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以人為本的含義?

General 更新 2025-01-27

學校教育如何體現以人為本

教育以為人本,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人之“本”。筆者認為,人之“本”的含義應包括三點:第一,人對客觀事物的基本認識。人通過讀書學習、接受教育和參加各種社會實踐活動,獲得對客觀世界的基本認識,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的基本的、核心的理念,將直接支配其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行動。第二,人的根本需要。人的需要,表現為人的主觀的一種欲求,表現為主觀性。然而,人的需要又都是歷史的、客觀的。不同的人、人在不同的階段,其主導需要及其特點是不斷髮生變化的。有了需要便會產生動機,就會使人為實現有關目標而付出努力。人的根本需要是“人本”的核心內容。第三,人的發展的基本規律。人的發展要受到內部與外部多種因素的相互影響,並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只有尊重規律,嚴格按規律辦事,才能夠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協調發展和持續發展。

教育以人為本,就是要圍繞人之“本”,努力實現人的發展,滿足人的根本需求。其要求也有三點:第一,幫助提高人對客觀事物認識的正確程度。教育是促進人的成長的重要因素。教學始終具有教育性,而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就是為學生奠定科學世界觀的基礎。科學世界觀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科學知識的基礎之上。只有建立在科學知識基礎上的世界觀,才能正確、合理、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學生掌握了各種學科所傳授的基礎知識,也就為自己奠定了科學世界觀的基礎。第二,創設滿足人的需要的條件。人的需要得以滿足,是要具備一定的條件的,有時甚至是複雜多樣的條件。如果不具備相應的客觀條件,人的需要就不能得到實現。提供實現人的合理需要的條件,是服務於人的基本內容和前提性要求。第三,遵循人的發展和事物發展的規律。教育作為人發展的決定性的條件,影響著人的身心發展過程和方向,人身心發展的趨勢、速度和水平,都受到教育的影響。沒有適當的教育就無法實現人的發展。概括地說,一切教育活動只有按照教育規律和人身心發展規律,才能獲得成功;一切實踐活動只有順應事物發展的規律,才能達到目的。

教育以人為本,就是要尊重人的主體地位,激發其內在熱情,依靠人的內在力量實現主動發展,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通過個體自身去做、去努力,從而實現奮鬥目標。具體要做到以下三點:第一,要引導人自覺提升其認識能力和水平。每個人都應該保持自己的求知慾、好奇心,不斷讀書學習,更新思想觀念,完善知識結構,形成知識體系,提高分析判斷能力。第二,要鼓勵人主動投身各項有益的實踐活動。認識世界是為了改造世界。一個人要改變現有狀態,追求理想目標,體現自身價值,滿足自我需要,實現可能性向現實性的轉變,關鍵還是在於“做”。第三,要啟迪人做有思想的行動者,勇於和善於認識、利用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客觀規律既不能創造,也不能消滅,但人們可以掌握、利用客觀規律,可以改變條件,如果創造了規律起作用的條件,客觀規律就會發生作用。

學校教育實現以人為本,就應該準確把握學校發展的現狀,遵循教和學的客觀規律,理清發展思路,制訂發展規劃和落實措施,充分發揮師生的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師生的發展條件,實現師生的和諧發展。

以人為本的含義?

所謂以人為本,其基本含義簡要說就是: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目的地位;它是一種價值取向,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為了人;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決一切問題時,既要堅持歷史的尺度,也要堅持人的尺度。

我們需要圍繞這種基本含義,進一步從哲學上深入挖掘以人為本的具體內涵。以人為本是一個關係概念。人主要處在四層基本關係中: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人與人的關係;人與組織的關係。我們可以從這四個層面的關係中具體解讀以人為本的完整內涵。

第一,在人和自然的關係上,以人為本就是不斷提高人的生活質量;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即保持人類賴以生存的生態環境具有良性的循環能力。

