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測藥物的生物活性?
蛋白藥物生物學活性檢測方法有哪些
一、MTT比色法檢測細胞活性
(一)原理
活細胞內線粒體琥珀酸脫氫酶能催化無色的MTT形成藍色的甲肷,其形成的量與活細胞數和功能狀態呈正相關。對細胞活力有影響的表達蛋白活性檢測可以通過MTT比色法進行。
(二)試劑準備
1、青鏈黴素溶液(100X):青黴素100萬U,鏈黴素100萬U,溶於100mlddH2O中,抽濾除菌。
2、L15基礎培養基:1000mlL15培養基,加2g碳酸氫鈉,10ml 100X青鏈黴素,5mlHEPES。
3、MTT液:5mg/ml溶於L15基礎培養基。
4、SDS處理液:20gSDS,50μl二甲基甲酰胺,加雙蒸水50ml溶解。
5、L-多聚賴氨酸:50μg溶於1ml雙蒸水中。
6、L15基礎培養基溶解的不同濃度的蛋白液。
(三)操作步驟(以背根神經節細胞培養為例)
1、無菌條件下取新生一天的SD大鼠背根神經節(DRG)。
2、鏡下去除神經根和外膜,放入1ml 0.1%膠原酶中37℃消化30min,每5min搖勻一次。
3、洗去膠原酶,吹打分散後,接種於預先塗有L-多聚賴氨酸的96孔培養板中,每孔含100μl無血清L15培養基,細胞約800個。
4、實驗組分別加入純化的表達蛋白(分別以不同的蛋白濃度),陰性對照加入等體積表達蛋白的溶劑。
5、37℃ 5%CO2培養48hr後,每孔加入10μl MTT,37℃ 5%CO2孵育4hr。
6、加入100μl 20%的SDS處理液,37℃孵育20hr。
7、用EL×800微孔酶標儀測定OD570值,數據分析。
檢測細胞生物學活性有哪些方法
根據每細胞定重量設計用於單細胞、細胞及絲狀體微物測定定體積品通離或濾菌體離經洗滌再離直接稱重求溼重絲狀體微物濾用濾紙吸菌絲間自由水再稱重求溼重論細菌品絲狀菌品放已知重量平皿或燒杯內於一05℃烘乾至恆重取放入乾燥器內冷卻再稱量求微物乾重 要測定固體培養基放線菌或絲狀真菌先加熱至50℃使瓊脂熔化濾菌絲體再用50℃理鹽水洗滌菌絲按述求菌絲體溼重或乾重 除乾重、溼重反映細胞物質重量外通測定細胞蛋白質或DNA含量反映細胞物質量蛋白質細胞主要含量比較穩定其氮蛋白質重要組元素定體積品離細胞洗滌按凱氏定氮測總氮量蛋白質含氮量一陸%細菌蛋白質含量佔細菌固形物50%吧0%般陸5%代表些細菌則佔一三%一四%種變化由菌齡培養條件同所產總含氮量與蛋白質總量間關係按列公式計算: 蛋白質總量=含氮量×陸.二5 核酸DNA微物重要遺傳物質每細菌DNA含量相恆定平均吧.四×`一0^(-5)`NG定體積細菌懸液所含細菌提取DNA求DNA含量再計算定體積細菌懸液所含細菌總
生物活性強的藥物含量測定應首選
如果要求精確很高,一般採用分光光度法,不過技術含量很高,需要分光光度計這種大型儀器。如果要求精確度不是很高,採用酸鹼滴定的方式就可以瞭如果幫到你,請採納,謝謝
生物學法和物理化學法測定抗生素藥物的含量有哪些優缺點
藥物的含量測定藥物的含量測定化學、物理學、生物學、微生物學方法基礎基礎在規定條件下選用適當微生物測定某物質含量的方法。被測定的物質可以是某些生物生長所必需的維生素、氨基酸等,也可以是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長的抗生素、農藥等。常使用的有液體稀釋法和固體平板擴散法。在規定條件下選用適當微生物測定某物質含量的方法。被測定的物質可以是某些生物生長所必需的維生素、氨基酸等,也可以是抑制某些微生物生長的抗生素、農藥等。