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太空養蠶?

General 更新 2025-01-03

在太空養蠶和在地球養蠶有什麼區別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4位香港中學生兩年前設計的“太空養蠶”實驗今年10月跟隨神舟十一號升入太空。在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當天,4位17歲女生受邀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

“當我看到點火、升空的一剎那,彷彿感覺之前做實驗的辛苦和困難都合在一起,升上太空沒有了。” 實驗設計者之一樑芷韻說。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後,航天員會在天宮二號內進行3項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實驗,“太空養蠶”是其中之一。這3個實驗由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產生。

“太空養蠶”實驗的4位設計者樑芷韻、黃採妍、鄧梓儀、王嘉寶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同班同學,決定參加比賽那天,她們在實驗室裡的位置正好在一起,就決定組團參賽。

從決定參賽到完成比賽一共耗時半年多。由於完全沒有養蠶的實際經驗,她們用了兩個多月去養蠶,4人分為2人一小組,每天會有一個小組去照顧和查看蠶的生長情況,希望能夠全面地瞭解蠶的特性。

養蠶過程也遇過一些“麻煩”。有一次因為天氣改變,大量蠶死亡,她們不得不重新購買一批蠶。還有一次指導老師周頴熙和她們走進實驗室時,發現實驗箱裡的蠶蟲從孔縫中爬了出來,於是幾人從地上一隻一隻地將蠶蟲抓回實驗箱。

如何解決蠶的食物和糞便處理問題是設計實驗過程中的兩項重點。她們發現桑葉大概一天就會變幹,如果吃桑葉,蠶很快就會因缺水而死亡。蠶在與糞便共處的情況下,也會在兩天後死去。

後來,她們想到用含有足夠營養物質的人工飼料代替桑葉。人工飼料食用期比較長,大約為4天,航天員不用增加工作量去每天更換。

由於最早設計的幾個糞便收集系統都不太滿意,她們又用了一個多月研發出最後的收集糞便系統:在實驗箱裡安裝一個小風扇,利用對流原理將蠶和糞便分開。

在後來的一次與專家的交流中,她們知道蠶糞便裡含有的一種細菌是其致死的原因。

4位設計者完成實驗先後餵養蠶超過百隻,每個星期有3天以上在課餘時間留在學校實驗室裡討論。國家航天局的工程師和專家曾分別在香港和深圳與她們進行過交流,實驗方案也在不斷的改良中日趨完善。

周頴熙認為,設計實驗方案對4位從開頭就參與其中的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完整的科學經驗。

她們最早設計的養蠶箱為25釐米乘25釐米,最後跟隨神舟十一號升空的是改良後重量在3公斤以內的6個養蠶箱,分別“住”著6只新品種蠶。

這是中國第一次將人類以外的生物帶上太空。

黃採妍還記得她們在酒泉的戈壁灘觀看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的場景:火箭分離的部分在天空劃出一條線,飄浮在半空的煙就像一團雲,火箭消失後,她同時看見了太陽和月亮。

王嘉寶也對那個時刻印象深刻。“真正看到火箭升空的過程,很美也很震撼。”

為了適應酒泉的低溫,鄧梓儀去之前特意購買了禦寒的衣服。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經歷,去克服一些不同的困難,她說。

樑芷韻希望升上太空的蠶回到地球后還可以繼續用於做其他實驗,也好奇它們的蠶絲和普通蠶絲是否會有不同。她說,別人可能覺得去酒泉是一個比賽的結束,但是對我們來說,是在科研路上的一個新開始,因為這次經歷後更加明確了對科學研究的喜愛

為什麼神舟十一號要太空養蠶,太空種菜

太空種菜太空養蠶都是科學研究,以後上去的人就可以自己種菜自給自足不需要帶太空食物上去了,養蠶是從香港小朋友那裡蒐集來的實驗項目。這裡面就包括為更多的港澳青少年、全國青少年乃至全世界的青少年提供更多參與載人航天、瞭解載人航天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精神和科學追求。

關於最近比較熱門的太空養蠶實驗

中新網10月27日電 據香港中通社報道,4位香港中學生兩年前設計的“太空養蠶”實驗今年10月跟隨神舟十一號升入太空。在神舟十一號飛船發射當天,4位17歲女生受邀去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現場觀看。