對同時代的人來講,當代中國發展的目的在於提高人的生活質量,提高人們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使人在優美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雖然由於客觀條件及文化的差異,各地區的人在發展目標的追求上不盡相同,但一些基本要求還是共同的,如優美的生態環境、心情舒暢的工作、健康的身心、享有有效的人權民主平等、具有受教育的機會等。只有在上述要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人們才算達到了較高的生活質量。

對代際之間來講,應保持生態環境具有良性的循環能力,主要包括:(1)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這要求我們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公眾參與環境決策的能力與質量,促進人與自然、環境與經濟的協調發展。(2)建立以人為本的可持續生活方式。正如有的學者所說的,要建立有效的能源和資源消費模式,要認識到我們觀念上的誤區及其根源,改進舊的傳統觀念和消費模式,特別是要創造一種將人類與自然界融合在一起的視野,確立一種新的生態環境觀念,落實到行動上,就要通過綠色消費行動,使消費者有意識地選擇對環境保護有益的商品,來引導企業提供這樣的商品。

第二,在人和社會的關係上,以人為本就是既使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又積極為勞動者提供充分發揮其聰明才智的社會環境。

人是一切活動的最終目的。因此,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作為社會歷史發展的目的,使社會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在物質財富極端匱乏的年代,注重物質財富的積累是必然的、合理的。然而,當人們的生存問題基本解決而人的發展問題凸顯出來之後,如果“只見物不見人”,不去解決人的發展問題,就會付出沉重代價。這就需要從以物為本的發展逐步走向以人為本的發展,為人們的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的充分發揮提供物質基礎。在當代中國,提出以人為本是相對以物為本而言的,是對過去只追求經濟增長這種見物不見人的發展方式的超越。

人又是一切活動的手段。因而,以人為本又要求我們的發展必須依靠人,要求人在享受社會發展成果的同時首先要創造成果,人要憑其能力為社會多做貢獻。為此,就必須為勞動者創造能力的發揮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在這個意義上,我們又反對不勞而獲和坐享其成。

第三,在人和人的關係上,就是強調公正,不斷實現人們之間的和諧發展,既要尊重貧困群體的基本需求、合法權益和獨立人格;也要尊重精英群體的能力和貢獻,為他們進一步創業提供良好的人際環境。

以人為本蘊涵的社會公正原則,在當前特別要求尊重貧困群體的基本需求、合法權益和獨立人格。由此,它要求公正合理地解決社會上存在的貧困群體和精英群體之間的貧富差距問題,更要尊重他們的人權,增強他們的發展能力,為他們提供平等競爭的機會和條件。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如果大多數人在社會轉型中喪失利益且得不到有效幫助,改革不僅難以繼續下去,......

以人為本是什麼意思!~?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首先是“人”這個概念。“人”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於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物為本。大致說來,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對於神本思想,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強調把人的價值放到首位。中國歷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強調人貴於物,“天閥萬物,唯人為貴”。《論語》記載,馬棚失火,孔子問傷人了嗎?不問馬。說明在孔子看來,人比馬重要。在現代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作為一種發展觀,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對於物本思想而提出來的。

其次是“本”這個概念。“本”在哲學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原”,一種是事物的“根本”。以人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人為本,不是要回答什麼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間,誰產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人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捨本逐末。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都是從“根本”這個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本”這個概念的。

以人為本,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共產黨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黨的根本宗旨的體現。