常使用的有液體稀釋法和固體平板擴散法。利用某些生物對某些物質如維生素、氨基酸)的特殊需要,或對某些物質如激素、抗生素、藥物等)的特殊反應來定性、定量測定這些物質的方法。化學反應如UV光吸收特性、panyLogo.前言藥物的含量測定藥物的含量測定基於化學或物理學原理的含量測定。分兩類分兩類基於生物學原理的效價測定。基礎基礎生物檢定法,微生物檢定法,酶法。目標目標本章的目標:含量測定。P40:效價測定方法:凡以生物學方法或者酶學方法對藥品中的特定成分以標準品為對照,作量反應平行線測定方法進行的生物活性(活力)測定量反應平行線測定方法:同時測定供試品和標準品的劑量反應曲線,且兩條反應線必須具有平行性,即供試品和標準品的活性只有量的區別,panyLogo.前言藥物的含量測定藥物的含量測定容量分析法三種分析方法三種分析方法光譜分析法色譜分析法特點特點操作簡單、結果準確,耐用性高,但專屬性差特點特點特點特點簡便快速、靈敏度高,有一定的準確度,但專屬性稍差靈敏度與專屬性都高,有一定的準確度,但結果需要對照品適用於準確度與精確度要求較高的樣品測定適用於靈敏度要求較高,panyLogo.第一節定量分析方法的分類與特點容量分析法容量分析法定義定義將已知濃度的滴定液(標準物質溶液),由滴定管滴加到被測藥物的溶液中,直至滴定液與被測藥物反應完全(通過適當的方法指示),然後根據滴定液消耗的濃度和被消耗的體積,按化學計量關係式計算出被測藥物的含量。亦稱亦稱滴定法滴定法通過指示劑顏色變化,或者電子設備的電位或電流突變來指示滴定終點滴定終點和計量點不一致,就會引入滴定誤差,應該儘量避免。特點特點適用範圍適用範圍1、方法簡便易行:所用儀器價廉易得,操作簡便快速廣泛應用於化學原料的測定,較少應用於藥物製劑的測定2、方法耐用性高:影響測定的試驗條件與環境因素少3、測定結果準確:誤差低於0.2%,滿足準確度高樣品4、方法專屬性差:對相近雜質干擾缺少選擇,panyLogo.第一節定量分析方法的分類與特點容量分析法有關計算容量分析法有關計算滴定度滴定度每1ml規定濃度的滴定液所相當的被測藥物質量。
FDA如何審批生物技術藥物
收藏推薦 FDA如何審批生物技術藥物隨著首次重組性治療劑的待批准,80年代FDA就決定製定生物技術藥品的專門批准程序。FDA認為生物技術產品作為原有產品的發展或改良,原有的科學評審程序是適用的。此外,生物技術藥品的評審應建立在一個產品特殊性的依據上,即產品是什麼?而不是依據其技術的特性,即如何生產的?申報程序FDA並不直接檢測藥品,而是監護和評價臨床試驗,確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FDA要確認申報的通常是尚未為專家認可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某種化學物體。此外,重組性蛋白質通常劃歸為生物製品,而不作為一般原料藥。生物製品包括任一種病毒,治療用血清、毒素、抗毒素、疫苗、血液、血液成分或其衍生物,應變原性產品或類似產品。正如傳統藥品一樣,生物技術藥品首先要在實驗室應用動物模型進行臨床前試驗,證實安全性和生物活性。新的治療劑不論是新的藥品或是生物製品都要求申請IND.FDA的生物製品評審和研究中心負責評審申報的每一個生物製品的IND.在申報過程不中斷的前提下,自接受申請30天后,......(本文共計3頁) 如何獲取本文>>
急需一篇關於藥品質量檢測的論文