“當我看到點火、升空的一剎那,彷彿感覺之前做實驗的辛苦和困難都合在一起,升上太空沒有了。” 實驗設計者之一樑芷韻說。

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成功對接後,航天員會在天宮二號內進行3項由香港中學生設計的實驗,“太空養蠶”是其中之一。這3個實驗由香港中學生太空搭載實驗方案設計比賽產生。

“太空養蠶”實驗的4位設計者樑芷韻、黃採妍、鄧梓儀、王嘉寶是基督教宣道會宣基中學的同班同學,決定參加比賽那天,她們在實驗室裡的位置正好在一起,就決定組團參賽。

從決定參賽到完成比賽一共耗時半年多。由於完全沒有養蠶的實際經驗,她們用了兩個多月去養蠶,4人分為2人一小組,每天會有一個小組去照顧和查看蠶的生長情況,希望能夠全面地瞭解蠶的特性。

養蠶過程也遇過一些“麻煩”。有一次因為天氣改變,大量蠶死亡,她們不得不重新購買一批蠶。還有一次指導老師周頴熙和她們走進實驗室時,發現實驗箱裡的蠶蟲從孔縫中爬了出來,於是幾人從地上一隻一隻地將蠶蟲抓回實驗箱。

如何解決蠶的食物和糞便處理問題是設計實驗過程中的兩項重點。她們發現桑葉大概一天就會變幹,如果吃桑葉,蠶很快就會因缺水而死亡。蠶在與糞便共處的情況下,也會在兩天後死去。

後來,她們想到用含有足夠營養物質的人工飼料代替桑葉。人工飼料食用期比較長,大約為4天,航天員不用增加工作量去每天更換。

由於最早設計的幾個糞便收集系統都不太滿意,她們又用了一個多月研發出最後的收集糞便系統:在實驗箱裡安裝一個小風扇,利用對流原理將蠶和糞便分開。

在後來的一次與專家的交流中,她們知道蠶糞便裡含有的一種細菌是其致死的原因。

4位設計者完成實驗先後餵養蠶超過百隻,每個星期有3天以上在課餘時間留在學校實驗室裡討論。國家航天局的工程師和專家曾分別在香港和深圳與她們進行過交流,實驗方案也在不斷的改良中日趨完善。

周頴熙認為,設計實驗方案對4位從開頭就參與其中的學生來說,是一次很完整的科學經驗。

她們最早設計的養蠶箱為25釐米乘25釐米,最後跟隨神舟十一號升空的是改良後重量在3公斤以內的6個養蠶箱,分別“住”著6只新品種蠶。

這是中國第一次將人類以外的生物帶上太空。

黃採妍還記得她們在酒泉的戈壁灘觀看神舟十一號發射升空的場景:火箭分離的部分在天空劃出一條線,飄浮在半空的煙就像一團雲,火箭消失後,她同時看見了太陽和月亮。

王嘉寶也對那個時刻印象深刻。“真正看到火箭升空的過程,很美也很震撼。”

為了適應酒泉的低溫,鄧梓儀去之前特意購買了禦寒的衣服。這也是一個很好的經歷,去克服一些不同的困難,她說。

樑芷韻希望升上太空的蠶回到地球后還可以繼續用於做其他實驗,也好奇它們的蠶絲和普通蠶絲是否會有不同。她說,別人可能覺得去酒泉是一個比賽的結束,但是對我們來說,是在科研路上的一個新開始,因為這次經歷後更加明確了對科學研究的喜愛。

在太空中養蠶,蠶會不會在真空中環境中死亡

肯定會死亡。

最起碼空氣都沒有。

養蠶了,剛出生的蠶寶寶怕沒氣,怎麼辦

很正常的現象。 我們老家養蠶,要經過幾個廠才能結繭。我們稱這種現象叫眠。蠶這時會把頭仰起來,把嘴噘起來。下一步應該到繭場了。你的蠶馬上要結繭了。

截止2016年"神舟"11號發送成功,及之前我國有哪些航天員升入太空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於2016年10月17日7時30分發射升空,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開啟神祕的太空之旅,他們完成神舟十一號飛船的操控,與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交會對接,在軌進行試驗操作、健康保障、生活照料以及科普演示等活動,他們將在軌飛行33天,這是迄今為止我國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載人飛行。