以人為本的含義

以人為本的理念實際上有三層含義。

1、發展應當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而不應當是以物或以經濟為本的發展

2、發展應當是以絕大多數人為本的發展,而不應當是以少數人為本的發展

3、發展應當是以無數個具有平等權利的個體人為本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基本內涵

以人為本的科學內涵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把握。首先是“人”這個概念。“人”在哲學上,常常和兩個東西相對,一個是神,一個是物,人是相對於神和物而言的。因此,提出以人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神為本,要麼是相對於以物為本。大致說來,西方早期的人本思想,主要是相對於神本思想,主張用人性反對神性,用人權反對神權,強調把人的價值放到首位。中國歷史上的人本思想,主要是強調人貴於物,“天地萬物,唯人為貴”。《論語》記載,馬棚失火,孔子問傷人了嗎?不問馬。說明在孔子看來,人比馬重要。在現代社會,無論是西方還是中國,作為一種發展觀,人本思想都主要是相對於物本思想而提出來的。其次是“本”這個概念。“本”在哲學上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世界的“本原”,一種是事物的“根本”。以人為本的本,不是“本原”的本,是“根本”的本,它與“末”相對。以人為本,是哲學價值論概念,不是哲學本體論概念。提出以人為本,不是要回答什麼是世界的本原,人、神、物之間,誰產生誰,誰是第一性、誰是第二性的問題,而是要回答在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上,什麼最重要、什麼最根本、什麼最值得我們關注。以人為本,就是說,與神、與物相比,人更重要、更根本,不能本末倒置,不能捨本求末。我們大家所熟悉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及“學校教育,學生為本”等,都是從“根本”這個意義上理解和使用“本”這個概念的。科學發展觀表達的以人為本作為萬事萬物的開端,其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教育究竟是什麼

尊嚴是人類靈魂中不可踐踏的東西。”孩子是在成人的尊重中學會做人、學會自尊的。《盧勤談如何愛孩子》一書中提到人類最不能傷害的就自尊。在某種情況下,教師不尊重學生會比父母不尊重孩子對孩子心靈的傷害更大,因為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師是至高無上的。《教育究竟是什麼》一書中不同時代的不同的思想家也對此有同樣的見地。基督宗教的創始人耶穌主要的教學手段是寓言,聖經故事把耶穌理解為教人的一種新的方式,以生活在尊重每個人的人性世界上,這是作為一位平等主義的“名師”的耶穌的一份永久的遺產。伊斯蘭教的權威教義學家、哲學家、法學家、教育家,正統蘇菲主義的集大成者“阿爾•加扎利”認為“教育是一個道德的過程。所以教師應當對他的學生有同情心,和善的對待他們,把他們看作是自己的兒子,指引他們,給他們以忠告。教學不應當成立一個懲罰的過程,而應當是一個勸告的過程。”

教育的含義為:教,上行下效也;育,使自己的後代為善。當前,“以人為本”的社會發展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各項工作都在積極踐行之,教育也不例外。教育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教育活動離不開人,人既是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歸宿,以人為本是教育課題中應有之義。關愛和尊重每個學生的生命本性是教育以人為本的起點和基石,培養學生豐富的社會屬性與鮮活的個性是教育以人為本的核心內涵,觀照學生的全面持續發展是教育以人為本的終極目的。

以人為本的設計中,人的含義是?

即“人民”的意思,推動歷史前進發展的廣大人民群眾,在數量是指大多數,在質上能夠起到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那部分人,在當代包揣:工人階級,農民,知識分子在內的廣大人民群眾。

求:“以人為本”是什麼意思??

尊重學生權利,發展適合學生的教育。

名詞解釋以人為本

以人為本的理念實際上有三層含義。

1、發展應當是以人為本的發展,而不應當是以物或以經濟為本的發展

2、發展應當是以絕大多數人為本的發展,而不應當是以少數人為本的發展

3、發展應當是以無數個具有平等權利的個體人為本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對學科教師學習和掌握教育技術有何特殊意義?

所有的知識和技能,都屬於科學範疇,而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則是人文精神的體現,我們的世界不能由單一的領域佔據。

相關問題答案
教育以人為本的含義?
教學中以人為本的含義?
私人資本的含義?
教育精準扶貧的含義?
課文以橋為題的含義?
以人為本設計的意義?
以人為鑑的鑑什麼意思?
以燈光為題的含義?
以人為本上一句是什麼?
以人為本下一句是什麼?