫衣,執紅拂子,謂之獅子郎,舞太平樂曲。”詩人白居易《西涼伎》詩中對此有生動的描繪:“西涼伎,西涼伎,假面胡人假獅子。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帖齒。奮迅毛衣襬雙耳,如從流沙來萬里。”詩中描述的是當時舞獅的情景。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有獅子嗎?
越南跟中國有時差嗎?
拆分盤在中國有合法嗎?
中國有死刑嗎?
韓國和中國有時差嗎?
中國有火山嗎?
夏威夷果中國有種植嗎?
中國有袋鼠嗎?
中國有野人嗎?
中國有蜂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