要執行三項任務

一是為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二是與天宮二號空間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三是開展有與的航天醫學試驗、空間科學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也就是說,有兩大核心任務。

一是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實現對接,為我國更好地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奠定基礎。

二是向天宮二號“送人”,宇航員將進行為中國空間站提供再生生命保障技術的實驗,為實現維持人類長期居住的環境做準備。

而這次神舟十一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期間,航天員將開展科普活動。

隨神舟十一號飛船上去的有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與設計大賽的三個試驗項目,分別是太空養蠶、雙擺和聚合物薄膜,試驗的設計充滿了奇思妙想,航天員在地面對這些實驗已經做好了充分的訓練,將在軌完成這些試驗,具體這些試驗將幫助中小學生了解在微重力環境下事物的狀態變化,此外,飛行期間還將開展多項展示性的活動,比如太空日記、家書、再夢載夢,挑戰不可能等。

航天員進入天宮二號後,還將開展多項太空試驗。

比如,在飛行中,航天員將在軌接受醫學超聲檢查,地面可以實時監測到航天員的心肺功能;還將參與多項科學試驗,比如更換空間材料和植被的樣品,進行太空的植物栽培等;進行典型的維修操作,驗證人機協同的操作技術。

繼天宮二號、神舟十一號後,接下來,我國還將用長征七號運載火箭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對接,開展推進劑補加等相關試驗;2018年前後發射試驗性核心艙;2022 年前後將研製併發射基本模塊為20噸級艙段的組合空間站。

建立空間站的前奏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制導導航與控制系王新龍教授介紹說,此次神舟十一號升空搭乘兩名航天員,與天宮二號形成組合體,重點開展人在太空的中期駐留試驗,而這次任務的主要目的是對改進型載人飛船功能做進一步驗證,為後續我國空間站的建設提供重要的技術支撐。

尋找人類的第二家園中國航天科技集團載人飛船系統總設計師張柏楠介紹說,太陽按照宇宙演化的規律,四五十億年後會演變成一個紅巨星,這個時候地球早已被烤乾,再也不適合人類生存。人類下一步的征程,就是從地球出發,走遍太陽系,走遍全宇宙。

這次神舟十一號將和天宮二號對接,建立中國的空間實驗室。載人航天,實際是為人類買一次船票,為中華民族買一次船票。只有有了這張船票,我們中華文明才能夠延續下去。

從日記中那三個詞語看出我對養蠶感興趣

自從我學了《蠶姑娘》這篇課文,我就期盼著能早點擁有自己的蠶寶寶。

星期三的語文課上,楊老師終於把蠶寶寶發給了我們,我們都很高興。楊老師告訴大家:“剛孵出的蠶寶寶比螞蟻還小,所以我們叫它蟻蠶。”

回到家,我放下書包,迫不及待地給蠶寶寶準備新家。我找來一個空盒子,在盒底墊上乾淨的白紙,在白紙上放幾片新鮮的桑葉,再小心翼翼地把蠶寶寶放上去。我拿來放大鏡,仔細地觀察它們:它們又黑又小,像一個個黑色的小精靈,它們十分貪吃,不一會兒,桑葉上就留下了許多小洞。

我希望蠶寶寶多吃點桑葉,這樣它們才能快快長大。

神舟十一號飛船上航天員會做啥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的三個目的

1 為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在軌運營提供人員和物資天地往返運輸服務,考核驗證空間站運行軌道的交會對接和載人飛船返回技術。

2 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對接形成組合體,進行航天員中期駐留,考核組合體對航天員生活、工作和健康的保障能力,以及航天員執行飛行任務的能力。

3 開展有人蔘與的航天醫學實驗、空間科學實驗、在軌維修等技術試驗,以及科普活動。

昨日,在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託舉下,航天員景海鵬、陳冬乘坐神舟十一號飛船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飛入太空。7時30分,火箭起飛。575秒後,船箭分離。約600秒後,飛船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飛船入軌後2天內完成與天宮二號的自動交會對接,形成組合體,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組合體在軌飛行30天。隨後,神舟十一號撤離天宮二號,並於1天內返回至著陸場,天宮二號轉入獨立運行模式。太空33天,兩位航天員會做些什麼呢?