藥品生物測定的發展趨勢 作者:呂會成 【關鍵詞】 生物測定;藥理;藥品 [摘要] 生物測定是經典的藥品檢測專業之一,現代儀器分析的廣泛應用,給其帶來了極大的挑戰和機遇,面對目前的基本狀況,闡明瞭生物測定專業在中藥開發、新葯研製、藥物安全性評價及微生物限度檢查方面的應用和發展趨勢。 [關鍵詞] 生物測定;藥理;藥品 藥品是特殊商品,藥品質量直接關係到用藥者的安全和療效。藥品檢測方法和檢測水平隨著製藥工業的發展不斷改進提高。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相鄰學科之間的相互滲透,分析化學的發展經歷了三次巨大的變革,使分析化學發展成為以儀器分析為主的現代分析化學。面對生命科學中複雜的分離分析任務,發展了色譜分析方法。結構分析、價態分析、晶體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又促進了光譜分析的發展。以計算機應用為主要標誌的信息時代的來臨,儀器分析迅速發展,為藥物檢測提供各種非常靈敏、準確而快速的分析方法[1]。生物測定受到了極大的挑戰,其發展前景令我們從事藥品生物測定工作者所關注。 1 藥品生物的特點與業務範圍 1.1 藥品生物測定的定義與特點 藥品生物測定(簡稱生測)是利用藥品(或藥品中的有害雜質)對生物(或離體器官及組織)所引起的反應來測定藥品的含量或安全性的一種方法。 生測法的優點是測定的結果與醫療要求基本一致,能直接反映藥品的效果或毒副作用,這是其他物理學方法或化學方法所不能達到的。因此,目前各國藥典仍大都採用這一方法。 生測法的缺點是檢驗週期長,微生物有生長繁殖過程,動物有生理代謝過程,觀察分析時間一般在2~7天,有些試驗會更長。影響因素多,有生物差異性,也有系統操作誤差和環境條件等造成的影響。用品用具、動物質量、儀器設備都會對結果產生影響[2]。所以,以生測主檢的品種在中國藥典中逐版減少。 1.2 藥品生物測定的業務範圍 中國藥典是法定的藥品標準,它將藥品質量控制項目歸為四類:性狀、鑑別、檢查和含量。生測的業務主要涉及到中西藥品的檢查類和含量類。 其中作為藥品安全性檢查項目最多,包括:無菌、熱原、細菌內毒素、異常毒性、安全試驗、急性全身毒性、過敏物質、刺激性、溶血、降壓物質、微生物限度等。含量(或效價)測定包括:抗生素微生物檢定法,胰島素、硫酸魚精蛋白、縮宮素、卵泡刺激素、黃體生成素、升壓素等生物檢定法。 2 藥品生物測定的現狀 由於現代化檢測儀器的廣泛應用,藥品生物測定的品種和範圍,方法和要求,也發生了很大變化。 2.1 品種和範圍的變化 抗生素的含量測定,最初大部分抗生素用微生物法測定含量。隨著製藥工業發展,提純方法不斷改進,有效組分更加明確,許多品種檢測方法不斷改為儀器測定和化學測定。例如:2000年版中國藥典收載約219個抗生素品種,其中有15個原料藥及其製劑從1995年版的化學法和微生物法改為高效液相色譜法(簡稱HPLC),使該法達到97種,微生物法僅有24個,其中9個品種是新增加的。有人預計本世紀初,HPLC法會發展成為中國藥典使用頻率最高的一種儀器分析法[3]。規定取消抗生素過期檢驗,抗生素微生物效價測定的業務工作量更是明顯減少。 藥品注射劑的熱源檢查。1942年美國首先將家兔法收入藥典,相繼世界各國藥典均規定用該法。中國藥典從1953年開始收載。自1973年以來,鱟試劑被證明是一種檢測細菌內毒素(熱原)存在的靈敏試劑。用鱟試劑要比家兔試驗迅速、經濟,所需樣品量少,操作過程工作量小,每天可進行許多樣品檢測。1980年美國藥典20版首載“細菌內毒素檢查法”,1985年USP21版收載5種注射用水及40种放射性藥品。1991年11月執行的......
