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General 更新 2024-12-20

鋼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我國古代鍊鋼技術至遲發明於春秋晚期。

生鐵、熟鐵和鋼的主要區別在於含碳量上,含碳量超過2%的鐵,叫生鐵;含碳量低於0.05%的鐵,叫熟鐵;含碳量在0.05%-2%當中的鐵,稱為鋼。中國古代最早的鍊鋼工藝流程是:先採用木炭作燃料,在爐中將鐵礦石冶煉成呈海綿狀的固體塊,待爐子冷後取出,叫塊鍊鐵。塊鍊鐵含碳量低,質地軟,雜質多,是人類早期煉得的熟鐵。再用塊鍊鐵作原料,在碳火中加熱吸碳,提高含碳量,然後經過鍛打,除掉雜質又滲進碳,從而得到鋼。這種鋼,叫塊鍊鐵滲碳鋼。

中國最早的鋼是什麼時候產生的

我國古代鍊鋼技術至遲發明於春秋晚期。今在考古發掘中所見我國最早的鋼製器物是1976年長沙楊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鋼劍,劍全長38.4釐米,身長30.6釐米。經分析,含碳量約與中碳鋼相當,組織均勻緻密。

鋼鐵是誰發明的

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

鋼和鐵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問題應該是制鋼和制鐵(技術)是什麼事發明的吧?

制鐵術的出現至少是在公元前1900年,而在我國的正式廣泛的使用大概是在公元前500年(西周);

制鋼術大概見於我國的時期是在制鐵後600年左右的東漢。制鋼只是比制鐵需要更高的溫度(去碳),

鋼起源於什麼時候?

西周時期

我國冶鐵術大約發明於西周時期,比歐洲晚,可是它一經發明,不久就出現了生鐵,後來者居上,使我國成為世界上最早發明並使用生鐵的國家。

1964年,江蘇六合程橋鎮出土一件春秋晚期的鐵塊,經鑑定是白口生鐵。這是到現在為止我國出土並且經過科學分析的最早生鐵實物。戰國中晚期,鐵器在我國農業、手工業生產中佔據了主導地位。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出土的戰國鐵質生產工具大約十六種左右,其中多數是生鐵和它的柔化處理件,塊鍊鐵處於輔助地位。這表明這時我國生鐵生產已經有了比較大的發展。

我國生鐵技術發明比較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們以為在技術上至少應包括以下幾點:一是我國冶銅術中很早就使用了比較強的鼓風裝置。二是很早就對冶煉用的原料進行了比較好的選擇和處理。三是很早就發明了比較高大的冶煉豎爐。一般認為,我國生鐵技術的發明和發展同青銅技術有密切的關係。

說起冶金,學過化學的人可以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冶金就是冶煉金屬,古代的冶金是用焙燒、熔鍊的方法,把礦石中的金屬提取出來。例如,鍊鐵就是將含鐵的礦石(鐵礦石)和木炭或焦炭混合,在高溫下使氧化鐵還原成鐵。很明顯,冶金實質上是一種化學反應。古人雖然不太瞭解這種變化的實質,但他們在實踐中已經初步掌握了這種方法,他們在冶金過程中實際上是在進行化學反應的操作。從這個意義上說,古代從事冶金的人是化學工藝家,或者說是化學手藝人,而冶金本身則是原始的化學工藝。

冶金人的武器是什麼呢?我們已經知道,冶金需要高溫,這就需要有能夠達到很高溫度的冶金爐,而要獲得高溫,非有鼓風設備不可。這就是說,冶金人的主要武器是冶金鼓風爐。

以我國來說,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了冶鐵術的記載,到漢代冶鐵術已有很大發展。熔化鐵需要高溫,由此推測,當時可能已經有了冶鐵鼓風爐。鼓風爐,重要的是鼓風設備。最初的鼓風設備是個特製的大皮橐,用力壓皮橐,空氣從中壓出,通過竹管吹到鍊鐵爐中。

由於鍊鐵爐需要不斷吹進大量空氣,而人力鼓風太費力了。大約在公元初年,南陽太守杜詩,實地總結了鍊鐵工人的經驗,發明了“水排”,也就是水力鼓風設備。後世的許多總結農業生產經驗的農書,都講到“水排”。水排的原理,簡單地說,就是利用水流推動一個裝有葉板的大輪子,把水力轉變為機械轉動,這個大輪子轉動通過一系列機械裝置帶動上面的輪子轉動,進而推動鼓風設備鼓風。我國著名農學家徐光啟的《農政全書》一書中,有“水排”的圖形,見下圖所示:

皮橐是一種很原始的鼓風設備。隨著實踐的發展,鼓風設備不斷進步,從皮橐發展為“木扇”,這種“木川”已經是簡單的風箱了,它通過木製的箱蓋板的開閉鼓風(見上圖)。用木製設備比用皮,材料比較容易得到。進一步發展,便是風箱了。風箱發明的年代已不能確切知道。1637年,在宋應星的名著《天工開物》一書中,已經畫出了風箱圖,從圖中所見,這種風箱已經和現代手工業工人用的手風箱的形式一樣了。詳見下圖。

圖中表示:風箱與冶金爐相接,風箱向爐內鼓風,提高溫度,熔化的金屬流入土槽中。

風箱的製造原理很簡單(見下圖):做一個長方形木箱,箱內裝一個可以推拉的大活塞,拉手露在箱外便於推拉;箱的兩端有通風口,各裝上一個只能向內開閉的活門,(圖中2、3),在箱的下部或側部裝一個通氣管,通氣管的側面有一個吹風口,通氣管兩端各有隻能向下或向上開閉的活門(圖中4、5)。活塞向前推,活塞後面空氣變得稀薄,箱外空氣推開活門2進入箱內,與此同時,活塞前的空氣被壓縮,推開活門4進入通氣管由吹風口吹出。活塞向後拉,空氣壓開活門3進入箱內,箱內空氣推......

不鏽鋼被髮明出來的時間,國家,和發明人是誰?

它是一種特殊材料,在現代化工業建設、化工設備、醫療、國防乃至航天飛船及尖端科技等各個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那麼,神通廣大的金屬材料 不鏽鋼是怎樣誕生的呢?  19世紀最偉大的發現之一是如何鍊鋼。這種金屬是鐵和數量受一定控制的碳的混合物。它容易生產,而且非常堅硬。工程師們把鋼廣泛用在19世紀生產的許多新機器上。但是鋼有一個大問題,它容易生鏽。那些經持續敲打和暴露在溼氣中的工具,會很快腐蝕。隨著時間的推移,科學家們試圖通過使其他金屬與鋼相熔合,形成各種抗鏽合金,去尋找到解決這一問題的途徑。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夕,嗆人的戰爭火藥味已瀰漫歐陸大地,英國政府為實戰需要,決定研製一種耐磨、耐高溫的槍膛鋼材,以改進武器。於是,他們將冶煉鋼的任務交給了冶金專家亨利.布雷爾利(Harry Brearley)。  我們知道冶煉鋼鐵需加人某種化學元素,依據其含量的比例,才能獲得人們所需的各種具有硬度、強度、韌性、塑性及耐磨、耐熱、耐酸等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和化學性能的金屬材料。佈列爾帶領助手,進行多種配方的冶煉試驗,但煉出的鋼經測試檢驗都未能達到製造槍膛材料的規定要求。佈列爾並不氣餒,重新研究與修正添加化學元素的配比,繼續進行製造槍膛用鋼的冶煉。  佈列爾的冶煉試驗工作進程並不順利,一次又一次地失敗,他們將這些不符合要求的鋼塊都丟棄到試驗場的露天牆角邊。隨著時間的推移廢鋼也越堆越高,成了一座小山似的廢鋼歷經日晒雨淋,變得鏽跡斑斑。一天,試驗人員決定對這批廢棄試件進行清理。在搬運時,人們發現在這堆被腐蝕的鋼件中卻有幾塊廢鋼閃閃發亮。為什麼這幾塊鋼沒有出現鏽跡?佈列爾檢起後反覆觀察檢驗著,也感到詫異不解。為揭開這件怪事的謎團,他決定對這幾塊怪鋼進行研究。  佈列爾仔細回憶,並反覆查閱鍊鋼試驗記錄,但試驗次數太多已追溯不到這幾塊鋼的確切冶煉時間與配方。為了查明它的化學元素成分含量,佈列爾決定對它進行化驗。經檢測分析結果這是一塊鐵鉻合金,其含碳 0.24%、鉻12.8%。佈列爾喜出望外,他繼續研究,進行水、酸、鹼等腐蝕性試驗。結果證明,他曾在冶煉試驗中產生的鐵鉻合金卻具有任何時候都不易鏽蝕的特點, 1912年不鏽鋼就此被發現了。  科學探索是充滿艱辛而又乏味的工作,同時也充滿了趣味性和偶然性。人們都說不鏽鋼是冶金專家佈列爾歪打正著的一項發明,是研製槍膛鋼金屬材料而搞出的副產品。1915年,佈列爾的不鏽鋼發現成果在美國取得了專利;1916年該成果又獲英國專利。此時,佈列爾與莫斯勒合夥創辦了一家生產不鏽鋼餐具的工廠,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由於新穎的不鏽鋼餐具深受人們歡迎而風靡歐洲,後來又傳遍全世界。由此,佈列爾也贏得極高的聲譽,他被尊稱為不鏽鋼之父。  然而,佈列爾並不是不鏽鋼的第一個發現者。20世紀初,法國居耶和波魯茲兩位工程師已經發現鐵中摻入鉻之後的金屬具有光亮和可抗腐蝕性,因為當時不知道這種合金有何用處,便輕率地將它扔掉了。1912年,美國的赫莫斯也搞出了不鏽鋼。同時期的德國冶金專家舒特勞斯和毛勒亦發現在冶煉中加入鉻、鎳可製成不會生鏽的鋼材。他們的發現幾乎與英國的佈列爾是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是對觀察發現的奇異現象,他們都沒有問一個為什麼?卻在步入繼續研究的科學大門前停止了腳步,因而與首次發現不鏽鋼的榮譽桂冠和加以開發利用獲得巨大經濟效益擦肩而過。  在金屬材料學中,不鏽鋼屬特殊性能鋼,它主要用作在特殊環境下的製品構件或工作零件。那麼,不鏽鋼的奧祕在哪裡呢?原來具有特殊物理和化學性能的不鏽鋼,在冶煉中加入合金元素,如其中有鉬、鈦、銅、鑽、鎳、鈮、錳和碳等元......