工作時間 每週6天、每天8小時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飛行期間航天員將實行每週6天、每天8小時的工作制,以及天地同步作息制度。航天員進駐天宮二號後,將開展多項在軌試驗。比如,首次開展我國航天飛行中的醫學超聲檢查,可以實時檢測航天員心肺功能;參與多項應用載荷技術試驗,更換空間材料製備樣品,進行太空植物栽培試驗等;開展在軌維修操作,進行人機協同驗證。

此外,神舟十一號與天宮二號組合體飛行期間,還將開展一些科普項目。比如,隨神舟十一號飛船進入太空的,有香港中學生太空科技設計大賽的3個獲獎項目,即“太空養蠶”“雙擺實驗”和“水膜反應”。航天員將在軌完成這些實驗,幫助中小學生認識瞭解微重力環境中事物的狀態變化。

食品豐富 菜譜5天內不會重樣

航天員中心食品營養研究室副主任曹平:33天的任務中,航天員的食品在種類上比前期的神舟九號、神舟十號更加豐富,有100多種。

在神舟十一號自主飛行段,航天員可能食慾不佳,所以會配備粥等清淡的食物。正式入駐天宮二號後,航天員可以享受如同在家生活一樣一日三餐的待遇。吃飯時間與地面同步,包括主食、副食等6大類產品,醬牛肉、魚香肉絲等傳統菜餚都有。5天之內菜譜不會重樣。

不僅有美味的菜餚,航天員還可以享用甜點。比如,太空冰淇淋,看上去像白色泡沫一樣,是乾乾的、硬硬的,但是吃在嘴裡的口感據說還不錯。

為了讓航天員吃到熱騰騰的飯菜,天宮二號裡面配備了專用的食品加熱器。航天員的飲用水也是經過特殊方式消毒,能夠長期保質。

休閒娛樂 攝影攝像、聽音樂

航天員陳冬:每晚8點到10點是航天員的機動時間,我們可以做自由娛樂和個人整理。個人休閒是個性化的,根據自己的需要、喜好進行配置。還可以攝影攝像、聽音樂等。

這是我第一次執行航天飛行任務,我會珍惜在太空中的每一刻。一定會多看看窗外的美景、美麗的地球和我的祖國,還會嘗試做一些地面做不到的事情。有空的話,會看看家人和戰友的照片、看看電影、聽聽音樂、寫寫日記。

萬一病了 天地會診在軌“看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副主任武平:這次任務首次建立起天地遠程醫療支持系統,通過天地協同會診,來解決航天員的在軌“看病”問題。

針對在軌飛行時間長的特點,加大飛行期間對航天員的心理支持力度。在專業心理醫生支持、親情交流、航天員團隊支持等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技術支持手段。

隨“天宮二號”上天的雲南花卉、野生菌、普洱茶等幾十種物種,一月後也將隨神舟十一號飛船一同“返鄉”。

17日早上7時30分,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與航天員景海鵬、陳冬一起進入太空遨遊的,還有云南選送的核桃枝條、烏天麻、睡蓮、甜杏等物種。而中秋夜隨“天宮二號......

農民為什麼不願意養蠶

費事、費時、費工、風險大;總體收入低!

一畝桑地也就養到半張蠶,一年最多也就養四批;

採桑很是費工,蠶吃老食時需要一人專門採桑葉;

對於養蠶目前還沒有比較科學的流程能夠提高效率;

常年在同一地點養蠶很容易生病,每次生病都能導致絕產!

現在每斤蠶繭的收購費用在10元上下,春蠶和晚秋蠶參量較高,平均起來每畝每年收益在5000以上就算好的了,一人最多能照顧到4張蠶(如果不採桑葉的話,要比這多),但是需要整個人工,而且勞動強度比較大,與正常的麥子+玉米的耕作模式比較,養蠶收入雖高,但對勞動力要求較高。

南方為什麼適合養蠶

天氣比較暖和。

相關問題答案
為什麼太空養蠶?
為什麼太空沒有重力 ?
求一首歌:歌詞:為什麼天空變成灰色,為什麼鳥兒沒有了翅膀。鳥兒圍著那太陽轉 ?
中國的養老金虧空現狀 養老金為什麼虧空 ?
什麼太空填空填動詞?
為什麼太陽一晒就黑?
養龜為什麼不能養雙?
男的為什麼不能養貓?
為什麼開空調不能抽菸?
金魚為什麼不能養雙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