微生物製藥的目錄
第1章 微生物藥物的產生菌1.1 藥物的產生菌1.2 新葯產生菌的分離1.3 新微生物藥物的篩選第2章 微生物藥物產生菌和菌種改良2.1 微生物藥物產生菌的遺傳、變異與菌種改良2.2 自然選育2.3 誘變育種2.4 雜交育種2.5 基因工程技術改良菌種第3章 微生物藥物產生菌的保藏3.1 菌種保藏的目的3.2 菌種保藏的原理3.3 菌種保藏的各種方法3.4 各類微生物的保藏法3.5 菌種的退化與復壯第4章 微生物藥物的生物合成4.1 微生物的代謝4.2 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生物合成的基本特徵4.3 微生物藥物生物合成的基本途徑4.4 微生物次級代謝產物生物合成的調節機制4.5 研究微生物藥物生物合成機理的主要方法4.6 幾種重要的抗生素的生物合成途徑第5章 微生物藥物的發酵工藝學5.1 微生物藥物發酵概況5.2 培養基5.3 滅菌5.4 種子培養5.5 發酵控制5.6 發酵過程的放大5.7 幾種重要抗生素的發酵工藝5.8 基因工程菌的發酵第6章 微生物藥物的分離、精製和鑑別6.1 微生物藥物的分離提取6.2 微生物藥物的精製6.3 微生物藥物的鑑別和結構測定6.4 微生物藥物的提取精製工藝第7章 微生物產生的生物活性物質7.1 抗微生物感染的生素7.2 抗種瘤抗生素7.3 微生物產生的酶抑制劑7.4 微生物產生的受體拮抗劑7.5 微生物產生的免疫調節劑7.6 微生物產生的其他生物活性物質
結構特異性和結構非特異性藥物區別
一、結構非特異性藥物:結構非特異性藥物的作用主要取決於分子的物理或物理化學性質,而對化學結構或化學性質並無特異性要求。這類藥物只要在體內具備某種相同的物理性質,就可產生相似的生物活性,而與化學結構類型差別或細微變化的關係較小。Ferguson觀察了某些同系列化合物的物理性質,如水溶解度、蒸氣壓、表面活性以及在不相混溶的兩相溶劑間的分配性質等的變化,是按幾何級數變化的。它們的生物活性與上述的某種性質相關。化合物起作用時,分佈在生物相和外環境相中,引起某種指定生物活性的摩爾濃度主要由這兩相間分佈的平衡狀態所決定。生物相是藥物活性的出現部位,而人們可以測定的只是外環境相的藥物濃度。若藥物在生物相和外環境相(即細胞外液)之間達到平衡時,雖然在兩相中的濃度不同,但從各相離移的趨勢是相同的,這種趨勢稱作熱力學活性(thermodynamicactivity),它大約等於各相中藥物的相對飽和度。因而,外相中的熱力學活性相當於生物內相的熱力學活性。藥物的熱力學活性,對於氣體或揮發性液體化合物用Pt/Ps表徵,Pt為化合物在外相溶液中的分壓;Ps為該物質在實驗溫度下的飽和蒸氣壓;對於非揮發性藥物的熱力學活性,用St/S。表徵,St為產生活性時的摩爾濃度,S。為實驗溫度下的摩爾溶解度。Ps和S。是常數,測定產生效應時的Pt或St值,就可以求出藥物產生指定生物效應時的熱力學活性。用這種簡便的辦法確定的數值,按其大小可以推斷藥物作用是否具有結構特異性。結構非特異性藥物的熱力學活性值(Pt/Ps或St/S。)一般比較大,大約為0.01~1.0,而特異性藥物則很小,表1-1列出一些結構非特異性化合物對小鼠產生等麻醉活性與熱力學活性的關係。Pt為麻醉濃度下化合物的分壓(kPa,Pt=101.3×N/100);Ps為37℃下化合物的飽和蒸氣壓;Pt/Ps為熱力學活性;P是化合物在橄攬油和蒸氣間的分配係數。從表中可以看出,麻醉物質的種類不同,化學結構相差很多,分配係數和引起小鼠麻醉作用的濃度或蒸氣分壓相差亦甚遠,但與各個物質在37℃的飽和蒸氣壓的比值,近似於常數,在0.01~0.07之間。顯然這是一類非特異性藥物。結構非特異性藥物的生物效應一般不直接與化學結構相關,除非結構的變換強烈地影響了物理化學性質。這些性質包括有溶解性、分配性、吸附性、pKa、氧化——還原電位等,它們往往影響膜的通透性和去極化作用,以及蛋白質凝聚或複合物的形成。臨床應用的非特異性藥物有全身吸入麻醉藥,酚類和長鏈季銨型殺菌藥,以及催眠作用的巴比妥類藥物。
結構特異性藥物:大多數臨床應用的藥物屬於結構特異性的藥物。產生生物活性的類型和強度主要是因為化學結構的特異性,使藥物分子與特異的生物大分子(受體)在空間發生互補的相互作用或複合,所以這類藥物的化學反應性、分子形狀、體積和表面積、立體化學狀況、功能基配置、電荷分佈(共軛或誘導效應),以及同受體結合的可能模式,都會對活性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而上述各種性質都取決於藥物的化學結構的特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