鋼材是誰發明的

尼古拉·阿列克謝耶維奇·奧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是前蘇聯著名的無產階級作家,布爾什維克戰士。1904年9月22日出生於工人家庭。因家境貧寒,11歲便開始當童工 ,15歲上戰場,16歲在戰鬥中不幸身受重傷,23歲雙目失明,25歲身體癱瘓,1936年12月22日去世,年僅32歲。歷時三載,克服難以想象的困難,創作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不朽的傑作,實現了重返戰鬥崗位的理想。 小說的結尾說,保爾在近乎絕望的期待中,終於迎來了州委的電報:“小說備受讚賞,即將出版,祝賀成功。”現實生活中的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卻沒有那麼幸運,而是經歷了更多的磨難。小說寄給出版社之後,開頭吃了個閉門羹——退稿。後來經過朋友們的努力,才被一家雜誌社小心翼翼地接受。小說主人公保爾·柯察金在家鄉烈士墓前的一段獨白,成為了千百萬青年的座右銘:“人最寶貴的是生命,生命每個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就能夠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鬥爭.’”

鋼筋混凝土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在現代都市裡,一座座摩天大樓拔地而起,其中,鋼筋混凝土的作用功不可沒。鋼筋混凝土大概也是人類最早開發利用的複合材料之一。

1865年,法國園林師約瑟夫·莫尼埃在觀察植物根系時,發現植物根系在鬆軟的土壤中盤根錯節,相互交叉成網狀結構,使土壤包成一團,他由此聯想到了花池的構造,在花池中加入了網狀鋼絲,結果製成的花池不再像以前那樣容易破碎。1875年,他又用這一發明製造了鋼筋混凝土橋。從此鋼筋混凝土作為一種新型的建築材料得到廣泛的應用。

鋼筋比重大,既能承受壓力,又能承受張力;混凝土比重較小,但是能承受壓力,不能承受張力。如果全用鋼鐵造大樓,不僅造價昂貴、保暖性能極差,而且地面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壓力;如果全用混凝土蓋大樓,雖然價格比較便宜,卻不堅固。但是在混凝土中加進鋼筋,就把二者的優點都利用起來了。

相關問題答案
鋼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汽車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手錶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醬油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雷達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筷子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弩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潛艇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廣播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計算機是什麼時候發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